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本質是一種人生哲學

2020-12-21 琳姐理財

文/ 關善祥

世間任何事物,研究到極處,都是一門高深的哲學。

一買一賣之間看似簡單,在重複了千百萬次之後,買賣之間自有天地宇宙。

剛剛開始的時候很貧困,希望通過價值投資改變家族的命運,拼命努力的省下每一分錢投入到投資的複利投資當中。

不知不覺,15年過去了,一切甚至超越當初的預期,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每年依靠分紅就能夠過上很好的生活。

這15年財富增長了很多倍,但卻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

雖然財富增長讓我們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但個人的消費開支並沒有隨著財富的增加而增加。因為投資做到最後發現財富只是一個虛假的幻覺,把我們的心靈牢牢的禁錮了。

這些年來,我們都沒有從股票帳戶上面抽出錢來消費。

假如一百年後通過複利有一天我們的股票帳戶做到100億,1000億,1萬億。但依然沒有從股票帳戶上面取過一分錢出來消費。

那財富是否增長,對於我目前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呢?根本就沒有,股票帳戶上面多增加幾個零,它只是帶給人一種心靈上的安全感而已。

財富自由只是心靈自由,所以只要你信念足夠強大,外在的物質就不需要了。所以有時候我在想財富自由也很簡單,自己下載一個股票模擬交易軟體,在上面設置1萬億不就行了。

價值投資做到最後就是一個不停做減法的過程,減無可減,以至無為。做到最後所謂的投資船長,就是拿著幾個世界上最優秀的公司,就是在等啊等啊等啊等啊,就可以了,沒有什麼新鮮的,以至每次我講投資都講到煩了,不想再講了。

如此簡單的事情,還有什麼可以講呢?就拿著幾個股票,真不懂就拿了指數基金。讓時間發揮它的規律作用,樹自然慢慢的長起來,成為參天大樹。而總是外求,求更多的技巧,求更快的速度,只是心靈上的貪婪,最後這種貪婪又會導致自己栽在自己的人性的上面。

投資在做減法,人生也是做減法。

我是從一個農村出來的小夥子,曾經也被大城市的五光十色所誘惑。希望多認識幾個老闆,多結交幾個官員,多一點粉絲,多一點影響力,多一點財富地位。以為得到這些東西人生就獲得了加速器,就能夠坐上火箭一飛沖天。

到後面才發現這些所有的東西都是像一塊一塊的石頭,不停的往身上背,越背越重,最後步履蹣跚,都壓得走不動了。

這些年,慢慢的開始做減法了,看懂了生命的真相之後,跟生命無關的一切人和事,能免則免,能避則避。減到最後,發現只要有兩口飯吃就行了,生命就只需要這麼一點東西才是屬於自己的,原來其他都是虛幻的。

甚至在吃上面都做到簡單到極致,慢慢過渡到只吃五穀雜糧,無糖無油無鹽無煙無酒無菜無肉。

生命就是這麼奇妙,外在的越少,內在的卻越豐富。外在越豐富,內在卻越貧乏。

慢慢的,把外在的一切執著都放下,所謂的人脈資源,所謂的財富地位。每天都就是起來跑跑步,曬曬太陽,看看書,寫寫小文章。餓了吃點雜糧,口渴了喝點泉水。所有的時間過去以後,終於慢慢的想明白了,人生最後的意義就是和平的與自己心靈相處。

我們都只是一個慢慢變老的普通平凡人,然後在這上面有限的立場裡面,在這個世界上留下到此一遊的人生紀念碑而已。

投資讓我們成為一個看似矛盾的統一體,一方面你可能擁有巨額的財富,另一方面你卻把自己的欲望降到零點。正是因為這樣子上天才會把巨額的財富交到你手上,讓你暫時的去管理一下,因為他知道在你手上,它的效用最大,效益最高,對整個社會最好。

所以我在想我們家族的人生紀念碑是什麼,應該就是打造一個萬億慈善投資基金,我們就往這個方向去努力。一方面我們以最低的欲望,無所求無所謂的姿態去活著,另一方面以無求無為無的心把這個事情給辦成了。

常懷滿足心,常懷感恩心。非常感恩活在這個美好的時代。即使住在山裡面,也能通過手機投資全世界。

百年投資,在某種程度上與財富沒有什麼關係,他只是我們內在的一個修行工具,一個照看自己的鏡子,一個看見世界真相的窗戶,一個時代崛起見證的憑證。

相關焦點

  • 《哲學與人生》:在哲學沉思中安頓我們的人生
    人生在世,總要思考生命的意義,確認生活的價值。人生的根本問題只能訴諸哲學解答,愛智慧的哲學觀念也只能在成己成物、仰望星空的人生探索中凝結。因而,對哲學與人生的思考一直為哲學家所心儀,而如何以哲學的現實性把握從理想走向現實的人生之路,使之越來越通暢、寬廣,成為確認哲學在現代社會能否啟智益世的關鍵。
  • 中國人生哲學:日常的生活哲學!
    中國傳統文化各思想體系,基本上都是關於生存和生活的人生哲學。比如:講究陰陽平衡的周易思想,追求人生積極進取的儒學,有追求個性自由的道學,追求心靈慰藉的佛學,追求知行合一的心學。2.儒釋道的人生哲學:儒講仁義「仁」作為儒家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儒家以「仁」為核心,義為準則,包括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
  • 哲學與人生:一種哲學學說就如一個地方的特色美食
    一種哲學學說就如一個地方的特色美食,總是就地取材的。宋明兩代的大儒們,往往是在困苦鬱悶中,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的同時提出偉大的學說、寫出劃時代的作品:張載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怕被迫害而辭官回到橫渠,在橫渠,他做了恢復古禮和井田制的實踐,並寫下《西銘》、《正蒙》等名著。
  • 教你用一種奇妙的方法聊哲學談人生
    Absolutism絕對主義絕對主義把事物絕對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從來如此,永遠如此,不承認一切過程都有始有終,一個過程可以轉化為另一個過程。特點是割裂事物和人的認識的絕對和相對的關係,只承認其絕對性,否認其相對性。
  • 哲學與人生2019爾雅答案100分
    √人生需要哲學智慧1下列關於哲學與人生關係的描述,錯誤的是DA、人生缺少哲學將是盲目的;B、哲學脫離人生將是空洞的;C、哲學與人生是不可分離的;D、哲學是書本上的知識,人生是實際的經驗,兩者屬於不同範疇。
  • 關於投資的本質丨泓澄投資
    張弢的投資哲學:一、投資的本質是風險與收益的匹配,不能標籤化。投資的過程中不能有太強的標籤化色彩,做投資不是說你形成一個所謂的風格 ,然後你就說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風格。無論你是偏價值還是偏成長,做投資核心做的事情是做風險與收益的匹配。
  • 關於世界本質的另類哲學思考(下)
    悟性使理解更加接近或達到本質,而想像則使理解千差萬別。黑格爾的邏輯學探討的絕對精神絕對不是語言文字,不是思維形式方面的東西,而是實實在在的精神的自身。這種探討超出了幾乎所有學者的思考範圍。人類的理性多麼偉大呀,純邏輯的思考可以達到宗教的結果,它能夠認識到最高真理。對黑格爾哲學是客觀唯心主義的指責我是不同意的。遨遊於黑格爾的精神世界,我感覺到了與宇宙的同一,與眾生的同一。
  • 人生的本質是痛苦:叔本華最扎心的10經典語錄,句句揭露人性
    叔本華是近代西方人本主義的哲學思潮的重要推動者之一,在西方哲學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叔本華的哲學理論是一種「悲觀主義」的人生哲學,十分關注人類的痛苦。他從人自身出發,創造以意志和表象為基礎的唯意志論哲學體系,認為人生的本質是痛苦,得出了人生痛苦由意志得來的悲觀論調。
  • 叔本華人生哲學
    #教育名師團##教育##教育那些事#《叔本華人生哲學》是叔本華原著代表作的精選譯本,基本反映了叔本華人生哲學的主要思想和理論。在叔本華看來,每一個人作為意志的一種表現,又是整個意志世界一部分,但作為主體又都有一個依賴於他自己的對象世界,這就是存在於其表象中的世界,即現象世界。
  • 胡適:哲學與人生
    講到「哲學與人生」,我們必先研究它的定義:什麼叫哲學?什麼叫人生?然後才知道他們的關係。我們先說人生。這六月來,國內思想界,不是有玄學與科學的筆戰麼?國內思想界的老將吳稚暉先生,就在《太平洋雜誌》上發表一篇《一個新信仰的宇宙觀及人生觀》。其中下了一個人生定義。他說:「人是哺乳動物中的有二手二足用腦的動物。」人生即是這種動物所演的戲劇,這種動物在演時,就有人生;停演時就沒人生。
  • 斷舍離不是簡單的扔東西,而是一種「捨得」的人生哲學
    ——三枝龍生乍一看書名,斷舍離三個字讓我以為它就是一種整理收納之術,但讀完全書,發現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其實更深入。首先,她把整理術作為入門之法,讓人們在收到實效後,接受斷舍離是可以讓物質新陳代謝起來的理念。
  • 叔本華:人生最難得的,是看透事物本質的通透心態
    人生最難得的,是看透事物的本質。任何能夠看清事物本質的人,都能在人生大道上取得長足的進步。譬如最近大熱的《棋魂》網劇中,褚贏在小光復盤下出神之一手後,終於參透了神之一手的本質:只有真正放下心中的勝負心,神之一手才能從絕境中誕生,置之死地而後生。
  • 世界本質的哲學思考與實踐(中部)
    Kant,1724-1804年)的批判哲學是他回答先天綜合判斷的先驗哲學體系。絕對精神在自然界的異化是他的《自然哲學》的內容,它在人類精神各個領域的顯現分別構成了道德哲學、歷史哲學、藝術哲學和宗教哲學的內容。另外,黑格爾還寫了《哲學史講演錄》,說明哲學家們認識絕對精神的過程。
  • 【摩西哲學】牌如人生:從牌局中學到的人生課程
    撲克的本質是數學,如果你想徵服這個遊戲,就必須先學習知識,掌握遊戲的規律。生活、工作中做事情不也一樣?有句老話:盡人事以聽天命。事先學習,充分準備,是我們做事提高勝算的先決條件。不提前做足功課,對結果抱有幻想,只想坐等好事發生,這反而是真正的「賭博」。
  • 金融鍊金術讀書筆記:反身性理論哲學,一種創新的分析方法
    在此先了解一下索羅斯的人生經歷,然後在了解他的名著。喬治索羅斯1930年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家庭,老爸是律師,家境富裕。1944年為躲避戰爭災難,全家開始流亡並最終在1947年來到英國。在倫敦經濟學院讀了個本科,專業是哲學。沒錯,喬治索羅斯當時學的就是哲學,而且此後他再也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那些博士頭銜都是名譽的。
  • 哲學思考:名字只是代表我,而我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哲學七大終極之問》作者:蔡銀兵第5問–我是誰?對家庭而言,我是爸媽的孩子。但這篇文章我要講的「我是誰」這個問題,不是指社會活動與人際交往中的特定身份,而是探究關於「我」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以及我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當我走在街頭時,迎面而來的陌生人問我是誰時,我可能會本能地告知對方自己的身份。又或者在被人介紹與陌生人認識,即將成為同事或朋友時,我會回答我的姓名,我叫某某。
  • 教師的本質是什麼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關於教師問題的研究日趨豐富,學者們有意識地建構起理論體系,並經歷了從內容、視角單一走向多學科、多層面的研究歷程,涉及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諸多方面的思考。但以往這些研究大多局限於經驗判斷、應然規範以及技術取向的範疇,從哲學層面特別是從本體論角度出發,對於教師本質問題的研究並不多見。
  • 哲學,是藝術的靈魂!
    一,因為哲學,藝術而變得偉大一切偉大的藝術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它們以自己的方式體現了某種哲學思想,或者說,有哲學。這裡說的哲學,當然不是指任何一種特殊的哲學思想或體系,更不是指哲學活動,而是指哲學一般思考的那些基本問題和對這些問題的一般思考。
  • 「哲學一刻」關於人生路的思索
    如果把人生比作航海,哲學就是航海的羅盤,它會告訴我們現在在哪裡,方向目標何在,以及為何要達到那個目標。-- 傅佩榮 《哲學與人生》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 宮崎駿 《千與千尋》
  • 哲學筆記:人生只有一種關係,要麼做主人,要麼做奴隸
    在勞動中,必然會產生一種關係,即主人與奴隸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歷史遂成為勞動與反抗的歷史。現代世界中,主人與奴隸的關係、勞動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類似於古代世界中神與人的關係。歷史的變化表現為一種經濟革命或改革。現實在永恆地變化,產生其對立面的事物,當對立之事物與現實結合為更高級的事物,將重新推動歷史前行。萬物皆同時既是其自身,又是其反面,這種矛盾促使它變為另一種事物。馬克思說,歷史既是辯證的,又是經濟的。人不過是歷史,尤其是生產資料的歷史。人對經濟的依賴是唯一的與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