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經常吃蜂蜜,但是對蜂蜜還是不太了解,比如說經常吃某些濃縮蜜,蜂蜜的各種形態,不同種類的蜂蜜顏色,濃度都幾乎差不多,還有就是不會產生泡沫,這就是大家聽說到的濃縮蜜。
如果有一天選擇了純天然的蜂蜜,結晶了,有泡沫了,口感不一樣了,顏色有變化了,那麼對於了解蜂蜜的還好,但對於不熟悉純天然蜂蜜的,他就會覺得你的蜂蜜怎麼會這樣,我要換貨,我要退貨,你這蜂蜜壞了,你這蜂蜜加糖了,你這蜂蜜是假的,那麼真相是什麼呢?請往下看:
蜂蜜除了其所含的葡萄糖、果糖之外,最重要的營養成分就是大量的活性酶和微量元素。而對人體真正起作用的,最主要就是活性酶。原蜜之所以營養價值高,是因為含有大量對人體有作用的活性物質,而這些活性物質不是很穩定,尤其是遇熱會分解。活性物質的分解會產生氣體,氣體的增多會導致鼓脹,需要放到冰箱冷凍一下再打開,否則蜂蜜可能崩得到處都是。
而低溫條件下,活性物質的分解速度會大大降低,可以最大程度保存營養成分。當然,泡沫有多有少,有時候少到不易察覺,需要較長時間才發生鼓脹,這都正常。
我們都知道,蜂蜜中的活性酶在接近人體體溫的情況下,將發揮最佳作用,這就是我們要求用40℃左右溫開水衝服的原因。如果超溫度太高,活性酶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超過60度,最重要的一些活性酶將被徹底破壞。
另外,濃縮蜜都要經過加熱濃縮,濃縮之後,將失去10%的水分,也就是說,100斤原蜜,經過濃縮之後,可能只剩下90斤了;可是,買濃縮機要錢,請工人要錢,到最後,某些濃縮蜜的價錢,反而要比原蜜賣得更便宜,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可想而知。
有些判斷蜂蜜的真假教程中說:真蜜滴在紙巾上不會滲透,假蜂蜜滴在紙巾上會有滲透的現象發生,結果買回來的濃縮蜜基本上都不會發生滲透,剛搖出來的蜂蜜都會發生滲透的現象,請問這作何解釋。
真相是:通過紙巾來判斷蜂蜜真假是不成立的,紙巾檢測只能判斷蜂蜜的含水多少而已。
既然原蜜更有營養,為何廠家不直接賣原蜜,卻要加工處理了再賣?這是商人的「潛規則」了……未經加工的原蜜,有著種種超出一般人常識的特點。大概就是這些特點,給他們帶來了麻煩:
1)原蜜因為富含活性酶,隨著氣溫的升高,會不斷產生氣泡,從而導致包裝鼓脹。一般食品,如果脹袋,那一定是變質壞掉了,但蜂蜜卻相反。
2)原蜜比較稀,沒有賣相。
3)原蜜可能會因為批次不一樣,而導致色澤、口感不太一致。
這些都會導致消費者不滿、懷疑、從而放棄購買。
因此,蜂蜜廠家就只好採取加熱濃縮的措施,使蜂蜜看起來顯得濃稠;加熱殺死活性酶,使蜂蜜不會產生氣泡;採取措施,統一蜂蜜的顏色和口味,使大家千篇一律。而更主要的是,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大規模工業化的實現。
這樣一來,「精明的」消費者就不會質疑啦,他們高高興興地跑到某些市場,購買這樣的蜂蜜,堅持喝這樣的蜂蜜,以為自己真的在喝蜂蜜,以為自己真的很照顧自己的身體,給自己帶來了莫大的心理安慰,從而起到了「健康身體」的作用。
蜜蜂是一種有潔癖的小生靈,它們和貓一樣,從不死在家裡。它們壽命極其有限,它們從來都是死在遙遠的花草間。如果萬一有工蜂來不及飛遠,死在了蜂箱邊上,其它的蜜蜂也會把它的屍體拖走。
蜂箱必須時時保持乾燥、清潔的狀態。如果不乾淨,或者把蜂箱放在有臭味的地方,蜜蜂會顯得很狂躁,此時的蜜蜂愛蜇人。一直到把它們安置在乾淨、沒有臭味的地方為止。
更重要的是,蜂蜜本身就有殺菌作用。喝蜂蜜可以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可以殺死口腔內的細菌。蜂蜜的這種獨特作用,確保原蜜本身的無毒、殺菌、乾淨、衛生,確保可以安全食用,而無須額外過多加工。
有的人看重蜂蜜的品質,有的人在乎蜂蜜的價格,網絡平臺上還有9.9元一斤包郵的您敢喝嗎?我認為吃蜜就要吃好蜜,不然吃了沒效果反而對身體健康無益,也是在浪費錢!
一瓶好蜂蜜的質量是關鍵,天然成熟蜂蜜不應該進行人為的脫水或濃縮,是0添加、無汙染的純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