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圈裡看到一個寶媽哭訴,說自已剛生了孩子,全家都很高興。婆婆也很盡心地照顧她和寶寶。
但是畢竟是新手媽媽,照顧孩子的時候並不是那麼的得心應手。雖然在孕期她就做了許多功課,買了許多育兒的書籍來看,從早教到孩子六歲的都買齊了。也有認真的研讀和做筆記。就是為了在孩子出生之後能更好地照顧寶寶,做一個完美媽媽。
而孩子出生後從抱孩子到換尿褲許麗做得都很生疏,婆婆看到之後總是搶著把寶寶接過手去。這讓許麗感到有些失落。
這並不影響許麗對孩子的愛。她依然從書上,網上,還有育兒節目裡吸收著先進的科學育兒知識。
而婆婆因為是「過來人」有著豐富的帶娃經驗,所以許多時候許麗和婆婆間為了孩子時常會有些許小矛盾。
有一天給孩子洗澡的時候許麗發現孩子有些紅屁股,然後許麗就給孩子擦了些護臀膏。正巧被婆婆看見了,就說要給孩子用爽身粉。許麗就跟婆婆說了,女寶寶私處用爽身粉不好,用護臀膏就可以了,而紙尿褲要換得勤快些。
因為許麗知道平時婆婆帶孩子的時候捨不得給孩子多換紙尿褲。聽了這些婆婆就不樂意了,本來就反對用紙尿褲的婆婆開始和許麗懟了起來:
「我就說用尿片吧,偏你懶不願意,要用什麼紙尿褲,你看現在孩子紅屁股了,你還連爽身粉都不給用!以前我們哪個不是這樣過來的,也沒見有這麼些毛病!你這是怎麼當的媽!」
許麗一聽頓時委屈不已,抱著孩子回房間大哭了一場。
許多寶媽都說生孩子前和婆婆關係還可以,生了孩子後關係一落千丈。這幾乎都是因為育兒理念不同才造成的。
寶媽們剛升級當媽媽,雖然沒有經驗,但是多少都有著相對先進的科學育兒理念和知識。
婆婆則是有著實際的傳統育兒經驗,但是許多也許已經比較落後,不適合當下了。
而且新手媽媽們因為剛轉換到母親這個角色,會有諸多不適應。受生理及環境影響,心理上也相對比較敏感脆弱。稍不留心,一點小矛盾就有可能會被放大。尤其是產後抑鬱的女性。
那麼我們怎樣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呢?
首先,我們應該擺正自己的心態,勇於承認自己的不完美。
畢竟是第一次當媽,即使有用心做過功課,但真到實操的時候還是會狀況百出。這些都是很正常的。要對自己有信心,多試著親手照顧寶寶,再結合自己學到的育兒知識,慢慢的就會熟能生巧了。
即使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有些許失誤,也不要過多的自責自己。面對家人或者長輩的反對也不要太過在意。許多也就是那麼一說,都是自家人,自己作為聽者不用時時都那麼有心。
其次,不要太過於排斥傳統育兒理念,適當的聽取老人言。
雖然老一輩的育兒觀念有許多已經不適用於當下了,但並不能否認他們的許多育兒經驗也還是有用的。可以視實際情況採納一些有用的,不要完全排除在外。
像前面提到的用尿片還是紙尿褲。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用法正確,使用紙尿褲完全沒問題。但是紗布或棉布尿片也有它自己的優勢,如孩子紅屁股了,可以適當的使用紗布尿片,直到孩子痊癒後再使用紙尿褲。
當然,如果是錯誤的,甚至是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育兒理念還是要堅決否決。比如給新生兒綁腿,掐奶頭,睡平頭等。這樣有損孩子健康的事情寶媽們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
寶媽們一個人如果無法說服老人,可以借別人的口來一起勸說。也可以多和老人一起看一些科學育兒的電視節目,讓電視裡的專家幫助說服老人。
最後,要讓爸爸參與到照顧孩子的行動中來,必要是當好傳聲筒。
照顧孩子本就是兩個人的責任。尤其是還有婆婆參與的情況下,更要讓爸爸參與進來。人都是有私心的,能幹媳婦比不過懶閨女。
同樣的事情,可能媳婦做就會讓婆婆覺得不那麼可靠,但是自己兒子做的就是對的。這樣即讓丈夫也參與到照顧孩子的日常中來,又避免了許多矛盾,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還是發現婆婆有哪些不對的,也可以讓老公幫傳話,讓老公去說服婆婆,避免與婆婆的正面衝突。
孩子是自己的,想要成為一個完美媽媽,首先要正視自己的不完美,然後不斷地去實踐,去努力,一定會在育兒路上越走越順暢,越走越好的。
在面對傳統育兒理念與科學育兒理念的碰撞或衝突時,也要理性對待,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判斷,切不可盲目跟隨或排斥。
作為家人,也應該多照顧產婦的心情,多多關懷寶媽,幫助新手寶媽儘快上手照顧寶寶。要知道沒有誰比寶媽更愛孩子,更希望能照顧好自己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