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市場波瀾頻起。
12月8日,「T3出行 優行出租」在南通投入運營,這是T3出行「超級計程車」巡網一體化解決方案在全國的首次落地。
T3出行入局計程車市場背後,高德在11月26日宣布啟動「好的出租」計劃,9月1日滴滴重啟了雪藏已久的「快的」計程車業務。更早之前,嘀嗒出行、美團、曹操專車已進入計程車領域。而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F&S)報告,目前嘀嗒出行在計程車網約市場排名第二,同時也是計程車揚招數位化業務的開創者和領先平臺。
不管是具有整車企業背景的T3出行,還是帶有網際網路基因的滴滴和高德,巨頭的蜂擁而至似乎讓計程車這個傳統的出行市場,再次迎來「黎明」。
然而,一個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的出行市場,一時間成為巨頭爭奪的新焦點,這樣的現象不由得引人深思:網約化是計程車的救命良方嗎?如果是,網約車存在多年,揚招訂單為何依然佔據著計程車總成交額的90%以上。如果不是,計程車行業的出路到底在哪?
玩家悉數登場
計程車不是個賺錢的項目,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
曾經網約車大戰時,出行平臺提升運力的第一個做法就是,通過大規模資本投入拉攏計程車司機,在高補貼、免抽成的刺激下,不少計程車司機以個人身份註冊網約車平臺,跑起了網約車。但隨著平臺的壯大,運力越來越充足,不賺錢的計程車慢慢被邊緣化。
時隔五年後,網際網路平臺卷土重啟計程車業務,再次使出了高額補貼這招。的確,高補貼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帶來大量訂單,但補貼過後,司機卻不得不面對訂單數的回落和收入的減少。
當年,網約計程車在補貼大戰結束後公布過一組數據。在某平臺補貼最高時,訂單量峰值曾達到530萬單,而停止補貼後,平均每天的訂單量回落到300萬單左右。也有平臺聲稱,補貼期間日單數甚至超過了600萬單,補貼結束後訂單數下降了六成。
「我每天上班不到7公裡的路程,快車需要20塊錢左右,自從計程車有補貼之後,我就換計程車了,如果沒有補貼我可能不會打計程車。」一位用戶表示。
可見,單純靠補貼和引流這樣的傳統手段,能否真正幫助計程車行業走出困境,還不得而知。
從新晉玩家所採取的策略來看,補貼和引流依然是主要手段,針對行業的效率提升也有所涉足。包括,通過信息化、市場化手段幫助提升線上叫車率,降低空駛率,從而增加計程車司機收入,以及針對計程車企業的定製信息化、管理智慧化系統,以及針對整個行業的巡遊車網約化系統,揚招數位化系統等。
一言以蔽之,目前的平臺,現階段的重心, 都是在通過巡遊車網約化,來實現網巡融合,為計程車司機帶去更多訂單。而早在2018年,嘀嗒出行就將目光投向了巡遊車網約化,並在2019年年中升級為「三化工程」,即「網約化」,「數字智能化」和「線上線下一體化」,以更全面地賦能巡遊計程車。
出行領域主要玩家的悉數到場,意味著計程車數位化有巨大空間和想像力,也從側面反映出,這個行業還存在著太多的痛點,才給了新玩家們進場的機會和空隙。但是,怎樣的數位化戰略,才能真正幫助計程車行業走出困境呢?或許並非為司機帶來更多訂單這麼簡單。
「我為什麼要選擇計程車?」
下過兩場雪的北京,最低氣溫已經接近零下10℃。這樣的溫度,對常年生活在廣州的許飛(化名)來說格外刺骨。
顧不上冷,許飛一下飛機就直奔機場計程車打車點,排隊10多分鐘後,終於坐上了車。「這是我第一次來北京,想著還是坐計程車能更方便一點。」讓許飛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的打車經歷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上車,司機就問我去哪,我快速地報上了要去的地點,結果司機卻說他沒有聽過這個地方,讓我自己導航開外音。」許飛回憶,下車時,司機將車停在馬路中間,後面的車不斷鳴笛,司機就不停地催促他趕緊付款。
和網約車相比,計程車的服務評價、司乘信息以及行駛軌跡都缺乏記錄,而且即使在同一座城市、不同的計程車公司,數據之間往往還立著一道厚厚的「牆」,不利於提供高效率的城市出行服務。
「同樣是打車,現在的選擇很多。」許飛說。
即使線上促成的訂單量再大,用戶服務體驗得不到解決,還是有可能將更多的用戶推向網約車。因為,選擇打一輛計程車還是網約車,最終的決定權始終在用戶手裡。
不可否認,網約車的衝擊確實是造成目前計程車行業困境的因素之一,但絕不是核心的根本原因,核心根本原因是計程車巡遊模式上的不足和缺陷。基於計程車的揚招模式本身,既缺乏衡量司機服務質量優劣的有效手段,又缺乏優勝劣汰的機制以保障提供優質服務水平的一致性。
相比網約化,揚招打車的服務、體驗和效率的落後,其實是當前巡遊車行業更加主要的矛盾。因為目前,揚招打車依然佔據計程車整體日單量的90%以上。
為了改善揚招用戶體驗問題,嘀嗒出行首創推出了「智慧碼」,可以在揚招打車時,對司機的服務進行評價。據了解,嘀嗒出行聯合西安出租汽車行業,針對傳統揚招用戶推出了「揚招打車助手」、「計程車智慧碼」,在用戶揚招打車之前就可看到附近的空車信息並一鍵呼叫,揚招上車後,掃碼便能了解所乘坐的計程車車輛和司機信息,同時可以評價訂單、在線支付、獲取電子發票、分享行程等。
公開數據顯示,僅在西安,計程車智慧碼的服務數據單日最高已達19萬條,這是線上訂單一天獲得的服務數據的好幾倍。截至2020年6月30日,智慧碼已累積約2400萬條服務數據,乘客可以對揚招打車的服務體驗在線打分和評價,也可以享受行程分享、失物招領、一鍵安全報警等服務。運行一年,西安市計程車用戶滿意度從97.2%提升到了99.5%。
變革,走向何方?
當小而散的計程車公司統一接入產業網際網路,即使運營模式已實現了線上與線下一體化,但市場主體仍是分散的。
「僅一個城市就有幾十家計程車公司,還有個體司機,彼此還是競爭對手,想要形成一個整合的力量太難了。但如果整個行業形不成整合的力量,最終受害的還是計程車行業。」有業內人士認為。
大象轉身總是很難。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巡遊出租汽車139萬輛,日客運量近1億人次。面對如此大的體量,如何同時滿足司機、計程車公司、乘客、政府等不同的需求,考驗著各方的智慧。
一位出行市場投資人認為:「計程車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出行市場,單靠補貼提高訂單量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必須從服務、體驗和效率這些環節入手,從更深的層面去推動變革。出行平臺作為用戶、司機等各方參與者的連接者,應該發揮主體作用。」
當前,縱觀目前入局計程車市場的出行平臺,大多是聚合型平臺。例如,打開APP輸入起終點後會發現「打車」一欄出現很多種出行方式供用戶選擇。然而,在聚合模式下,計程車作為運力選擇之一,提供給用戶時,或者平臺給計程車乘客提供計程車補貼時,看似讓計程車司機得到了更多用戶,但如果計程車司機的用戶體驗差,服務不足等痛點得不到徹底解決,用戶最後依然會流失。
目前來看,現有計程車業務的平臺中,僅有嘀嗒出行從一開始就公開承諾了永遠不做快車專車。
時至今日,嘀嗒計程車業務已進入86個城市,並與其中21個城市達成戰略合作。根據嘀嗒出行9月1日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8月,嘀嗒出行累計註冊計程車司機數量超過190萬,累計認證通過計程車司機數量超80萬,橙星計程車司機數近14萬。接下來,嘀嗒出行將會把「西安模式」複製至瀋陽、徐州、南京等其他城市。
「數位化升級已是國家對計程車行業的整體戰略之一。通過科技賦能和模式創新賦能巡遊車,必須兼顧司機、乘客、主管部門等各方,還要提升計程車行業管理更加高效化和精細化,政府監管更加精準化和定量化。」上述業內人士認為。
對此,嘀嗒出行早已有了清晰的戰略規劃。從移動網際網路新技術、大數據和新模式,揚招模式升級、揚招與網招融合兩大角度入手,對傳統巡遊計程車的服務體驗,運營效率,管理效率,監管水平進行革命性和系統性創新,以實現讓用戶更舒心,讓司機更開心,讓計程車公司更省心,讓政府更放心,最終實現揚招網約的雙向增量發展。
在嘀嗒出行看來,出行平臺通過為計程車行業帶去更多的用戶和訂單,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司機提升收入,改善職業生存狀態,但從長遠來看,更重要的是幫助巡遊車從業者打破傳統慣性思維,樹立開放的,擁抱市場和競爭的思維和勇氣,同時,努力變革揚招模式的天然短板,方能助力巡遊車行業夯實自身競爭力,在激烈競爭中實現可持續長遠發展。
與網約車市場不同,計程車行業發展體系早已趨於固化,正因如此才有巨大的待挖掘空間。但想要讓計程車行業跟上網際網路的發展節奏,不僅需要各方投入更多耐心和精力,更需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