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艱難的,上帝是良善的,天堂是真實的!

2021-02-08 聖網

文:Fisher  播音:酈志堅


  





  這帶領我們進入到有關天堂的第二個真理:我們將要回家。

  「家」這個詞因人而異,擁有著不同的含義。「我再不回家了,」一位年輕的男士詳述他那充滿爭吵和虐待的童年之後給我寫信說,之後他又補充道,「但是我希望對我的孩子們而言那會是一個有所不同的地方。我想要他們擁有一個真正的家。」在內心深處他知道應該是一個幸福平安之所,儘管他的家並非如此。

  《聖經》上說這個世界並不是我們最終的家——但是我們有一個最終的家,那就是天堂。

  《聖經》稱我們為「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希伯來書》11:13)並提醒我們「是天上的國民」。我們內心的疾呼正如保羅的呼喊,保羅說他「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時不時地,我們的地方性報紙會登載出訃告說「死者回天家了」。我總是知道那人一定是個基督徒。

  家是個平安和喜樂之所,天堂也是如此;家是一個充滿愛和安全的地方,天堂也是如此;家是一個深受歡迎和休息的地方——天堂也是如此。《聖經》上說:「他們得享平安。素行正直的,各人在墳裡安歇。」(《以賽亞書》57:2)當我們在基督裡死去的時候,我們便與他永遠待在家中了。

  有時候人們對我說:「哦,我不確定我是否想去天堂。那聽起來挺無聊的!」但是我們知道天堂裡並不無聊,因為我們將在永恆中探索上帝的豐富。《聖經》上還說上帝為我們預備了要做的工作,因為我們要侍奉他並與他一同掌權——但是卻不會有我們地上工作的那種勞苦。

  另外,《聖經》還告訴我們在天堂我們會像基督。

  有一天,我們越來越像基督,上帝對我們的計劃之一將會實現,因為「我如今把一件奧秘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哥林多前書》15:51-52)

  這是什麼意思?首先,那意味著我們會有一個全新的身體——會像基督復活那樣的身體。我是否知道在天堂裡我們看起來像什麼樣呢?不,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的身心會是完美的,遠離所有疾病和衰殘。我們在地上所認識的人也會認出我們。

  我們現在的身體已經被罪腐敗了,我們「也是自己心裡嘆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羅馬書》8::23)但是有一天我們的等待將要過去!

  那也意味著我們整個本性將會改變。有一天我們會像基督!現在我們的愛不完全,但是後來並不是這樣。因著悲哀和混亂,現在我們的喜樂和平安變得很短暫,但是將來並不是這樣。《聖經》上說:「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約翰一書》3:2)何等榮耀的應許呀!

  最後,在天堂裡我們會是新的受造物中的一部分。

  罪不僅僅影響到了我們的身體,它也影響到了所有的受造之物。正如當上帝的國完完全全被建造起來的時候,我們都將變成那樣。同樣,所有受造物也是如此,因為上帝將要扭轉亞當悖逆的每一種後果。

  在那一天,「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羅馬書》8:21)

  也許這就是在他寫作的時候以賽亞所看到的異象:「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它們。」(《以賽亞書》11:6)

  這一切將會發生在什麼時候呢?《聖經》上說當基督再來建立他對萬有的權柄的時候將會發生這一切:「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後書》3:10,13)

  就在當選為下屆總統之後不久,約翰·F甘迺迪邀請我陪他一起到弗羅裡達去打高爾夫球,我備感榮幸。在驅車前往弗羅裡達的途中,他停下車問我有一天耶穌將再次回到人間,這是否是真的。

  對於他所提出的問題我倍感驚訝,我感到尤為詫異的是他停下車問這個問題。我向他保證那是真的,所有的基督教會在他們的教義中都肯定了這一點。

  僅僅三年之後在他的葬禮上,紅衣主教理庫欣 (Cardinal.Cushing)從《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6節讀出來一段有關基督再來的經文:「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召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

  有時我們忽略了基督再來的應許,但是當身處艱難和不確定的時候,基督徒們總是會轉向這一偉大真理。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恐怖和經濟大蕭條的絕望讓許許多多的基督徒(包括我的母親)重新回到了《聖經》中,這引起了全新強調基督再來的預言和盼望。

  身處逼迫之中,基督徒們總是在基督再來並要摧毀所有一切邪惡的應許中找到了安慰。在一系列宣教大會上,我很少不傳講包含至少一處有關基督再來的信息。

  基督第二次再來提醒我們,我們最後的盼望並不是在這個世界上,以及努力解決世界問題上,乃是在基督要在世界全地建立他完美統治的這一應許上。

  當耶穌在世的最後時期升入天堂的時候,天使向門徒承諾:「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使徒行傳》1:11)

  耶穌警告道:「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馬太福音24:44)

  但是,基督再來是不能夠與其他使人清醒的真理區分開的,那就是上帝審判的應許。耶穌說:「當人子在他的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馬太福音》25:31-32)

  對於那些拒絕上帝所提供的救恩之人,他警告道:「這些人,要往永刑裡去;那些義人,要往永生裡。」(《馬太福音》25:46)

  保羅向那些雅典的外邦哲學家們宣告上帝「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使徒行傳》17:31)

  正如那些無論何時向他們提及上帝審判的今天的人們,他們的反應是一樣的:「就有譏誚他的;又有人說:『我們再聽你講這個吧!』」(《使徒行傳》17:32)

  但是我們忽視了上帝要審判我們的一些冒險行為。有一天上帝會要審判所有那些對世界不公和邪惡負有責任的人們。那些故意蔑視上帝並拒絕他藉著耶穌所提供的救恩之途的人們也將要受到審判。

  這是個嚴肅而使人警醒的事實;我曾認識一位神學教授告訴他的學生們:「永遠都不要宣講地獄而眼中卻不含著淚花。」有時某人偶爾會給我寫信說到他們渴望到地獄裡去:「因為我所有的朋友都會在那裡。」但是《聖經》所描繪的卻是一副完全不同的圖畫。他告訴我們地獄是一個絕對孤獨和絕望之所,並把它描述成一個「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馬太福音》25:30)最重要的是,地獄是一個與上帝隔絕的地方。《聖經》裡沒有一句有關地獄的詞語會使得你想要去到那裡。

  好消息是你不一定非得到那裡去!基督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道路,原因是他代替我們承受了地獄的痛苦和孤獨。上帝的應許是真實的:「如今,那些在基督裡的就不定罪了。」(《羅馬書》8:1)請不要拿你永恆的命運來打賭,乃要確保今天你就委身於基督了。

  同樣,一些敬虔的《聖經》學者們,對基督再來的一些細節上各抒己見,但是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在這個現代末期,基督將再來以建立他的國。有一天上帝的應許將會實現:「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示錄》21:5)耶穌重複不斷地承諾著他將會再來,不是以伯利恆那個卑微的木匠的身份,乃是在超越全地的榮耀和權能中再臨。

  難怪《聖經》稱其為「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提多書》2:13)當我的母親老邁之時,她說她從來沒有一天早晨醒來的時候不問問自己:「我想知道這是不是耶穌再來的日子?」《聖經·啟示錄》的結束部分應該成為我們常常禱告的內容:「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示錄》22:20)

  天堂是真實的——但是現在又有什麼不同呢?難道那句古諺語會是真的嗎?基督徒們滿腦子的天堂以至於他們沒有一點屬世的美善。

  絕非如此,事實上應該反過來才是。

  首先,因為天堂是真實的,我們擁有希望:對未來的希望,對我們現在生活的希望。

  現在無論任何事情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我們都知道那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在我們的前面是天堂的喜樂。

  這章一開始我就寫道:「生活是艱難的,但是上帝是美善的,而天堂是真實的。」

  事實上我引述的是我的一位醫生朋友所說過的話,他有時會把這些話講給他的基督徒朋友們聽,因為他知道我們何等容易被我們目前的問題所困擾並忘卻上帝有關天堂的應許。

  保羅寫道:「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哥林多前書》15:19)但是我們的指望並不僅僅只在今生!

  在生活的風暴中,我們有關上帝天堂的指望是「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希伯來書》6:19)

  另外,因為天堂是真實,現在我們的生活才有了意義和目的。在回到上帝那裡之前,《傳道書》的作者總結道:「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道書》1:2)今天許多人擁有同樣的結論。

  但是當我們認識基督的時候,我們知道生命並非毫無意義,因為上帝把我們留在這裡是有原因的。每一天都是來自他的禮物,都是愛他、侍奉他的又一個機會。天堂並沒有使得今生更不重要,乃是使得今生更為重要。

  這導致了一種天堂所應該產生的最終的不同:因為天堂是真實的,我們應該分分秒秒地為基督而活。生命是短暫的;我們沒有人知道自己能夠活多久。要把每一天活得像是你的最後一天,因為有一天它會到來。

  彼得寫道:「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銷化,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來到。在那日,天被火燒就銷化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熔化。」(《彼得後書》3:11-12)如果你要永遠為基督而活的話,那麼現在就是時候了。

  天堂是你的目標嗎?你渴望前往那裡嗎?我知道我渴望到那裡去,我禱告你也渴望去那裡。上帝為我們預備了一個何等榮耀的未來呀!

  不要讓今生的重擔和艱難使得你分心或是阻礙了你,乃是要將你的眼睛緊緊地定睛在上帝在我們旅程末了對我們的承諾,那就是天堂本身。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16-18)

  為著我們在基督裡的盼望而讚美上帝吧!

  「有一天此生將會結束。我期盼著那一天的到來,因為我知道在更遠處便是天堂。我禱告你也有著同樣的期盼。但是直到上帝呼召你回家那天為止,請把為基督而活設定為你的目標。」——葛培理

  詩歌:《天堂讚歌》

聖網   小程序

聖網新開闢一個平臺:聖網聽吧,每天推送精選的節目。歡迎訂閱,按下方的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我的人生是一個良善的類比
    道爾:聖經裡有個故事,有一個人問耶穌,「良善的夫子,我當做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可10:17-18)良善作為一種道德屬性,乃是從神而來。如果非要從人間找一個對應物,稱之為良善,那永遠也找不到。老子:人有是非之心。我們難道不能說,某個人是良善的嗎?
  • 天堂來信:在你真實的光中
    神說:我的摯愛,你們不用去想太多——你們便是上帝的造物。你們在為地球貢獻著,這不是在幫誰的忙,而是你們的天性。
  • 很多人想去天堂,卻不想要上帝--說得很透!
    雖然Ralph在某種程度上很好,可他「拒絕上帝」。在他一生中, 有很多次意識到上帝想要進入他裡面,就好像在敲他的心門一樣,但 他從來不打開自己的心,總是找一些藉口來拒絕。很諷刺的是,其中 一個藉口竟然是「我是好人,可以去天堂」。  Ralph想去天堂,人人都不例外,但事實上,他不想認識上帝,也 沒有仔細去思考這個決定(拒上帝於門外)有什麼樣的含義。
  • 為何說上帝的本質是愛?愛上帝的首要基礎是上帝本身是美好的
    他們說:凡愛上帝、渴慕上帝榮耀或以上帝為樂的人,不過是以此為自己的幸福;人喜愛上帝的榮耀、仰慕上帝且以上帝為樂,乃是因為這些事情於他有利 ,可使他蒙福;於是他將自己的快樂寓於其中,以為這些東西一旦得到就可以使自己充滿喜樂,得到幸福。所以,他們說,人渴望榮耀上帝,渴望見到上帝完美的榮耀並以此為樂,這不過是源於自愛或源於渴望自己得到幸福。
  • 堂辛普森一家:「佛爺」找「上帝」商量,能否讓「和尚」上天堂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辛普森一家》這天上帝與聖彼得商量天堂是不是該添點人,聖彼得表示這簡單,弗蘭德正講這個問題呢,畫面來到禮拜天的課堂,弗蘭德告訴孩子們,畫面來到禮拜關的課堂,弗三德告訴孩子們,要上天堂只有一條路,永遠不要偏離正義之路,納爾森表示,說的容易,留著最小鬍子,你顯然是個緝毒警察,然而事實上,弗蘭德的鬍子,只是為了紀念他曾經犯下的一則重罪,他成長在一個無信仰的家庭裡,
  • 品讀空間 天堂日記的寫法——評《天堂在召喚》
    經歷了在罪和在律法中的掙扎後,她開始認識耶穌,開始漸漸明白福音的真義……突然,我發現,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已經完全沉浸在凱薩琳的世界裡了,那些真實的文字總是在腦中盤桓,這樣一本薄薄的小書,讓我在幾天內經歷了一個人二十幾年的信仰歷程,而借著這些真實的文字,挑戰並逼使我不得不梳理自己的信仰。其實,這本《天堂在召喚》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 HGB:7.5 同一位上帝
    上帝的創造界是在不斷變化,但是,這個世界的許多特徵對《聖經》的每一位受眾來說,都是保持不變的。我們把《聖經》應用在我們當今時,我們需要保持這兩種的視角。有一句老話是這樣說的,「歷史常常重演,」我們知道目前的事件經常與過去發生的事件相似。我們和《聖經》起初的讀者一樣,生活在上帝創造的世界上。雖然我們已經墮落進入罪中,但我們也經歷了上帝的救贖。
  • 天堂真的存在嗎?
    在影視文學裡面,經常出現一個場景,一個好人死後,去了天堂!那麼,今天來討論一下,天堂真的存在嗎?人們可以去到天堂嗎?根據聖經記載,天堂在聖經裡面只出現了兩處:因為基督並不是進了人手所造的聖所(這不過是真聖所的影像),乃是進了天堂,如今為我們顯在上帝面前; (希伯來書 9:24 和合本)耶穌已經到天上去,在上帝的右邊,眾天使、有權柄的、有權能的都服從了他。
  • 這些亞當和夏娃,上帝剛剛把他們趕出天堂
    他在割,她在捆,這是永恆的一對,順從地履行著上帝的訓誡:靠自己的汗水來得到麵包。他們很美,這是人間的一對,在這塊田野上,四周是陰森單調,卻富有活力的古老的烏拉爾山崗。突然,聖經的畫面結束。電影膠片到頭了。在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塊紅色幕布,上面寫著:人的暖棚車。高高的小窗戶裡探出一個滿臉鬍鬚,頭髮蓬亂的腦袋和另一個扎著印花布頭巾的腦袋。
  • 《天堂在召喚》書評 | 願得冠冕的喜樂臨到你我
    主人公凱薩琳的日記,所記錄的都是日常的生活:學生生涯,父親的猝死,初戀的青澀,熱戀和初結婚時的歡樂,與丈夫性格差異帶來的婚後摩擦,與抑鬱的公公、刻薄的小姑子的朝夕共處,探訪和服侍教會的肢體,大兒子的過世……在每日的生活中,在各樣環境面前,在每一份關係裡面,她用文字記錄了自己的真實情感。
  • 基督徒,當褪去虛偽面對真實的信仰與生活
    正如我們看到別人的圈圈裡發滿幸福的照片,就充滿羨慕一樣,我們在對英雄電影主人公的成功充滿羨慕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他們讓我們看到的只是他們生活的剪輯,只是把生活的不愉快剪輯掉,只留下最美好的幾個瞬間。這些電影與圈圈所剪輯掉的生活邊角料,才是真實的生活。
  • 所有的生命都是上帝的傑作
    我原來不理解,汪曾祺先生在描寫我們最熟悉的瓢蟲時,為什麼說它是上帝親自做了來送給外孫女的禮物,為什麼親密地稱它為「花大姐」,還用一種充滿愛意的口吻說,「我說吃馬鈴薯嫩葉的瓢蟲,你們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蟲嗎?」我原來沒想過,蟲子這個詞和「人類」一樣,是一個寬泛的大概念,其實它內涵豐富,意味深長,蘊含的世界繁複無盡,並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傳奇,各有各的生存之道。
  • 美國最困苦的城中村:生活艱難,雜亂無章,被稱「貧民窟」
    在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區有著很多城中村,在那裡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國很多普通人的生活現狀,在美國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安坐在大廈高樓之中。在這些城中村中很多人從事著非常普通的工作,甚至還有很多流浪漢在這裡聚集,他們自知以自己的能力想要住進繁華的城市小區實在不太可能,他們在這裡聚集互相幫助,也算是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安身之所。
  • 我們是上帝的兒女
    我們在生活中當視自己是上帝的兒女,耶穌基督的同工,有崇高的人生目的。我們在品格上要表現耶穌基督,要全心全意地侍奉祂。我們不但要表顯我們愛上帝,還要照著祂的品德,度聖潔完全的人生。我們的生活必須完美,因為在仰望耶穌時,我們從祂身上看見完美的具體表現。祂是我們永生和幸福盼望所寄託的偉大中心,要使我們合而為一、團結一致。  我們現在所度的人生必須憑著信靠耶穌基督。
  • 《聽見天堂》:雨過天晴,你可曾聽到
    而正是這次機遇,米可找到了一件東西——錄音機俗話說:「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往往他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這樣的生活一度令米可感到沮喪萬分,仿佛活著已沒有了動力。然而盲校的唐老師的一番話讓米可豁然開朗。這部電影《聽見天堂》於2006年10月17日上映,改編自義大利電影界最著名的聲音剪輯師米可曼卡西的真實故事。曾經我怕看到「真實事件改編」這幾個字,也許是因為它不僅僅代表著切實發生過,更意味著它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
  • 走到盡頭的愛情故事,「既然是上帝的計劃,我就知道上帝絕對有祂的美意」!
    (照片來源/黎詩彥的愛情天空)愛情作家黎詩彥,在2016年出版的《親愛的老公》一書,記下婚齡5年、她所形容「最真實、浪漫又哀愁」的愛情故事。當中多個獨白打中讀者的心:「婚姻中真正的敵人,不是我們的另一半,也不是外來的小三或婆婆,而是我們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那些恐懼、自私、驕傲、貪婪等負面的性格和思想。」
  • 舞蹈人生活到底有多艱難?我們都看哭了!
    今天我們就從一群舞蹈人背後的艱難生活,來看看當代舞蹈人的生存現狀吧!燈光,鏡頭,準備!這是一群在國際上都堪稱頂尖水平的舞蹈人。雖然榮譽加身,光環耀眼,但是小編還是從這群神仙舞蹈人身上,看到了各種屬於舞蹈人的各種艱難!以及他們到底是如何努力的。前方真實案例,請各位認真觀看!舞蹈人艱難之「想當美的化身,得先有顏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 地獄與天堂的故事(續)
    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問上帝,他想知道到底天堂和地獄是什麼樣子,於是上帝就說先帶他去看地獄,帶他來到一間房間,裡面有一個長條形的桌子
  • 「下一站,天堂.」
    我拾起硬幣,學著那黑心醫生送別遺體時的動作神態,對他說:「願上帝保佑你。」走出小巷,我茫然四顧,我突然害怕起來。一種深切的無力感——我已不知在此生活了多少年,在這樣混亂不堪的地方,這樣的日子或許會持續到我死去的那一刻。可我不敢想像我會如何離開人世—不出意外,挺難看的。
  • 婚戀見證 | 走到盡頭的愛情故事「既然是上帝的計畫,我就知道上帝絕對有祂的美意」
    (照片來源/黎詩彥的愛情天空)愛情作家黎詩彥,在2016年出版的《親愛的老公》一書,記下婚齡5年、她所形容「最真實、浪漫又哀愁」的愛情故事。當中多個獨白打中讀者的心:「婚姻中真正的敵人,不是我們的另一半,也不是外來的小三或婆婆,而是我們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那些恐懼、自私、驕傲、貪婪等負面的性格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