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舌頭是人的五官之一,古人造字遵循「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原則,我們人的身體各個部分和器官自然就是古人造字的重要形象。
本篇我們來學習一些和「舌頭」有關的漢字。
「舌」的原始字形是嘴巴(「口」)裡面吐出舌頭的樣子,只不過這個舌頭不像是人的,更像是蛇的信子(蛇的舌頭)。
「言」是在「舌」的上方加上一個短橫的指事符號,表示舌頭在動,在說話的意思。
它們絕大多數是拼合的形聲字,構造和字義都比較簡單,本篇我們學習一些特殊一點的會意字和指事字。
「音」是在「言」的基礎上,再加上一些點狀的指事符號,表示人的聲音。
「變」是由「絲」和「言」和「攴」(本義是敲打)構成,表示彈琴的時候,手指不斷地在琴弦之間移動,就造出了變化、改變這樣的意思。
「譽」的原始字形是由「與」和「口」構成,表示眾多的人在評論,稱讚。
「言」的造字本義跟「舌」有關係。在後來,「言」成為了漢字造字的一個重要的偏旁部首,以言字旁造出了許多的漢字,比如:讀、誦、詞、譜、調、謎、決,等,少說也有上百個。
和「舌」有關的造字比較少,本篇我們就學習到這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