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少老年慢性病患者來說,每年的冬天都是一個關口。防治心腦血管病必須重視並加強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險因素的防治及慢病管理。本期《周訊》從飲食和營養方面給廣大高血壓患者如下建議。
加強生活方式調節
專家介紹,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顧名思義,是其他疾病的伴發症狀或者併發症,例如急慢性腎臟疾病、妊娠期等都可能出現血壓升高。繼發性高血壓的飲食原則需以原發病為主,同時兼顧高血壓的飲食注意事項。
為了減少患高血壓病的風險,首先需要控制體重,避免超重和肥胖。超重的人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體重正常人的3~4倍,肚子大腰粗(男性≥90cm、女性≥85cm)也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
其次,吃得過鹹,膳食中鈉的攝入量過多、鉀的攝入不足、抗氧化維生素攝入不足也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第三要戒菸戒酒。第四要勞逸結合、加強鍛鍊。體力活動缺乏、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
生活中注意三大方面
專家建議,已經診斷為高血壓病的患者更應該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遵醫囑服用降壓藥物,而不能擅自按自身感覺不規則服藥,且飲食上還需要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
1.低鹽飲食。《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建議成年人一日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g,調查顯示,即便在公認「飲食清淡」的廣東地區,每日膳食鹽的攝入量也在9~12g。實施低鹽飲食,除了烹飪中控制鹽用量,還需注意少吃醃製燻制食品。
除了食鹽,還需要減少「隱形鹽」的攝入,例如味精、雞精、醬油、蠔油、陳醋等調味醬料鈉的含量很高,很多食品添加劑如色素、防腐劑等都是以鈉鹽的形式存在,包裝食品中的鈉的含量也不容小覷。
2.控制膳食總能量和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合理的膳食總能量與體力活動及代謝相適應。如果體重超重、肥胖或者腰粗肚凸,建議諮詢營養醫師進行規範的代謝調理和慢病管理,不要自己盲目減肥。
3.營養均衡,不要誤信「高血壓病人不能吃肉」的謠言。適量補充蛋白質,增加有利於降壓的營養素如鉀、鎂、鈣等的攝入量,適量增加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每天每人吃8兩~1斤左右新鮮蔬菜(葉菜和瓜菜為主)、1~2個水果,250~500毫升脫脂或低脂牛奶,或者酸牛奶。
撰文/整理 吳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