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一個問題:「什麼是欣賞?」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是:「欣賞,是一種鼓勵,一種美德,一種尊重,一種氣度;欣賞更是一種發現,一種理解,一種智慧,一種境界。
人生何嘗又不是這樣呢?
都說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
這兩天刷了電影《過昭關》,裡面講述了一個農村老爺爺為了心中夙願,不負千裡騎著三輪車帶著孫子前去探望老友,也可以說是回顧人生的故事,情節雖然普通平凡,但是卻讓人深受觸動,潸然淚下。
在一次暑假,因為父親無暇顧及七歲的寧寧,就把他送到鄉下,由七十多歲的爺爺李福長照顧。
爺爺在與寧寧相處的時候,偶然間得到了一個老朋友的聯繫方式,得知老友身體中風,時日無多。
加上孫子也說班上的其他同學都去哪裡玩了,自己卻只能待在鄉下,爺爺知道了,他決定帶上孫子,趁著這次機會,找鄰居啞巴爺爺借了一輛摩託三輪車,去千裡之外看望老友。
途中,爺爺和寧寧一路遇到了形形色色的趣事和人,有貨車壞了等在路邊攔車求助的中年大叔,有湖邊想不開以釣魚自暴自棄的年輕小夥,還有看守場地的老人家,爺孫倆幕天席地風餐露宿,可謂是品味了人生百態。
有人說,爺孫倆途中遇到的人,就像人生,開始是少年,然後是青年,接著步入中年,最後是老年,從死亡再到新生,就像「過昭關」一樣。
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階段,不是老人家遇事不著急,而是大半輩子都過去了,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沒什麼問題是不能解決的。
就像影片中的啞巴爺爺,因為兒時的一段謊話,害的家破人亡,最後自己以不說話懲罰自己,鬱郁終生。
片尾的時候,爺爺拿出水筆,在那張青年合影中又給另外一個人畫了一個圈,意味著當年的好友,那個年代的事情,只剩下了自己,有些話也只能說給自己聽了。
看著他坐在門口點燃一根煙,那悠長的眼神裡,像極了寂寞和孤獨。
是啊,人生或許不美麗,但只要心存善念,問心無愧,有幾個好友,一個知心愛人,還有什麼事過不去呢!
加油,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