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品質新革命 華聯農業聯合筠連縣等三方研究出重大成果
中國茶稱為「國飲」消費市場巨大,但對於茶葉中農藥殘留問題也一直被社會有些誤解。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陳宗懋先生曾公開發表觀點,農藥殘留必須使用我國頒布的MRL(最大允許限量)標準來衡量,農殘高於這個標準才能認為對食品具有安全風險。有農藥殘留不等於農殘超標,更不等於有害健康。
近日,一項茶葉檢測數據報告在「中國茶鄉」四川筠連縣當地坊間「炸開了鍋」,中國茶鄉筠連縣、中國華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四川省生態農業發展促進會「三方合力」,在筠連縣進行的300畝茶園進行品質試驗後出現驚人的「奇效」,使用菌製劑系列產品改變了土壤環境,經檢測報告顯示60項檢測指標全部達安全值,這充分顯現科學技術發揮出的強大能量。
「筠連茶」久負盛名,生長在四川宜賓的筠連縣巡司鎮,這裡是四川重點產茶基地,景色優美,山巒疊嶂,漫山遍野的茶園,滿眼蒼翠欲滴,農旅融合發展潛力巨大。
雖然這裡是四川產茶基地,名氣也是由茶而生,但是翠綠的茶園在近些年,卻沒有給這裡的茶農帶來太大的收入和效益。常規種植茶的模式,一直賣不出好價,筠連飄香濃鬱的好茶沒有體現應有價值。這也是全國茶產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提高茶農的經濟效益,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助農增收?這也是筠連縣委政府一直在思考的發展課題。
2020年9月,由筠連縣科協原劉澤慧主席和任永生主席帶隊,四川省生態農業發展促進會筠連專家工作站指導實施,聯合中國華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在筠連縣巡司鎮銀星村300畝茶園做試驗示範。
試驗期間,中國華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趙福振教授專程赴筠連茶園基地對茶園的土壤、水、空氣進行實地考察,與當地茶農交流調研分析研判土壤環境,專家組一項一項的檢查分析,最終制定實施方案。
試驗專家組派王鈺涵副秘書、何忠等到現場親臨技術指導,手把手教茶農配比肥料,怎樣灌根施葉面肥,施多少量,茶園基地羅總派工人配合,羅總還帶病到茶園跟著做試驗。奮戰兩個多月奇蹟出現了,在茶的休眠期得到了收穫,在飄雪的初冬季節,這裡開先河嚴寒天氣也可以採立冬茶,這是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全國也是罕見的事情。趙福振教授成功的用微生物技術,改變提高了土壤的質量,更加有利於農產品的安全生長。
通過採摘試驗園茶基地茶葉取樣送檢,2020年11月25日,譜尼機構測試的報告出來了,檢測報告顯示,四川筠連縣巡司鎮茶基地的茶六十項重金屬和農藥殘留均未檢出並且全部合格。
這一喜訊傳開了,當地幹部群眾喜笑顏開,這一成果不僅提升了產品品質,同時又多了一季採茶,多了增加了茶農的收益。專家認為,這一組組數據也說明了中國華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產品優勢與研究成果,說明專家組的技術過硬,同時也證明依靠科技才是解決農產品品質問題的根本關鍵點。
農民增收,百姓增壽是華聯農業致力於發展農業的不變追求。筠連好茶不僅可以高品質,同樣可以賣出高價值來。專家表示,這項成果具有重大價值和意義,可以看作是中國品質農業發展的一次革命,此項技術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領域,中國農業發展潛力無限,大有可為。(中國食品網記者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