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工服、不算員工,外賣騎手為什麼成了巨頭的炮灰?

2021-01-13 深燃財經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金璵璠

編輯 | 魏佳

「我是送外賣的。」

急診科醫生馮蕭夜間出診詢問對方職業時,每當聽到類似回答,都替對方倒吸一口涼氣。據他回憶,這些外賣騎手急診經常是因為外傷、骨折,多是交通事故或惡劣天氣路滑所致。

2020年12月21日,餓了麼騎手韓某之死,在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看到這一事件,馮蕭比一般網友淡定得多。餓了麼聲稱該騎手與平臺不存在任何勞動關係,網友批判平臺冷血無情;騎手猝死只能拿到3萬元的保險賠償,餓了麼繼續被批玩弄文字遊戲,連騎手繳納的保險費都要剋扣65%,每天收3元,只拿出1.06元購買人身意外險。

事件的最新進展是,餓了麼向韓某致哀並向家屬提供60萬元的撫恤金,此後平臺也將猝死保障額提升至60萬元;同時將「蜂鳥眾包」APP關於保險費用的措辭修改得更加明確:「3元服務費是為您提供管理及相關支持服務的服務費,並不是所有的保險金。」

外賣騎手是典型的平臺經濟下的非正規就業者,這個群體還包括網約車司機、代駕、快遞員等。當一家家平臺型公司採用外包、眾包模式,快速招攬成千上萬人為其工作,甚至簡單到在APP上申請即可時,平臺享受著廉價勞動力帶來的資本市場溢價,但騎手的風險由誰來買單?很多時候,平臺和外包公司都不願意負責,最終將風險轉嫁給了保險公司和騎手自己。

一樁樁發生在騎手群體身上的悲劇告訴我們,探討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的用工模式和平臺上的非勞動關係網約工的權益保障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餓了麼平臺最終提升了猝死保障額,而現實中,騎手想要獲得意外險、醫療險的正常理賠,不僅要駕駛合規車輛,還要遵守交通規則。但在外賣系統與數據「圍捕」下,想要滿足這個前提並不容易。

平臺經濟這個大系統能做的還有很多,外賣平臺系統應該督促騎手更守規矩,比如禁止超速送餐,把與騎手無直接關聯的因素考慮進算法裡,讓騎手有相對多的選擇權,不再超速、闖紅燈、逆行。

騎手受誰管控,為誰打工?

外賣騎手們的僱主是誰,已經不是一個新問題。而面對餓了麼騎手之死,平臺第一回應是「不存在勞動關係」,把法律責任撇得一乾二淨。這也是目前以外賣行業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平臺用工訴訟案件的核心爭議點。

深燃查看中國裁判文書網的數據發現,以外賣行業的兩大巨頭「餓了麼」、「美團」為例,分別搜索關鍵詞「上海扎拉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餓了麼總公司)、「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美團),騎手一方多數要求認定勞動關係。

騎手儘管身穿平臺工作服,送餐過程受平臺嚴格管控,但這個群體與平臺的關係既複雜又簡單。

複雜是指,騎手分為專送騎手(專職騎手)和眾包騎手(兼職騎手,餓了麼是蜂鳥眾包,美團是美團眾包),這背後是外賣平臺規避與騎手勞動關係的方式:通過外包、眾包或者代理商等渠道與騎手籤訂合同,不論籤署的是勞動合同還是勞務合同,出現問題,都找第三方。餓了麼騎手之死事件中的韓某就是眾包大軍中的一員。

簡單來說,結論一致:不管騎手的身份是什麼,與外賣平臺都沒有勞動關係。平臺會在協議中「特別提示」:平臺提供的是信息撮合服務,與騎手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勞動/僱傭關係,騎手所得收入是資金獎勵,不屬於「工資」。

餓了麼蜂鳥眾包特別提示條款

煞費苦心撇開騎手,外賣平臺打的是兩張算盤。首先是節省成本,不用給騎手繳納社會保險和公積金,單是五險一金就能節省40%的用工成本,美團和餓了麼的騎手數都是以百萬計。另一項在餓了麼騎手之死事件中暴露得淋漓盡致——規避勞動法的責任。

這兩座大山壓在高風險職業騎手的身上就是,騎手若發生工傷或其他意外,只能尋求商業保險,或者在公司存在過失的情況下獲得少部分賠償。

目前關於外賣平臺和騎手是否構成勞動關係,各地法院判例並不一致。深燃查看中國裁判文書網的數據發現,騎手要求確認勞動關係勝訴的案例一般都是舉證外賣員事實上被平臺僱傭、管理與控制,比如平臺管理和控制著騎手的薪資構成和工作時間的證據,以及有早會、招聘信息、培訓記錄或述職、管理規則等記錄。

這也揭開了外賣平臺用工模式的本質,表面上用工關係靈活自主,主流形態是勞務外包、勞務派遣,將騎手的勞動關係轉移出去,卻行「勞動關係」管理之實,所有騎手以統一的管理、著裝為外界所認知。

時薪CEO楊光形容,輿論不能接受的原因在於,「(這就好比)離了婚還要住在一起,出了問題又說我們早就離婚了,不負責任」。

外賣平臺與騎手的關係,在網際網路平臺經濟中並不是個例。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曾在2019年做過一次新業態從業人員勞動權益保護的調研,調研對象為北京部分外賣員、快遞員、同城速遞、網約車司機等,調研發現,絕大多數平臺經濟勞動者沒有與平臺公司籤訂正式的勞動合同,或者只是籤訂了模糊不清的合作服務協議。

從中國裁判文書網中相關判決結果來看,大多數勝訴的案例是判定騎手與承包公司的勞動關係,目前為止,這一勞動關係的判定難度比起訴平臺更容易,當然,這種情況下平臺依然無需承擔責任。

騎手險,保險嗎?

非勞動關係的網約工,一旦在工作過程中出現意外,平臺就可以把勞動者推給保險公司,而勞動者往往只能拿到一些商業保險的賠償,理賠過程較為複雜。這是中國裁判文書網相關判決結果的另一個指向。

在餓了麼騎手之死事件中,平臺最初的回應是,只能給2000元人道主義費用,其他的以保險公司理賠為主。據紅星新聞報導,韓某每天在開始接單配送前,都會通過蜂鳥眾包為自己在太平洋保險投保一份1.06元的旅行人身意外傷害險。

網友提供的蜂鳥眾包騎手保險單

這唯一的保障來自騎手自費,騎手每天只要接單,系統就會強制騎手向平臺繳納3元服務費,這是必選項,不能取消。剩下的1.94元去哪了?

蜂鳥眾包騎手保險購買說明

從網友提供的關於這筆保險說明的截圖來看,圖中這段表述很容易理解為,騎手被扣除的3元都被用於購買人身意外險了,但事實上,平臺收取了其中的65%作為服務費,只有1.06元花在了保險上。換言之,一年365天的保費是386.9元,但騎手個人需要被扣1095元。

據餓了麼官網的子頁面顯示,其騎手人數達到300萬人,餓了麼的相關人士向紅星新聞透露,目前餓了麼平臺的月活躍騎手為85萬。我們按照這個數字算一筆帳,一年365天,平臺能從這一渠道進帳6.02億元。

餓了麼騎手之死事件發酵後,「蜂鳥眾包」APP此處的措辭已修改為:「3元服務費是為您提供管理及相關支持服務的服務費,並不是所有的保險金。」

在保險上,美團外賣與餓了麼類似,專送騎手的保險由站點按月扣除,具體金額也由站點決定;眾包騎手的保險則是按天扣除,每天3元,保障時間當日24時。據深燃統計,兩個平臺這份綜合意外險+第三方責任險的保額差別不大,差別主要在猝死的保額上,餓了麼修改前為3萬,修改後和美團一致為60萬。餓了麼事件的最新進展是,餓了麼向韓某致哀並向家屬提供60萬元的撫恤金,此後平臺也將猝死保障額提升至60萬元。

餓了麼、美團保險保額 製圖 / 深燃

我們把這兩份保險和支付寶裡一款更加便宜的綜合意外險做個對比,看看騎手被割韭菜了嗎?

支付寶平臺一款綜合意外險及詳情

支付寶裡的綜合意外險月付37.33元,意外身故或傷殘賠付100萬,急性病猝死賠付20萬,意外醫療賠10萬,還有50萬的新冠肺炎身故保障和1000元的意外救護車費用,一年保費是450元左右,對於騎手而言,自己購買這款保險,能夠省下一半的錢,保障也沒有打折。

某壽險公司的內部人士李玫對深燃分析,外賣平臺給騎手選擇這類型短期保險的保費相對便宜,兩個平臺的騎手險都相當於綜合意外險加第三方責任險,但對於騎手而言,每年花費上千元投的保險卻有些雞肋。

如果騎手在送餐途中發生意外,不幸去世或傷殘賠付65萬/60萬,如果意外受傷到醫院就醫,最高能報銷5萬元的醫藥費,沒有免賠額能夠100%報銷,這兩點沒有問題。

在第三方責任險中,騎手在配送過程中造成他人死亡傷殘或產生了醫療費用,最高可以賠付20萬,財產損失最高賠付5萬,其中美團有300元的免賠額。保險額是夠用的,雞肋之處在於騎手要在合法駕駛的情況下才能獲得賠付。

這個前提本沒錯,但放在現實中,很多騎手索賠無門,原因是超速、闖紅燈、逆行的情況下出現事故是不賠的,酒後駕駛、無證駕駛或者駕駛無有效行駛證的機動車也是不賠的。這些情況都屬於除外責任,保險公司可以拒賠。

2018年出了電動車新規,把時速控制在25公裡以內,在新國標下,騎手們的電動車大部分屬於機動車,需要上牌照、考駕照。

相關數據顯示,由於平臺規定的配送時間越來越短,外賣騎手因超速、闖紅燈、逆行遭遇交通事故的數量急劇上升。《人物》「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中提到,2019年,中國全行業外賣訂單單均配送時長比3年前減少了10分鐘。

平臺經濟享受資本市場溢價的同時,理應加強對騎手的保護,餓了麼平臺提升猝死保障額是一種進步,但在現實中,為了讓騎手能夠在出事後獲得意外險、醫療險的正常理賠,平臺經濟這個大系統能做的還有很多,比如禁止超速送餐,把與騎手無直接關聯的因素考慮進算法裡,讓騎手有相對多的選擇權,不再超速、闖紅燈、逆行。

騎手們出路在哪兒?

《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我國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8億人,參與提供服務者人數約為7800萬人,以外賣員、快遞員為主體的平臺勞動者已然是重要的勞動群體,但如今,關於網際網路非正規就業群體的勞動保障卻遠遠不足。

在外賣平臺的用工模式上,美國和中國的區別不大。美國外賣平臺從業者孫鄰家告訴深燃,只不過美國的運力輸出公司剛剛發展起來,平臺主流的操作方式是,自己到各大平臺發布招聘廣告。

美國法律中明確規定,一種是w2,即全職員工(employee),另一種是1099,指獨立承包商(Independent Contractor)。美國所有有配送業務的平臺都屬於後者,類似於國內的眾包模式,外賣員和網約車司機雖然直接跟平臺合作,但與平臺之間沒有勞動關係。平臺不會給他們上保險,在配送過程中,出現問題也是個人承擔。

但兩地最大的區別在於,美國外賣員不需要受制於平臺的管控。「以外賣這個行業為準,平臺不能過度控制外賣員,只能激勵外賣員,比如在11:00準時上線,平臺給10塊獎勵。」孫鄰家舉例稱。

洛杉磯所在的加州對1099法案管控得尤為嚴格,如果平臺出現違反規定的行為,三個人就可以發起集體訴訟,來告這家公司侵犯自己的合法權益。

來源 / Pexels

外賣員、網約車司機是不是平臺的員工,這個問題在美國部分地區尚處於博弈當中。聯邦法律認定外賣員是1099,但不同的州對此定義不同,比如加州的州議會和工會一直在討論這一問題,有兩派意見,一派支持外賣員屬於1099,另一派認為外賣員屬於w2,應該享受這些公司的權益。

孫鄰家稱,Uber是支持1099的,這家企業在加州有14萬司機,如果都轉成僱員,增加的用工成本難以想像,而只想兼職賺點零花錢的司機不一定全部支持w2,因為這種模式下意味著更長的工作時間、接受更嚴格的管理。

據他了解,很有可能出現第三種情況,這種方案下,外賣員的薪資待遇比1099更好,比如公司需要承諾外賣員每小時賺到20美金,或者保障更高的收入。

這就是中美外賣行業各自努力方向的不同,美國需要的是保證收入,中國亟需的是騎手安全方面的保障。

因為美國外賣和中國最大的不同是,美國通常性用四輪車也就是汽車送外賣,只有少數幾個大城市的市中心因為不好停車,外賣員用兩輪車配送,外賣員上路前會給車輛上保險。孫鄰家表示,美國的外賣平臺也不會給外賣員額外購置其他保險,Uber倒是新推了一種模式,給有Uber牌照的全職司機買了額外保險。

「美國這些平臺沒有像國內一樣去push外賣員、司機。」孫鄰家告訴深燃,這也是原因之一,美國沒有哪個外賣員會闖紅燈、逆行,因為他們不需要。外賣員也著急,因為系統裡有時間限制,但執行力度沒有國內外賣平臺這麼強。平臺更多的是進行正向激勵,而不是管控,因為法律不允許,另外,美國服務業的勞動力相對較少,平臺需要留住這些靠體力賺錢的服務者。

他形容說,在美國做外賣員比國內舒服太多了。就收入方面,以他所在的平臺為例,工作8小時的司機一個月的收入是5千到1萬美金,這個收入水平並不低。

加拿大的情況和中美不同,凱爾特創投亞洲管理合伙人陳潔投資了加拿大外賣平臺飯糰,據他介紹,加拿大法律要求外賣平臺按比例給外賣員加保保險,包括意外險,這筆錢不需要外賣員出。

對比美國、加拿大外賣員的處境,國內的騎手實屬被困在了系統裡,送餐的時間被壓縮得越來越短只是表象,背後是商業規律和消費者的選擇。

商業規則裡效率就是生命,平臺要有更多的數據流水,只能不斷壓縮每一個環節。

「一些公司是給員工『選擇』的,勞動合同和靈活用工的模式都保留,只是後者的工資更高,實際上也是變相誘導。」楊光對深燃分析,平臺經濟大行其道,用工市場慢慢地在進行半軟性的全員的轉換。

平臺終究是規則制定者,如果沒有長期的利益,那就給及時的甜頭。深燃從多位騎手處了解到,專送騎手薪資偏高,但坑位有限;眾包騎手更加自由,平臺抽成較低,超時會扣錢,投訴會扣錢,但是差評不扣錢,眾包也能接不同平臺的單、註冊多個平臺的騎手,不受限制。

騎手、快遞員、網約車司機身處平臺經濟系統中,被外包、被眾包是最終的出路嗎?楊光認為本質上是供需雙方博弈的過程,藍領市場對五險一金沒有那麼在意,核心訴求是短期內收入的增加。

於是,數百萬外賣騎手只得被外賣系統與數據「圍捕」,疲於奔命,與死神賽跑,只能更快,更快。不知道他們何時才能說出一句,「我們不需要超速、闖紅燈、逆行。」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馮蕭、李玫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日本一外賣公司騎手全是中國人?!一天能賺10000日元
    據網友"松尾強"所說,在日本街頭發現幾個說著中國話的外賣小哥,上前了解得知他們公司的騎手都是中國人,在日本送一單能賺300日元,換算成人民幣就是19元。平均一天能賺600多元,相當於一天跑3、40單,還只是6小時的上班時間。這位外賣小哥所在的平臺用戶大部分都是中國人,主要籤約的店大部分也都是中國的店。
  • 外賣騎手職業報告:超五成外賣騎手對工作滿意,期待更多尊重
    從性別來看,87%為男性外賣騎手,13%是女性外賣騎手;從年齡來看,20-30歲的年輕群體居多,佔比高達45.26%,也就是說外賣騎手的90後群體佔比最高;從學歷來看,有41.11%外賣騎手是初中水平,本科及以上學歷僅佔5.4%。  大多數外賣騎手承擔養家餬口的責任。從外賣騎手的家庭情況來看,超六成的外賣騎手已經成家立業。
  • 騎手的時間為什麼越來越少?白巖松:外賣平臺別把騎手當作機器
    當外賣漸漸興起,我們每天都在城市裡看到這樣的一群人。他們穿著各自平臺的制服,騎著自己的小摩託車,穿梭在這個繁忙的城市。沒有他們很多人吃飯都成問題,我們每天都在享受著這種便利,不管夏日炎炎還是風雨漂泊,他們都能夠準時到達,但是他們的送餐之路並不輕鬆。
  • 外賣騎手被系統算法「逼」成高危群體 外賣平臺應對引熱議
    外賣小哥再次成為輿論焦點。9月8日,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刷屏。文章作者通過半年調查,細緻描述了數百萬外賣騎手在系統算法的驅使下,為了完成訂單而奔走搏命的現狀。9月9日,餓了麼和美團先後發布聲明,稱將儘快發布「多等5/10分鐘」新功能、對部分優秀騎手超時免責等措施,以改變外賣騎手「疲於奔命」的職業狀態。沒想到卻引發新一輪爭議。
  • 又一起外賣事故;速食料理包,外賣騎手;食品衛生安全為什麼不能得到...
    可是他直接放棄,為什麼… 在這裡我就想問問外賣平臺和那些外賣店:你們還有良心嗎?你們還是人嗎? 我朋友的事情暫時就這樣結束了,下面是外賣平臺大力扶持的外賣店鋪,它們都有統一的名稱:網紅爆款店鋪 在美團上我們隨處可見有些外賣店,不僅店鋪自身優惠大,而且做出來的飯菜也是色香味俱全,更關鍵的是他們下單速度超級快,基本上只要是你下單,還沒等到騎手趕到店家時他們已經做好了。
  • 外賣騎手月薪過萬?美團小哥發出「靈魂三問」,美團CEO沉默了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今也發展成了一個快節奏的時代,同時也誕生了一種「懶人經濟」,並且十分火熱。其實,在當下這個時代,這也很容易理解,畢竟每個人的快節奏都是用在了工作上,所以在工作之餘,也會想偷偷懶,比如吃飯這方面就是一個例子。
  • 外賣騎手送餐猝死 「無勞動關係」成平臺免責金牌?
    近日,某外賣平臺又因外賣員送餐時猝死,以平臺以無勞動關係為由,願給家屬提供2000元一事被送上熱搜。騎手猝死後,還因4單沒送而被罰款2020年12月21日,北京43歲的外賣騎手韓某騎著電動車,通過「蜂鳥眾包」App進行著日常的接單配送工作。
  • 網傳外賣騎手遭圍毆,手機店員:騎手先動手打人
    楚天都市報5月19日訊(記者滿達)光谷一賣場內,一外賣騎手坐在地上,遭幾名店員毆打。5月18日晚,市民在網上發布一外賣騎手被打的視頻。楚天都市報記者找到事發手機店,當事人出具店內完整視頻,稱是這名外賣騎手先動手,才引發衝突。
  • 網上招聘外賣騎手,待遇挺高,但為什麼外賣騎手那麼難招?
    無論是app的用戶體驗,還是外賣的配送效率,美團都要優於其他外賣平臺。雖然這並不是絕對的事實,但在大多數地方,美團都要比其他平臺做得好。從商家的角度出發,主要是美團的抽成比較高,從初期的8%到如今的23%,商家的利潤已經變得很微薄,如果沒有高銷量的話,那麼商家根本賺不到錢。
  • 誰在做外賣騎手:兼職白領、破產小老闆、無聊的家庭主婦……
    「你看這坐在這邊跑外賣的有哪個老在走動的?都是坐在那裡,絕不多走一步。」他還一邊指了指周圍在坐的外賣員,一邊說著。我們看了看周圍坐著的外賣員,有穿黃衣服的美團騎手,有穿藍衣服的餓了麼騎手,有的後仰著躺在椅子後背上癱坐在那裡無所事事的翻著手機,有的三五成群坐在那裡聊天。我們正環視著周圍,小成又去問老闆要了一碗米飯。
  • 美團外賣騎手招聘審核機製成虛設,20年在逃犯成外賣騎手
    在逃20餘年的殺人犯現在竟是美團外賣配送員。1月8日消息,近日,一名美團外賣騎手因涉嫌故意殺人被調查,事件經發酵後,不少網友對美團外賣的招聘條件產生質疑。20多年前,在新疆的一起故意殺人案中,作案人殺害兩人後潛逃。
  • 「外賣騎手」究竟在「為誰」打工?——「平臺與騎手」模式下的用工
    第一,如外賣平臺與騎手之間的法律關係被認定為勞動關係,外賣平臺在勞動報酬方面的支出會增加。 由於外賣騎手的工作時間必須符合勞動法規定,在騎手超時工作時,外賣平臺需要支付其加班費,在周末或法定節假日上班更需支付騎手雙倍或三倍工資。
  • 外賣騎手真的沒有掙到很多錢,他們也不想拿生命開玩笑!
    每一個外賣騎手都是在拿命掙錢!我送外賣已經有四天的時間,這段時間我感觸頗深,不管是從騎手工資,還有騎手安全的情況來說都非常的有感觸!文採拙略簡單吐槽一下!首先我們來說一下外賣騎手這個行業到底掙不掙錢!從很多媒體的報導來說幾乎有大部分騎手是月入過萬,但是在我送外賣這四天來說(我身在石家莊一個二線城市)。外賣的單價是4-6塊錢,有的會更高當然那只是少數!
  • 8成佣金給騎手、重金返傭給商戶,美團外賣生態布局該怎麼看?
    來源:江瀚視野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公布了各自的財報,可謂是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在表現不一的財報中,作為網際網路巨頭的美團卻表現的非常亮眼,因為美團實現了全年盈利,在不俗的財報表現中卻筆者卻發現美團的佣金佔比下降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日本人為什麼反感「Uber Eats」外賣騎手?——讀日本人分析日本人
    但日本好像沒有像中國那般瘋狂,沒有那麼多騎手穿街走巷,有些日本人對Uber Eats的外賣騎手還是頗為反感的呢。       Uber Eats的外賣騎手由於疫情逼著大家不外出而嶄露頭角,外賣騎手同時也是疫情下失去工作的人們的一個新工作選項。       作者說,對Uber Eats的外賣騎手的反感情緒是源自人們對新鮮事物的嫉妒,所以就會想著要敲打一下。       昨天發了一篇一日本人對20年前在東京過1個月花9萬日元日子的回憶,沒想到這位日本人竟然是本文作者
  • 想幹送外賣騎手的,新手看過來!
    1、都知道想幹送外賣騎手(新手)需要一臺車那到底是電動車好,還是燒汽油的摩託車好,讓老騎手為你解答一下吧?先說一下電動車,你天天上下班騎著還行,電夠用,要是送外賣就不行了,送個5、6單就沒電了,不可選,接下來說一下摩託車,速度快一方面,也不用天天充電,就花點油錢!老騎手大多數選得都是摩託車! 2、又有小夥伴問了,摩託車不費油嗎?
  • 大學本科畢業,在武漢當外賣騎手
    外賣騎手中有20%的是大學生去年年底,餓了麼蜂鳥配送發布的《2018外賣騎手群體洞察報告》中顯示,近20%的騎手為大學本科或專科生。而美團發布的《2018年外賣騎手群體研究報告》也顯示:騎手群體中有13%具有大專學歷,3%為本科以上。
  • 騎手「順手牽羊」拿走他人外賣 還辯稱是惡作劇
    近日,上海市民盛女士爆料:本周一的中午,她在「餓了麼」平臺上訂購了來伊份的外賣,可是到取餐點取餐的時候,這份外賣卻已不翼而飛。那麼,這份外賣到底是誰拿走了呢?從事後調閱的公共視頻可以看到,事發大約在晚間六點,一名身穿藍色制服的騎手,前往上海國際集團大廈送餐。可是放下餐品該騎手並沒有離開,而是在取餐櫃前躊躇了很久,最後拿走了盛女士橘黃色紙袋的來伊份外賣。雖然鎖定了涉嫌的騎手,但是面對盛女士的質詢,這名騎手始終顧左右而言他。
  • 外賣眾包騎手患肺結核!公共衛生安全不容外賣「新手」試錯
    近期,外賣騎手健康證明造假問題再次引起社會關注。無獨有偶,筆者所在蘇州市吳中區檢察院近期辦理了一起盜竊案,犯罪嫌疑人患有肺結核,卻長期在美團外賣從事眾包騎手工作——是眾包騎手沒有進行健康體檢?還是健康證明造假?
  • 外賣小哥為搶時間拼命上熱搜騎手「與時間賽跑」困境怎麼破?
    今日長沙大雨,外賣小哥一如既往地飛馳在雨中,奔跑在送餐路上。近日,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稱在外賣平臺智能算法的深度學習下,外賣騎手送餐的時間被平臺逐漸壓縮。「送外賣就是與死神賽跑,和交警較勁,和紅燈做朋友。」外賣小哥的生存現狀引起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