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品《人類簡史》金句語錄,有哪些話顛覆了你的認知

2020-12-13 書影九點半

《人類簡史》講述人類發展史。#人類簡史#從認知革命到農業革命、到人類的融合統一,到科學革命,講述了人類的發展歷程,淨化過程。

以下是書中金句,小編也標註了頁數,翻開書看看,品一品,有沒有意外之喜。

1.因為一旦人們發現歷史能證明樂無常態而知足常樂,發現我們過去對快樂的歷史認知可能都是錯的,發現對快感的執著追求可能只會適得其反地導致痛苦,那麼我們就有可能走向對自己的真正理解,也就可能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了。Px

2.長久以來,智人一直只是穩定位於食物鏈的中間位置,直到最近才有改變。在先前長達數百萬年的時間裡,人類會獵殺小動物、採集種種能得到的食物,但同時也會遭到較大型肉食動物獵殺。一直要到40萬年前,有幾種人種才開始固定追捕大型獵物,而要到10萬年前智人崛起,人類才一躍而居於食物鏈頂端。P11

3.我們在不久之前,還是大草原上的小可憐,整天充滿恐懼和焦慮,但這也讓人類更加殘酷和危險。人類歷史上眾多的災難,不論是生靈塗炭的戰亂還是生態遭逢的浩劫,其實都是源自這場過於倉促的地位跳躍。P11

4.智人之所以能徵服世界,是因為有獨特的語言。P18

5.如果一大群人想合作共處,「說壞話」這件事可是十分重要。大約在7萬年前,現代智人發展出新的語言技能,讓他們能夠八卦達數小時之久。這下,他們能夠明確得知自己部落裡誰比較可信可靠,於是部落的規模就能夠擴大,而智人也能夠發展出更緊密、更複雜的合作形式。P22

6.虛構的事物可能造成誤導或分心,帶來危險。某甲說要去森林裡找仙女或獨角獸,某乙說要去森林裡採蘑菇或獵鹿,聽起來似乎某甲就是活命機會渺茫。而且,我們都知道時間寶貴,拿來向根本不存在的守護神禱告豈不是一種浪費?何不把握時間吃飯、睡覺、親親抱抱?

然而,「虛構」這件事的重點不只在於讓人類能夠擁有想像,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像,編織出種種共同的虛構故事,不管是《聖經》的《創世記》、澳大利亞原住民的「夢世記」(Dreamtime),甚至連現代所謂的國家其實也是種想像。這樣的虛構故事賦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讓我們得以集結大批人力、靈活合作。P23

7.族群裡每隻黑猩猩都得十分了解彼此,如果都沒碰過面、沒打過架、沒互相理過毛,兩隻黑猩猩就不知道能不能互相信賴,對方值不值得幫助,也不知道誰的階層比較高。P24

8.所謂「想像的現實」指的是某件事人人都相信,而且只要這項共同的信念仍然存在,力量就足以影響世界。P30

9.就整體而言,現今人類所知遠超過遠古人類。但在個人層面上,遠古的採集者則是有史以來最具備多樣知識和技能的人類。P47

10.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是植物馴化了智人。P77

11.身為人類,我們不可能脫離想像所建構出的秩序。每一次我們以為自己打破了監獄的高牆、邁向自由的前方,其實只是到了另一間更大的監獄,把活動範圍稍稍加以擴大。P113

12.人類幾乎從出生到死亡都被種種虛構的故事和概念圍繞,讓他們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標準行事,想要特定的東西,也遵守特定的規範。就是這樣,讓數百萬計的陌生人能遵照著這種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覺,合作無間。這種人造的直覺就是「文化」。P157

13.想觀察歷史的方向,重點在於要用哪種高度。如果是普通的鳥瞰高度,看著幾十年或幾世紀的發展走向,可能還很難判斷歷史趨勢究竟是分是合。要看更長期整體的趨勢,鳥瞰高度便有不足,必須拉高到類似太空間諜衛星的高度,看的不是幾世紀,而是幾千年的跨度。這種高度能夠讓我們一目了然,知道歷史趨勢就是走向分久必合。P160

14.「信任」正是所有金錢形式最基本的原料。P173

15.金錢正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統。P173

16.在這種信任的背後,有著非常複雜而長期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網絡。P173

17.千百年來,哲學家、思想家和宗教人物都對錢嗤之以鼻,稱錢為萬惡的根源。但就算真是如此,錢同時也是人類最能接受的東西。比起語言、法律、文化、宗教和社會習俗,錢的心胸更為開闊。所有人類創造的信念系統之中,只有金錢能夠跨越幾乎所有文化鴻溝,不會因為宗教、性別、種族、年齡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視。P178

18.幾乎所有帝國都是建立在鮮血之上,並且通過壓制和戰爭來維持權力。然而,現今的文化又有大多數都是帝國的遺緒。P194

19.農業革命最初的宗教意義,就是讓動植物從與人類平等的生物,變成了人類的所有物。P201

一切苦難並非來自噩運、社會不公或是神祇的任性,而是出於每個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P214

21.釋迦牟尼認為,人遇到事情通常就會產生慾念,而慾念總是會造成不滿。遇到不喜歡的事,就想躲開;遇到喜歡的事,就想維持並增加這份愉快。P214

22.我們之所以研究歷史,不是為了要知道未來,而是要拓展視野,要了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並非無可避免。未來的可能性遠超過我們的想像。P227

23.科學革命並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真正讓科學革命起步的偉大發現,就是發現「人類對於最重要的問題其實毫無所知」。P236-237

23.正如尼採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幾乎什麼都能夠忍受。生活有意義,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飴;生活無意義,就算在順境中也度日如年。

24.我們真正應該認真以對的,是在於下一段歷史改變不僅是關於科技和組織的改變,更是人類意識與身份認同的根本改變。這些改變觸及的會是人類的本質,就連「人」的定義都有可能從此不同。

相關焦點

  • 讀書交流會 | 本期閱讀《人類簡史》
    你是不是說了無數次減肥卻始終無法克制住想要大口吃肉的衝動呢?不要擔心!其實這是根植於基因深處的本能。在《人類簡史》裡有提到:「這種想大口吃下高熱量食物的直覺本能深植在我們的基因裡。就算我們今天可能住在高樓大廈,家家戶戶的冰箱早就塞滿食物,我們的DNA還記得那些在草原上的日子。」
  • |《人類簡史》作者新書
    中文版書名《人類簡史》,可能有不少人聽說過,畢竟它曾在各家電商的排行榜上「霸屏」一年。《人類簡史》 中信出版集團在《人類簡史》裡,尤瓦爾·赫拉利以科幻小說式的精彩語言重新組織了人類演化進程,然後問道:人類真的和動物有不同嗎?
  •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一部人類歷史的說明書
    人多了,溝通與協作就顯得無比重要,語言與文字的加入,讓人類的協作能力飛速增長,交流成為人類對發展產生巨大作用的催化器。而對於這種協作關係建立的描述,人類簡史書中用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進行描述,叫做:講述共同的故事,書中把這個故事稱為認知革命。人類簡史,這本書中的觀點一向有趣,比如對於農業革命,他說是小麥馴服了人類,看似荒謬,細讀起來卻容易產生認同,對讀者的辯證思想帶來了很深的啟發。
  • 世界讀書日,《人類簡史》推薦——講述人類從動物變成上帝的書
    然而,真正有內涵有價值的書,看的人是越來越少。現在,受疫情影響,很多人都閒著沒事,正好今天又是世界讀書日,我們真的應該停下來看看書,嘗試著淨化自己的人格,升華自己的靈魂。或許有人會很茫然不知該看什麼書,那麼筆者就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人類簡史》。
  • 以時間為經,以故事為緯,用歷史特寫演繹2萬年人類簡史
    正因為歷史裡包含著真理、過去、現在與未來,所以了解歷史,確切地說了解人類歷史,就顯得尤為重要。全世界的歷史學家在研究人類歷史方面,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近幾年,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通過《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刷新三觀,顛覆認知,在全球掀起了讀史熱潮。然而,如何讓兒童也能輕鬆看懂宏大而繁雜的人類歷史呢?
  • 好奇心激發的人類發展簡史
    好奇心激發人類走出非洲探索新世界人類生活藝術發展的歷史就是好奇心激發的歷史。從屈原的《天問》,到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再到霍金的《時間簡史》。好奇心讓生活更有詩意人類探索宇宙人生的歷史就是好奇心激發的歷史。從託勒密的地心說到哥白尼的日心說,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再到希格斯場理論。
  • 饑荒遊戲與《人類簡史》
    饑荒是steam上的一款生存類遊戲,我是在知乎「有哪些適合情侶一起玩的遊戲」問題下面看到推薦後去玩的。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眾所周知,官員是有等級之分的,在許多人的印象裡,等級最低的是九品芝麻小官,等級最高的是一品大官。不過,清朝一品官員擔任的官職可能和大家心裡想得有點不太一樣,這到底咋回事呢?比如,一品官員又可以劃分為正一品和從一品,很顯然,正一品官員一定比從一品官員的等級要高,那他們分別擔任哪些職位呢?這裡要提前說一下清朝所有官員的簡單分類,首先,按照官職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文官和武官;按照工作的地理位置來劃分,可以分為京官和地方官。
  • 經典推薦之《未來簡史》:一本既有深度又「溫柔」的書
    有人類何去何從的終極問題。他的角度已經超越了歷史,看見了這個種族的將來。書名裡有兩個字——簡史。可它從來都和「簡」無關——能脫離原本的範疇,把目光放到未來的人,即便是簡,大抵也是返璞歸真了。他寫了三本簡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過去,未來,當下。三個維度,貫穿了整個人類社會。名曰簡,實則繁——整個人類社會都在其中,怎能太簡?
  • 2016TGPC必看好戲:蘋果聯合創始人沃茲碰撞《人類簡史》
    隨著2016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開幕的日益臨近,有哪些大咖將現身會上成為外界猜測的熱點話題。從目前騰訊各方釋放出的信息來看,這一屆的嘉賓將融合多個領域,從經濟到文化,從創投先鋒到新技術不一而足,如果你已經手握入場券,下面這些大咖可千萬不要錯過:文化領域:你知道一個歷史學家的科技梗有多重要?尤瓦爾·赫拉利
  • 品讀|你的身體30億歲了!《萬物簡史》作者推出新作《人體簡史》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只有人有下巴,只有人會為情感而流淚。為什麼你睡覺不會從床上掉下來?因為人的身體保有幾百萬年前在樹上睡覺的記憶。但人類進步的速度永遠追不上病毒變異的速度,所以疫情來臨,人類會手足無措。2020年,新冠疫情給全世界帶來創擊,讓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有了更多一點的敬畏心,也開始對自己的存在,有了更多探索的耐心。
  • 《泰晤士報》記載了一段話,卻顛覆了歷史認知
    在我們的許多史書中,曾國藩可以說已經成為了聖賢,說他愛民如子,而且儒學仁愛,但是其實是個人都有他的另外一面,這一點曾國藩也是不能倖免的,英國的《泰晤士報》就曾經記載了一段話,沒想到的是這段話讓真的是徹底的顛覆了對歷史的認知,難道曾國藩真的是這樣的一個人嗎?
  • 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不只是藝術,而是對人類社會的一次認知升級!
    》 《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 它有很多非常顯著的優點 值得去細細品讀 你不會以我們國家怎麼樣、他們國家怎麼樣來看待文明,而是站在上帝的視角,欣賞整個人類的文明。」
  • 從一品和正二品,明明只差一品,差距卻很大!
    清朝的官員,等級可以劃分成幾個不同的等級,品級也從一品一直到九品不等,而且每一品的等級也有正和從之分。在這其中,從一品和正二品這兩個官職,看上去也就只有一級的差距。一般我們就會覺得這兩個官職最多也就是叫法不一樣,享受的權力無非多幾個少幾個這樣子,不可能差距大到哪裡去。可是就是這看上去差距不怎麼大的兩個官職,在清朝那個等級劃分嚴明的朝代,區別也是非常之大的。
  • 為統一度量衡,人類有多拼
    比方說:有一種冷,叫作「你媽覺得你冷」。可見,沒有定量的定性,是盲目的。所以,我們就要給溫度定一個客觀的、大家公認的標準:多少度?18°C。大家秒懂。生活離不開定量,科學就更離不開定量。甚至可以說,整個現代文明,都是在量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古人一般是用人體來搞量化。比如我國早期,把食指和拇指張開,就是「一尺」,用來量化長度;兩手一捧,就是「一升」,用來量化體積。
  •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人類簡史》。本書作者是尤瓦爾·赫拉利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出生於1976年,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教授,代表作為《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尤瓦爾·赫拉利擅長世界歷史和宏觀歷史進程研究,是學界公認的「青年怪才」。
  • 地球上空閃電有多長,最長700公裡,顛覆我們對閃電的認知
    700多公裡有多遠呢?差不多相當武漢到上海的距離,然而對閃電來說,這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一般來說閃電存在時間非常短,大多數不超過1秒,可以說是轉眼即逝,但是2019年3月4日發生在阿根廷北部的一個閃電顛覆了人類對閃電的認知,時長持續了整整16.73秒,被WMO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專家委員會氣象學家認為世界上最長的閃電,製造了世界新紀錄。
  • 別把謠言當常識,顛覆常規認知的冷知識,我們需要這樣一本書
    教授理了理自己的教案,一本正經地說:那是因為感覺甜味的味蕾是在你的舌尖,而不是靠近你喉嚨的舌根。現在,教授也要被打臉了,因為,這個關於舌頭的味覺分布的知識是謠言!從味覺地圖的由來說起,它最早源自德國科學家D.P. Hanig,他在1901年發表的一份研究中,提出了人類舌頭某些區域對待味覺更敏感。
  • 看到後顛覆以往認知!
    看到後顛覆以往認知!宇宙中存在太多的未知事物,這些東西需要人類進行全新的探索。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太歲的名號,卻根本不清楚太歲是個什麼樣的東西,無論動物還是植物,有一點肯定的是,太歲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否則也不會有這種名稱了,很多人都心生疑惑,那麼它到底是動物還是植物呢?
  • 人類「食氣」 的秘密(顛覆認知)
    這是一篇顛覆常規思維的文章提出了理解人體能量運作的另一條思路對於文中所述內容,請保持開放式心態經編者實踐,體內酸鹼平衡才可嘗試食氣第一大法則:生命一直朝著健康的方向努力,疾病則是因為生命自然功能受阻。第二大法則:疾病是因為身體努力要擺脫體內毒素,而這毒素又來糟糕的環境及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