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過樊登老師的一段視頻。視頻中,樊登老師說:「他在高三一年把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都看完了,但他的高考成績還挺不錯,超出一本線挺多。」最後上了西安交通大學。
樊登老師在視頻當中講到,每次考試前,他都會找來一張大大的白紙(大概有1K那麼大),然後他會把學過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方式寫下來,這樣每次下來,樊登老師的考試成績都還挺不錯。其實樊登老師用的學習方法。就是思維導圖學習法。
說到思維導圖,我們有必要提及一下綱舉目張這個詞。之所以要提及這個詞,主要是因為思維導圖和綱舉目張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我們來看綱舉目張的意思是,把漁網的總繩(綱)提起,網眼(目)也就張開了。綱舉目張的寓意是,把握了事物的主體、關鍵,也就把握了事物的總體了。
思維導圖和綱舉目張在效果上是一致的。通過把握學習的主體、脈絡,結構,進而從整體上掌握學習內容,當然其中也包含了比較細小、具體的細節。
近些年,思維導圖很流行,自然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細想一下,我們不難發現,思維導圖具有邏輯性、結構性、發散性。
思維導圖具有邏輯性。
我們來看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的學習內容對應的思維導圖。
從該思維導圖中我們不難看出,思維導圖的繪製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每個章節的知識內容,都可以細化為非常細小的知識點。而知識點不是無序的聚集,而是有非常清晰的邏輯在裡邊。
思維導圖具有結構性。
思維導圖同一層級之間呈遞進並列關係。如下圖的一級結構、二級結構之間存在就是並列遞進關係。也就是說思維導圖具有很強的結構性。
思維導圖具有發散性。
有時候我們自己做的思維導圖,在邏輯性和結構性方面不太突出,但
我們會發現其有另外一個相對比較突出的特點——那就是發散性。
舉個例子:由春你可以聯想到什麼。下圖是我所聯想到的,看它具有很強的發散性。
思維導圖學習法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結構思維、以及發散性思維。
正應為思維導圖具有邏輯性、結構性、發散性等以上3個特點,所以學習使用思維導圖學習法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結構思維、以及發散性思維。
邏輯思維自然是很重要,因為宇宙一切的事物總是以某一邏輯形式、結構存在的。我們和其他人交流的時候,也總會採取一定的邏輯思維結構,通過合適的邏輯思維結構,我們可以很好地進行交流。結構思維和我們一開始講到的綱舉目張類似,就是通過把握事物的主體,進而把握事物的關鍵及全部。對於我們整體把握事物是極其有利的。發散性思維和我們的想像力關係十分密切,也是我們未來競爭力最有力的體現方向之一。因此,作為家長,我們很有比較學會思維導圖學習法。
具體怎麼學,就是把握其特點(邏輯性、結構性、發散性),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組織架設思維導圖,多做幾次,自然也就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