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懂這些遊戲,孩子的寒假越幸福

2021-02-23 武志紅

寒假已經開始,每天催孩子寫作業,又成了各位爸媽的頭疼之事。

「為啥我家孩子,寫作業時,總想幹別的?」

 

小綺媽媽,時不時就會在閨蜜群內,吐槽自己的「催促日常」。

 

「她今天只專注了10分鐘!就開始要喝水、吵著出去玩,嚷著要玩手機遊戲.」

 

如何才能讓孩子全神貫注地寫作業?這個難題,不知困擾了多少父母。

小綺媽媽也想了很多辦法,她甚至捨棄了個人時間,一直陪著小綺,催促她「快點寫快點寫,寫完就可以玩手機了。」

 

在這樣的催促下,小綺偶爾才能按時完成。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小綺媽媽很焦慮。

 

無奈,小綺媽只好去尋求自己的諮詢師朋友幫助。

 

諮詢師告訴小綺媽,現在是寒假,正好可以抽空和孩子玩一些小遊戲。

不僅可以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其中一種遊戲叫——「反彈球遊戲」:

引導孩子把球扔出去,讓球反彈進入指定的區域。

 

反彈球遊戲,是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經典遊戲

這個簡單的小遊戲,背後藏著少有人知道的療愈力量。

剛開始玩時,孩子可能會很用力,因為他們覺得越用力越好。

 

但想要成功將球反彈進指定區域,孩子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力量。

這個過程,無形中讓孩子學會了克制自己,從而幫助孩子學會集中注意力。

 

類似的幫助孩子表達、緩解情緒的遊戲還有很多

 

例如:

 

「雙面面具遊戲」

通過認識DIY面具兩面的不同,幫助孩子認識、控制情緒

「牽繩遊戲」

材料只需一根繩子,由父母主導,幫助孩子戰勝分離焦慮。

「假裝遊戲」

與孩子一起沉浸玩耍,促進親子關係,幫助孩子建立自尊。


.

 

這類遊戲的整合發明者,查爾斯·雪芙博士(Charles Schaefer, PhD),被譽為遊戲治療之父。

他一生致力於發展兒童心理學,正是他,開創了遊戲療法的技術。

 

雪芙博士意識到,遊戲是孩子的語言。

在遊戲中,孩子可以把他們的經歷和感受「玩出來」,通過遊戲,孩子們能更充分、直接地表達自己。

 

幸運的是,看見心理攜手CNPT中國遊戲治療培訓中心,邀請到了查爾斯·雪芙博士,重磅推出《兒童遊戲治療入門38講》

幫助孩子預防和解決生活、學業、社交的困擾

課程講解通俗易懂,內附多個遊戲案例,還有思維導圖幫助概括吸收。

即使是沒有心理學經驗的父母,也能收穫滿滿。

寒假將至,正是提升親子關係的大好時機,課程附贈遊戲素材包,幫助大家零基礎入門。

整合式遊戲治療的治癒力

38節中英文音頻課+伴學交流群

8個互動遊戲視頻+4次直播答疑

原價998,單獨購買660元

2人拼團僅需399

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即購買

弗洛伊德曾發現,遊戲能幫助兒童表達,適當緩解情緒:

 

孩子會自發在遊戲中,重新體驗壓力事件,以獲得一種現實中沒有的掌控感。

他曾觀察到一個小男孩,反覆把一卷線扔到沙發後,然後撿回來,當他扔出時,表情非常焦慮,拿回後,又看上去如釋重負

 

後來才知道,孩子的母親常常不在家,小孩通過遊戲,不斷重溫他與母親的分離場景。

 

這個療愈過程,被弗洛伊德稱為「發洩」,是精神分析遊戲治療理論中的一個關鍵概念。

 

兒童在遊戲中的自我體驗和感受,是孩子們能夠參與的,有力的自我療愈過程。

 

遊戲,可以幫助孩子說出那些說不出口的話。

 

可以看看這個故事:

 

小潔今年五歲,自從媽媽生了二胎妹妹後,性格就變得比較叛逆。

 

媽媽叫她往東,她偏要往西,平日裡少有的安靜時刻,就是她一個人玩洋娃娃的時候。

 

媽媽很快察覺到了姐姐的異常,她一開始懷疑,是妹妹的到來,導致小潔性格發生變化。

 

但她每次問小潔:「你喜不喜歡妹妹呀?」

 

小潔都回答:「還可以。」

 

語言上的溝通,一直無果,媽媽只好去求助諮詢師。

 

小潔喜歡洋娃娃,諮詢師決定從洋娃娃入手,探索小潔的內心世界。

 

諮詢師發現:小潔每次玩洋娃娃,都會反覆不停地把一個嬰兒洋娃娃,從玩具別墅的窗戶扔出去。

 

小潔的媽媽看得目瞪口呆。

 

諮詢師解釋道:小潔的這些動作,其實就是在表達,她原本是父母關注的中心,如今,被妹妹取代了。

 

小潔的媽媽意識到這一點後,開始平衡對兩姐妹的關愛和照顧。

 

媽媽的這些變化,讓小潔更能接受妹妹的存在,小潔也慢慢開始享受當「大姐姐」的感覺。

 

如何從零開始

全面掌握遊戲治療的精髓?

在這些「玩耍」過程中,遊戲能夠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情緒,進而得到療愈。

當代遊戲治療之父——查爾斯·雪芙博士(Charles Schaefer, PhD),開創了遊戲療法的技術。

他所研究的20個療愈因子,已幫助世界各地的兒童,大大減輕了生活、學業、社交上的困擾。

他一生發表了100+篇學術文章及60+本書,所著的《遊戲治療手冊》以及《兒童遊戲的治療性使用》,幾乎屬於遊戲治療範疇內的世界經典之作

他也致力於大眾科普,為普通讀者撰寫的《如何幫助有常見問題的兒童》等多本書籍,被《兒童雜誌》評為1992年最佳書籍

雪芙博士研究一生的遊戲治療核心,也能讓你對遊戲治療,擁有立體式全盤理解。

看見心理攜手CNPT中國遊戲治療培訓中心,邀請到了查爾斯·雪芙博士,重磅推出《兒童遊戲治療入門38講》

課程內附有多個遊戲案例和操作方法,還附帶遊戲素材包,幫助大家零基礎入門。

整合式遊戲治療的治癒力

38節中英文音頻課+伴學交流群

8個互動遊戲視頻+4次直播答疑

原價998,單獨購買660元

2人拼團僅需399

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即購買

查爾斯·雪芙博士將攜手他的愛徒—海蒂 · 卡杜森博士,為我們傳授他們畢生積累的遊戲治療經驗和成果。

海蒂 · 卡杜森博士(Heidi Gerard Kaduson, PhD),美國遊戲治療協會前主席,亦會在課程中,講解遊戲治療的重要4大模塊,讓你對處方式遊戲治療的整合模式,具有初步的理解。

一、遊戲治療與傳統治療的區別?

二、為什麼要學習遊戲治療?

適用場景廣泛

遊戲治療,既有以來訪者為中心的開放式治療模型,同時也有適合學校、幼兒園、家庭、社區等教育場景的結構化短程治療模型。

適用問題既多元,又有針對性

在遊戲治療中,你將能夠看到全世界專家為兒童情緒、壓力問題的處理,也能看到多動症、自閉譜系障礙創傷和依戀受損兒童的創新治療方式。

整合了多流派的精髓,方便實用

你還能看到人本主義、認知行為、精神分析、依戀、創傷、神經生物學、隱喻、藝術和艾瑞克森派催眠技術在遊戲治療中的整合發力。

三、課程亮點

01

掌握20個療愈因子

立體式入門遊戲治療

02

四大模塊

了解處方式遊戲治療的整合模式

03

中英文文稿+思維導圖

輔助練習遊戲,中方教師直播答疑


四、講師介紹

查爾斯·雪芙 博士

Charles Schaefer, PhD, RPT-S

查爾斯·雪芙博士是美國新澤西州Hackensack市費爾萊迪克森(FairleighDickinson)大學心理服務中心的心理學教授和主管。

他也是美國遊戲治療協會的聯合創始人與榮譽委員會主席,是美國心理學會與美國心理治療協會的成員。他被美國迪斯尼網站網站特聘為兒童心理顧問。

        

(雪芙博士出版物)

海蒂 · 卡杜森 博士

Heidi Gerard Kaduson, PhD, RPT-S

美國遊戲治療協會前主席、執業臨床兒童心理學家、註冊遊戲治療督導師。

海蒂 · 卡杜森博士於菲爾勒迪金森大學獲博士學位,擅長對兒童行為、情感和學習問題的評估與幹預服務。

卡杜森博士從事有關多動症廣泛性發育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和學習障礙的工作18年有餘,她將遊戲治療應用在個體諮詢、團體諮詢和社會技能訓練中。

(海蒂博士出版物)

•獲得學習證明•

100%完課

即可獲得兩位導師

籤名認證的學時證明

整合式遊戲治療的治癒力

38節中英文音頻課+伴學交流群

8個互動遊戲視頻+4次直播答疑

原價998,單獨購買660元

2人拼團僅需399

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即購買

點擊"閱讀原文",開始探索遊戲治療的治癒力量。

相關焦點

  • 孩子喜歡扔東西,父母越說孩子越起勁?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孩子喜歡扔東西,推推拉拉?父母越說孩子越起勁?!遇到這種問題該怎麼辦呢?最近我家22個月的寶寶經常會出現一種現象,那就是「不合理的模仿」,比如當他學會了推拉這個動作,家裡的各種物品都會成為他練習的工具,凳子,玩具,桌子,無一倖免。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為什麼許多從小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往往越懂事、越處處為他人著想、越懂得付出和貢獻?這其實是一種迎合。沒有人願意接受父母不愛自己這個事實,所以就會拼命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就會通過「表現好」來獲取父母的關注,所以現實中越不受寵愛的孩子反而越懂事,原因是他們對愛的渴求。父母冷淡孩子,又是源於什麼呢?
  • 這些益智遊戲,孩子越玩越聰明!
    這些難題涉及了數學中的幾何學、拓撲學、運籌學等多門學科。經常玩這些益智遊戲,至少有5點好處👇1.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增強對數學的興趣;2.增強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度,提高數學計算能力3.兩張遊樂場門票的錢,就能和孩子一起學會3種不可思議的益智遊戲,開啟思維思維提升之旅~在古典益智遊戲中,培養數學興趣提升空間思維+邏輯推理力玩出孩子聰明大腦!
  • 為什麼貝小七越長越大,但是照片卻越來越少?看完這些你就懂了
    為什麼貝小七越長越大,但是照片卻越來越少?看完這些你就懂了貝小七的長相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真是非常可愛,非常好看。根本看不夠,真的希望貝克漢姆可以天天放出一些小七的生活照。但是天不遂人願,小七越來越大,但是小七的照片也越來越少,眼巴巴的等來了一張卻只有背影,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為什麼,小七越長越大但照片卻越來越少的原因首先小編排除一點就是小七長醜了,當小貝很少曬出女兒的照片時候,很多人都猜測是不是小七又胖了?胖到沒法看了,還是小七長殘了,其實這些都沒有。
  • 一個人越活越幸福的「徵兆」
    有的人認為家財萬貫就是幸福,而有的人卻認為找到一個自己終身的伴侶,愛自己懂自己就是幸福,還有的人認為,幸福就是成就自己的事業,完成自己的夢想。其實這些幸福都只是片面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一個人可以每天都笑著面對生活,是一個人無論走在哪裡在幹什麼事情,都覺得人間值得。那麼怎樣才能活成一個這樣幸福的人呢?
  • 生活越有節奏,孩子越健康,媽媽越輕鬆!
    (注意,以上這三種方法都是我曾經不太懂華德福教育時的所作所為,這種選擇會讓孩子陷入過度的選擇中,消耗他的心智,是非常不明智的,具體可見本書其他相關章節。)問他不洗臉的原因,和他一起找怎樣才能讓洗臉更有趣的方式,用他選擇的方式洗臉,管用了兩個星期。
  • "越成熟的人,越懂和父母好好相處"
    那天,我們聊了很多關於上學、上班、朋友圈這些話題,無論聊起什麼,他都能侃侃而談,偷瞄了幾眼閨蜜,看得出來,她對他的印象很不錯。我也覺得他很有戲,直到我們說起父母這個話題。他從小就出來打工,事業蒸蒸日上,和父母的差距越來越大,回到家裡也沒什麼話說,所以後來乾脆就不回家了。說起父母的日常生活、興趣愛好,他一無所知。
  • 父母脾氣越暴躁 孩子的缺點越多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了解易怒父母會養育出什麼樣的孩子,美國心理健康專家朱麗葉·維齊對很多在此類家庭下長大的孩子展開隨訪調查。結果發現,父母脾氣暴躁對孩子性格影響很大,主要表現在以下8個方面。
  • 研究表明:這些地方越亂,代表孩子越聰明
    為此,小明媽十分地困惑,「難道不是書桌越整齊越方便學習和閱讀嗎?孩子自己不會整理書桌,為啥還不讓我們大人幫忙呢?」想到這裡,小明媽媽又生氣又委屈。於是接小明放學的時候,小明媽便趁機向老師取經。「我家小明的書桌總是亂亂的,我想幫忙,可孩子卻不讓!老師您說我得怎麼糾正孩子這個壞習慣呢?」
  • 哈佛多年研究發現:父母生活中的這三種習慣,會使孩子越長越笨
    這個研究結果顯示:先天賦予只是決定一個孩子智商高低的一小部分原因,更大的一部分由這個孩子的生活環境與習慣造成。好習慣可以使你的孩子越變越好,而壞習慣也能是他變壞。當孩子長時間生活在一個滿是負能量的家庭中,這個孩子會變得脆弱、敏感。父母思想上的悲觀,感情的不合、爭吵, 孩子都會感受到。還有一些吝嗇於表揚自己孩子的父母,對於孩子在哪個方面的優秀或者是進步,都不願意去誇獎孩子,反而常常對孩子說「這麼簡單都不會」「和你說了多少次了記不住嗎」這些話。
  •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和孩子「翻來覆去」講道理,害娃不自知
    父母們一邊要求孩子聽話懂事,一邊卻又毫不顧忌孩子的心理感受,「兩面派」的父母最終只會憑藉著「講道理」的方式,來完成教育輸出。殊不知這種「愚蠢」的教育方式,正在一點點透支掉家長在孩子面前的權威感,同時也消耗了孩子對父母口中「道理」的信服。
  • 家,越平淡越幸福!(看到流淚)
    家,一夫一妻,越包容,越溫暖,一老一小,越孝順,越和諧,一餐一飯,越團圓,越融洽,一朝一夕,越平淡,越幸福!一個家,無需多麼富麗堂皇,但一定要彼此有商有量。有了問題,積極溝通,有了摩擦,互相退讓。有謙有讓,家人心寬家無憂!
  • 這三方面父母心腸越硬,孩子長大才越容易有出息,父母別捨不得
    與之一起帶來的是更大的競爭壓力,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把重心放到對於孩子的培養之中,可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和之前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們都十分的發愁。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故事,小飛參加了一個夏令營,在參加夏令營的過程中,老師組織同學們參加一項山地賽跑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由於路面高低不平,小飛在跑步的過程中不慎摔倒,導致自己的右臂骨折,在受傷之後醫護人員到達了現場,確認沒有傷及到神經,只是造成了右臂骨折,小飛要求堅持完成比賽父母聽了之後也非常欣慰讓小飛堅持完成了比賽,對此,有的人評價家長說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在育兒道路上,好多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服從乖順,可是隨著孩子年齡增加,卻發現孩子難以管教,經常跟自己對著幹,總是做出反抗行為,這讓許多父母感到頭疼,甚至還因此打罵孩子,影響親子關係。要知道撫養孩子長大成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旅途中父母肯定會遇到很多的難題和障礙,而在這些障礙中,孩子的叛逆期是讓父母最頭痛的了,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 孩子越長大膽子越小,往往是父母這4種行為造成的,別不在意
    有的家長總覺得自己家孩子膽子非常小,即便都已經上幼兒園了,但遇到事情還總是喜歡藏在媽媽身後。其實孩子之所以膽子小,多半跟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關係。孩子越長大膽子越小,往往是父母這4種行為造成的。1、家庭氛圍不和諧,父母經常吵架有些家庭,家長間老吵架,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通常缺少安全感,膽子小、懦弱,有的男女雙方為了孩子不離婚,但已經無愛了,這看似是對孩子的保護,其實也是在傷害孩子。
  • 溫馨提示:這份「寒假計劃」,讓孩子放假在家快樂漲知識!
    溫馨提示:這份「寒假計劃」,讓孩子放假在家快樂漲知識!最近幾天運動遊戲三:蹦蹦跳跳適合年齡:2~6歲 跳房子是父母幼時最受歡迎的遊戲將遊戲簡化或升級 這些動作雖然簡單但是更適合孩子 易懂好記做的不標準也沒關係增強鍛鍊動起來就好
  • 危險的愛:我們越愛孩子,就越傷害孩子! | Rafa觀點
    其他父母也這樣,把一切都給孩子,因為他們相信這樣才能得到孩子的愛:「如果我給了他們一切,他/她會愛我的!」還有一些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太少,就買很多禮物來補償他們;也有父母把所有的東西都送給孩子,讓自己感到被重視,他們相信,「我為孩子做家庭作業,我為他做一切——孩子需要我、依賴我——我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父母」。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讓很多父母都「苦不堪言」。每當幾個家長坐在一起,討論的無非是自家孩子有多淘氣,帶孩子有多難。孩子淘氣什麼都想碰什麼都想玩,根本不顧有什麼危險,家長只好跟著孩子後面時時刻刻圍著孩子轉。有的家長就想孩子要是乖點、老實點就好了。不過,你們知道嗎?這些越是難帶的孩子,往往長大後越聰明。
  • 一張寒假作息暴露教育真相:有遠見的父母,都這樣安排孩子寒假
    我認為孩子寒假最理想的打開方式,除了抓緊學習,別出現寒假滑坡外,讓他進行戶外運動也是很重要的。 這不光是把快樂和童年還給孩子的最好方式,而且身體素質的提高,對學習能力的提高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 李嘉誠:家裡越窮,父母越應該注重的投資
    李嘉誠:家裡越窮,父母越應該注重的投資都說孩子的教育是智力投資,那麼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怎樣投資孩子的教育才對呢?李嘉誠說:越是窮的家庭,父母就越要注重這些投資穿衣的投資: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穿衣並不是讓孩子穿名牌還是很特別衣服,相反穿衣最主要的就是乾淨整潔,這是穿衣必須要具備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