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販賣生活方式成了一門好生意。網易嚴選、NOME、JNBY home紛紛踏上無印良品走過的路。
2017年初秋,次品風波和「抄襲門」給網易嚴選帶來的衝擊尚未褪去,NOME在廣州開出第一家門店,京東的「京造」尚在孕育之中;舶來品ZARA HOME不溫不火,而H&M HOME關閉所有大陸門店已近兩年。一時間,賽道上風起雲湧。
「模仿者」海瀾優選
一直瞄準國人衣櫃的海瀾之家,也將目光轉向了「美好生活」,站在風口邁出試探性的一步,海瀾優選就此誕生。
但自出生起,海瀾優選就帶著「模仿無印良品」的烙印,對此,海瀾優選並不避諱,甚至將「無印良品平價替代」作為品牌的一大賣點:售賣與無印良品相似的產品,但價格只約為無印良品的三分之一。
當下,大多消費者都持著「管他模仿不模仿,便宜好用就行」的心態,這讓主攻中低端消費市場的海瀾優選似乎正得其時。
創立之初,海瀾集團總裁周立宸宣布,要「每月上新商品超過100款、在2018年底之前做到20家門店」。2018年上半年,海瀾優選生活館很快就開到了十幾家,不僅走到了北京、上海、四川、河南、廣西、安徽,「大本營」江蘇更是連開九家店。
然而,連開多家店的海瀾優選,似乎在人群中沒有激起多少水花,相當一部分的人至今仍不知道海瀾優選。海瀾之家2018年上半年財務報告中,關於海瀾優選的內容也是少之又少,僅在「主要子公司及參股公司經營狀況」一節,提到由海瀾之家全資創辦的江陰海瀾優選商業有限公司,在2018年上半年虧損960.78萬元。
年僅一歲半的海瀾優選如今究竟怎麼樣了?
海瀾優選「低價」困局
億歐家居來到位於北京東五環外的龍湖長楹天街購物中心,這裡藏著北京最早的一家海瀾優選生活館。
龍湖長楹天街購物中心是北京東面近郊較大的商圈。雖是工作日,商場內並沒有冷清的氣氛,客流量仍然比較大,部分餐館和飲品店門口排起長隊。附近居民以北漂白領和外來務工者為主,符合海瀾優選中低端市場的定位。
這家門店面積約500平米,門店一半售賣日常服飾,另一半售賣家紡、睡衣、廚具、餐具、文具、香薰、收納用品、化妝品、女性飾品和其他生活雜貨。日常服飾的種類、款式繁多,主打棉麻材質和簡約風格,價格大部分在200元以內。內褲和襪子也在售賣範圍內,以打包形式出售,價格分別為99元3件、30元3雙。
家紡類風格清新自然,但選擇不多,水洗棉、天竺棉和長絨棉三種材質的產品組成了主要的產品矩陣。主打的天竺棉床上四件套價格為398元,相比MUJI無印良品天貓旗艦店920元的天竺棉四件套(無印良品不提供床上四件套,套裝產品為單品價格相加所得),這樣的定價的確比較有競爭力。
其他產品的價格也是如此。無印良品定價160元的U型枕,消費者只需要花68元就可以在海瀾優選買到;1200元的懶人沙發,海瀾優選打出了498元的價格。此外,木製餐具、瓷製牙刷架、瓷製戒託等無印良品的明星產品,消費者都可以在海瀾優選以不到一半的價格入手一個「高仿」。
乍一看,海瀾優選打出的價格牌十分具有競爭力。但門店的人流量和購買情況實際如何?億歐家居選取周二18:10至18:40的半小時內對海瀾優選生活館進行了調查。
半小時內共有26人進店,產生了八單交易。進店和發生購買行為的顧客以女性為主,購買產品集中於餐具、衣架、布偶和飾品等,這八位顧客的客單價約為54元(去除一個最大值與一個最小值的算術平均數)。女性顧客大多在服裝、香薰、髮飾和餐具的貨架前停留時間較長,而且多數會將整個門店的商品都瀏覽一遍;三名獨自進店的中、青年男性則主要瀏覽了男裝和男士內衣,對於其他品類只是匆匆一瞥,最後都沒有消費。
可見,海瀾優選打出的「低價牌」,效果並不是很理想。
瀏覽海瀾優選門店在大眾點評上的評價,也多是吐槽。
評價中,「質量一般」出現得最為頻繁,其次是「價格偏高」、「性價比不高」;品牌風格上,消費者眾口一詞,認為海瀾優選有模仿無印良品之處;此外,多位消費者表示「以前從不知道」、「店裡人不多」,看來海瀾優選的品牌知名度並未打響。
海瀾優選本想走薄利多銷路線,但它的客流量和成交數量不及與同是新生品牌、主打低價與北歐風的NOME存在差距,大致與定位稍高、風格更為精緻的ZARA HOME同一級別。
這一結果看似差強人意,但對於海瀾優選卻是一個危險信號。
億歐家居走訪位於朝陽大悅城的ZARA HOME時發現,在周一下午18:40至19:10的半小時內,有49人踏入ZARA HOME,比海瀾優選工作日內同時段客流量多出將近一倍;在此期間一共成交了六單,略少於海瀾優選,但這六位顧客的客單價約為200元(去除一個最大值與一個最小值的算數平均數)。比起客單價54元的海瀾優選,ZARA HOME顯然更擅長從消費者的錢包裡「吸金」。
相比同級別玩家,海瀾優選尚且顯得弱勢,其想要對標無印良品,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根據《中國企業家》2018年底的報導,宜家的客單價約為140元,而無印良品的客單價達到300元。
做不到「多銷」,只剩下「薄利」,海瀾優選要維持生存,恐怕只能依靠海瀾集團這棵大樹。
突圍究竟有多難?
海瀾集團走出衣櫃,瞄準了消費者的家,但一年半過去,它沒能把消費者的家變成自己的主場,消費者似乎也沒有選擇海瀾集團提供的「家」。
我們或許能從三個方面窺見緣由。
一、太慢——上新頻率低、數量少,產品矩陣擴展速度慢
雖對標無印良品,但海瀾優選的上新頻率和數量都遠低於前者,更不必說主打快時尚、重視產品更新速度的ZARA HOME了。
在2019年3月9日至3月19日的11天內,海瀾優選天貓旗艦店共有兩次較大規模的上新,新品數量分別為26件與11件;MUJI無印良品天貓旗艦店共有三次較大規模的上新,新品數量分別為53件、44件與15件;而ZARA HOME天貓旗艦店幾乎每天都會更新10件以上的商品,在11天內,有5天更新的商品數量接近或超過40件。
在11天內,海瀾優選共上新41件商品,按此速度,海瀾集團總裁周立宸定下的「一個月內上新超過100件商品」的指標是可以達到的。但這對於海瀾優選來說還是太慢了——無印良品在11天內就完成了海瀾優選一個月的目標,而ZARA HOME約3天就可以完成。
線上銷售有一個重要邏輯:提高商品的出現頻率、在消費者面前頻頻「刷臉」是增加消費者購買慾的重要途徑。
當今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已經從「消費者想要某個商品-搜索-購買」向「平臺向消費者展示許多商品-消費者選中某個商品-購買」轉變,上新頻率過低的海瀾優選必然錯失了許多在平臺上「刷臉」的機會。
二、太亂——部分商品定價不合理、風格雜亂無章
主打性價比的海瀾優選,部分商品的定價卻相當不合理,以至於給一些消費者留下了性價比低、價格偏高的負面印象。
例如,左圖的「爆款」化妝鏡,在淘寶「極有家」花9.8元就可以買到,NOME的類似款(「小麥秸稈臺鏡」)賣15元,而海瀾優選打出了38元的高價。
右圖的卡通筆記本,海瀾優選定價20元,而在淘寶用關鍵詞「卡通筆記本 厚」進行搜索,篩選出的類似產品定價19.8元4本。
不僅如此,無印良品風格的雜貨店裡更是「亂入」整整一貨架的卡通筆記本,暴露了海瀾優選生活館的另一個問題:風格雜亂、定位不明確。
消費者踏入門店之初,首先會感受到海瀾優選與無印良品在裝潢和家紡、餐具產品上的相似,海瀾優選的家紡產品顏色相對於無印良品更加輕柔、明亮一些,但還能夠大致融入環境。但隨著更多的瀏覽,消費者很快會感受到風格的分裂。
海瀾優選的服飾就像本土化的優衣庫和GAP,色彩斑斕的香薰和玻璃飾品試圖傳達時尚精緻的生活態度,而除開擺在貨架最下方的純色筆記本,其餘的筆、筆記本和紙膠帶卻走清新卡通路線,仿佛置身於小學時代校門口的文具店。琺瑯鍋僅有大紅、寶藍兩色,擺滿一整個貨架,看起來十分熱鬧;轉過琺瑯鍋的貨架,卻是原木材質的廚具和碗筷。
或許是由於風格混亂,海瀾優選至今沒能成為具有鮮明生活主題的雜貨品牌。對於它的受眾,海瀾優選是很明確的:三四線城市居民以及來到一線城市但只能蝸居在外環的人群。但海瀾優選究竟要賣給他們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呢?從線下門店的調查中,我們無法概括,或許就連海瀾優選自己都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
三、太普通——缺乏核心競爭力,可替代性強
海瀾優選產品方面的詬病,在上述的大眾點評評價中,已經暴露無遺:質量不優,價格無競爭力,一味模仿借鑑,設計元素太少。
繼承海瀾之家一貫的模式,海瀾優選走的也是一方面與供應商聯合開發、將生產部分外包,一方面對加盟店實行類直營管理、加盟店不承擔存貨壓力的模式。海瀾優選成立之初,海瀾集團坦言:生產外包、類直營管理的模式將成為海瀾優選的優勢之一,而且,「給我們做西褲的廠家不會給我們做家居服」,生活雜貨、家紡等產品的渠道與現有的服裝渠道大不相同,但海瀾集團的背書為海瀾優選尋找供應商掃清不少障礙。
但如今看來,海瀾集團以往的經驗和成功或許成了海瀾優選的桎梏。
一方面,代工生產依靠廉價勞動力、原料和工藝壓低成本,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另一方面,海瀾優選走低價的老路,卻忽視了設計感。
海瀾集團總裁周立宸曾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海瀾優選)跟很多日本設計師和瑞典、北歐設計師合作,因為在生活方式領域,全球最知名的設計師全都在日本和北歐。我們要麼不合作,要麼就找最強的合作夥伴。」但諷刺的是,海瀾優選至今仍是無印良品的翻版,門店除了無印良品同款,就充斥著千篇一律的市場貨、大路貨,消費者很難分辨它們與淘寶上的爆款究竟有什麼區別。
做市場貨,海瀾優選尚未實現將定價降到與NOME一個級別,更罔論與淘寶比價;做無印良品同款,海瀾優選的確能做到低價,然而這一領域已有網易嚴選在前,而且,依靠低價獲客並不是一條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一味以低價吸引消費者,這樣的模式不會牢固,一旦消費者發現了更低的價格,就會迅速轉向其他品牌。消費者認為產品太貴,其實關鍵並不在於太貴,而是在於產品沒有提供讓消費者覺得「就算貴一點但也情願購買」的特殊價值。缺失的這一部分「特殊價值」,或許指向了質量和設計。
海瀾優選是時候停下來捫心自問,什麼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了。
「定價僅三分之一的無印良品」,這個概念看起來很美好。
但若我們將視線從海瀾優選轉移到概念本身之上,其實很容易發現裡面的悖論:喜歡無印良品的人,未必買不起無印良品;來自三四線城市、消費水平較低的人,未必會喜歡無印良品。這使得定位「無印良品平價替代」的海瀾優選地位一下子變得尷尬起來。
相較之下,NOME所提供的審美,或許就要普世得多。
本文轉載來自:億歐網 韋昱彬,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