清代的包衣奴才和旗下家奴到底是不是一回事?誰的地位更高?

2020-12-23 千佛山車神

包衣全稱「包衣阿哈」,是滿語奴隸的意思,主要是由漢人組成,是八旗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作為一個徵服王朝,清朝在崛起之初時還殘留著許多原始野蠻制度。在後金攻佔遼東後,滿洲貴族大量掠奪漢人自由民為奴,這些人是清代最初的包衣群體。

(後金興起之初,每克一城必掠良為奴,虐殺無度)

後清兵入關,清廷推行壓迫政策,強行沒收漢人土地分給旗人,史稱圈地運動,而土地上的人口則被編入包衣為奴。

身為奴僕,包衣在清初之時地位很低,但相比於其他奴隸而言,包衣地位還不算最低。

準確地講,包衣並不隸屬於個人,包衣是一個小組織,職責是服務整個八旗貴族的,由內務府負責分配。

上三旗的包衣直接服務於皇帝,下五旗的包衣則服務於旗主和王公貴族,一般旗人不配擁有包衣。

此外,包衣的女兒還可以參加選秀,也可以供王爺挑選為媵妾,以此獲得晉升的機會。

例如乾隆皇帝的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就是包衣出身,原為內務府正黃旗包衣。

魏佳氏是嘉慶皇帝的生母,在嘉慶皇帝被確認為儲君之後,乾隆將魏佳氏一族抬旗,直接升入鑲黃旗滿洲。

鑲黃旗滿洲是八旗中地位最尊崇的一支,鑲黃旗是八旗之首,而滿洲又是清朝本族,升入此旗是莫大的榮耀。

(《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其原型就是魏佳氏)

而除了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以外,乾隆的另一個寵妃,同樣出身於包衣的慧賢皇貴妃高佳氏也因受寵而被抬旗進入鑲黃旗滿洲。

(《如懿傳》中的高佳氏)

其實在八旗中地位最低的並不是包衣,而是旗下家奴,這二者不是一回事。

絕大多數都旗下家奴也都是漢人,另外一小部分朝鮮人和其他民族,其來源於也是清兵入關前後俘虜的漢人平民。

這些家奴完全是旗人的私有財產,他們的戶籍隸屬於主人,沒有人身自由,即便是有戰功,也不能完全脫了曾經的主人,例如和珅的管家劉全就是旗下家奴,劉家世代都要為和珅家族服務。

在清初的時候,哪怕是普通旗人兵丁也能擁有四五個家奴,而且不僅旗人可以擁有購買,甚至有權有勢的包衣都能購買旗下家奴。

由於不堪忍受奴役,大量家奴冒險逃跑,於是從皇太極時期清廷就頒布嚴厲的《逃人法》,對於逃跑的家奴和窩藏者進行嚴厲懲罰。

入關後《逃人法》繼續施行,一些家奴因不堪折磨,卻又逃跑不了而悲憤自殺,其情慘不忍睹。

《逃人法》一直貫徹整個清朝,雖然到康熙後期《逃人法》已經名存實亡,清廷對於逃人的懲罰也越來越輕,但是對於逃人現象,清廷仍舊是零容忍,只要發現就會懲罰。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幹嘛的,地位高嗎?
    清代的「包衣」本意就是家奴,但到了後期就開始演變成一種有義務的旗下人。包衣有自己獨立的建制,有點類似於《紅樓夢》中放出奴籍的賴尚榮家族。 包衣在法律上是良人的身份,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去應舉,有當官的可能。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什麼意思,他們到底是怎樣一群人,地位如何?
    本文主要是討論清朝的包衣奴才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有著怎樣的地位,又履行著怎樣的職責。「包衣奴才"即是"家生奴才" ,"家生奴才"是滿語"包衣阿哈"的譯稱。將「阿哈」譯為漢文就是"家奴"、或"奴才",因此就出現了「包衣奴才」這個專屬稱呼。
  • 清朝的包衣奴才都是些什麼人?他們都是做什麼的?地位高嗎?
    簡單地說,包衣奴才就是專門服侍於八旗滿洲皇族和王公貴族的家奴,與一般的奴僕不同的是,包衣是「世襲」的,就是其家族的先祖為包衣,那麼這個家族的後代就世世代代為包衣,專門服侍先祖侍奉的那個八旗貴族。包衣奴才的地位高嗎?他本身的地位並不高。清朝包衣奴才主要來源於三個途徑:由八旗底層百姓轉化而來。彼時,若有八旗百姓犯較大罪行的,多會將他們分配至各王公貴族為奴,淪為包衣。
  • 清朝「包衣奴才」地位很低?男的任高官,女的當后妃,真羨慕不來
    清宮劇裡經常有這樣的場景,無論皇室宗親還是後宮妃嬪,見到皇帝都得自稱奴才,很多文武大臣同樣如此。看起來地位十分卑下,毫無尊嚴。但實際上,不是誰都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有些沒門路的大臣羨慕還羨慕不來呢,這就叫欲做奴才而不得。
  • 《包衣是奴才》
    高藝斌寫:《包衣是奴才》《清朝官員跪拜洋人》清朝的包衣在滿語中被稱為「包衣阿哈」,是家奴的意思,所以一般包衣都會和奴才連用稱為包衣奴才
  • 集權制下的畸形制度,清朝的包衣奴才,卻能做到封疆大吏
    最初的包衣阿哈是滿洲貴族對於家奴的通稱,後來逐漸固化,成為了清朝皇家家奴的特定稱謂。正因為這些所謂的家奴並不是一般人家的家奴,而是皇家的家奴。所以,雖然同是家奴,其身份、地位與普通人家的家奴卻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包衣成為了清朝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清朝包衣的最初來源大致有這麼幾個:一、愛新覺羅家族原本就已經存在的世奴,即所謂的家生子奴隸。
  • 清朝八旗包衣是什麼意思?包衣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呢?
    現在火遍螢屏的清宮辮子戲中,包衣是出鏡率很高的一個詞。許多清宮中的所謂奴才、下人,朝堂中的大臣,甚至宮中的妃子,都出身包衣。包衣是什麼意思?
  • 包衣的女兒身份低?問問年貴妃、高貴妃、令貴妃意見~
    包衣不是奴才麼?怎麼大學士、大將軍會是「包衣」呢?說這話顯然不了解清代統治集體內部結構。但包衣的地位十分特殊,對主子是僕人,對一般人則有可能已經極為富貴。從仕途上講,內務府三旗有內務府專缺,並不佔用滿缺;從考試上講,清代有專為內務府子弟開設的景山官學,也允許他們參加科舉。別看他們日後可能成為大將軍、大學士,也並不妨礙他們之前的身份是包衣,也就是都是家奴。
  • 包衣奴才在清朝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所謂包衣,就是家奴的意思,是清代八旗組織內部的一種人身領屬制度,為八旗貴族所有,從事家務和生產勞動
  • 清朝太監的地位有多高?連侍衛及宮女都視他們為「奴才」
    無論是《甄嬛傳》裡的蘇培盛、《延禧攻略》中的李玉還是聖母皇太后身邊的李蓮英、崔玉貴等人,看起來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甚至能當主子半個家的「實力網紅」。可事實上清宮太監群體地位之低下,讓人難以想像。.上圖_晚清時期的太監主子腳下的奴才「太監等乃鄉野愚民至微極賤,得入宮闈,叨賜品秩,已屬非分隆恩···何況爾等微末太監。諺云:一歲主百歲奴,上下之分秩然」。
  • 清代親王嫡福晉和皇帝的妃、嬪、貴人比較,誰的地位更高
    親王妃,清代親王正妻封號,也就是俗稱的親王嫡福晉。和皇帝正妻——皇后相比,親王嫡福晉和其有著「君臣之分」,地位影響自然遠遠不如。在皇貴妃位號創設之前,貴妃位居內命婦第一等,地位大致等同於外命婦的第一等——親王正妻或者長公主。
  • 奴才造句和解釋_奴才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奴才(nú cai)。近義詞有:僕從,奴婢,奴僕,奴隸,跟班。反義詞有:主子,主人。家奴;奴僕。[魯迅《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奴才總不過是尋人訴苦。[續範亭《威言》:「除了你們少數奴才走狗享樂舒服以外,試問那一個中國人神經不受刺激,不傷腦筋?」]明清兩代宦官及清代旗籍文武官員對皇帝自稱奴才,清代旗籍家庭的奴僕對主人也自稱奴才。清朝皇帝對旗籍官吏有時也以奴才稱之。
  • 魏清泰之女,清朝唯一的漢人皇后,從包衣奴才到母儀天下
    誰能想到溫柔善良的令妃娘娘,竟然會在皇后說話時連翻兩個白眼?雖然電視劇中將福倫一家描述成令妃的背後大樹,但真實的歷史上,福倫是康熙朝的戶部尚書,跟令妃基本不是一個時代,令妃之所以能從一個低位宮嬪一步步打倒皇后走上人生巔峰,靠的是她自己——強大的女主光環!
  • 關於清代的側福晉
    這是因為清初的時候,受到女真傳統多妻制度的影響,清初側福晉的來源和身份和清中期之後的不大一致。清初的側福晉與多妻制度在清代入關之前,女真貴族中尚且存在有多妻制度的習慣。所謂多妻制度,即指一位貴族男性,可能同時擁有數位具有嫡妻身份的配偶。這不同於清代入關之後開始定型的「一妻多妾」制度。
  • 新世界:半夢半醒,一枚清代八旗封建餘孽手握花槍挑翻軍用吉普車
    ,無奈時光荏苒、朝代更替,落架的鳳凰不如雞,想要堅強的活下去,就得傻傻偽裝自己,亂世之中,關老爺子手裡緊緊握著一張包衣王牌,在他的眼裡,一日為包衣,終生是包衣。何為包衣?包衣是中國歷史上滿族社會的最下等階級。包衣為滿族語,即包衣阿哈的簡稱,又作阿哈。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隸」。漢語譯為家奴、奴隸、奴僕或奴才。為滿族上層統治階級貴族所佔有,被迫從事各種家務勞動及繁重的生產勞動,沒有人身自由,因戰功等而置身於顯貴的,但對其主子仍然保留其奴才身分。
  • 乾隆將一奴才嫁給嘉慶,嘉慶卻偷著樂,後來奴才生下大清天子
    清朝歷史上,凡是被冊立的皇后,或是來自蒙古外藩,或是來自滿蒙八旗,極少有出身內務府的包衣女子,不過,有一人除外,她就是唯一生下大清皇帝的原配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