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閱讀。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如果想了解更多意式生活方式,歡迎關注「義大利葡萄酒年鑑」(微信號:italianspirit)。
從古到今,醒酒器不斷進化,古時候甚至出現過銅質甚至陶製的醒酒器,醒酒器進入現代以來,共有三代產品,除了傳統的醒酒器之外,醒酒器也變得更加具有藝術感,還出現了能夠迅速醒酒的快速醒酒器。
醒酒器的歷史
最早的時候,葡萄酒是從酒桶當中直接倒入一個雙耳壺當中,這樣只要一位侍者就可以把酒送到充滿活色生香的貴族的餐桌上。
古羅馬是最早採用玻璃器皿盛酒的國家,羅馬帝國沒落之後,主流的醒酒器的流行慢慢轉變為銅質,銀質和金質甚至陶器。
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彩色玻璃質的醒酒器再次喚回了玻璃器皿用具的潮流。也許是參照了女人身體而進行的設計,穩重寬厚的下身配上細長脖頸的設計也慢慢成為醒酒器的主流,這個設計的好處就是大大增加了葡萄酒和空氣接觸的面積,讓兩者之間有充分溝通的空間。
除了後來的英國玻璃工匠推出了限制空氣流量的漂亮瓶塞,醒酒器的形狀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由於玻璃製造技術的提升,我們現在還能看到更漂亮的水晶醒酒器,通過通透的玻璃和水晶,你可以故弄玄虛的觀察醒酒前後酒體的變化,當然專業的侍酒人員是能夠通過肉眼來看到這些變化的。
第一代醒酒器
第一代醒酒器的典型特徵是上窄下寬,在市場上也最為多見,紅酒倒入瓶中大約五分之一的高度,讓水面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達到極大便最為合適。它們大都有著纖細的線條以及柔美的曲線,有著線條流暢的瓶頸,圓形底層,能使充氣足夠發生作用,並散發美酒香醇氣味。
第二代醒酒器
第二代醒酒器有試驗室中古怪試瓶的味道,瓶口並非在正中央,而是開在側上方,瓶子的形狀由兩個三角形組合而成,原理是讓紅酒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更大。它們的設計大多很有張力,對葡萄酒也更具獨特的「親和力」。瓶身的設計讓雜質更快沉澱(沉澱物將沉積於醒酒瓶的底部),並在倒酒時,防止沉澱物受到搖晃。
第三代醒酒器
第三代醒酒器有藝術品的味道,與第一代醒酒器樣式接近。不同的是這支醒酒器的底部更加寬大,最寬處直徑超過20釐米,另外瓶口還配有一個玻璃漏鬥,方便倒入紅酒。
「藝術」醒酒器
現如今,醒酒器與藝術結合的範例越來越多,人們將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添加到醒酒器的設計中,產生了許多造型各異、充滿藝術感的醒酒器。
快速醒酒器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醒酒時間的要求越來越短,市場上又出現了快速醒酒器。它可以快速氧化紅酒裡的單寧,提高紅酒的口感!
快速醒酒器,由一個杯體構成,杯體的上部設置有一個空腔,杯體的下部設置有一個出液通道,出液通道的上端與空腔的底部連通,出液通道的上部連接有一個通氣通道,通氣通道的一端開口於杯體的外壁。紅酒倒入杯體的空腔中,從出液通道向下流出。
快速醒酒器的製造採用了伯努利原理,由於流體的運動速度增加,降低內的流體壓力。外部空氣在正常氣壓下由通氣通道進入液通道的連接端,空氣與紅酒充分混合,達到快速醒酒的目的。傳統的方法是將新開啟的紅酒倒入大肚蒸餾瓶中,需要大約30分鐘不停晃動和停放,令紅酒與空氣中氧氣充分接觸,致丹寧酸養化,達到去除酸澀及長期停放產生的其他雜味,使酒中原有鬱香散發出來方可以飲用!快速醒酒器採用相同原理,紅酒經過快速醒酒器,即可引用!
說到底,醒酒器的進化,其根本的目的是讓紅酒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達到最大化,同時又不至於讓酒香偷偷溜走,去除腥味之後能夠把紅酒的原味保留下來,達到最高的品酒境界。
義大利葡萄酒年鑑(微信號:italianspirit)--中國最專業義大利葡萄酒資訊公眾平臺,提供最大眾化義大利資訊。追溯馬可波羅與羅馬帝國的歷史,享受卡布奇諾與Gelato的舌尖愉悅,細細品味一杯Barolo/ Brunello的蒼穹有力的層次感,追憶莎士比亞筆下愛城維羅納羅密歐、朱麗葉的軼事與蒙娜麗莎的神秘微笑。
歡迎久居意國的華人朋友或海歸派投稿,郵箱:nianjian_italy@126.com
微信號:wine_lover66(欲加請備註「義大利葡萄酒」)
喜歡這篇文章就趕緊轉發吧,關注「義大利葡萄酒年鑑」,享受更多美酒、美食趣聞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