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註:李穎認為,首先,疫期是一個很好的品牌曝光的機會。對於品牌企業來講,疫情反而擴大了它的業務模式,建立了它的品牌壁壘。長遠來看,能夠覆蓋線上、線下且擁有優質品牌的成長型企業會吃到一個紅利。文章來源:小飯桌(ID:xfzmedia)。
3月26日,小飯桌《卓見·線上沙龍》第3期消費專場上,小飯桌CEO李晶同眾海投資合伙人李穎、山行資本合伙人朱思行、小恆水餃創始人兼CEO李恆三位嘉賓共同探討了新消費需求下的商業模式和價值主張的新變化,以及疫情過後消費品牌的機遇和挑戰。
嘉賓精華觀點如下:
1.消費賽道,產品品質很重要。
2.年輕人更希望通過消費實現「悅己」。
3.好的消費品品牌是產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的結合。
4.樹立壁壘,緊跟潮流,核心不變,萬事可變。
以下是《卓見·線上沙龍》第3期分享實錄,小飯桌作了不影響原意的整理,以饗讀者。
線上、線下全覆蓋的成長型品牌將吃到紅利
李晶:2019年是本土消費品牌強勢崛起的一年,這些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還有哪些品類有機會?
朱思行:在全球快消品前100的品牌中,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國際品牌的誕生,大都是源於這個地區或者民族消費意識和能力的崛起,國內經濟達到一定的水平,國內的消費企業會更加關注品質,在產品、渠道、營銷方面有更懂本土用戶的團隊,很多品類將會出現大的機會。
李穎:消費品觸達消費者的渠道的變化會產生很多效應。從消費渠道所對應的消費群體和利益鏈條來看,大眾知名的品牌轉換成一個小眾、更偏向年輕消費者的新品牌是很難實現的。新的品牌之所以能出現,有幾個原因:
首先,電商市場成長起來的新品牌的頻次在加快。電商的基礎設施搭建非常完善,觸達消費者的渠道從原來找貨的渠道變成用戶交互的渠道,比如抖音、快手這類平臺可以建立用戶的心智,同時也增加了用戶接觸新產品、新品牌的機會。
其次,消費品觸達消費者的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以零售品為主的茶飲行業,缺少一個有品質、有調性、有用戶心智的品牌,驅動了一大波關注產品、與營銷、與店面設計的創新式產品品牌的出現。在零售行業的未來,像茶葉這類最初級的產品品類上,可能會浮現出很多重新打造自己品牌延伸的新興品牌。
長期來看,涉及消費形態和渠道的變化,包括運動品、生活體驗產品,手辦玩具、母嬰用品等品類會出現很多機會,但是能否成長為相對長期和更持久的品牌,取決於消費形態和渠道的變化是否會逐漸成熟。「快」會產生很多新的東西,「慢」會產生很多大的東西。除了白酒之外,中國第二大的消費品牌是海天,海天之所以一直變得很大,是因為它的消費形態和渠道在過去20年一直持續不變,在長期品牌經營的過程中,建立了足夠深的護城河。從這個角度講,變化對新品牌來講是好事,對於大品牌未必是好事,我們期待在變化的時候,看到一些長期不變的東西,這樣會出現一些大的品牌機會。
李晶:對於消費品我會主要從三點去衡量一個消費品牌:第一,看品質,這個產品是不是真的好;第二,看渠道,線上線下渠道都要建、而且都要強;第三,看品牌故事,現在除了投放電梯廣告外,還要投放抖音和快手,用故事去抓住年輕人的心智。
李晶:投資人在投資消費品牌的時候,更看重哪些因素?
李穎:首先是這個品類的機會點。比如茶飲市場主要的機會點在供給側。在中國市場,相比咖啡,奶茶和水果茶的消費人群和消費頻次會更高一些,供給側也存在一些痛點。所以像喜茶的產品力和供給側有相當強的競爭優勢,是其他家沒有辦法去模仿的。
其次是這個品牌的持久賣點。真正有價值的品牌,會在消費者的欲望層面上給消費者一個更有效率的覆蓋,形成了一個消費慣性。簡單來講,消費者一想到某個場景就會想起這個品牌,在這樣的消費慣性下,消費心智的複製會更加容易。
另外是創始人在產品端和營銷端的能力。產品端的強能力體現在創始人做到用戶對某一類需求的持續性,不受短期營銷和同類競爭的影響;營銷端的強能力體現在創始人的個人學習能力,兩者至少要佔其一。
朱思行:山行資本更看重企業在產品細節的謀劃能力、線上線下渠道的把控能力、營銷的推廣能力。會更加關注處在成長期的消費品牌,比如在規模化過程中是否有能力把消費品的品質管理好。從管理上來說,生產型企業天然以節省成本為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品牌是否有很強的產品定義和品質管理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消費者需要一致性的消費體驗。
李晶: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消費領域未來有哪些新的機會?
朱思行:疫情對消費領域的很多行業都有重大的影響,比如機酒行業。但是對具有時間屬性的產品,即便出現報復性消費也很難彌補。
從我們身邊來觀察,疫情拓展了線上消費的群體,商家的訂單量會出現一些超乎預料的增長。比如像我們父母那一代人,把他們的消費行為轉到線上,或者讓他們接受一個新的品牌是挺難的一件事,但是疫情迫使他們去接受一些新鮮的東西和方式。
李穎:首先,疫期是一個很好的品牌曝光的機會。對於品牌企業來講,疫情反而擴大了它的業務模式,建立了它的品牌壁壘。長遠來看,能夠覆蓋線上、線下且擁有優質品牌的成長型企業會吃到一個紅利。
其次,線上形式普及化。龍湖等商業購物中心已經在公眾號、小程序進行直播銷售,很多純線下的商戶、平臺開始逐步把線上對消費者的觸達和交互,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陣地。線上直播分享也是如此,這樣形式在未來的頻率會特別高,對社交平臺、電商平臺而言,是一個插件一樣存在,這是非常顯而易見的新的變化,作為創業者要抓住這種變化。
保持新消費的核心不變,萬事皆可變
李晶:疫情過後餐飲的行業格局有哪些變化?在這個階段,小恆水餃做了哪些規劃?
李恆:重塑性的變化。
餐飲行業在這兩個月裡受到很大的重創,最關注的是人員安全和食品安全問題。疫情過後,整個行業會在結構上進行一次重大的變革。對於小恆水餃來講,這種變革促使我們變成一個更先進的「餐飲加新零售化」的企業。這樣的模式並不前衛,在西方國家已經很普及,在國內還處於比較落後的階段。
第一,我們抓住了品牌宣傳的機會。小恆水餃剛創立的時候,我們是用口碑進行品牌宣傳。但是疫期我們鋪了很多比較新穎的廣告,品牌效應很好。
第二,我們進行了組織結構的優化。疫期遠程辦公的時候我們臨時成立了戰時小組,我帶著6個高管在打仗,發現組織結構可以更優化,我們用小部分的人力就可以把公司運作起來,而且運作得更漂亮。
第三,我們做了很大的經銷商的轉變。小恆水餃一直是在做餃子的品類,只賣餃子和飲料。疫情來了,小恆水餃只能做團餐跟外賣,但團餐不能天天點餃子,促使我們立馬上線其他品類的外賣,比如蓋飯、包子、湯類,賣的也特別好,這是門店的變化。
另一方面,我們上線了零售品。小恆水餃很早就打算做新零售的模式,之前一直在打磨產品,但疫情硬性地加快了我們的步伐。美團、餓了麼的平臺也開始上線預包裝水餃,現在零售品佔了銷售的很大一部分。
李晶:小恆水餃如何打造品牌和佔領用戶心智?
李恆:小恆水餃最擅長的是在什麼階段做什麼事,不要過早,也不要過晚。餃子品類沒有那麼多新穎的觀念來宣傳,只能等機會,但又不能沒有宣傳。
品牌是一個長期的口碑持續積累的過程,小恆水餃的品牌定位是主打年輕時尚,從未變過。在確定打年輕牌之後,小恆水餃所有的輸出都是針對年輕人的新穎事物,比如疫期小恆推出的無人車。
總結來說,在打造品牌和佔領用戶心智上,小恆水餃依靠兩個辦法:第一是傳統邏輯,慢慢用口碑積累;第二是等待機會,找到合適的宣傳爆發點。
李晶:如何看待Z世代年輕人喜歡的品牌?怎麼看現在年輕人的喜好趨勢?
李穎:Z世代一個核心的問題是能不能破圈。很多年輕人在「悅己」需求上的增長,要比過去快很多,他們會為自己喜歡的一些東西買單,不完全局限於大眾認同的品牌,在網紅直播、社群營銷等方式起到了更大作用。
朱思行:超前且快速,像潮玩品類,等我們發現挺火的時候,企業已經不需要投資人了。折射到投資來說,投資人要做自己能夠懂的事,這是紀律,也是原則。
李晶:請大家給餐飲及其他品類的消費品創業者一些建議。
李恆:對餐飲來說,要大膽去進步,樹立壁壘,緊跟潮流,核心不變,萬事可變。
李穎:第一,在錯綜複雜的市場變化情況下,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保持創業初心,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要快速洞察消費者的新需求,為他們提供不同場景之間的產品和服務,並能夠將這些價值點持續地傳遞給消費者,形成自己真正的壁壘。
朱思行:山行資本一直強調:消費品的品牌,一定要建立在對產品品質的追求上,關注事物的品質本身。
對於創業企業,要在有限的資源中尋求一個平衡點,通過合理的節奏,去達成跟市場、競爭對手、投資人之間比較折中的關係。
李晶:感謝三位特別中肯的建議。我很推薦一本書《第四消費時代》,這本書主要講述日本的各個消費階段,無論從渠道還是從品牌,日本在消費領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最後,特別感謝今天的三位嘉賓,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