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市場沒佔到便宜,海底撈開始覬覦小面快餐行業了

2020-12-14 教導主任潘老師

套現15.6億"跑路」,新加坡老闆順走的,還有21億中國貸款

2020年開年受衝擊最大的可以說是餐飲行業了,從海底撈恢復營業哭窮賣慘大幅度漲價,將一碗米飯賣到近10元開始,輿論就有了海底撈可能要「套現跑路」的說法。

資本的趨利避害,不顧人情是張勇夫婦拋棄海底撈的「必然性」,很多人說資本是沒有文化和國籍而言的,所以不能以常人的行為標準去理解資本。

但是,國家為了拯救餐飲業,讓從業者不要失去信心,可以說是盡心盡力地給予幫助。比如說:通過中信建投給予海底撈21億貸款,然後,海底撈就被張勇夫婦套現「跑路」了。

資本沒有國籍,但資本家有啊!什麼?張勇不是中國國籍?那沒事兒了,只是,海底撈似乎辜負了國家的期望與重託。

一碗麵賣2.99元,海底撈將槍口瞄準了全國的小飯館!

巨人挪動起身,無數人就會被動地陷入陰影之中。海底撈如此低調快速地開設兩個快餐副品牌「十八汆」和「撈派有面兒」,如此高密度的動作,顯示了海底撈早已覬覦快餐賽道的決心。

2020年,行業巨頭的切換賽道、降維打擊,搶奪高頻小生意,不斷蠶食中小企業家的領地。

新品牌「撈派有面兒」現已出現在成都金牛區,內置60個餐位,半明檔操作,全自助出餐,60秒一份面。最便宜的特色涼麵僅售2.99元,售價是成都市場同行的70%,可以說是極致的性價比了。

無論是主打一線城市的「十八汆」還是次級城市的「撈派有面兒」,背後都是一樣的邏輯:操作簡單、出餐迅速、標準化程度高,以及全國範圍內都可以換湯不換藥的基因。

海底撈打響了價格碾壓,供應鏈降維打擊的第一槍

很顯然,客單價低於同行70%的「撈派有面兒」和「十八汆」打得就是價格戰!低價的快餐賽道屬於高頻的剛需品類,拼的就是價格、渠道和品質,而這恰好就是大牌與連鎖的優勢。

海底撈這次成不成功很難說,但只要它下場,哪怕是打個滾兒,周邊的小店都得死一波,但海底撈只會帥氣地爬起來,拍拍灰,然後去另一個坑裡愉快地翻滾。

供應鏈生態化是大勢所趨,依靠供應鏈,海底撈們就有機會做它想做的一切。價格帶壓著你,品類覆蓋你,老百姓的小生意自然難做。

無論是「十八汆」還是「撈派有面兒」,為什麼海底撈不選擇重慶開店

如果說北上廣的「十八汆」是試驗,那麼撈派有面兒就算是落地連鎖了,靠著「區域+特色面+低價」的模式,海底撈可以說是指哪打哪,比如去武漢賣熱乾麵、去西安賣擔擔麵、去陝西賣刀削麵、去河南賣燴麵。

但無論是火鍋還是麵食,海底撈都有意無意地繞過了重慶這座城市。

因為,重慶這座城市有很強的味道歸屬感,對於本地人來說,最好吃的火鍋是巷子裡面的老火鍋,最好吃的面是樓下的「板凳面」。

最後,無論是服務好的火鍋,還是低價的小面,在此預言,海底撈在重慶市場,依然佔不到半分便宜!

相關焦點

  • 海底撈開火鍋食材店,火鍋食材風口被引爆,有人開8000家店
    導讀餐飲行業有一點跟網際網路行業很像,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個新的風口,抓住了這個風口,餐飲創業者們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從黃燜雞米飯,到重慶小面,到酸菜魚,到串串香火鍋,每隔一段時間風口便會再現,抓住了風口的餐飲老闆們都賺到了大錢。尋找下一個餐飲風口,也成為了很多餐飲老闆們最熱衷於討論的問題,也成為了資本看好餐飲創業公司的關鍵點之一。
  • 掘金餐飲行業:海底撈、九毛九、呷哺呷哺深度對比
    提高有效營業時效:例如 2018 年海底撈 86%的門店營業時間超過 20 小時;通過「火鍋+茶憩」延長營業時段;奈雪的茶用「茶飲+軟歐包」延伸到早餐。坪效方面,門店面積逐漸變小(海底撈/西貝/太二),精簡 SKU(太二);分析顧客人數佔比,調整 2/4/多人桌佔比等。
  • 火鍋業的突圍戰:海底撈在下沉,巴奴正向上
    最近,一向號稱「不賣鮮鴨血」,只賣血旺的火鍋一哥海底撈,做了一件「打臉」的事——開始上市鮮鴨血。三年前,海底撈曾在公眾號上發文《海底撈為什麼只賣毛血旺》,把鮮鴨血和血旺進行了對比,說鮮鴨血「好吃,質量卻很難把控,容易出現細菌超標」,落點就是,還是要吃血旺啊。
  • 海底撈開出首家「火鍋食材超市」 盯上社區零售的生意
    作為火鍋行業的龍頭企業,海底撈開這樣一家外送食材自提店表明它已經看到了「家庭火鍋」這個領域的機會。那麼,它目前這種外送食材自提站的模式能不能行得通呢?1、劍指家庭餐桌市場,布局社區零售(1)在堂食火鍋之外,開闢「家庭火鍋」市場近兩年,火鍋成了熱門賽道。
  • 那個做火鍋的海底撈出抱枕賣料理包了,不務正業的海底撈讓人害怕!
    海底撈在用它的步履告訴餐飲行業,跟著我一起走,大家才有肉吃,那麼我們來看看海底撈的最新動作。 從前的海底撈,只是個體貼暖心的火鍋店,沒想到,現在這個賣火鍋的,不止要攻佔你的胃,還學會了俘獲你的心。
  • 《2020中式快餐白皮書》出爐,釋放哪些行業信號?
    比如像霸蠻牛肉粉、遇見小面、刀小蠻半隻雞米線等都在積極開拓線上零售渠道,其中霸牛蠻牛肉粉電商業務的銷售額已佔總體銷售額的80%。2、「現炒」時代來臨,快餐趨向品質化「既快又好」 快餐如今已經不再只是關注「快」,還要菜品「耐打」、好吃才行。
  • 海底撈等停業空出千億市場,淘汰郎等火鍋外賣卻分不著
    來源 商業街探案 作者 夏志 ID bustanan疫情讓餐飲門店的日子不好過:海底撈在1月26日宣布停止門店營業後,有機構預計,海底撈2020年營收或損失50億,而海底撈在高度分散的火鍋s市場僅佔到2.2%的市場份額,艾媒諮詢曾在2019年發布過一份報告,指出火鍋在中國餐飲市場中佔比份額最多
  • 海底撈(06862)憑什麼成為中國火鍋餐飲霸主?
    我們選取微博用戶實時更新的動態,統計一定時間段內(食慾旺盛的深夜)關鍵詞「想吃+海底撈」的出現頻次,並與其他火鍋、奶茶、西式快餐品牌對比發現:1)想吃海底撈的用戶動態數量遠遠高於想吃其他火鍋的動態數量,海底撈的「想吃」頻數與肯德基大體一致。
  • 不靠海底撈 誰來買頤海國際的火鍋調料?
    有了海底撈做後盾的頤海國際「一路躺贏」,2013年從海底撈集團拆分,並於2016年先一步上市。2018年頤海國際在中高端火鍋底料市場市佔率達到34.7%,成為國內第二大火鍋調味料供應商。  在B端市場,海底撈不斷擴張的門店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訂單。數據顯示,2019年來自海底撈的銷售收入佔頤海國際整體火鍋底料收入的57%,而頤海國際過半的營收都來源於火鍋調味料。  由於門店需求旺盛,海底撈甚至需要增加從其他第三方火鍋底料供應商的採購。這意味著,頤海國際已經不再是海底撈唯一的火鍋底料供應商。
  • 不靠海底撈,誰來買頤海國際的火鍋調料?
    其實頤海國際也在試圖擺脫對海底撈的依賴。B端服務上,頤海國際正在逐漸降低關聯方的收入佔比,增加對外部客戶的供應。2020年上半年,頤海國際第三方銷售火鍋調味料產品收入同比增長89.5%,但從海底撈集團獲得的收入是下降的。C端市場上,頤海國際瞄準了更廣闊的調味料行業,在火鍋底料、中式複合調味料及方便速食領域全面出擊。
  • 海底撈開出首家「火鍋食材超市」!加入「家庭火鍋」大亂戰?
    除了食材、醬料,吃火鍋最重要的底料在店裡也佔了很重要的位置,整整兩面牆,都放滿了底料:菌湯火鍋底料、牛油火鍋底料、麻辣香鍋調味料……看得人眼花繚亂。旁邊的鍋具爐具區,不僅售賣吃火鍋用的鴛鴦鍋、單人鍋、勺子筷子,連酒精燈都有賣。要是把全套裝備都買回去,還真的會有一種把海底撈搬到了家裡的感覺。記者過去探店的時候,差不多是中午11:30,當時店裡沒什麼顧客,只有兩個工作人員在。
  • 2020——2021中國火鍋行業發展報告:年輕女性是消費主力
    一、火鍋行業整體發展情況1、火鍋行業2020年度熱點事件盤點本節共遴選了2020年度火鍋行業的29件熱點事件,涉及企業包括:海底撈、呷哺呷哺、巴奴、鍋圈食匯、懶熊火鍋、火鳳祥、湊湊、九毛九、香天下、上上謙、譚鴨血、餐爆、探魚、火鍋物語、哥老官、老鄉雞、盒馬火鍋、和府撈麵、蜀大俠等。
  • 海底撈再開一快餐品牌,2.99元一份涼麵,人均僅7元
    比如,一聲真摯的問候語,比如了解到成都人喜歡手提一些購物袋出來吃飯,我們就發現在撈派有面兒的桌子底下有一個掛鈎,方便顧客掛東西,這樣的細節設計真的很暖心!2一招制勝,用「極致性價比」收割快餐,一碗麵可比同行便宜30%!海底撈為何要一年內開出兩個麵館品牌?
  • 海底撈:為什麼要「大魚吃蝦米」?
    本報記者 屈麗麗  編者按/ 今年上半年,有關海底撈的新聞接連不斷,外界評價更是褒貶不一。從企業「接班人計劃」到創始股東在資本市場上的「減持套現」,從漲價風波到推出旗下快餐品牌「十八汆」等,海底撈在疫情的短期應對和可持續發展上成為了業界風口浪尖上的話題。
  • 年輕女性是消費主力,《2020—2021中國火鍋行業發展報告》發布
    原創 餐寶典研究院 餐寶典 收錄於話題#研究報告15#火鍋9#海底撈8#小龍坎4#椰妹2第一部分:火鍋行業整體發展情況1.火鍋行業2020年度熱點事件盤點2.2013—2020中國餐飲市場總收入
  • 2020—2021中國火鍋行業發展報告:年輕女性是消費主力
    一、火鍋行業整體發展情況1、火鍋行業2020年度熱點事件盤點本節共遴選了2020年度火鍋行業的29件熱點事件,涉及企業包括:海底撈、呷哺呷哺、巴奴、鍋圈食匯、懶熊火鍋、火鳳祥、湊湊、九毛九、香天下、上上謙、譚鴨血、餐爆、探魚、火鍋物語、哥老官
  • 海底撈首家火鍋食材超市到底長什麼樣?
    顧客在門店可以直接選購食材,也可以在海底撈外送、美團、大眾點評下單,選擇外送或到店自取。而目前,門店銷售的高峰主要集中在周末,訂單以外賣為主。 目前,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只開了這一家門店,對於下一步如何布局?是否會開更多門店?海底撈方面暫未回應。
  • 漲價不成,海底撈下沉掘金,九個「10元店」品牌誰能跑出來?
    至此,海底撈已推出9個副品牌,囊括中式快餐的多個細分領域,而且主打10元-20元左右餐品。這一變化背後則隱藏著海底撈搶佔下沉市場的野心。在大眾消費精打細算的疫情後時代,海底撈持續藉助主品牌攻佔二三線市場的同時,採用賽馬制孵化副品牌。無論最後誰跑出來,都為海底撈的下沉著陸之旅備好了一把「降落傘」。
  • 海底撈深度解析:六問六答,尋找火鍋龍頭的第二成長曲線
    火鍋佔據餐飲市場最大份額,川渝火鍋更受歡迎中國餐飲行業突破四萬億市場規模,其中火鍋佔據最大份額。隨著經濟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城市化進程加速,我國餐飲業於 2018 年正式跨入 4 萬億規模時代。火鍋行業規模大增速快,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統計,火鍋市場總收入由2013 年的 2,813 億元增加至 2017 年的 4,362 億元,2013-2017 年 CAGR 達 11.6 ,預計火鍋市場規模增長保持 10.2 的複合增速,2022 年火鍋市場總收入將達到 7,077 億元。
  • 海底撈跟巴奴貼身「肉搏」,火鍋市場需要競爭,但也應該相互包容
    火鍋市場到底應該一家獨大,還是百家齊放?對這個問題我相信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大家當然希望提供服務的企業越多越好,因為市場競爭充分,消費者才是最終的受益者。然而目前不論是在火鍋行業還是在其他行業,都存在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當某一個企業發展壯大之後,他就想盡各種辦法去擠兌競爭對手,從而達到鞏固市場地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