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米一顆曰一粒。
凡物質之無可分者謂之顆粒。
又有進食、吃飯之義,如粒食即指以穀物為食。
也有養活之義,晉代傅鹹《喜雨賦》:生我百穀,粒我烝民。
還通「立」,表示成,《書·皋陶謨》: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再指用於呈圓形的器物,相當於「顆」,如一粒籽、一粒子彈
唐代李紳《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宋代範成大《秋日田園雜興》:租船滿載候開倉,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兩鍾輸一斛,尚贏糠核飽兒郎。
杜甫《秋興》: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彩筆昔遊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宋代羅公升《閔雨有懷》:千疇晝生煙,稻本焦釜急。化工哀遺黎,起死在呼吸。簷牙飛瀑亂,溝曲怒潮集。書生樂人樂,夜久倚杖立。遙知飢腸蘇,不但爽氣入。兵氣二十載,狐鼠舞城邑。向來被犁者,滄海餘一粒。潛虯尚無情,枯魚亦何及。終然天者定,未恨老蓑笠。念彼荷戈人,山中甲裳溼。
唐代白居易《飽食閒坐》:紅粒陸渾稻,白鱗伊水魴。庖童呼我食,飯熱魚鮮香。箸箸適我口,匙匙充我腸。八珍與五鼎,無復心思量。捫腹起盥漱,下階振衣裳。繞庭行數匝,卻上簷下床。箕踞擁裘坐,半身在日暘。可憐飽暖味,誰肯來同嘗。是歲太和八,兵銷時漸康。朝廷重經術,草澤搜賢良。堯舜求理切,夔龍啟沃忙。懷才抱智者,無不走遑遑。唯此不才叟,頑慵戀洛陽。飽食不出門,閒坐不下堂。子弟多寂寞,僮僕少精光。衣食雖充給,神意不揚揚。為爾謀則短,為吾謀甚長。
明代張岱《湖心亭看雪》: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