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族的記憶,靠什麼去傳承和維繫?是枝裕和的答案之一,是家常的食物。
廚房是一個家裡最有生氣的地方。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在《廚房》裡寫到,「即便像螻蟻一樣落魄潦倒,還是要做飯,要吃,要睡,必須要活下去。」
是枝裕和的電影裡,廚房和食物從不缺席,他喜歡從廚房裡窺視家的感覺。因此,他的電影裡充滿了與食物有關的家長裡短。如果你去看即將在國內上映的《小偷家族》,大概會被窮得吃不上飯的治給躲在垃圾堆裡的亞紀遞過去的可樂餅而感動。
你永遠得注意藏在是枝裕和電影中的那些枝微末節之下是什麼,雖然導演自己揭曉了答案,「角色真正說了些什麼?不是酒或食物……而是家庭。」
🎬
「我很喜歡拍攝「吃」的場景,
餐前準備以及餐後整理也包括在內。」
——
是枝裕和
奶奶的玉米天婦羅
《步履不停》
2008
原料:玉米 麵粉 油
天婦羅是日本常見的食品,但玉米天婦羅並不常見。
奶奶的玉米天婦羅是橫山家因為見義勇為而去世的長子純平最喜歡的食物。奶奶在炸玉米天婦羅的時候總是會跟家人講起一段往事:有一回丈夫去鄰居地裡偷了玉米,次日她炸玉米天婦羅,玉米剛下鍋,鄰居送來新摘的玉米。當時鍋裡的玉米正劈啪作響,父母十分心虛。純平湊過來說,「媽媽,這樣就省的去店裡買啦。」給父母解了圍。
到了電影的後半段,次子突然說:「對了,那天說這句話的不是大哥,是我。」
一道甜甜的玉米天婦羅,是父母刻意把美好的情節安排在逝去的長子身上的思念,也是全家念念不忘的美味。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
《步履不停》
爺爺的輕羹
《奇蹟奇蹟》
2011
原料:雞蛋 紅薯 米飯 砂糖
輕羹是日本鹿兒島的一種傳統點心。
航一和龍之介是一對兄弟,父母離婚後,航一跟著鹿兒島的外公周吉生活,龍之介跟著父親生活。周吉在退休前做輕羹生意,因為經濟的不景氣,多年前關了店鋪。新幹線開通了,周吉想重拾傳統做法的輕羹生意。
關於新幹線有一個傳說,「新幹線開通,兩輛首發列車最初交會的瞬間,將會引發奇蹟。」航一和龍之介希望父母能夠重新在一起,因此想去新幹線的匯合處許願。
去看匯合處前的那天晚上,航一給龍之介帶了爺爺特意做的輕羹,航一問龍之介好不好吃,弟弟說吃不出什麼味道。航一「老成」地說,「一開始覺得味道很淡,但是越吃越香。」
爺爺的輕羹,就像生活一樣,平平淡淡,要細嚼慢咽。
「我努力變快樂的嘛!」
——
《奇蹟奇蹟》
外婆的梅子酒
《海街日記》
2015
原料:青梅 日本燒酒
母傳女、女傳孫,是日本傳統的梅子酒釀法之一。
多年前,父親出軌,與母親離異後便離家,母親再嫁到北海道。幸、佳乃和千佳三姐妹在外婆留下的老房子裡相依為命。父親意外去世後,老房子迎來了她們同父異母、但從未見過面的妹妹玲。
玲敏感內向,在這個老房子裡小心翼翼地活著,直到喝了外婆釀的梅子酒後,終於向幾個姐姐敞開了心扉。
玲和三個姐姐漸漸熟絡起來,一起爬樹摘院子裡的梅子,在梅子上刻數字,釀梅子酒,等待夏天的到來,「等梅子酒釀好了,夏天就來了。」
大姐幸對母親的離去一直耿耿於懷。母親回來了一次,氣氛不算好。母親要離開了,幸把外婆釀的最後一點梅子酒送給了母親。
一瓶梅子酒,敞開了家人的心扉,也彌合了家人的傷痕。
父親的沙丁魚麵包
《海街日記》
2015
原料:沙丁魚 麵包
在電影裡,沙丁魚麵包是海貓食堂的老闆二十年前的一道食譜。
玲和同學去鎌倉一家叫做海貓食堂的老店吃飯。店裡有一道食物叫沙丁魚麵包。玲吃到這道食物的時候很驚訝,老闆告訴玲這是他二十年前發明的,而父親以前做給她吃的時候告訴她是自己創造的。
玲的姐姐們也常去海狸食堂吃飯。玲告訴姐姐們她是第一次吃這道食物。後來,玲跟姐姐千佳坦白:「我騙了你。沙丁魚麵包,實際上,我在仙臺的時候,爸爸經常做給我吃。」
千佳說:「那就是爸爸的味道。我不太記得爸爸的事情了,看著小鈴帶過來的照片,稍微能記起來一點。你肯定有滿滿的回憶。好的事情,可能也有壞的是事情。關於爸爸的事情,有時間講給我聽聽吧。」
一道沙丁魚麵包,留住的是爸爸的味道和痕跡。
「我們的家雖然很舊,但是很大。
大家都有工作,能養得起你。」
——
《海街日記》
母親的牛奶冰激凌
《比海更深》
2016
原料:牛奶 水
這是電影中母親自製的冰激凌。
邋遢潦倒的筱田良多是一名私家偵探,早年作為作家出道,然而處女作之後就再也沒有令人稱道的作品問世。他滿腹牢騷,自視清高,現實生活中卻處處為錢發愁,拿到錢後又轉瞬扔進賭場,全然沒有指望。妻子帶著兒子離開了他。
母親淑子獨自居住,在老人家的眼裡,再差勁的兒子也有別人無可比擬的優點。夏天過去了,良多來看母親,但他的目的其實是找父親生前收藏的一幅畫。
母親拿出凍得硬邦邦的自製冰激凌讓良多吃,良多一邊嫌棄地說「凍得太結實了,還沒法吃呢」「買點好的冰激凌吧,不是有退休金嗎」「這裡頭冰箱味太濃了」,一邊用力挖著杯子裡的冰激凌,母親笑著叫良多「別吃太快了你」。這是母子二人難得的樂趣。
母親的咖喱醬
《比海更深》
2016
原料:咖喱 牛肉 青豌豆 胡蘿蔔
母親做的咖喱是良多父親生前最愛吃的食物。
母親從冰箱裡拿出半年多前存放在冰箱裡的一罐咖喱醬煮麵條,那是父親還在的時候做的。良多吃了一大碗之後才發現咖喱已經放了半年之久,老媽繼續幫他盛麵條「現在知道也晚了啊」。
母親總是操心良多的生活,想方設法地勸兒子一些事情,盡力撮合兒子跟前妻回到一起。孫子在作文裡寫到「不想跟爸爸一樣」,她甚至要落淚。
母親說自己沒有從來沒有愛過比海更深,但是她對良多的愛,有能比海淺多少呢。
「就算不開花,不結果。
也有著它的作用,就像你一樣。」
——
《比海更深》
治的可樂餅
《小偷家族》
2018
原料:土豆 奶油 麵粉
可樂餅是日本的家常食物之一。
東京高樓林立的大廈之間,殘存一個破舊平房,裡面住著年邁的母親柴田初枝、治與信代夫婦,以及他們的兒子祥太,信代的妹妹亞紀。這家人依賴初枝的老人年金過活。當年金不夠用時,就會靠在外頭順手牽羊來補貼家用。
某個寒冷的冬日,治在周邊的公寓發現了一位被凍僵瑟瑟發抖的小女孩,他把自己手中的可樂餅遞給小女孩亞紀,並將她帶回了家,讓她成為了家裡的一份子。
在這個關係錯綜複雜的家庭裡,即使可樂餅也不是能經常吃到的食物。他們用非法的方式維持著基本的溫飽生活,也在看上去有些不堪的生活中醞釀著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情。弱者總是容易被責難,但弱者的溫和善意與犧牲精神,對這個世界發出了合理的質疑。就像治在被捕後回答「你讓孩子偷東西,不會覺得不安嗎」的詰問時所說的,「除了偷盜,我沒什麼可以教他們的了。」
治那天晚上遞給亞紀的可樂餅,是弱者的愛,和生活的力量。
🎬
「我不喜歡主人公克服弱點,守護家人並拯救世界這樣的情節。
更想描述沒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點骯髒的世界忽然變的美好的瞬間。」
——
是枝裕和
在一道又一道食物裡,是枝裕和講述著家庭成員的關係,親情的牽連和家族的傳承,他曾透露這麼做的用意,「為了活著而做的事情不好好描寫,整部作品都會朝向一個「悽涼」的故事發展。」
為了活著而吃的食物,即使平平常常,也要好好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