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禮》上說:「昏有六禮,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就是創於西周而後為歷朝所沿襲的「婚姻六禮」傳統習俗。也是「彩禮」習俗的來源。
由此可見,「彩禮」這種習俗在古代就已經存在了,甚至延續到至今。現在隨著社會越來越快的進步,在訂婚儀式上女方要彩禮成為了一種風氣,當然索要的價格也是越來越高,也就是人們口中的「天價彩禮」。可是在父母那一輩結婚的時候都還沒有過這種天價彩禮。
記得我曾經問過我的母親;「當時你和我父親結婚的時候,什麼樣」?母親抱怨著說:「什麼都沒有,全身上下就幾十塊錢是他全部的積蓄,給我買了身衣服,然後騎著自行車帶我回你姥姥家給你姥爺買點酒,連炮都沒放!」
雖然是抱怨的口氣但是不難看出,母親的眼裡充滿愛意,不然也不會記到現在。是啊,他們那一輩也沒有那麼多講究,特別是彩禮這一塊。但是現在不同地區高額的彩禮真的是壓得男人喘不過氣來,甚至是步入了恐婚的行列。
家庭條件限制了彩禮的數目,壓力不僅僅是男人自己,而是整個家庭。這件事情就真的發生在我鄰居家。
鄰居家有個兒子到了適婚年齡,兒子和女友是大學同學,他們在一起已經快四年了,女方家的父母都是高層幹部,家境很富裕,所以彩禮要了18萬8,還要有三金一鑽,一動一不動(註:汽車和房產)必須全款。
大家都知道,工人就是靠死工資,唯一就是退休後有一筆公積金可以好好利用,但是老兩口的錢基本上給兒子貸款買了房,再加上全款車一輛,就連養老的錢都所剩無幾,更別提什麼彩禮錢了,這無疑是來「賣女兒」了。
最後,男方的父母無奈,買了一些東西帶著兒子去女方家商量,看看有沒有商量的餘地,最後女方的家人表態:別的可以貸款,但是彩禮一分都不能少!結局可想而知,雙方僵持不下,男方女方爭吵不斷,最終結束了四年的感情,感覺婚姻卻變成了了一場交易!
高額的彩禮對於現在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確實比較苛刻,他們沒什麼存款,如果要支付這一大筆錢肯定都是他們的父母替他們出。而這些血汗錢也都是父母一輩子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養老錢!
前段時間河北一對夫妻結婚「零彩禮」的一則新聞瞬間火爆全網,居然驚動了市委書記也為他們點讚!也將「零彩禮」這一輿論推入了大眾視野。男生藉此質疑女生:是為了彩禮跟我結婚,還是為了我這個人做場交易?而女生也不甘示弱:想空手套白狼居然還說的這麼冠冕堂皇?
彩禮是禮,但不能過度。你們要明白,婚姻是要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而不是金錢。彩禮的意義是男方把女方求娶過來的一種心誠的態度,同時也是對女方父母的一種答謝,感謝他們含辛茹苦養育其女。而多數女方會把彩禮加上自己的嫁妝返給男方,這叫「回禮」,現在好多嫁女兒的父母都會這樣做。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將正式生效,其中1042條規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所以索要彩禮不再是一種風俗,它已經上升到法律層面,索要彩禮是違法行為,既然是違法行為,彩禮被追回就有了法律依據。
最後我想說,如今的彩禮已經被賦予了很多的物質,使它失去了本身的含義,彩禮固然重要,但是不能過度索要,別讓婚姻變成一種「交易」,愛情才是婚姻最好的「保鮮劑」!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