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本身並不代表著法國的資產階級完全掌控了整個國家的權利,但它卻是法國未來數十年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那麼這場影響了法國,後來歷史走向的革命,又是怎樣爆發的呢?為什麼,有很多人都說這場革命,在最後去演變成了一場大暴亂呢?本文就是對大革命歷程的一個簡析,並且簡單的探討一下這場革命,在後期是怎麼樣演變成了一場,殘暴的暴亂。
嚴重的經濟危機是大革命的初期徵兆事實上,在法國大革命真正爆發之前,法國國內就已經面臨著十分嚴重的社會矛盾了。法國本身還是一個封建制度的國家,但是他的自由思潮卻是歐洲各國之間最強大的。而且隨著美國獨立戰爭獲得了成功,事實證明,民主共和政體是可以被實現的。再加上當時法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很多上級貴族本身就成為了一個個的大資產家,所以雖說當時的法國從表面上來看還是一個封建君主制度的國家,但是事實上,其內部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法國的封建制度已經開始逐漸瓦解。
再加上因為之前多年來的戰爭和當時的氣候變化,法國的農業生產總值快速下降,整個法國社會迎來了一場饑荒。而且法國雖說已經有了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出現,但是他依舊是一個半農業性質的國家。法國農業一直在國家經濟中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而農業的崩潰,給法國的政局帶來了很大的動蕩。饑荒使得法國的社會矛盾急速加劇,甚至出現了大面積的武裝叛亂,這讓法國的政府感到無法接受。
而且隨著叛亂的不斷持續,很多野心家也開始利用這次叛亂為自己謀取利益。部分上級貴族甚至是本身就是資產家,很多民眾開始公開反抗法國王室的統治,他們希望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共和制度,因為當時的法國民主思想早已經深入了人心。原本的封建制度已經沒有辦法再繼續施行了,而饑荒只是給了法國的革命,最後的一把推手,這加劇了這場革命的產生,也為未來的法國大革命正式爆發奠定了基礎。
隨著三級會議的召開,法國國內的革命被徹底引爆在當時法國國內烽煙四起,很多人都叫喚著要推翻王室統治的現實情況之下,作為法國國王路易16,決定召開已經多年沒有開過的三級會議來探討當前的形勢。但事實上,當時絕大部分的封建貴族依舊就是支持路易16的。如果他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來維系統治鎮壓叛亂的話,是有可能成功的,畢竟法國本身的資產階級力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大。但是路易16依舊沒有放棄通過和平的手段來解決問題,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三級會議反而成為了引爆整場革命的最後一根導火索。
隨著國王宣布三級會議的召開,很多法國民眾都認為國王已經獲得了妥協,再加上法王本身也沒有採取強硬的措施。三級會議的召開,很快就變成了民眾之間的歡呼動亂,他們以國王的名義不斷的在社會內部挑起各種紛爭,整個法國的社會陷入了一片混亂。
而且在三級會議召開後,作為法國國王的路易16,根本沒有辦法得到國內各個階層的支持。因為第三階層已經希望可以在國內,擁有更高的權利,但是第一和第二階層之間本身就有著很大的紛爭,他們很多人也並不願意支持國王。
所以這場三級會議從召開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失敗了。而作為法國最高統治者的路易16,又沒有辦法狠下心召集自己的部隊去進行武裝平叛,而革命的怒火,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辦法撲滅了。路易16耽誤了平息大革命的最好時機,隨著民眾的憤怒被逐漸點燃,一部分資產階級也開始在社會中煽風點火,最後導致這場革命的引爆。而原本本來應該支持國王的軍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最後選擇倒向革命派,三級會議成為了引爆革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隨著攻佔巴士底獄的開始,大革命已經徹底被引燃想必,高中歷史書上都講過攻佔巴士底獄,是象徵著法國大革命開始的。事實上,巴士底獄作為當時巴黎最有名的政治監獄,他本身駐紮有很多的軍隊,依靠平民武裝力量,又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攻破巴士底獄。這座監獄可以被攻破,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法國統治階級內部的分裂,導致了一部分人迅速倒了革命。而軍隊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也沒有選擇支持上層統治階級,他們更現實的投靠了革命派。
攻佔巴士底獄,只不過是一個開始,他們讓民眾看見了武裝鬥爭去推翻政府的可能,所以民眾的情緒被徹底點燃。隨後士兵也選擇加入這場狂歡,民眾好像已經失去了理智去推翻政府,並且在一部分野心家的領導之下,這場革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演變成了一場徹頭徹尾的暴亂。各地的暴亂分子開始劫掠整個巴黎的商鋪,以及貴族家庭,其實這些人並沒有做過什麼錯事,這場革命已經被徹底曲解了。
總結:法國當時的革命形勢本來就不容樂觀,因為法國本身的社會環境特別複雜。它是歐洲封建皇權最集中的國家之一,但是它本身卻是思想潮流最先進的國家之一。一個近乎不可能的矛盾實體,同時出現在了法國身上。而且法國作為一個有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國家,在當時農業卻依舊佔據了國家的主體地位,資產階級試圖獲得更高的權利,但是他們本身的力量並不足以領導革命。這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場轟轟烈烈烈的資產階級革命,反而變成了被部分野心家所利用的無序暴動,這也是後續法國大革命如此曲折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