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其歷史的歷程究竟是什麼?革命究竟是怎樣變成了暴亂

2020-12-13 謎尚電影a

前言

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本身並不代表著法國的資產階級完全掌控了整個國家的權利,但它卻是法國未來數十年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那麼這場影響了法國,後來歷史走向的革命,又是怎樣爆發的呢?為什麼,有很多人都說這場革命,在最後去演變成了一場大暴亂呢?本文就是對大革命歷程的一個簡析,並且簡單的探討一下這場革命,在後期是怎麼樣演變成了一場,殘暴的暴亂。

嚴重的經濟危機是大革命的初期徵兆事實上,在法國大革命真正爆發之前,法國國內就已經面臨著十分嚴重的社會矛盾了。法國本身還是一個封建制度的國家,但是他的自由思潮卻是歐洲各國之間最強大的。而且隨著美國獨立戰爭獲得了成功,事實證明,民主共和政體是可以被實現的。再加上當時法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很多上級貴族本身就成為了一個個的大資產家,所以雖說當時的法國從表面上來看還是一個封建君主制度的國家,但是事實上,其內部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法國的封建制度已經開始逐漸瓦解。

再加上因為之前多年來的戰爭和當時的氣候變化,法國的農業生產總值快速下降,整個法國社會迎來了一場饑荒。而且法國雖說已經有了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出現,但是他依舊是一個半農業性質的國家。法國農業一直在國家經濟中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而農業的崩潰,給法國的政局帶來了很大的動蕩。饑荒使得法國的社會矛盾急速加劇,甚至出現了大面積的武裝叛亂,這讓法國的政府感到無法接受。

而且隨著叛亂的不斷持續,很多野心家也開始利用這次叛亂為自己謀取利益。部分上級貴族甚至是本身就是資產家,很多民眾開始公開反抗法國王室的統治,他們希望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共和制度,因為當時的法國民主思想早已經深入了人心。原本的封建制度已經沒有辦法再繼續施行了,而饑荒只是給了法國的革命,最後的一把推手,這加劇了這場革命的產生,也為未來的法國大革命正式爆發奠定了基礎。

隨著三級會議的召開,法國國內的革命被徹底引爆在當時法國國內烽煙四起,很多人都叫喚著要推翻王室統治的現實情況之下,作為法國國王路易16,決定召開已經多年沒有開過的三級會議來探討當前的形勢。但事實上,當時絕大部分的封建貴族依舊就是支持路易16的。如果他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來維系統治鎮壓叛亂的話,是有可能成功的,畢竟法國本身的資產階級力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大。但是路易16依舊沒有放棄通過和平的手段來解決問題,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三級會議反而成為了引爆整場革命的最後一根導火索。

隨著國王宣布三級會議的召開,很多法國民眾都認為國王已經獲得了妥協,再加上法王本身也沒有採取強硬的措施。三級會議的召開,很快就變成了民眾之間的歡呼動亂,他們以國王的名義不斷的在社會內部挑起各種紛爭,整個法國的社會陷入了一片混亂。

而且在三級會議召開後,作為法國國王的路易16,根本沒有辦法得到國內各個階層的支持。因為第三階層已經希望可以在國內,擁有更高的權利,但是第一和第二階層之間本身就有著很大的紛爭,他們很多人也並不願意支持國王。

所以這場三級會議從召開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失敗了。而作為法國最高統治者的路易16,又沒有辦法狠下心召集自己的部隊去進行武裝平叛,而革命的怒火,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辦法撲滅了。路易16耽誤了平息大革命的最好時機,隨著民眾的憤怒被逐漸點燃,一部分資產階級也開始在社會中煽風點火,最後導致這場革命的引爆。而原本本來應該支持國王的軍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最後選擇倒向革命派,三級會議成為了引爆革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隨著攻佔巴士底獄的開始,大革命已經徹底被引燃想必,高中歷史書上都講過攻佔巴士底獄,是象徵著法國大革命開始的。事實上,巴士底獄作為當時巴黎最有名的政治監獄,他本身駐紮有很多的軍隊,依靠平民武裝力量,又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攻破巴士底獄。這座監獄可以被攻破,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法國統治階級內部的分裂,導致了一部分人迅速倒了革命。而軍隊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也沒有選擇支持上層統治階級,他們更現實的投靠了革命派。

攻佔巴士底獄,只不過是一個開始,他們讓民眾看見了武裝鬥爭去推翻政府的可能,所以民眾的情緒被徹底點燃。隨後士兵也選擇加入這場狂歡,民眾好像已經失去了理智去推翻政府,並且在一部分野心家的領導之下,這場革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演變成了一場徹頭徹尾的暴亂。各地的暴亂分子開始劫掠整個巴黎的商鋪,以及貴族家庭,其實這些人並沒有做過什麼錯事,這場革命已經被徹底曲解了。

總結:法國當時的革命形勢本來就不容樂觀,因為法國本身的社會環境特別複雜。它是歐洲封建皇權最集中的國家之一,但是它本身卻是思想潮流最先進的國家之一。一個近乎不可能的矛盾實體,同時出現在了法國身上。而且法國作為一個有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國家,在當時農業卻依舊佔據了國家的主體地位,資產階級試圖獲得更高的權利,但是他們本身的力量並不足以領導革命。這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場轟轟烈烈烈的資產階級革命,反而變成了被部分野心家所利用的無序暴動,這也是後續法國大革命如此曲折的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法國大革命本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那它的意義的是什麼
    從整個人類歷史上看,法國大革命的意義應該從人類政治歷程上來理解比較好,因為這次是人類由制度到民主的一次影響最大的革命。雖然在革命前已有尼德蘭革命和英國光榮革命,但是制度還是廣泛存在的,並且啟蒙運動中所構建的人類的政治架構並沒有獲得較好的實踐。
  • 英國光榮革命,美國獨立革命,法國大革命之極簡比較
    美國獨立革命    革命前:    獨立革命前的美國人大部分是英國清教徒或其後裔,其餘少數為歐洲其它國家如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移民或其後裔。他們在母國都一樣受到排擠和打壓,並且大多是比較落魄的社會底層,所以他們之間地位比較平等,沒有什麼貴族,也沒有人享受特權。
  • 法國歷史上經歷了幾次大革命?
    眾所周知,法國歷史上湧現出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度羅等一大批問思想開明的人物,天賦人權(人人平等)、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等思想應運而生,深入人心,所以這個國家很有意思,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攻佔巴士底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法國歷史上幾次比較有名的革命。
  • 薦劇|這一次,Netflix把法國大革命拍成了殭屍劇
    於是,繼韓國的《王國》、印度的《起屍鬼》之後,法國的殭屍們也來了。10月16日,《法國大革命之謎》上線。看劇名就知道,這是一部描摹法國大革命的劇集。這場伴隨著啟蒙運動興起的社會革命,在劇中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
  • 法國大革命圖像史研究的興起、趨勢及存在的問題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本文將聚焦法國大革命研究領域的圖像史發展歷程。近年來,大革命時期的圖像研究作為政治文化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眾多革命史學家關注的議題。本文將從圖像資料的基本狀況、大革命圖像史的興起和趨勢以及圖像研究存在的問題等幾個方面進行概述,從而整體把握大革命圖像史的現狀以及今後的發展趨勢。
  • 法國大革命之謎其實是藍血殭屍大戰兄弟會?這謎是真的很迷
    每個人法國人都知道什麼是法國大革命 1789年0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監獄,法國大革命爆發 1789年08月26日 制憲議會通過《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平等
  • 法國革命時代,女人流行穿什麼
    《革命與霓裳》,湯曉燕 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7月   服飾的變遷史,不僅是審美趣味,還是社會觀念的投影,對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女性服飾的考察,揭示了服飾作為社會文化符號象徵的意義   曾記得,張愛玲說過,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的是袖珍戲劇,而對於法國大革命時代女性服裝也同樣具有特定的時代性和政治性。歷史學者湯曉燕著的《革命與霓裳》,切入點新穎,是以「大革命時代法國女性服飾中的文化與政治」為研究對象,巧妙融合了服裝文化史、女性史和大革命史,並且匯聚了近百幅珍貴圖片,帶讀者一起領略革命與霓裳之間的精彩故事。
  • 為何歷史學家如此難以解釋法國大革命?
    研究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學家面臨著一個難題:試圖對當時的社會團體或階層,或某些特定社會成員因何躁動起來進行解釋,卻全都無功而返。一位專家對這個難題的表述恰如其分:真相是,對於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它究竟是什麼,我們還沒有達成理論上的共識——而且將來也不會有。」這方面存在空白絕不是因為我們缺少對大革命背景和起源的研究。
  • 託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共同創造現代法國
    風格上他絞盡腦汁,終於在法國文學史上豎起了一塊豐碑。這是他第二部代表作,與前作一道,以其對材料的情感和思想上的駕馭,讓他的名字流芳後世。要是託克維爾生前能像寫作《論美國的民主》那樣,完成他的宏偉設計,這兩部作品也許會相互補充,徹底審視現代世界中的政治;法國的革命與美國的民主這兩個主題堪稱絕配。只可惜死亡打敗了他。
  • 譚旋情感史視野下的法國大革命
    但絕大多數史家在有關這一事件的總體表述中,認為領導者當時的行為是合乎理性的,他們或者致力於重建國家與社會,或者為了實現這種或那種他們一直孜孜以求的意識形態,又或者以一種馬基雅維利式的方法推進他們自己或所屬黨派的事業。
  • 馬戛爾尼訪華失敗的另一原因:乾隆或知法國大革命,對此警惕萬分
    而後他又說了一段耐人尋思的話:「法國的動亂促使中國官方加緊提防。假如特使攜帶禮物在法國國內未發生暴亂以來,遭遇的困難要比現在少得多。」這段話記載在斯當東撰寫的《英使元謁見乾隆紀實》中。這位朋友到底是誰?是中國人還是傳教士?
  • 我們欠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10件事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比歷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具有更大的政治、知識和文化影響。它開創了一個世界性的轉變,從在幾乎所有有記錄的歷史上統治了大部分人類的專制君主政體,到民主政體、共和國和現代國家。除了美國以外,1789年大革命的原則為此後幾乎所有的政治運動定義了政治辯論的術語,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法國革命的概念。
  • 法國大革命,對法國來說是一個時代更替的象徵
    法國大革命的整個過程是人們推翻制度,建立民主制的過程,對法國來說是一個時代更替的象徵,在這一過程中包含了民主與制度的抗爭,同時也有社會思潮的變化、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宗教的革新、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等等一系列的變化。當然,這些變化都是逐步發生的,而不是大革命一開始就有的。
  • 巴士底獄,舊時代的黑暗專制回憶,歷史意義究竟如何?
    文丨白鴉律二(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巴士底獄,人們對於這個監獄的印象應該停留在法國大革命中。在歷史課本上,我們能夠學到法國大革命;小說中有雙城記;影視劇有亂世冤家;遊戲上有刺客信條大革命。
  • 都爆發過大革命,為何英國王室得到保留,而法國波旁王室被推翻
    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是近代世界歷史兩場影響深遠的歐洲革命運動。但這兩場革命給英國和法國帶來的影響卻是極其深遠的,在大革命爆發後,英國政治體制不斷變革,最終卻保留君主制。法國政治體制也不斷變革,但最終成為共和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法國美女刺殺大革命領袖馬拉,真相耐人尋味,刺殺現場成就名畫
    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巴士底獄被攻陷了。179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此舉招來了全歐洲封建君主的憤怒與指責。這些國家的君主組成了反法聯軍,發誓一定要撲滅法囯大革命,為路易十六報仇雪恨。
  • 法劇《法國大革命之謎》新片段 恐怖藍血疾病引發革命
    以18世紀法國大革命為背景的Netflix法劇《法國大革命之謎》(又名:藍血大革命)公布了新片段,片段中一名年輕的革命者追殺法國貴族,最後一刀將其斬首,沒想到他體內竟然流淌著藍色的血液。
  • 天天乳法乳法,法國究竟做錯了什麼?
    講到這裡,很多人品超棒的騎士老爺們就要問了:「小編小編,乳法是什麼意思呀?」 為了方便各位老爺能夠形象的理解什麼是「乳法」,「乳法」梗是什麼意思,小編我特地去尋找了一些在論壇和貼吧裡廣泛流傳的圖片……網友用「法棍「麵包比作法國人的武器,吐槽了近代法國屢戰屢敗的黑歷史。
  • 這場革命始於偶然,但卻成歐洲近代史上影響力最大的革命
    浪漫、華麗和時尚一直都是我們對法國這個國家的最初印象,但是,這個代表著浪漫和自由的國家,曾經也出現過很多次的革命和流血事件。都知道,革命是自由的代名詞,但是,這個詞跟浪漫卻毫不相干。在這些流血革命事件中,最著名的肯定要屬「法國大革命」了。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法國大革命」的情況及其發生的原因。
  • 《法國大革命之謎》:別被片名騙,這劇怎麼可能一集棄
    還加了一個貌似不能錯過的片名——法國大革命之謎別以為它真是妥妥歷史正劇。一個「之謎」的背後,還是奈飛出品,屬於玩轉歷史的殭屍劇。打個比方,法國版《李屍朝鮮》。但你懂的,比起《李屍朝鮮》裡壬辰倭亂那點彈丸之地的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