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isher 播音:酈志堅
這帶領我們進入到有關天堂的第二個真理:我們將要回家。
「家」這個詞因人而異,擁有著不同的含義。「我再不回家了,」一位年輕的男士詳述他那充滿爭吵和虐待的童年之後給我寫信說,之後他又補充道,「但是我希望對我的孩子們而言那會是一個有所不同的地方。我想要他們擁有一個真正的家。」在內心深處他知道應該是一個幸福平安之所,儘管他的家並非如此。
《聖經》上說這個世界並不是我們最終的家——但是我們有一個最終的家,那就是天堂。
《聖經》稱我們為「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希伯來書》11:13)並提醒我們「是天上的國民」。我們內心的疾呼正如保羅的呼喊,保羅說他「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時不時地,我們的地方性報紙會登載出訃告說「死者回天家了」。我總是知道那人一定是個基督徒。
家是個平安和喜樂之所,天堂也是如此;家是一個充滿愛和安全的地方,天堂也是如此;家是一個深受歡迎和休息的地方——天堂也是如此。《聖經》上說:「他們得享平安。素行正直的,各人在墳裡安歇。」(《以賽亞書》57:2)當我們在基督裡死去的時候,我們便與他永遠待在家中了。
有時候人們對我說:「哦,我不確定我是否想去天堂。那聽起來挺無聊的!」但是我們知道天堂裡並不無聊,因為我們將在永恆中探索上帝的豐富。《聖經》上還說上帝為我們預備了要做的工作,因為我們要侍奉他並與他一同掌權——但是卻不會有我們地上工作的那種勞苦。
另外,《聖經》還告訴我們在天堂我們會像基督。
有一天,我們越來越像基督,上帝對我們的計劃之一將會實現,因為「我如今把一件奧秘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哥林多前書》15:51-52)
這是什麼意思?首先,那意味著我們會有一個全新的身體——會像基督復活那樣的身體。我是否知道在天堂裡我們看起來像什麼樣呢?不,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的身心會是完美的,遠離所有疾病和衰殘。我們在地上所認識的人也會認出我們。
我們現在的身體已經被罪腐敗了,我們「也是自己心裡嘆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羅馬書》8::23)但是有一天我們的等待將要過去!
那也意味著我們整個本性將會改變。有一天我們會像基督!現在我們的愛不完全,但是後來並不是這樣。因著悲哀和混亂,現在我們的喜樂和平安變得很短暫,但是將來並不是這樣。《聖經》上說:「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約翰一書》3:2)何等榮耀的應許呀!
最後,在天堂裡我們會是新的受造物中的一部分。
罪不僅僅影響到了我們的身體,它也影響到了所有的受造之物。正如當上帝的國完完全全被建造起來的時候,我們都將變成那樣。同樣,所有受造物也是如此,因為上帝將要扭轉亞當悖逆的每一種後果。
在那一天,「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羅馬書》8:21)
也許這就是在他寫作的時候以賽亞所看到的異象:「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它們。」(《以賽亞書》11:6)
這一切將會發生在什麼時候呢?《聖經》上說當基督再來建立他對萬有的權柄的時候將會發生這一切:「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後書》3:10,13)
就在當選為下屆總統之後不久,約翰·F甘迺迪邀請我陪他一起到弗羅裡達去打高爾夫球,我備感榮幸。在驅車前往弗羅裡達的途中,他停下車問我有一天耶穌將再次回到人間,這是否是真的。
對於他所提出的問題我倍感驚訝,我感到尤為詫異的是他停下車問這個問題。我向他保證那是真的,所有的基督教會在他們的教義中都肯定了這一點。
僅僅三年之後在他的葬禮上,紅衣主教理庫欣 (Cardinal.Cushing)從《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6節讀出來一段有關基督再來的經文:「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召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
有時我們忽略了基督再來的應許,但是當身處艱難和不確定的時候,基督徒們總是會轉向這一偉大真理。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恐怖和經濟大蕭條的絕望讓許許多多的基督徒(包括我的母親)重新回到了《聖經》中,這引起了全新強調基督再來的預言和盼望。
身處逼迫之中,基督徒們總是在基督再來並要摧毀所有一切邪惡的應許中找到了安慰。在一系列宣教大會上,我很少不傳講包含至少一處有關基督再來的信息。
基督第二次再來提醒我們,我們最後的盼望並不是在這個世界上,以及努力解決世界問題上,乃是在基督要在世界全地建立他完美統治的這一應許上。
當耶穌在世的最後時期升入天堂的時候,天使向門徒承諾:「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使徒行傳》1:11)
耶穌警告道:「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馬太福音24:44)
但是,基督再來是不能夠與其他使人清醒的真理區分開的,那就是上帝審判的應許。耶穌說:「當人子在他的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馬太福音》25:31-32)
對於那些拒絕上帝所提供的救恩之人,他警告道:「這些人,要往永刑裡去;那些義人,要往永生裡。」(《馬太福音》25:46)
保羅向那些雅典的外邦哲學家們宣告上帝「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使徒行傳》17:31)
正如那些無論何時向他們提及上帝審判的今天的人們,他們的反應是一樣的:「就有譏誚他的;又有人說:『我們再聽你講這個吧!』」(《使徒行傳》17:32)
但是我們忽視了上帝要審判我們的一些冒險行為。有一天上帝會要審判所有那些對世界不公和邪惡負有責任的人們。那些故意蔑視上帝並拒絕他藉著耶穌所提供的救恩之途的人們也將要受到審判。
這是個嚴肅而使人警醒的事實;我曾認識一位神學教授告訴他的學生們:「永遠都不要宣講地獄而眼中卻不含著淚花。」有時某人偶爾會給我寫信說到他們渴望到地獄裡去:「因為我所有的朋友都會在那裡。」但是《聖經》所描繪的卻是一副完全不同的圖畫。他告訴我們地獄是一個絕對孤獨和絕望之所,並把它描述成一個「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馬太福音》25:30)最重要的是,地獄是一個與上帝隔絕的地方。《聖經》裡沒有一句有關地獄的詞語會使得你想要去到那裡。
好消息是你不一定非得到那裡去!基督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道路,原因是他代替我們承受了地獄的痛苦和孤獨。上帝的應許是真實的:「如今,那些在基督裡的就不定罪了。」(《羅馬書》8:1)請不要拿你永恆的命運來打賭,乃要確保今天你就委身於基督了。
同樣,一些敬虔的《聖經》學者們,對基督再來的一些細節上各抒己見,但是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在這個現代末期,基督將再來以建立他的國。有一天上帝的應許將會實現:「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示錄》21:5)耶穌重複不斷地承諾著他將會再來,不是以伯利恆那個卑微的木匠的身份,乃是在超越全地的榮耀和權能中再臨。
難怪《聖經》稱其為「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提多書》2:13)當我的母親老邁之時,她說她從來沒有一天早晨醒來的時候不問問自己:「我想知道這是不是耶穌再來的日子?」《聖經·啟示錄》的結束部分應該成為我們常常禱告的內容:「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示錄》22:20)
天堂是真實的——但是現在又有什麼不同呢?難道那句古諺語會是真的嗎?基督徒們滿腦子的天堂以至於他們沒有一點屬世的美善。
絕非如此,事實上應該反過來才是。
首先,因為天堂是真實的,我們擁有希望:對未來的希望,對我們現在生活的希望。
現在無論任何事情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我們都知道那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在我們的前面是天堂的喜樂。
這章一開始我就寫道:「生活是艱難的,但是上帝是美善的,而天堂是真實的。」
事實上我引述的是我的一位醫生朋友所說過的話,他有時會把這些話講給他的基督徒朋友們聽,因為他知道我們何等容易被我們目前的問題所困擾並忘卻上帝有關天堂的應許。
保羅寫道:「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哥林多前書》15:19)但是我們的指望並不僅僅只在今生!
在生活的風暴中,我們有關上帝天堂的指望是「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希伯來書》6:19)
另外,因為天堂是真實,現在我們的生活才有了意義和目的。在回到上帝那裡之前,《傳道書》的作者總結道:「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道書》1:2)今天許多人擁有同樣的結論。
但是當我們認識基督的時候,我們知道生命並非毫無意義,因為上帝把我們留在這裡是有原因的。每一天都是來自他的禮物,都是愛他、侍奉他的又一個機會。天堂並沒有使得今生更不重要,乃是使得今生更為重要。
這導致了一種天堂所應該產生的最終的不同:因為天堂是真實的,我們應該分分秒秒地為基督而活。生命是短暫的;我們沒有人知道自己能夠活多久。要把每一天活得像是你的最後一天,因為有一天它會到來。
彼得寫道:「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銷化,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來到。在那日,天被火燒就銷化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熔化。」(《彼得後書》3:11-12)如果你要永遠為基督而活的話,那麼現在就是時候了。
天堂是你的目標嗎?你渴望前往那裡嗎?我知道我渴望到那裡去,我禱告你也渴望去那裡。上帝為我們預備了一個何等榮耀的未來呀!
不要讓今生的重擔和艱難使得你分心或是阻礙了你,乃是要將你的眼睛緊緊地定睛在上帝在我們旅程末了對我們的承諾,那就是天堂本身。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16-18)
為著我們在基督裡的盼望而讚美上帝吧!
「有一天此生將會結束。我期盼著那一天的到來,因為我知道在更遠處便是天堂。我禱告你也有著同樣的期盼。但是直到上帝呼召你回家那天為止,請把為基督而活設定為你的目標。」——葛培理
詩歌:《天堂讚歌》
聖網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