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賽科技衝刺科創板:擬募資20億 要做國內雷射雷達第一股

2021-01-10 雷帝觸網

雷帝網 雷建平 1月8日報導

上海禾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禾賽科技」)昨日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要做國內雷射雷達第一股。

禾賽科技計劃募資20億元,其中,12億用於智能製造中心項目,6.5億用於雷射雷達專屬晶片項目,1.5億用於雷射雷達算法研發項目。

以此計算,禾賽科技的估值可能超過100億元。

去年上半年營收2.5億

禾賽科技主營業務為研發、製造、銷售高解析度3D雷射雷達以及雷射氣體傳感器產品。其中,面向廣義機器人應用的雷射雷達為公司核心產品,廣義機器人包括具有無人駕駛功能的汽車,也可稱之為輪式機器人,另外還包括實現無人清掃、無人運送等功能的新型服務機器人。

報告期內,公司雷射雷達主要市場集中於無人駕駛領域,並逐漸向服務機器人領域拓展;公司雷射氣體傳感器產品主要應用於氣體檢測領域,主要包括雷射甲烷遙測儀和雷射氧氣傳感器。

無人駕駛汽車和無人物流機器人技術是人工智慧在機器人領域深度應用的產物,其發展將帶來全球性的技術革命。

該領域已成為各國政府、全球汽車行業、網際網路企業、科技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布局者包括Google、Amazon)、蘋果、百度、華為等科技公司,GM(通用)、Bosch(博世)、BMW(寶馬)等汽車行業公司,Uber(優步)、滴滴等出行服務公司,及眾多的無人駕駛獨角獸公司。

雷射雷達被廣泛用於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領域,被譽為廣義機器人的「眼睛」,是通過發射雷射來測量物體與傳感器之間精確距離的主動測量裝置。

雷射雷達通過雷射器和探測器組成的收發陣列,結合光束掃描,可以對廣義機器人所處環境進行實時感知,獲取周圍物體的精確距離及輪廓信息,以實現避障功能;同時,結合預先採集的高精地圖,機器人在環境中通過雷射雷達的定位精度可達釐米量級,以實現自主導航。

禾賽科技創立至今,專注於雷射雷達、雷射氣體傳感器領域。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9月公司核心技術產品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32%、99.95%、99.86%和99.85%。

2015至2016年期間,公司主要產品為雷射氣體傳感器。2016年初,公司進行業務拓展,開展雷射雷達研發,2017年4月推出40線雷射雷達產品Pandar40,被逐步應用於世界範圍內多個無人駕駛項目。

2018年4月公司推出性能升級的Pandar40P,2019年1月推出64線雷射雷達產品Pandar64。Pandar40P、Pandar64至2020年公司客戶已遍布全球23個國家。

禾賽科技稱,美國加州DMV公布的2019年無人駕駛測試裡程數排名前15位的企業中,超過一半選用了公司產品作為無人駕駛車隊的主雷射雷達。

招股書顯示,禾賽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1947.4萬元、1.33億元、3.48億元;禾賽科技2020年前9個月營收為2.5億元。

禾賽科技的營收主要來自雷射雷達產品,其中,2020年前9個月來自雷射雷達的收入為1.9億,佔比為75%,來自氣體檢測的收入為6224萬,佔比為25%。

對於RoboTruck,禾賽科技已與頭部公司開展合作。圖森未來是全球融資額最高的無人駕駛卡車公司之一,其車隊使用的雷射雷達傳感器為公司產品。

2020年7月,圖森未來在美國啟動全球首個無人駕駛貨運網絡,合作夥伴包括UPS、Penske、USPS等。2020年7月國內某知名整車廠宣布其自主研發的5G智能重卡在上海啟動準商業化運營,計劃當年完成2萬個標準貨櫃運輸任務,其智能駕駛系統中所使用的主傳感器為公司雷射雷達產品。

禾賽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2427萬元、1611萬元、-1.5億元;禾賽科技2020年前9個月淨虧損為9380萬元。

禾賽科技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前9個月研發投入佔營收比分別為151.02%、46.54%、48.32%、64.43%。

與Velodyne官司和解

2019年8月,Velodyne分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指控禾賽科技侵犯其在美國註冊的旋轉式雷射雷達相關專利;同年,禾賽科技在德國法蘭克福/美茵地區法院對Velodyne提起訴訟,指控Velodyne侵犯其在德國註冊的旋轉式雷射雷達相關專利;

次年,禾賽科技在中國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指控Velodyne侵犯其在中國註冊的旋轉式雷射雷達相關專利(合稱「專利糾紛」)。

2020年6月24日,禾賽科技與Velodyne籤署《訴訟和解和專利交叉許可協議》。根據《訴訟和解和專利交叉許可協議》,禾賽科技與Velodyne均在協議中否認對另一方的專利存在侵權行為,並約定在全球範圍內交叉許可雙方現有和未來的專利。

考慮到發起和應對國際訴訟的費用和機會成本,禾賽科技同意向Velodyne支付和解費用,包括一次性的專利許可補償及後續按年支付的專利許可使用費。該協議有效期限至2030年2月26日,在協議有效期內,雙方承諾不在旋轉式雷射雷達領域對對方提出任何專利訴訟。

協議有效期限屆滿時,禾賽科技在美國被Velodyne指控侵權的旋轉式雷射雷達相關專利的保護期限亦將屆滿,Velodyne無法依據該專利繼續指控禾賽科技侵權。

禾賽科技稱,前述所有的專利糾紛的所有法律程序已終止,公司已依據《訴訟和解和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向Velodyne支付專利許可補償和專利許可使用費,該協議正常履行,不存在違約情形。

百度與博世是股東

IPO前,孫愷持股為10.23%,李一帆、向少卿分別持股為9.9%,同時,孫愷、李一帆、向少卿通過員工持股平臺上海樂以控制公司25,675,462股股份,佔公司股本總額的7.13%。

因此,孫愷、李一帆、向少卿合計直接持股30.03%,通過員工持股平臺上海樂以間接控制公司股本總額的7.13%,共同合計控制禾賽科技133,795,628股股份,佔公司股本總額的37.16%。

禾賽科技設置了特別表決權,孫愷持有A類股份36,844,672股,李一帆持有A類股份35,637,747股,向少卿持有A類股份35,637,747股,扣除A類股份後,公司剩餘251,879,834股為普通股份(「B類股份」);

除股東大會特定事項的表決中每份A類股份享有的表決權數量應當與每份B類股份的表決權數量相同以外,每份A類股份擁有的表決權數量為每份B類股份擁有的表決權數量的5倍,每份A類股份的表決權數量相同。

孫愷持有表決權數量為184,223,360股,表決權為23.25%;李一帆持有表決權數量為178,188,735股,表決權為22.48%;向少卿持有表決權數量為178,188,735股,表決權為22.48%;孫愷、李一帆、向少卿通過員工持股平臺上海樂以間接控制的表決權數量為25,675,462股,表決權為3.24%。

經上述特別表決權安排後,孫愷、李一帆、向少卿合計直接持有的表決權比例為68.21%,共同合計控制的表決權比例為71.45%。

孫愷、李一帆、向少卿為公司的創始人,自設立以來一直擔任公司的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

其中,孫愷,1985年6月出生,200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系,獲碩士學位,2013年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博士學位(同時獲得電子系博士輔修學位,PhDMinor)。

孫愷2014年上半年在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14年10月至今任公司(包括前身上海禾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科學家;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獲聘兼任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現任首席科學家。

李一帆,1986年3月出生,200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獲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美國伊利諾伊香檳分校機械工程系,獲碩士學位,2013年畢業於美國伊利諾伊香檳分校機械工程系,獲博士學位。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在威騰電子公司(美國)公司擔任PrincipalEngineer,2014年10月至今擔任公司董事、總經理兼執行長。

向少卿,1985年3月出生,200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獲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系,獲碩士學位,2011年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系,獲碩士學位。2011年6月至2014年11月擔任蘋果公司(美國)iPhoneHardwareSystems IntegrationEngineer,2014年12月至今擔任公司董事、首席技術官。

此外,LightspeedOpportunity持股為7.98%,百度中國持股為7.88%,博世中國持股為7.65%。上海樂以持股為7.13%,LightspeedHS持股為4.86%,遠瞻豐源持股為3.51%;

LightSelect持股為3.43%,高達投資持股為3.02%;德同投資持股為1.18%;啟明融科持股為0.78%,真格基金持股為0.52%,啟明融盈持股為0.42%。

IPO後,孫愷持股8.7%,李一帆、向少卿分別持股8.41%,Lightspeed持股為6.78%,百度中國持股為6.7%,博世中國持股為6.5%。

上海樂以持股6.06%,LightspeedHS持股4.13%,遠瞻豐源持股為2.99%,LightSelect持股為2.92%,高達投資持股為2.57%;德同投資持股為1%;

啟明融科持股為0.66%,真格基金持股為0.45%,啟明融盈持股為0.36%。

多家海外雷射雷達企業登陸美股市場

國外也有很多海外雷射企業,且不少已通過曲線上市的方式登陸美股市場。

其中,2020年10月,Velodyne Lidar, Inc. (「Velodyne」)與Graf Industrial Corp. (「Graf」)共同宣布,雙方已完成其此前宣布的業務合併。

合併後,Velodyne能從新的機構投資者及Graf Industrial現有股東那裡籌集1.5億美元融資。Velodyne正式成為全球雷射雷達第一股。

此次交易後,Velodyne創始人David Hall及支持者福特、百度,現代摩比斯和尼康公司持有合併後公司80%的股份。

Velodyne成立於1983年,是一家位於加州矽谷的技術公司。Velodyne最早以音響業務起家,隨後業務拓展至雷射雷達等領域。

2016年Velodyne將核心業務雷射雷達部門剝離,成立新公司Velodyne LiDAR。該公司開發的LiDAR傳感器一度成為行業標配。

2016年8月,Velodyne獲得福特和百度1.5億美元投資;2018年12月獲得尼康2500萬美元投資;2019年10月獲得現代5000萬美元投資。

Velodyne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雷射雷達系統,利用雷射生成有關周圍環境三維圖像,產品應用除自動駕駛外還包括機器人、無人機、安防等領域。

2020年12月,雷射雷達公司Luminar在納斯達克上市,Luminar生產雷射雷達傳感器,該儀器可以為車輛提供道路的三維視圖。在與Gores Metropoulos的合併交易中,Luminar獲得5.9億美元。

Luminar的上市,使Luminar 25歲創始人成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之一。

Luminar還與吉利旗下的沃爾沃達成協議,為消費類汽車提供雷射雷達裝置,帶有該傳感器的車輛將於2022年投產。

同一個月,以色列雷射雷達初創公司Innoviz 披露,正以14億美元的價格與Collective Growth Corp進行反向收購。

SPAC提供了1.5億美元現金,並從投資者那裡籌集了2億美元,使合併後的公司的股權價值達到14億美元,預計這一交易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

寶馬預計將在2021年秋季上市車型上採用Innoviz生產的第二代雷射雷達產品。該產品於2019年夏季開始交付樣品。

迄今為止,Innoviz已吸引三星、祥峰投資、軟銀亞洲投資、360 Capital Partners、Glory Ventures、Naver、中國招商資本、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聯新資本、Harel Insurance Investments and Financial Services、Phoenix保險公司及其他投資者,迄今已籌集了2.52億美元。

———————————————

雷帝觸網由資深媒體人雷建平創辦,若轉載請寫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科創板IPO|攜未彌補虧損衝刺科創板,禾賽科技能否成國內「雷射雷達...
    (原標題:科創板IPO|攜未彌補虧損衝刺科創板,禾賽科技能否成國內「雷射雷達第一股」?)科創板再迎「同股不同權」考生。
  • 禾賽科技叩響科創板大門 衝擊國內雷射雷達第一股 行業正迎上市熱潮
    而在國內,上海禾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禾賽科技」)率先打響了衝擊「雷射雷達第一股」的槍聲。據上交所披露,禾賽科技科創板申報材料已於1月7日獲受理,公司擬募資20億元,投向智能製造中心項目、雷射雷達專屬晶片項目以及雷射雷達算法研發項目。
  • 禾賽衝科創板IPO 面臨華為挑戰
    原標題:禾賽衝科創板IPO 面臨華為挑戰   位於上海的自動駕駛硬體公司禾賽科技1月7日向上交所科創板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在科創板上市募資20億元。
  • 上海禾賽科技攜手華泰聯合證券擬科創板IPO
    9月11日,上海禾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禾賽科技)擬科創板IPO,公司已於2020年8月28日與輔導機構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籤署了輔導協議,並於2020年9月3日進行了輔導備案。>輔導協議籤署日期:2020年8月28日輔導備案日期:2020年9月3日目前,公司持股比例5%以上的股東如下:禾賽科技的共同控股股東、共同實際控制人為孫愷、李一帆、向少卿,三人分別直接持有發行人10.70%、10.35%、10.35%股權;此外,三人通過控制員工持股平臺上海樂以科技合夥企業
  • 禾賽科技兩款技雷射雷達產品憑實力出圈
    近日,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聯合日本OPERA從市面上採購的禾賽科技、Velodyne、速騰、Ouster四大品牌的十款雷射雷達進行測試。從雷射雷達感知性、測量距離精度、點雲數量、反射強度分離度等不同維度進行了測評比較。禾賽科技的產品在每一項指標中都表現優異,領先於其他品牌。
  • 禾賽40線雷射雷達開始預訂,專利、量產、價格我們也幫你問了問
    4月10日,禾賽科技發布消息稱,將推出最新款40線雷射雷達Pandar 40,從當日起正式接受訂單,並根據收到貨款的先後順序安排發貨周期。同時,禾賽科技CEO李一帆向車雲菌透露了產品價格:Pandar 40參考Velodyne同檔次產品,會有一定價格優勢。
  • 科創板日報:科創50指數今日收跌2.41% 雲天勵飛衝刺科創板IPO
    均為主動撤單;雲天勵飛衝刺科創板IPO:今年前三季度虧損超8億元,擬募資30億元;華海清科擬上科創板募資10億,3年累計研發費用率高達34.91%,尚處於持續虧損階段。  科創板百元股達40隻 石頭科技股價最高  統計顯示,科創板股今日上漲的有26隻,下跌的有173隻,以收盤價為基準測算,科創板平均股價為50.79元,其中,收盤價超過100元的有40隻,股價在50元至100元之間的有60隻,股價在30元至50元的有58隻。
  •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 擬募資37.5億
    來源:經濟觀察報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擬募資37.5億元李華清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
  • 柔宇科技科創板IPO,擬募資144億,虧損致現金流緊張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柔宇科技科創板IPO,擬募資144億21世紀經濟報導 楊坪,陳芳 深圳報導儘管已經完成數輪融資,持續虧損令柔宇科技的現金流高度緊張。上周末,投資圈小有名氣的獨角獸企業柔宇科技科創板IPO申請獲得受理。
  • 工程師最關注的產品系列之:國內主要雷射雷達廠商及其產品
    編輯部對工程師特別關注的創新熱點產品做了一系列的深度整理與分析。本次主要是針對國內主要雷射雷達廠商及其產品進行了整理。 近年來,雷射雷達技術在飛速發展,從一開始的雷射測距技術,逐步發展了雷射測速、雷射掃描成像、雷射都卜勒成像等技術,如今在無人駕駛、AGV、機器人等領域已相繼出現雷射雷達的身影。 據調查,目前大部分企業都以無人車、機器人及無人車領域雷射雷達為主要研究方向。而傳統機械式雷射雷達已逐漸向固態雷射雷達方向轉變。
  • 依圖科技謀求上市擬募資75億,鋰離子電池生產商珠海冠宇科創板
    依圖科技擬發行不超過3640.71萬股,計劃募資75.05億元,將用於新一代人工智慧IP及高性能SoC晶片項目、基於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項目、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系統項目、高階視覺智能計算平臺項目、新一代語音語義能力平臺項目。
  • 禾賽科技董事長李一帆 入選「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在「名士之鄉」紹興舉行。數百位國內外行業專家、青年科技領袖和商業精英齊聚一堂,碰撞新思想、分享新觀點。同時,全球最權威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TR35)2020 年榜單也在現場重磅發布。禾賽科技董事長李一帆榮獲創業家稱號。
  • 禾賽科技榮登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 斬獲最佳雷射雷達獎
    禾賽科技榮登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 斬獲最佳雷射雷達獎 自「新基建」概念提出以來,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諸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日漸加快。
  • 央企巨無霸科創板上市擬募資78億,就能解決「卡脖子」問題嗎?
    此次進軍科創板,鐵建重工計劃融資77.87億元,這一募資規模是繼中芯國際的200億元以及中國通號的105億元之後的第三位。央企打響分拆赴科創板上市第一槍2019年12月13日,證監會正式發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
  • 蘋果汽車預告亮相後,全球雷射雷達股瘋漲,巨頭爭奪的下一戰場?
    聞此消息,美國的雷射雷達股票大漲:市場龍頭Velodyne(威力登)兩日分別上漲20.97%和10.94%,12月剛剛上市的Luminar則上漲27.26%和4.32%。就連兩家計劃收購雷射雷達企業的空殼公司,也沒有被投資者放過。
  • 「洗衣液一哥」藍月亮啟動招股 人臉識別巨頭衝刺科創板(附最新擬...
    12月4日,藍月亮啟動在港公開招股,擬發行7.47億股股份,每股發行價10.2至13.16港元,預期將於12月16日上市。圖片來源:港交所按招股區間完成定價,藍月亮將最多募集資金98.3億港元,有望超過農夫山泉的81.5億港元。隨著掛牌的臨近,藍月亮的唯一外部機構投資人和第二大股東高瓴資本十年的長情陪伴也終於迎來了收穫。
  • 孚能已上市,星恆/天能/派能/博力威等20家鋰電企業IPO蓄勢待發!
    20家鋰電產業鏈企業衝刺IPO據OFweek鋰電網不完全統計,除了近期已上市的孚能科技、德方納米、奧特維、聯贏雷射等企業外,當前鋰電產業鏈共有20家鋰電產業鏈企業正在衝刺IPO,有3家順利過會、有9家申請已獲受理、有8家處於輔導階段或發布上市預案。這其中,科創板成為企業IPO的主流選擇。具體如下圖所示:
  • 雅藝科技衝擊「火盆第一股」:募資擴能 突擊分紅
    如果不是這樣,做火盆專門賣到美國市場的雅藝科技,幾乎沒有上市的必要和可能性。規模增長乏力、業績波動大,行業門檻低、科技含量差,家族化、實控人持股接近95%,報告期將絕大部分利潤分紅,這些放在一家擬上市公司身上,全是槽點。「火盆第一股」,到底成色如何?
  • 濾波器廠商燦勤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募資38億擴產主業
    集微網消息,6月30日,陶瓷濾波器廠商江蘇燦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燦勤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資料顯示,燦勤科技主要從事微波介質陶瓷元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介質波導濾波器、TEM介質濾波器、介質諧振器、介質天線等多種元器件,主要用於射頻信號的接收、發送和處理,在移動通信、雷達和射頻電路、衛星通訊導航與定位、航空航天與國防科工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又一波半導體企業正在衝刺科創板
    又一波半導體企業正在衝刺科創板 Echo 發表於 2020-12-31 14:44:56 繼前幾天博藍特後,日前又一波半導體企業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趕上2020年末班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