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經典 | 破和合僧--佛受等流果

2021-03-01 智慧寶劍

佛言:眾生所造之業不會成熟於外面的地水火風上,而是成熟於自身的界蘊處,『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一時,佛在王舍城,整個城市遭到了一場大災難,乞丐無處乞食,父母不給兒女食物,家家都是衣不蔽體,食不充腹。

      時世尊告諸比丘:「自現在起,我將閉關三個月靜修,除十五誦戒(Uposatha)日,你們可以供養我一些飲食、親近承侍請教我以外,其它時間,請不要到我這裡來。」對大眾白已,世尊便開始了三個月的閉關。僧眾內部也特別規定:每人必須依教奉行,除十五日外,不得擾亂世尊。

  如是規定以後,提婆達多(Devadatta)便乘機而入,欲破壞世尊教法下的和合僧。他對眾比丘說:「釋迦牟尼佛在圓滿安樂之時很關心你們,現在大難臨頭他卻捨棄你們,獨自閉關去了。這也沒什麼,你們中間無衣無食的比丘們到我這裡來,我來照顧你們的生活。」當時,有五百比丘聽信了提婆達多的花言巧語,跟隨他去了。

也有些僧人原來在動亂的時候,因財食而改變了對三寶的信心。別人說:「你毀謗三寶就給你工資。」他們真的為得錢財而毀謗三寶。那些對上師三寶信心不穩固的人,對於他人所說的相似佛法,往往是盲無慧目,輕易聽信。希望你們不要象跟從提婆達多的人一樣,心無定解,如此之行對自己毫無利益。

  提婆達多集中五百比丘,對他們宣講:「從現在起,我將制定五條戒律:

       第一、世尊常說安住寂靜處,而我們應住城市中,以寂靜處生諸多煩惱、具諸多過患故。

      第二、世尊開許食三淨肉,而我們不應食,以殺諸眾生故。

佛陀在《中部》第55部經中清楚地說明了他對肉食的看法。三淨肉: 有三種肉,病者可食,稱為淨肉。一、眼不見殺,自眼不見是生物為我而殺。二、耳不聞殺,於可信之人,不聞是生物 為我而殺。三、不疑殺,知此處有屠家,或有自死之生物,故無為我而殺之嫌。

     第三、世尊開許食鹹鹽,而我們不應食,以不淨水所生故。

以前外道曾傳說,是大自在的貪心所生的水份變成了鹽,故鹽吃得越多貪心越大。

       第四、世尊開許飲用牛奶,而我們不能飲用,以危害小牛犢故。

       第五、世尊教剪去法衣下面的鬚鬚,而我們不能剪,以浪費信施之財故。」

       如是宣畢,又說:「你們願意受持此五戒者,可以取一個籌碼,不願意受持者可以不取。」此五百比丘全部受了籌,願持此五戒。

       提婆達多將他們帶到另一個經堂,他的大弟子果嘎勒嘎、堪達扎夏、嘎達莫嘎、加爾及加措新五位上坐,其餘僧眾在下面排列而坐。提婆達多為他們傳了一些相似的佛法,此時他已作破和合僧竟。他的整個僧團不聞思修,不誦經不誦戒,僧眾的智慧不見增長,也沒有任何覺受和驗相。

  時諸比丘往世尊前請問:「世尊,以何因緣,今提婆達多已破和合僧竟,願為吾等演說這前後的因緣。」

       

世尊告諸比丘:「這是我往昔所造惡業的果報。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在他的國土上有兩位仙人:一位是在鹿野苑附近的仙人,他具五神通,有五百眷屬。一位是南方來鹿野苑的仙人,他具有智慧,精通十八明,帶有五百眷屬。他來鹿野苑安住了一段時間後,原來仙人的弟子們漸漸對他有所了解,常去他那裡請教。他因他們還未捨棄原來的上師,故不肯賜教。後來,那些弟子們覺得:原來的上師雖然把我們的衣食安排得非常周到,但不能象這位仙人那樣賜給我們殊勝的教言,但不能象這位仙人那樣賜予殊勝具神通智慧的教言,故不值得依止。於是他們到南方仙人前如實述說原因,捨棄昔日之師,請求依止。南方仙人很樂意地攝受他們並說:『如果你們早捨棄昔日之師,我也會早給你們傳授教言。』從此南方仙人對本處仙人的弟眾布施財食和教言,使他們師徒間產生很大矛盾。諸比丘,當時的南方仙人就是已證如來正等覺的我,因破他們師徒僧團的和合,故曾於千百萬劫中在地獄受苦,得人身時,無論在何地,都有被破和合僧的違緣,以致有現在提婆達多破我和合僧團,離間五百比丘的果報。」

現在很多人就象原來仙人的那些弟子一樣,依止一位上師後,捨棄他,再依止另一位再捨棄,好象一生中身心無有真正的依處,象個浪流人,很可憐!沒有一個穩重的人格,信心不定,幾十年一晃就過去了,以後身心更是沒有個好的著落,以捨棄上師故。若舍一位根本上師,再依止一百位上師也不會成就。

相關焦點

  • 佛陀開示 | 破和合僧之果報
    此五百比丘全部受了籌,願持此五戒(詳情藏文經書中有廣說)。提婆達多將他們帶到另一個經堂,他的大弟子果嘎勒嘎、堪達扎夏、嘎達莫嘎、加爾及加措新五位上坐,其餘僧眾在下面排列而坐。提婆達多為他們傳了一些相似的佛法,此時他已作破和合僧❸竟。他的整個僧團不聞思修,不誦經不誦戒,僧眾的智慧不見增長,也沒有任何覺受和驗相。
  • 因果的道理——異熟果、等流果與增上果淺說
    佛經論典如是開示了十惡業的感受等流果:因為殺生,感得多病、短壽;因為不與取,感得資財匱乏且與怨敵共用;因為邪淫,感得眷屬不調、妻不貞潔;因為妄語,感得常遭誹謗、受人欺誑;因為離間語,感得眷屬不和、眷屬鄙惡;因為粗惡語,感得聞違意聲、語成爭端;因為綺語,感得語不尊嚴、辯才不定;因為貪慾,感得貪慾熾盛、貪不厭足;因為嗔恚,感得損害於他或遭他害;因為邪見,感得見解惡鄙、諂誑為性。
  • 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6種人,因果不饒人!
    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經典、八萬四千法門,歸其一點,都離不開「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不論是凡夫還是佛菩薩,舉凡一切虛空法界都應遵循因果之道。因果報應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 等流果
    等流果等流果亦有二種,同行感受等流果。同行所作業相同,倘若前世造殺生,今世亦喜行殺生,如是餘業亦復然。一一十不善業者,此生感受且後之,多生累世須受報,善業之果即相反。霍西格花寫於木馬年1月18日這個版本《前行引導文》內容在208頁-214頁
  • 天傳地藏因果新經(十五)
    二〇一〇年農曆十一月二九日傳善舍行德結善果,求貪謀貪行必貪貪心不破無善舉,貪心不破無善念舍貪二字分水嶺
  • 佛說諸法皆空,為何因果不空?
    「因」與眾「緣」和合後所產生的果實來作為對「因」和「緣」的回報,這就是「果」。因此,「因果」又叫「因緣果報」。這是一切事物發展的階段性的狀態描述而已。所以,不管我們信佛與否,「因果」就在這裡,任何人都需要面對。這就是一個「因果」的世界。
  • 佛學小常識 | 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曾有個窮人拿著一把豌豆準備向一位新娘拋撒,以示慶賀,這時正巧遇見德護如來前往城中,窮人生起極大的信心,將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缽中,兩粒觸到佛的胸口。以此異熟果,他轉生為南瞻部洲的轉輪王;以四粒豆落入佛缽中的果報,執掌四大部洲的國政八萬年;兩粒豆接觸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報是成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萬年,另一粒的果報是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釋王朝中與帝釋天平起平坐,共同執掌國政。等流果又分為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
  • 三身佛?三法印?
    《心地觀經》報恩品以堅牢、無垢、與樂、難遇、能破、威德、滿願、莊嚴、最妙、不變十義說明佛法僧得名為寶的意義,結語說:「佛法僧寶,具足無量神通變化,利樂有情,暫無休息,以是義故,諸佛法僧,說名為寶。」希望學佛的善男信女,求受歸依時,必須明白三寶的大意。歸依師必須把三寶教意的大意傳授於歸依弟子,使他們了解三寶的大意,歸依則受益。佛法僧三寶,是佛在世親定的戒律,為在家善男信女所明示修行的道路。佛住世時,稱佛為師;佛滅度時,以戒為師,以常為住。佛法僧三寶的功德是真空妙用。
  • 請解釋「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的含義?
    如《最無比經》中說:「佛告阿難,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淨信心,作如是言:今我某名,歸依於佛兩足中尊,歸依於法離欲中尊,歸依於僧諸眾中尊,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獲福無量。」又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說:「時世尊告諸苾芻,但有人來,求出家者,當問諸難。若無障難者,然後與受三歸,即令合掌胡跪,當自稱名,盡一形世,歸依佛兩足尊,歸依法離欲尊,歸依僧眾中尊。後與受五學處、十戒、二百五十戒,廣如餘說。」
  • 什麼是佛?信佛,究竟信什麼?
    佛又有十種稱號,即如來,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應供,應受人天供養;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明行足,三明圓滿,三業無失;善逝,自在入於涅槃;世間解,洞達世間一切事理;無上士,至高無上的智人;調御丈夫,能調御修正道的大丈夫;天人師,一切天人之導師;佛世尊,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 佛說:今生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
    人這一生離不開一個「緣」字,「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緣聚緣散、緣起緣滅、緣深緣淺,都有定數,都是因果緣法。父母與子女之間是債,欠債或還債,要債或者報恩。夫妻之間是緣,善緣或惡緣。無緣不聚、無債不來,彼此緣份深的,會陪伴結識的時間久一點;緣分淺的,還完了也就各自散了。
  • 一僧悟一道
    在日本,遊僧借宿寺院,須以法戰贏得寺院代表方可。某日,一遊僧在法戰中遇到寺院內一個天生愚鈍的獨眼和尚。法戰畢,遊僧跑到方丈那邊,承認自己失敗,並講述了法戰的整個過程:「首先,我豎一指,表示大覺世尊,人天無二;他就豎起二指,表示佛、法二者,一體兩面,是二而一。
  • 什麼是破羯磨轉法輪僧?
    如果所犯是七逆罪,當然就遮止不許他受戒,如果只是犯了戒罪,則讓他如法懺摩,就是要行懺悔法,向四位已受戒而不曾犯十重戒、戒體未失的菩薩戒子懺悔,以求滅除障戒之惡,發起感戒之善;這樣作法成就,受戒才得戒,這就是受戒前的羯磨。  受戒以後也有羯磨,主要是指受戒後的定期誦戒,因為在誦戒的時候,如果有戒子違犯所受戒律的話,誦戒之前就必須要先進行羯磨,好讓犯戒者懺悔滅罪。
  • 什麼是領受等流果
    等流果是個人所領受的。有兩種:第一種,領受等流;第二種,造作等流。先看領受等流。二、等流果。
  • 佛教: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一切唯心所造,人的心不淨,吸引來的往往都是業障和不順,使人障深慧淺、內心顛倒迷惑,離佛越來越遠。二、毀謗三寶、破壞他人修行之人佛門有三寶——佛法僧,皈依佛、覺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淨而不染。
  • 不落因果 不昧因果——野狐身公案的哲理妙趣
    有學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對云:『不落因果。』墮在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師云:「汝但問。」老人便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師云:「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告辭師云:「某甲已免野狐身,住在山後,乞依亡僧燒送。」
  • 這3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有沒有你?
    但是雖說人人具有佛性,但是又因為每個人自身的因果業力,自己的根機悟性有很大的差別,所以並不是每個人今生都能與佛結緣、遇佛得渡,這需要自己修來的大福報,需要自身所積攢的善德因緣,就像今生能出家修行的僧人一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如此大的福報和因緣的,需要自己努力修持。
  • 觀照|皈依佛法僧三寶
    不論任何時代、地域,也不論大乘、小乘,皈依三寶都是最受重視的。自古以來,三寶分為:現前三寶 住持三寶 一體三寶等三種就是指釋尊在世時的三寶而言。釋尊在世時代的三寶︰釋尊本身就是佛寶,佛所說的教理就是法寶,釋尊弟子如比丘、比丘尼等出家僧團就是僧寶。
  • 沒想到這是破和合僧
    居士單獨供養一個出家人,以為有特別功德,沒想到這是破壞和合僧。◎宣化上人 一九七九十一月開示 什麼是正法住世?你老老實實去修行,不好虛名假利,不貪供養,就是正法住世。如果每個出家人能持銀錢戒,能坐禪,能日中一食,能時刻搭袈裟,嚴持戒律,就是正法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