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上博推出《學院與藝術》線上課程,探討學院與羅馬獎

2020-12-13 澎湃新聞

上海博物館特展「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崙——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剛落幕不久,但此時再看以羅馬獎獲獎作品為代表的法國學院藝術,或也另有一番感悟。近期,上海博物館推出全新特展線上課程《學院與藝術》,望藝術愛好者能居於一方天地,愉快學習,珍重待春風。

澎湃新聞特此刊發了線上課程中的「學院精神」一集,學者分別圍繞著學院與羅馬獎,以及教學等主題展開了討論。

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學院與藝術》線上課程,邀請了法中兩國三位資深學者,以學術圓桌對談的形式,從上博「美術的誕生」特展出發,並結合自身經驗及學界觀點,深入淺出地解析法國學院藝術。

上海博物館線上課程

此次主講人分別為:法國裡爾大學「歷史與藝術史」博士,上海博物館特展「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策展人菲利普·傑奎琳(Philippe Cinquini),他致力於20世紀早期留法美術生學習歷程、師承關係及相關藝術家作品的研究工作,調動各方力量舉辦文化遺產類項目;菲利普科馬爾(Philippe Comar),曾是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繪畫與藝用解剖學教授,在巴黎高美執教四十年,並自2001年起擔任巴黎高美繪畫部協調人;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董強。

據悉,此次線上課程共有五集,每集約20分鐘,分為展覽的誕生(上下)、學院的形態、學院精神和從解剖學到形態學四個主題進行講解。除了在收聽主講人法語音頻時,博物館也為觀眾配有相關介紹、中法雙語完整文稿及講義重點點撥。

上博線上課程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收藏室一角。牆面右方懸掛的作品《羅馬人的善舉》也在上博特展中展出

「美術的誕生」究竟如何解題?為什麼有這麼多以神話和史詩為題材的歷史畫?古蹟廢墟裡的詩意究竟來自何方?解剖學在美術學院中是如何為藝術所用的?……在《學院與藝術》線上課程中,或許可以找到這些答案。

「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崙——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中的一大亮點便是羅馬獎獲獎作品。這些藝術家奮力施展才華完成的作品,其實是在十分特殊的條件下完成的——參與羅馬獎競賽的青年學生都要待在一個迷你畫室中幾天乃至幾個星期,在此期間不能與外界接觸,需要在裡面獨立完成作品。

澎湃新聞特此刊發了線上課程中的「學院精神」,學者圍繞了學院與羅馬獎,以及圍繞競賽展開的教學等主題展開了討論。

圓桌|學院精神

學院與羅馬獎

劉樂(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教育合作處教育副領事):

眾所周知,教學和競賽是巴黎高美不可忽視的兩個環節。讓我們先來談談競賽。本次「美術的誕生」展覽中,有很多件獲得過羅馬獎的作品。董老師,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什麼是羅馬獎嗎?

董強:

羅馬獎這個叫法其實有點太籠統,它在不同時期的含義是不一樣的。羅馬獎這個名字要到19世紀才出現,但是這個獎本身從1660年開始就有了。其主旨是在羅馬建立法蘭西學院。因為文藝復興之後,義大利就成為了英國人稱之為「壯遊」(Grand Tour)的目的地,也就是說,年輕人應該要去義大利接受教育,對那些學藝術的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那些最好的學生如果想要繼續深造,就必須要去羅馬。他們要麼贏得比賽,要麼讓國王覺得他們將來會成為一個好畫家甚至是一個偉大的畫家,這樣就可以得到國王的資助去羅馬學習了。

羅馬獎一開始不叫羅馬獎,這個名字並不存在。那個時候,人們管獲獎的學生叫「羅馬的寄宿生」或者「羅馬的國王寄宿生」。這個獎的主旨是讓法國最好的學生去藝術中心羅馬定居兩三年,來精進自己的學業。一直到19世紀初的拿破崙時期,在巴黎高美建立以後,這個系統才被定了下來,真正成為了一個常規比賽。由於提供獎金的國王已經不存在了,所以只有第一名的獲獎者才能去羅馬。有時第二名也能去,但他只能待一年。總而言之,這個系統本身已經存在將近300多年了,一直到1968年才被廢除。眾所周知,1968年法國發生了一場席捲整個體制的思潮革命。那時候的文化部長馬爾羅將羅馬獎取消了。在羅馬的法蘭西學院從19世紀起就坐落在著名的美第奇別墅裡。所以羅馬獎和美第奇別墅的關係很緊密。美第奇別墅現在還在,它依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學院。1968年使整個系統都被改變了,再也沒有羅馬獎,但人們可以提交自己的材料。如果你的材料很優秀,如果你想從事創作,他們會根據你的材料來通過申請。所以這是一種和當時的革命很有關係的民主化與普及化。但無論如何,我們回溯到過去,在超過300年的時間裡,這個系統創造了精英。許多法國藝術大師都曾經得過羅馬獎,比如大衛,他連續三年都沒得獎,差點就要去自殺了。因為在當時,沒得到羅馬獎幾乎等同於職業生涯的失敗,不過第四年他總算得了獎並且成為了一代大師。

美第奇別墅(Villa Medici)一景,羅馬法蘭西學院至今仍在這裡延續。圖片:Wikimedia Commons

科馬爾:

我覺得我們可以補充一點:為什麼是羅馬?皇家繪畫和雕塑學院在1648年成立的時候,政府覺得法國的藝術狀態幾乎是荒蕪的,而整個法國都在向義大利看齊。那時候的義大利還保留著文藝復興的光彩,整個16世紀都充斥著傑出的義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和達·文西自然很有名,而其他藝術家比如丁託列託、提香和喬爾喬內等也很優秀。創立皇家學院的不是路易十四,而是馬扎然,那時候路易十四還很小。馬扎然創建這所皇家繪畫和雕塑學院的時候,目的是為了提升法國藝術家的水準,所以大家把目光投向了義大利,想看看義大利人是怎麼做的。

事實上,早在16世紀,義大利就建立了學院。他們在羅馬建立了一所學院。1563年,瓦薩裡又在佛羅倫斯建立了著名的繪畫學院(編者註:即日後的佛羅倫斯美術學院),它和1564年去世的米開朗基羅幾乎是同時代的。所以,在義大利建立的整個系統對法國人而言有著閃耀的光環,他們想看看義大利人是如何教授繪畫和雕塑的。另外還有一點必須要記得,在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聲稱自己是學者,也就是說,文藝復興的標誌就是藝術家想要和工匠區分開來。一直到文藝復興之前,藝術家都只是工匠。藝術家不為他的作品籤名。他無論是創作壁畫還是雕塑,都是在手工藝的體系裡去完成的。從文藝復興開始,藝術家想要獲得獨特性。他們想要在某種程度上證明自己的作品是與眾不同的,他認為自己是作品的作者。

作品不再是匿名的了。他們開始在作品上簽名,主要是為了把繪畫和雕塑提升到更為高尚的層面上來。他們也在某種程度上把繪畫和雕塑變為了知識分子的產物,這就是為什麼要在義大利學院裡教學。人們要在學院裡進行知識的傳授,他們的學科有幾何、透視、解剖學、藝術史、詩歌等等。所以藝術家要具備思考能力,他應該要對所有的知識都略有了解。這種觀點最後在法國推廣開來。然而,有一點不同的是,這些義大利學院與文藝復興留下的精神有直接的聯繫,而在一個世紀之後的17世紀,當我們在法國建立學院時,繪畫的精神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路易十四的御用畫家夏爾·勒布倫後來成為了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的創始人及第一位院長,他聲稱自己是知識分子和學者。達·文西有一句名言,他說藝術是一種「精神性的東西」。勒布倫完全同意這一觀點,而且更加驕傲地認為藝術的層次不比科學低,也就是說,藝術高於科學。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會說「我是一個很好的解剖學家」,「我懂透視」,但17、18世紀的藝術家卻會說,「是的,透視是存在的,解剖學也是存在的,但它們只是工具而已。藝術家應該保持他的獨立性。」

《夏爾·勒布倫像》尼古拉·德·拉吉利埃,1683年,巴黎國立高等美院藏

這就是為什麼,當人們在1648年建立這個學院的時候,主要關注的是素描。在17世紀的法語裡,素描的拼寫是dessein。它表示「想法」、「計劃」。對於17世紀的藝術家來說,素描就是構思。它不是畫下眼前的東西,而是構思設計。當然,由於人們是模仿義大利人建立的學院,所以還是會教透視、幾何、建築和解剖這套義大利學院裡教的東西,但不會教得太多。因為藝術家不希望自己的創作是多虧了科學知識。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有天賦的人,那不是科學的功勞,不是因為你畫了一幅準確的畫,它就是漂亮的。所以當時法國人的態度很矛盾。他們雖然把義大利當作楷模,但也不想全盤接受義大利的那一套東西,他們還希望從這種義大利模式裡獨立出來。這個矛盾一直持續到了18世紀中期。直到18世紀下半葉,解剖學和透視學才重新獲得主導地位。所以,這是一種博弈,一方面你可以說我們要向義大利看齊,因為我們也想做得跟他們一樣出色,但同時,那畢竟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是想做點不一樣的。不過,法國人從文藝復興裡了解到的那個羅馬,依然是藝術的象徵與核心。

《安東寧和福斯蒂娜神廟》奧古斯託羅沙(1738-1784),木雕,1777年,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

董強:

安格爾的例子就很典型,很好地證明了您所說的這些。那時候最棒的「拉斐爾模仿者」、最能掌握拉斐爾藝術的人就是安格爾。但同時,他也發展了一套自己的風格,一套完全屬於法國的傾向和風格,比如,他畫《大浴女》的方法完全打破了人體解剖的規則。也就是說,為了擺脫所有這些傳統規則的束縛,法國藝術正在朝浪漫主義,甚至浪漫藝術的方向傾斜。這是法國藝術典型的傾向,它在義大利傳統的基礎之上解放自己,解放思想。

科馬爾:

這裡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充分說明您所說的。這次展覽展出了一些廢墟古蹟畫,這個主題在18世紀很流行。于貝爾·羅貝爾還有其他畫家都曾畫過羅馬希臘的廢墟古蹟。他們一方面很迷戀古代的雕塑,但同時並不打算重新創作一件希臘或羅馬的藝術品。千萬不要忘了,即便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比如米開朗基羅,當他們重新發現這些古代藝術的時候,他們也不是單純地模仿,而是創作了全新的東西。吸引米開朗基羅的,首先是觀察那些被破壞的碎片。他說,如果我們拿起一件希臘雕塑,把它從山頂上滾下來,那麼所有沒用的元素都會消失,鼻子、耳朵、手臂、手和腳。剩下的只有核心。他說這個核心才是最美麗的。這就是為什麼,你看米開朗基羅的奴隸雕塑系列,你會發現他在尋找雕塑的靈魂與核心。所以,一邊是對古代雕塑的迷戀,其基礎是對人體的探索,這在中世紀被大大地否定了;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想完全複製一件古希臘羅馬藝術品。我們要創作別的東西。

《裡佩塔港》于貝爾·羅貝爾(1733-1808),布面油畫,1766年,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

董強:

並不是複製。

科馬爾:

對,並不是複製。所以這種對抗一直都是存在的,一方面特別欣賞已經存在的,另一方面又想要做點不一樣的。

劉樂:

我們來聊一下具體作品吧。科馬爾先生,在獲得羅馬獎的作品裡,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能和我們講講嗎?

科馬爾:

首先應該為中國聽眾解釋一下,這個著名的羅馬獎其實會給參賽者出一個題目。學生與參賽者們要被關到一個迷你畫室內幾天或者幾個禮拜,他們在此期間不能與外界接觸,需要在裡面獨立完成畫作或者雕塑。所以這個比賽的條件是很苛刻的,既令人擔心又充滿挑戰。那麼他們會出一些什麼樣的題目呢?題目是有範圍的。羅馬獎的選題通常都來自於荷馬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或者奧維德的《變形記》,或者是《聖經》裡的某段文字。事實上,羅馬獎給的題目只有這些。參賽者本來就應該知曉這段文字的典故,因為主辦方不解釋其含義,只給他們的繪畫或雕塑作品出一個題目。比如我隨便想一個題目,「逃走的達芙妮」,那麼參賽者們就必須要知道奧維德《變形記》裡的這個典故——達芙妮變成了月桂樹,否則你根本不知道要創作什麼。比賽中也沒有模特,作品必須是一個完全的創作。就我個人而言,我對出自《伊利亞特》的繪畫沒有太大感覺,現在我們能看到很多羅馬獎的畫都是關於《伊利亞特》的,因為這部書的確比較有視覺感,但如今的我們可能沒有那麼大的感受了。相反地,如果我們看看作品的細節,看看19世紀初羅馬獎的作品,可以察覺到那時候有一股重現埃及的潮流。每當題目可以符合,他們就會在角落裡添上一小尊埃及雕塑。這些畫當然還是符合主題的,但我感興趣的往往是畫中邊緣的東西,比如作為背景的遠處風景。藝術家描繪它們的方式有時候非常漂亮,原因很簡單,因為畫風景的時候他會比較自由。

他在畫風景的時候可以稍微脫離一下命題的約束。他會對自己說「我可以在那裡畫一點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次展覽上有不少我喜歡的畫,其中有一幅畫,它可能不是羅馬獎的畫,可能是申請進入學院的入院作品,我不是很清楚,作者是皮埃爾多梅欽德夏凡納(Pierre Domenchin de Chavanne),這是一幅非常漂亮的畫,題目是《牧民們》。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鄉間的場景。那是一個完全虛構和理想化的田野想像。它有點像普桑的名畫《阿爾卡迪的牧羊人》。它所表達的思想是,在古代世界,在文化的糟粕多少扭曲了一個人對世界的看法之前,有一種理想生活。這幅畫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作者在一個非常簡單的命題中,創造了一個理想的世界,夢想中的世界,古代的世界,這個世界可能和他們想像的不一樣,但它就是吸引了這些藝術家。在其他繪畫作品裡,我更傾向於去觀察細節,而不是感受主題,因為主題常常有些賣弄和誇張……中國觀眾不一定了解這些作品的主題,他們可能很難進入其中,所以必須要誠實地去欣賞這些作品。

《牧民們》皮埃爾多梅欽德夏凡納(1673-1744),布面油畫,1709年,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

圍繞競賽展開的教學

劉樂:

關於羅馬獎,我們已經講了很多了。除了羅馬獎的獲獎作品以外,本次展覽裡還有其他比賽的獲獎作品,比如「情緒表達競賽」,或者「半身軀幹人體競賽」。科馬爾先生,您能否為聽眾們介紹一下巴黎高美的其他競賽呢?

科馬爾:

首先要知道,羅馬獎是最重要的比賽,是最高獎項。進入巴黎高美的學生在被學校錄取之前可以去一位老師的畫室裡工作。這裡是有一個等級制度的。一旦他被學校或者學校的前身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錄取,他就要去上課了。學校裡有不少純粹的比賽,也就是說,這些比賽的獲獎者並不會得到獎賞。如果你在羅馬獎中獲獎了,你可以得到去羅馬生活4年的獎金,這是很棒的;而如果你去參加半身軀幹人體比賽,無論有沒有得獎,都不會得到任何獎勵。

董強:

只是被老師看到了而已!

《半身軀幹人體》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1780-1867),布面油畫,1800年,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此件作品為安格爾的「半身軀幹人體競賽」作品

科馬爾:

可能會被老師注意到。事實上,如果你想要參加羅馬獎,你就必須要先參加別的比賽。首先要理解的是,在學校的教學裡以及西方繪畫史上,人體繪畫依然還是核心。自文藝復興以來,人的身體無處不在,它以各種形式出現,就算這是一個被描繪成希臘神的、理想化的身體,但它依然是人的身體。所以無論是在皇家繪畫和雕塑學院還是在巴黎高美,人們都會教授人體軀幹的繪畫,學生被要求臨摹古代雕塑,因為我們基本上不知道古典時代的繪畫是什麼樣子的。所以,大家都去臨摹古典雕塑。這是學習人體的一種方式。第二種方式是,學生來畫活生生的人體,也就是畫裸體模特。第三種方式就是舉辦更加針對解剖學的比賽,也就是說去真正了解人體是怎麼構成的。在所有的比賽裡,有半身軀幹的比賽,也有全身軀幹的比賽。半身軀幹的作品只有生殖器官以上的部位,也就是軀幹、頭和雙臂。全身軀幹的比賽顧名思義,要畫出從頭到腳的身體。自17世紀以來,學院最感興趣的一大主題就是表情。我剛剛提到過,藝術家們不希望自己依賴科學,因為夏爾·勒布倫以及學校都認為,比起畫出準確的人體,好的品味、感情以及表情更加重要。這種想法貫穿了整個17世紀。所以就有了情緒表達競賽。夏爾·勒布倫不僅對這個主題很感興趣,他還寫了一些關於臉部表情和精神表達的理論。

《欽佩與驚訝的交織》路易裡吾爾(1790-1855),布面油畫,1813年,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情緒表達競賽」作品

要怎麼把情緒這種內心的東西用一種可視化的方式表現出來呢?換言之,人們猜想在生理特徵和心理特徵之間,在內心和外在之間是有一種關係的。非常多與此有關的理論都發展了起來,包括在18世紀,人們特別使用了「面相學」這個詞來學習用外在特徵表達心理活動。所以學校要求學生也要能表現人物情緒。學校裡會有一些練習,要求學生來表達痛苦、憤怒、害羞等等。另外,比較令人震驚的地方是,這是唯一可以使用女性模特的比賽。因為一直到19世紀末,在所有表現人體的比賽裡,只有男性身體可以被當作描繪對象。原因很複雜,並不僅僅是因為矜持,就算有這方面的考慮,它也是次要的。18世紀有大量的理論認為如果美讓你產生了興趣,也就是說你看一件東西是帶著欲求的,那它就不是美麗的。對於男性觀眾而言,如果他們在看女性裸體的時候感到了吸引力,那他們就不能平靜地判斷它的美了。到了19世紀,人們的觀念又反了過來。尼採、弗洛伊德和許多理論家都認為美的基礎就是欲望和吸引力。但是在18世紀,人們認為必須要保持一種中立狀態。康德和溫克爾曼的理論都認為必須要保持距離。這就是為什麼模特只有男性,他們以為觀眾不會被一個男人吸引。然後,比賽規則也很嚴格,要面對模特畫上多個小時。這些比賽其實可以讓學生們脫穎而出,並且獲得參加羅馬獎的資格,因為如果你想要參加羅馬獎,必須要先獲得自己老師的批准。在實現這個目標之前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的。而這些不同的著名競賽其實是在挑選可以參加羅馬獎的藝術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雲南藝術學院16門課程入選首批一流本科課程
    2020年12月7日,雲南省教育廳公布首批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其中,雲南藝術學院有6門課程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7門課程入選首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課程入選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 泰山學院二級學院概覽 | 藝術學院
    中國教育在線訊 泰山學院藝術學院是在原美術學院與音樂學院基礎上,於2018年3月成立。藝術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0人,博士10人,碩士81人,在校學生2193人。該專業擁有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程3門,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1門。教師承擔多項各級各類教改項目。承擔省市各類科研課題40餘項,年均發表作品、科研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10餘部。  辦學質量成效顯著。
  • 海洋學院精心打造線上教學課堂
    為全面實施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工作方案,保障在線教學順利實施,從3月份線上教學啟動至今,海洋學院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全力投入,精心落實每一門線上課程的教學安排,努力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同質等效。走心:院士、院長齊上陣,努力打造鑄金教學體系不管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教學質量始終是重中之重。
  • 揭秘全球「最高冷」的藝術設計學院—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喬納森艾維已成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新一任院長,任期為5年,任職期間沒有任何報酬,他將作為院長主持會議並幫助運營這一歷史悠久的藝術學院。2016年底,《財富》雜誌把喬納森·伊夫評選為世界上最聰明的設計師。
  • 西安航空學院理學院召開「線上線下教學有效銜接」經驗交流會
    為進一步促進疫情防控與教學常規工作的有序開展,總結線上教學工作方法和經驗,切實提高線上教學質量和效果,有效銜接線上和線下教學,促進教師教育教學理念轉變和教育教學方法改革,6月5日下午,西安航空學院理學院在灃惠校區教學南樓408室召開「線上線下教學有效銜接」經驗交流會,理學院班子成員及全體教職工參加了會議
  • 線上溫度,握指成拳的教育力量——工商管理學院凝心聚力做好線上...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為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和學校工作部署,切實做到「延期開學不延期開課,在線授課不停教停學」,學院高度重視,及時應對,統籌規劃,充分利用已有的優質課程教學資源,積極探索線上教學新模式,學院共
  • 皇家藝術學院2020畢業活動
    原創 FutureLab 藝術與設計FutureLab為了紀念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線上展覽,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邀請了全球在創意藝術領域裡的一些權威人士從RCA2020中根據個人喜好挑選這些畢業生的畢業作品。
  • 國際知名藝術學院——德國杜塞道夫藝術學院
    該學院的教授及畢業生的一些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中多次刷新了最高價格的紀錄,如2010年所拍賣出的至今在世藝術家的世界上最高的價格的單件作品,是由格哈德·裡希特1994年創作抽象畫「809-4」。主樓入口的臺階上刻有由因敏·堪普 (Irmin Kamp) 所提出的學院主旨:「給予我們學生的只有最好」 。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是一所位於北萊因-威斯伐倫州首府杜塞道夫市的一所公立藝術大學。 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成立於1773年,設有藝術系和藝術相關科學系。
  • 【走進北美電影學院】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
    由驚迷影視推出的系列活動《走進北美電影學院》的第四期,請來在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就讀的金山,帶我們走進去這所知名學府,了解誕生無數經典作品的發源地
  • 凱瓦拉亞達瑪瑜伽學院 線上阿育吠陀基礎認證課程招生
    全新的線上直播開始倒計時啦!「從2020年開始,收到太多朋友諮詢阿育吠陀系統培訓,在印度和中國疫情及航空受限情況下,阿育吠陀系統基礎課程將以完整課程設置通過網絡教學的形式呈現給大家啦。阿育吠陀系統基礎培訓課程將於2021年4月18日開始,每周採用線上直播+回看方式進行。在基礎課程結業之後,還將另開阿育吠陀晉級課程。蘇普瑞亞老師很快就可以我們毫無阻隔的學習互動啦。」1,這將是一個五個月每周相聚的長期課程,我們將在近半年的時間內,每周跟老師在線上見面,進行學習互動,及時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 普瑞特藝術學院申請攻略
    藝術與設計學院強調智力開發和創造性活動之間的關係。學校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文科和理科的專業選擇,同時還提供了個別獨特的學科。學校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還強調論文應以工作室的課程和研究為基礎。 數碼藝術和動畫專業(Digital Arts and Animation)普瑞特的數字藝術主要包括動畫(包括2D和3D)和互動藝術。
  • 院長訪談|無錫太湖學院藝術學院
    無錫太湖學院藝術學院始創於2002年,學院現有專業有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數字媒體藝術、服裝與服飾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繪畫、音樂表演7個專業,以設計學科相關專業為中心集成了文化創意專業群,成為學校五大專業群之一。2016年學院獲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2017年學院獲江蘇省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省級榮譽稱號。
  • Browzwear 推出布絡維線上學院中文版,為服裝行業數位化轉型賦能
    在這樣的背景下,Browzwear推出Browzwear University中文版在線學習平臺 —— 布絡維線上學院,希望能助力中國服裝企業打造數位化3D工作流程,助力服裝行業組建更為成熟的數位化團隊,抓住時機全力推進數位化轉型。3D 設計,觸手可及 用戶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在布絡維線上學院獲取豐富的中文學習資源和素材。
  • 約翰霍普金斯護理學院推出免費護理課程 只為抗擊美國新冠疫情!
    美國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生活節奏和未來規劃,但我們不能在新型冠狀病毒倒下,一定要頑強抗爭,一起看看約翰霍普金斯護理學院的免費護理課程。約翰霍普金斯護理學院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推出免費護理培訓課程課程探討護士如何應對低資源和高社會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丹妮爾·克雷斯/3天前出版約翰霍普金斯護理學院是全球公認的護理教育、研究和實踐的領導者,它開發了一個免費的COVID-19:危機時期的有效護理課程
  • 第八屆全球商學院院長論壇順利召開
    10月21-2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主辦的2020年第八屆全球商學院院長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200餘名國內商學院院長和嘉賓齊聚安泰,出席盛會。與此同時,來自境外的150餘名商學院院長和嘉賓通過大會網絡平臺線上參會。參會嘉賓遍布全球30多個國家。
  • 芝加哥藝術學院的先鋒與跨界 | MFA 攝影
    原創 Stella Aperturist光圈錄取數據 · 院校特點 · 課程設置 · 就業情況 · 申請材料#看完你也可以DIY系列SAIC攝影:先鋒 / 跨界150多年來,芝加哥藝術學院
  • 中央音樂學院四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教務處報送的線下課程《指揮法》和《專業和聲1、2》《指揮法》 課程負責人:俞峰主要成員:陳琳主要成員:楊力主要成員:林濤主要成員:夏小湯在俞峰教授的領導下,指揮系教師繼承優秀傳統,創立了「現代指揮教學法」,是現今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核心教學理論體系。
  • 藍帶國際學院正式推出「日本料理文憑」
    東京2017年11月30日電 /美通社/ -- 11月21日,全球領先的烹飪藝術和酒店管理學院網絡藍帶國際學院 (Le Cordon Bleu) 正式推出「日本料理文憑」,多家國內外媒體出席了在東京校區舉行的儀式。儀式活動上,該校對2017年10月開課的這項新課程進行了介紹和展示。
  • 全球頂級設計學院之一——湖大設計藝術學院!
    今天,在嶽麓山下,桃子湖畔,坐落著全球頂級設計學院之一,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2006年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全球最佳設計藝術學院。連續五屆擔任教育部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單位,中國機械行業工業設計學科教學委員會主任單位,國際藝術、設計與媒體學院聯盟(Cumulus)會員,學院擁有中意設計創新中心,2018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 2019 英國坎伯韋爾藝術學院插畫畢業展
    坎伯韋爾藝術學院是倫敦藝術大學六大學院之一,學院始建於100多年前,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學院位於倫敦東南部的社區中心,雖然校區面積並不大,但是名聲遠揚世界,長期以被認為是英國一流的藝術、設計學院之一,更是英國藝術留學申請的熱門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