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隨愛情凋零,謎一樣的張愛玲,將痛編織成歌

2020-12-21 愛寫作的初柒

餘秋雨說:「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學並不拒絕寂寞,是她告訴歷史,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顆敏感的靈魂,一種精緻的生態,風韻永存。」

李碧華說:「她是一口井,不但是井,且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盡情來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古井無波,越淘越有。」

蔡康永說:「迷她的人,大多是貼身的迷、貼心的迷。」

她是誰?

她就是因創作《傾城之戀》而響譽文壇,有著"上海灘最紅的女作家"之稱的張愛玲。

有人說張愛玲是的一生是個傳奇,幼年父母離異,婚姻遭遇背叛,終老只有孤獨為伍,卻創造出震驚中外的傳世佳作。

有人說張愛玲的一生是俗氣的,幼年追求父母的疼愛,成年在追逐情愛的道路上深陷迷途。

然而,張愛玲不是一個普通的女子,儘管「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她將那些深入骨髓的痛,編織成字,寫入了她的故事裡。

一、《金鎖記》中曹七巧的心理扭曲,映證了張愛玲求而不得的母愛

張愛玲出身顯赫,她的祖父是清末名臣張佩綸,祖母是李鴻章的長女,外祖父是首任長江水師提督。

說她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一點兒都不為過。

然而,這樣的家庭並沒有給她帶太多的快樂。

父親因循守舊,整日只知道吸食鴉片,母親在她四歲的時候,遠走歐洲。

幼時的她還將遠赴重洋的禮物當做珍品,直到父親因繼母險些將她打死,她對母愛的渴求達到了頂峰。

可是,母親並沒有給她想要的關愛。

母親一廂情願的「名媛養成計劃」,漸漸磨滅了兩人之間僅剩的親情。甚至在母親臨終前,寫信說想要見一面,張愛玲只是郵寄了一張百元美金支票。

就像《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因為得不到美滿的婚姻,也不願別人得到,哪怕那是她的兒女。

她先是刁難兒媳,搞得家宅不寧。然而主動為逛窯子的兒子納妾,逼死了兒媳。後來被扶正的小妾,也受不了她的責難,最終選擇了吞鴉片自殺。

對於女兒,曹七巧也沒有一點點憐惜。為了破壞女兒的婚姻,她到處散播女兒的謠言,甚至在女兒主動退婚後,還跑去找對方,告知他女兒吸食大煙的經歷。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張愛玲的母親究竟是不是曹七巧的原型,我們已經無從得知。

我們唯一能夠肯定的是,張愛玲和曹七巧的女兒長安,缺失的是在別人看來唾手可得的母愛。

兩位母親沒有把子女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她們想要的是一個提線木偶,一個可以完全掌控的玩具。

這樣的童年經歷,使得張愛玲習慣用高傲和冷漠來面對世人,生怕自己的一腔熱血付諸東流。

這種親情的缺失,讓張愛玲極度沒有安全感,她才會放言,「我嫁人,就必須要嫁比我大十五歲以上的男子。

然而,事實證明,年齡並不能確保愛情之路的平順,從後來她與胡蘭成的情感經歷上,我們可見一斑。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二、《多少恨》中的男女,像極了張愛玲卑微乞求的愛情

離開母親掌控的張愛玲,進入香港大學讀書,在那裡,她的才華和作品得到了認可。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在這一時期,張愛玲結識了兩位摯友,炎櫻和蘇青。

正是因為與蘇青的結識,才有了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卑微愛戀。

為什麼要說卑微呢?

張愛玲與胡蘭成結識的時候,正處於張愛玲寫作的鼎盛時期,而那時的胡蘭成鋃鐺入獄正值命運低谷期。

天壤之別的兩人,十四歲的年齡差,再加上胡蘭成還有家室,怎麼看來兩人都不般配。

然而童年時期對父愛的渴望,讓涉世未深的單純少女,很快陷入了愛河。

她不在意對方是否有家室,不在意是否與之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場上,寧願放低自己的姿態,只為開出一朵愛情之花。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就像張愛玲送給胡蘭成的照片背後寫的那樣: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可是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愛情就像歌中唱得那樣,「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總有恃無恐」,儘管胡蘭成在婚書上寫下了「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依然改變不了他骨子裡的風流浪蕩。

就在兩人成婚後不久,胡蘭成就在出行的路上勾搭上了十七歲的小護士,不僅如此,他還滿不在乎的把這些事情講給張愛玲聽。

大概在胡蘭成的眼裡,張愛玲是願意世上的女子都喜歡自己的。

只有張愛玲自己知道,「我恨不得把你包包起,像個香袋兒,密密的針線縫縫好,放在衣箱裡藏藏好。」

最終兩人的結局,就像張愛玲在《多少恨》中寫的那樣,「隔著那灰灰的,嗡嗡的,蠢蠢動著的人海,仿佛有一隻船在天涯叫著,悽清的一兩聲」。

家庭女教師虞家茵的黯然離去,與張愛玲何其相似。

都是愛上了有家室的男子,都曾掙扎著想要不顧一切去愛。

然而,命運就仿佛給兩人開了個玩笑一樣,偏偏讓她打開心扉愛上了,又偏偏讓她求而不得。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三、才華隨愛情枯萎,到頭來用《小團圓》與自己和解

有人說離開了胡蘭成的張愛玲,不僅愛情上心灰意懶,就連才氣也隨之凋零。

細數張愛玲的作品,似乎發表的時間都集中在她朝氣蓬勃的年代。

特別是在嫁給賴雅後,為了湊治療費,張愛玲疲於奔命,拼命寫稿,卻收效甚微。

真的是江郎才盡了嗎?

她只是換了一個活法,換了一個更加孤獨,更加純粹的活法。

最後的二十幾年裡,張愛玲關起門來寫作,拒絕一切人情世故,將所有的感情傾注到筆端,寫出了自傳色彩極濃的小說《小團圓》。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有人說看了這部作品,就能充分了解張愛玲的一生,因為張愛玲曾因擔心讀者對號入座不願出版。

然而我們細細品讀張愛玲之前的小說,總會有一股蒼涼湧上心頭。

但在《小團圓》的結尾,女主人公盛九莉做了一個夢。夢中,藍天白雲下,小木屋旁邊,邵之雍、盛九莉和他倆的孩子正在愉快的玩耍。夢醒之後,盛九莉感到了久違的快樂。

正如張愛玲自己在前言裡寫的那樣, 「《小團圓》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還在的東西」,就是與自己和解的力量。

至此張愛玲走完了自己轟轟烈烈的一生,或褒或貶,她都不在意。

她就是特立獨行的一朵煙火,她看透了眾生,卻獨獨將自己隱藏。

如果你也對謎一樣的她感興趣的話,翻開《張愛玲傳》這本書,自己去書中尋找答案吧!(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缺愛」的民國才女張愛玲和她的三段慘痛愛情——賴雅
    「缺愛」的民國才女張愛玲和她的三段慘痛愛情——賴雅說到張愛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張愛玲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她的才華。而我們前面說到的三段慘痛的愛情經歷也是張愛玲不為人知的故事。之前我們講過了她和胡蘭成和桑弧的前兩段慘痛愛情,這一次我們就來講講「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張愛玲的第三段愛情。不同於胡蘭成的風流放蕩,和桑弧的老實安靜。賴雅是一位美國劇作家。因為錯過了與桑弧美好的愛情, 32歲時,張愛玲隻身離開上海到香港。三年後旅居美國,發表了首部英文小說《秧歌》,從此鬱鬱寡歡地在異國他鄉孤苦生活,繼續堅守自己滄海桑田的文學之路。
  • 張愛玲這樣有才華的女人,為什麼會愛上胡蘭成?
    張愛玲最後在美國去世,鄰居發現她的時候看見她就躺在地板上面,永恆的沉默著。張愛玲曾經寫道: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或許她的愛情也是如此,擁有過最愛的之後永遠的失去。可是留給世人的或許還有那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像張愛玲這樣有才華的女人,為什麼會愛上胡蘭成呢?明知他是浪子,不可能穩定,卻還是如飛蛾撲火般奮不顧身。
  • 「缺愛」的民國才女張愛玲和她的三段慘痛愛情——胡蘭成
    「缺愛」的民國才女張愛玲和她的三段慘痛愛情——胡蘭成說到張愛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張愛玲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她的才華。她的一生中寫了無數的文學作品,其中的的很多小說都被很多少男少女所喜愛。很多人都非常追捧她對愛情的獨特理解,但其實,寫了這麼多愛情故事的張愛玲一點也不幸福。張愛玲的一生中有三段感情,但是可以說每一段愛情都沒能有一個好的結局。接下來我們就來分別了解一下張愛玲的三段愛情故事。張愛玲,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張愛玲7歲就開始寫小說,12歲就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
  • 張愛玲: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 |「為你讀詩」
    ——《傾城之戀》明天是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日,今年也被張迷們熱切地稱為「愛玲愛玲年」,讓無數的讀者陷入懷想,追念這位傳奇的女作家。1920年9月30日,中秋剛過,在臨近蘇州河畔的舊式裡弄,有一幢別致的洋房——在這裡張愛玲出生了。
  • 張愛玲將愛情看得很透的語錄,道盡了每一個愛情故事的開始與結局
    其實跟我們平時交朋友一樣,一旦和別人成為朋友,就不會客氣,就會有話直說,也不會拐彎抹角。那麼愛情到最後,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其實很有道理的,有了婚姻,愛情就死了。大多數人婚後幾年,牽手越來越少了,親吻越來越少了,甚至幾乎沒有過多親密的動作,就連微笑都是送給外面陌生人,卻把一副臭臉擺給了最親愛的人,這就是婚姻,也是愛情故事的結局,彼此都成了陌生人一樣,只是兩個陌生人在一起搭夥過日子。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張愛玲將愛情看得很透的語錄,道盡了每一個愛情故事的開始與結局!
  • 繼張愛玲後,最好的愛情裡一定有這個東西
    愛情就好像早日陽光遇到清晨的微風那種感覺,愜意,自然。你有你的光芒,我有我的溫暖。相遇便是晴天,分離各自安好。「如果你愛一個人從一開始就要有自己的原則無底限」 想必大家都知道張愛玲這個大才女吧!晚清名臣張佩倫的孫女。門庭之後,才華出眾。一般人想到這裡肯定就忍不住羨慕,從出身到才學,很多人都攀不上的吧!可是張愛玲的感情並沒那麼順利,甚至一生都限在愛情的沼澤地裡,無法自拔。
  • 張愛玲的真愛:桑弧
    電影劇本,成為張愛玲的成功轉型,更為她的不世才華,找到一個可供釋放的平臺。桑弧,借鑑與指導電影語言的技法,兩人在實際的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共同生活著,其中能夠留下的多少印記與火花,可想而知。 學生風潮,工人風暴,北伐混戰,政治與學識的衝突,這都是那一時的文人無法避開的生存環境。
  • 張愛玲《傾城之戀》:當婚姻與愛情無關
    與同時代的其他女作家拼命淡化自己女性身份,把文字變得剛硬不同,張愛玲完完全全把自己女人的一面展現出來。 她的文字感性細膩敏感又才華橫溢,無論時局如何動蕩,她筆下只有愛情。
  • 名動上海灘的傳奇,張愛玲的萎謝
    然而名門的出身並沒有帶給她幸福,幼年父母離婚,與母親關係疏離,因繼母的關係與父親隔閡日深,名動上海灘的寫作才華,是她寂寞孤獨靈魂裡的唯一安慰。1944年8月,為張愛玲寫作才華所震動的胡蘭成一紙修書,辭去結髮之妻,他們就這樣結婚了。
  • 張愛玲的10句愛情格言,句句扎心
    文/小婷半清張愛玲的小說中出現過很多種愛情故事,但大多數的結局都帶有悲劇色彩,也許在她心中,天長地久的愛情根本不存在,就算存在,也絕熬不過柴米油鹽的平凡。不管是葛薇龍,還是白流蘇,最後都沒有得到真正的愛情,不過是拿愛情當幌子罷了。
  • 張愛玲:「勇敢的女人得到愛情,軟弱的女人得到婚姻」
    誰都不知道這樣一個奇女子,命運多舛,先後兩次遇人不淑,不幸的愛情,支離破碎的婚姻,將她的人生割的四分五裂,她在風起雲湧的上海灘,不費吹灰之力,便舞盡了明月的光芒,她最終選擇華麗卻轉身,留給人們一個清冷的背影,還有一生地感嘆,說起張愛玲大家都會想起她骨子裡散發出的氣質和美麗,還有她充滿靈性的文字,還有她的三段感情。
  • 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愛情故事-再多的愛也經不起傷害
    當你想再回頭時我已心灰意冷,我當初深愛的你已成為今生最大的痛。初識胡蘭成時張愛玲剛二十出頭,而胡蘭成已是年近四十而且是五個孩子的爸爸。成熟的男人更懂愛情,成熟的男人更懂女人需要什麼。張愛玲的童年和少年缺少關愛,胡蘭成的柔情直達張愛玲的心底。
  • 張愛玲《傾城之戀》:如果婚姻與愛情無關
    與同時代的其他女作家拼命淡化自己女性身份,把文字變得剛硬不同,張愛玲完完全全把自己女人的一面展現出來。她的文字感性細膩敏感又才華橫溢,無論時局如何動蕩,她筆下只有愛情。才華橫溢,出名趁早張愛玲是完完全全靠才華寫作的作家,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發表了大量的很優秀的作品。今天要講的這本《傾城之戀》也是在她23歲左右發表的。在這一年她同時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所以她的真實創作年齡是很小的,也體現她的才華。
  • 劉嘉玲蔣欣版《半生緣》遭群嘲,張愛玲筆下的愛情該是怎樣的?
    後面的情節也挺狗血,比如女主一集要哭N次,好兄弟來個三角戀,動不動就發誓「山無稜天地合」……這些言情劇的套路,把張愛玲的經典挫骨揚灰,張愛玲式愛情的精髓都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張愛玲愛情故事的特點,正是把長期以來中國文學作品中構建的那些所謂美好的愛情故事消解掉,就像她所寫的「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愛情不是千瘡百孔」。張愛玲的小說有政治背景、時代底色,但更多的是女性的困苦。在中學畢業年刊的調查欄裡,張愛玲在「最恨」的一項中寫的便是「一個有天才的女孩忽然結了婚」。
  • 為什麼有人會說「少女不能讀張愛玲」?
    張愛玲的文字,像一副凋零的畫,滄桑卻優雅。她的句子,大多是關於情感的,無論是她本人,還是她筆下的故事,都很容易讓年紀輕輕的少女喪失對愛情的憧憬。張愛玲的小說,大多數是格調都是偏悲劇的。張愛玲的父親娶了民國總理孫寶琦的七女兒孫用蕃,這個繼母,一進這個家門,張愛玲厄運就開始了。因為繼母,她和弟弟沒少挨打,可是每次她反抗時,父親都毫無原則地站在後母一方。後來的一次,張愛玲與繼母起了衝突,父親將她毒打後更是關了禁閉。
  • 劉川鄂談「張愛玲的愛情和她筆下的愛情」
    南都訊 記者黃茜 1月8日晚,南都讀書俱樂部邀請到張愛玲研究專家、《張愛玲傳》一書作者劉川鄂,從真實的史料文獻出發,結合文本細讀,以「張愛玲的愛情和她筆下的愛情」為題,與俱樂部成員進行了線上分享。1985年,劉川鄂在讀碩士時讀到豎排影印本的《傳奇》《流言》,由此被張愛玲深深吸引。碩士論文,題目即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張愛玲」。1990年代初,他寫了張愛玲傳記,成《亂世才女張愛玲》一書,也許不太令人滿意;1995年再寫,終於寫成,由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被稱為《小團圓》出版以前最好的張愛玲傳記。
  • 「林徽因、楊絳、張愛玲」告訴你
    戰亂生活中,她會自嘲,「每次空襲後,我們總會像專家一樣略作評論,這個炸彈很一般嘛」。林徽會為剛出生的兒子寫下《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你是愛、溫暖、希望,你是世界上四月的天空。」
  • 張愛玲《半生緣》:勇敢的女人擁有的是愛情,懦弱的人只有婚姻
    張愛玲的《半生緣》中說道:勇敢的人才配有愛情,懦弱的人只有婚姻。不管是現在的女子,還是以前的古代的女子,愛情永遠都是美好的,勝過了生活中的粗茶淡飯,或者是一生的錦衣玉食,女人,對於愛情,永遠都是渴望的。
  • 《民國女子》:張愛玲與胡蘭成之間有愛情麼
    《民國女子》是胡蘭成《今生今世》裡的一章,所謂「民國女子」即指張愛玲。是研究張愛玲的「第一手資料」。他們之前有愛情麼?我一直對這個問題存疑。當然,張愛玲一定真愛胡蘭成,沒有異議。不然不會「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去」。憑什麼讓一個幾乎有潔癖、「張愛玲不見人的」這樣一個女子低到塵埃裡去——除非愛情,只有愛情!
  • 張愛玲與賴雅:他是她的肩,讓她得到依靠,卻讓她擔起更重擔子
    早上大家集中共進早餐,飯後各回各的工作室施展才華。為了避免打擾藝術家們創作,管理中心想的很周到,他們將午餐籃子放在工作室門口,任藝術家們隨需隨取。白天,張愛玲在自己的工作室中構思寫作。她開始著手創作第二部英文長篇小說《粉淚》,這部小說是以《金鎖記》為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