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比北宋版圖面積小,為何面對強敵,堅持的時間卻更久?

2020-12-21 騰訊網

公元1125年底,北宋與金國聯合打敗遼國。而後,金國人趁勢南下,侵入汴梁。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宋徽宗、宋欽宗進入金軍大營獻上降表。

當年2月6日,金主突然囚禁二位皇帝,並將其貶為庶人,隨即俘虜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3000多人返回北方。

至此,北宋宣布滅亡,這也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靖康之恥」。

靖康二年6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出海逃亡,登陸杭州臨安,建立南宋政權。

南宋建立之後,韓世忠、張俊、嶽飛、韓侂胄等名將多次率兵抗擊金國,取得不朽戰功。

公元1279年初,蒙古人與南宋在崖山展開海戰。彼時的南宋,無論是實力還是士氣,皆落於下風,打完崖山海戰,元朝已幾乎將南宋全境納入版圖。

相較於北宋不戰而降,南宋於1127年建國,至1279年滅亡,共延國祚152年。

在此期間,南宋與金國還有蒙古人展開多場大戰較量。偏安一隅的南宋,面對兩大強敵,也鏖戰堅持了這麼久。

那麼,為何南宋在軍事鬥爭上,要比北宋勇猛頑強呢?

宋朝,是我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一統政權。

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取代後周建立大宋政權,傳至1127年,北宋延國祚167年。

當宋徽宗趙佶繼位後,北宋王朝已成強弩之末。1120年,北宋與金國訂立「海上之盟」,二者前後夾擊消滅遼朝。

1125年遼朝滅亡,金國人趁勢南下,侵犯北宋。徽、欽二帝以及後宮嬪妃,包括一幹文武大臣盡數被擄走。而後,徽、欽二帝,更是客死他鄉。

反觀,南宋國土面積比北宋小許多,且偏安一隅。但面對橫掃亞歐大陸的蒙古鐵騎,南宋卻堅持鏖戰數十年之久。

導致南宋比北宋,面對強敵堅持的時間更久,無非是以下幾個原因。

1、南宋直至末帝趙昺時期,內部也沒有爆發太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北宋末年,梁山泊的宋江,以及安徽一帶的方臘,組建起了聲勢浩蕩的農民起義軍。

1118年之後,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六個州,皆成為農民政權大本營。

可想而知,當北宋末年時期的無數農民揭竿起義,則嚴重的消耗了軍事力量。再加上遼國被消滅,北宋已無任何天塹可守,金國人可以揮兵打到開封汴梁。

相較於北宋,南宋內部局勢稍有安穩,文武群臣一致對外,人多力量大,便能和蒙古周旋數十年之久。

2、蒙古人不可教化

兩宋時期,趙家皇帝「重文抑武」,士大夫們佔據絕對話語權。然而,不管金國、蒙古,亦或者遼國,他們在滿腹經綸的士大夫眼中,統統被視為北方蠻夷,不可教化之輩。

這就好比西晉滅亡,隨即爆發永嘉之亂、衣冠南渡一樣,大批南方士人強制遷往北方,與鮮卑、羌族、氐族等北方民族生活居住。

又經過孝文帝拓跋弘漢化改革,才讓南北文化逐漸包容統一。

而北宋和南宋年間,士大夫們遵循孔孟之道,且司馬光、朱熹、文天祥、陸秀夫等思想大家,都強調中原正統學說。

這也讓南宋文人不願意接受任何北方民族統一,這是文化上的衝突和隔閡,很難通過一朝一夕的改變,就將其消彌。

北宋由於徽、欽二帝早早被金國人擄掠,那些士大夫們還未來得及有任何反抗,便國將不國。

南宋可就不一樣,南宋都城臨安本就是文化古都。加上蒙古人比金國人更加兇殘百倍,和天子共治天下的南宋士大夫們,自是不願意拋棄舊主。

為了保有自己的地位和話語權,南宋士大夫們和武將的意見出奇的統一。這也是他們不想接受蒙古人統治,極力反抗的重要因素。

《宋史·虞允文傳》:「允文上疏言:「金必敗盟,願詔大臣豫思備御。」時三十年正月也。十月,借工部尚書充賀正使,允文見運糧造舟者多,辭歸。」

從這段記載就能看出,南宋初年,文臣代表虞允文便上奏朝廷,希望加強防禦,提升備戰意識,皇帝也同意了。

一旦這些士大夫們能和武將想法一致,儘管南宋偏安一隅,但也能爆發出極強的戰鬥力。

3、南宋軍隊敢於主動出擊,其遊擊作戰能力比北宋好上數倍。

自宋神宗之後,宋朝將射程超過300步的「神臂弓」大量列裝於軍隊。南宋也沿用了北宋武器裝備,並且適當革新其戰術打法。

北宋時期,主要敵人是西夏,還有其他西北少數民族與金國人。而且作戰精髓,靠的是堅壁清野,閉門防禦,等到敵退我進,再乘勝追擊。

只不過北宋中晚期,士大夫們經常搶奪武將指揮權,以至於北宋軍隊作戰模式有些反覆無常,打勝仗的成功率,就降低了。

定川寨、好水川等戰役中,北宋軍隊之所以落得大敗,還是因為他們遠離了建築工事,與對手正面硬拼。

南宋可不同,當金國接連滅掉遼國和北宋兩大政權,金兀朮趁著士氣高漲時,出兵先攻擊淮北順昌城,而後南下進攻河南郾城。

此時南宋名將劉錡則是以鉤鐮槍,配合陸軍戰陣主動出擊,與金國騎兵縮短作戰距離,讓兇名赫赫的「鐵浮屠」無法發揮出優勢。

所以,南宋戰術方針是強調主動出擊,根據有利地形展開遊擊戰。

北宋太過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加之士大夫們外行幹預內行,白白損耗軍隊銳氣。

南宋諸位名將有了更多作戰指揮權,便能靈活地施展彈性攻防,保住了南宋來之不易的半壁江山。

綜上所述,北宋滅亡,徽、欽二位皇族悲慘待遇,不敢有一絲懈怠,必須拼死保衛家園才能留有一線生機。

加上南宋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以及金國還未滅亡之前,能幫助南宋稍微分擔 ,給予其喘息和發展空間。

正是這些原因,才讓南宋面對比金國人更強的蒙古鐵騎,還能抵擋一陣。

參考資料:《宋史》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經濟都相當繁榮,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二者的軍事力量與不同歷史時期的其他封建王朝相比確實要弱一些。不過這並不代表兩宋並不具備建立強大軍事力量的能力,只是因封建統治者制訂了錯誤的國策所導致的。 不過與軍事力量羸弱呈鮮明對比的,就是兩宋時期繁榮的經濟。那麼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兩宋經濟繁榮這一景象的呢?
  • 從北宋到南宋,中間還有一個朝代,國號是項羽取得
    北宋靖康二年(西曆1127年),金滅北宋。很多人印象裡是這樣的:北宋滅亡後不久,宋朝的殘餘勢力支持康王趙構重建宋朝,南宋時期開始。但實際上,在北宋和南宋之間還有著一個政權:偽楚。偽楚政權從建立到滅亡只有一個多月左右。而這個政權出現的背後,有著很多耐人尋味的原因。
  • 聯金滅遼,北宋亡。連蒙滅金,南宋亡。宋你是怎麼想的?
    北宋聯合金國打敗大遼,而被金國趕到了南邊,成立南宋。南宋聯合蒙古打敗金國,南宋也被滅亡,蒙古人一統天下。為什麼宋朝會犯這樣的錯誤,而且一犯錯就是兩次,人們常說在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就是傻,而宋朝為什麼這麼傻?
  • 南宋為何多「奸相」?
    說起南宋的政治生態,人們首先會提到南宋政治是「奸相政治」。先後出現了秦檜、韓侂胄、史彌遠、賈似道四個奸相的專權局面,累計時間長達70年之久,佔南宋立國時間的五分之二還多,成為南宋政治的一大特點。於是,一些人對南宋帝王是否握有實際權力表示懷疑。那麼,奸相政治的認知印象是如何形成的?
  • 北宋為何在金國攻擊兩年後就迅速滅亡?你看看徽欽二帝有多弱智
    結果宋軍大敗,金軍卻輕易攻取了遼國首都並藉此發現了北宋的虛弱無能,產生侵宋之心。從公元1125年到1127年兩次揮師南下,不過兩年多時間就滅掉了北宋,是為「靖康之恥」。北宋自與遼訂立《檀淵之盟》後歷經150多年修養生息,為何軍力如此不堪?都城東京汴梁(現為開封)城牆高大堅固,為何輕易就被攻陷,是人禍還是天意?
  • 同為豪放派大家,北宋的蘇軾和南宋的辛棄疾,有什麼不同
    蘇軾是北宋時期理想的士人形象。蘇軾是北宋時期的一代文學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開宋詞豪放一派,在整個中國古典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他寫詞,留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他既有精神的寄託,縱情山水,吟詩作畫,風月無邊;也有出世的處世之道,官場進退自如,堅持仁政愛民的本心,造福一方百姓。而辛棄疾呢?雖同為豪放派人物,但辛棄疾表現出來的,是一代俠義軍人的風骨。
  • 六朝古都南京,為何比不過杭州,無法成為南宋政權的臨時國都?
    北宋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金軍大舉南下攻下了當時北宋的首都東京汴梁也就是開封。宋徽宗和宋欽宗兩地被迫北狩,幾乎全部的皇室宗親,大量財富以及勞動力被金國掠奪。當時北宋的九皇子康王趙構因為在外召集秦王之師,因為在外召集勤王的部隊,逃過一劫。
  • 同是亡國時,為何南宋士大夫殉國的較多?而明朝士紳投清的較多?
    中國歷史上的南宋末年和明朝末年這兩個時期,一直是歷史愛好者們比較惋惜的時期,再往前追溯,能和這兩個時期相比的,大概只有兩晉引發的五胡亂華時期,以及北宋末年的靖康之恥。但五胡亂華和靖康之恥畢竟沒有完全打垮中原王朝,而南宋和明朝的滅亡屬於完全淪陷。
  • 南宋帝陵的權葬制度與南宋帝陵墓葬的簡化
    導語:靖康之變後,金人南下擄宋徽宗、欽宗二帝並皇室宗親勳貴大臣三千多人北歸,自此北宋滅亡。徽宗之子趙構在南方臨安光復宋室,史稱南宋。南宋偏安一隅,幾乎是通過割地求和的方式換取存活統治者們雖然在政治上採取無所作為的方式,但仍夢想可以歸葬中原。
  • 南明小朝廷為什麼沒有成為下一個南宋?
    導讀:南明小朝廷為什麼沒有成為下一個南宋?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倉皇南逃,南宋得以在歷史上立足,南明卻只存在一年多就瓦解了。為什麼南明弘光政權沒有如南宋那樣,在亂世中站穩腳跟呢?首先是清朝和金朝不同。金朝再把北宋政權瓦解之後,一時之間並沒有南渡的打算。
  • 韋太后淪為金人奴僕,忍辱偷生行牽羊禮,為何她能堅持活下去?
    當年趙匡胤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堪稱最和平的一次權力交接了。但是可能是趙匡胤深深地感受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武將對於國家安定起到的負面作用,因此北宋建立之後,趙匡胤就開始重文輕武,整個宋朝時期都在走這條路線。北宋的皇帝是不是一個好皇帝咱先不提,但是北宋的皇帝絕大多都是風流才子,天子的風流韻事留下的也是相當的多,例如宋徽宗就傾慕李師師。
  • 歐陽修是北宋名臣,卻為何陷害名將,迫害狄青致死?
    熟悉宋史的人大概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北宋缺將,南宋缺相"。與南宋相比,北宋的名將確實不多,狄青是比較有名的將領。然而,戰功卓著的狄青卻被陷害,最後鬱鬱而終。陷害狄青的人不是秦檜那樣的奸臣,而是北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朝廷重臣歐陽修。歐陽修是忠臣,狄青也忠於朝廷,那麼忠臣為什麼要陷害忠臣呢?
  • 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上「消失」
    榆林還是個出名人的地方,著名人物像南宋名將韓世忠,還有赫連勃勃,以及李繼遷,楊繼業等。榆林還有個特點,有錢。GDP高達4000多億,人均GDP達12萬多,人均GDP陝西第一。榆林長城一線的北邊,有個巨大的沙漠,叫做毛烏素沙漠。榆林原來叫做駝城,因為沙漠太多了,雖然和塔克拉瑪幹沙漠比起來,毛烏素還有點小。
  • 孟珙:南宋最後的擎天之柱,滅金攻蒙,卻無奈成為春宮圖的男主角
    南宋是北宋的延續,因此繼承了北宋政治的特點,提起北宋的政治,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北宋的「文官制度」了。在北宋朝堂,文官的權力極大,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武將、宦官、外戚勢力的壯大,但也造成了整個國家軍事實力的衰弱。
  • 北宋缺將,南宋缺相!一生五首絕命詩,文天祥究竟是什麼存在?
    兩宋的特點是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北宋沒有大將,南宋名將輩出,但是奸相一個接一個、一個賽一個,朝政糜爛不堪,而蒙古滅宋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40多年。忽必烈見南方很難徵服,就派元朝的漢族名將張弘範為蒙古漢軍都元帥,率大軍南下,文天祥兵敗後服毒自盡,可惜是假藥。
  • 強唐弱宋,北宋不如漢唐,真相果真如此嗎?
    元朝別認為是強大,是因為,在當時是中國版圖最大的時候。當時的蒙元甚至將鐵蹄踏入歐洲。而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元朝是中國歷史中的國家,其實,並不是。蒙元時期是中國的亡國期。決定元朝不是中國的,恰恰不是民族,而是文化。所謂入鄉隨俗,既然入了華夏,就不能按照遊牧部落那一套原始落後的規矩行事。就如同後來的清朝。並不是漢人的王朝。
  • 2.943億港幣天價成交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為何這麼貴
    以2.943億港幣天價成交 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為何這麼貴  □本報記者 趙曉林  在前不久的「十一」長假期間,數億中國人走出家門,前往全國或者多個國家遊玩。同時產生了16項世界拍賣紀錄,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以2.943億港幣的成交價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類似的藏品世界上僅存四件  此次上拍的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洗原為臺北鴻禧美術館的舊藏,鴻禧美術館隸屬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以中國傳統文化的收藏、保護、展覽與研究推廣為主,文物總數達三萬多件,堪稱世界級的私人美術館,素有「臺北小故宮」之稱。
  • 南宋最後的好詩,血淚寫成的吶喊與哀吟,詩人風骨,讀後一聲長嘆
    詩人寫詩,不僅在於描寫水光山色,自然之美,詩中更蘊含著作者的志趣、品質和性格,而許多詩更埋藏著家國之思,亡國之痛。公元1279年,南宋滅亡,陸秀夫背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身亡,享國319年的大宋王朝徹底覆滅。這對於南宋詩人來說無異於「天塌地陷」,不少有志詩人不不願意屈從元朝的統治,他們或者隱居山林,哀吟嘆息;或者積蓄力量,繼續反抗。
  • 319年的宋朝,經歷金代遼,元代金,為何最終無法躲過滅國之禍
    北宋與遼在國書中甘願互稱南北朝,而南宋更是向金稱臣稱侄,哪有一點天朝大國的風範。但是一直委曲求全的宋朝還是將國祚延續了足足319年,更甚大唐。宋朝雖然不能盡復國土,依然是頑強的挨過了金代遼,元代金這兩次「上國」的權力交替,可為何還是無法躲過滅國之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