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跨國藥企研發趨勢:短期PD-1、CDK4/6,中長期Bcl-2、TGF-β...

2020-12-23 騰訊網

目前,腫瘤藥物研發已從2012年的個體化醫療1.0時代過渡到現在的2.0時代。那麼,中國藥企腫瘤免疫研究的位置在哪裡?全球新型腫瘤藥物的研發趨勢如何?以下內容或許可以為大家提供一些方向......

短期:聚焦PD-1、CDK4/6、PARP

目前,處於臨床III期的抗腫瘤藥物以小分子及單抗品種為主(佔比接近90%),其中PD-1/PD-L1品種仍然是最熱門的開發領域,PARP、CDK4/6熱度緊隨其後。

PD-1/PD-L1靶點

短期內(III期臨床),PD-1/PD-L1的適應症拓展仍然是最熱門的開發領域,除了已經上市的K藥、O藥、L藥外,還新增加2個玩家,即諾華的Spartalizumab單抗、GSK的Dostarlimab(以子宮內膜癌提交BLA)。

從公司角度來看,BMS、GSK、諾華、羅氏等多家跨國大藥企布局PD-1/PD-L1。

單抗品種布局情況來看,是以BMS為首,包括PD-1、埃羅妥珠單抗等在內,均為已上市品種。其次分別為諾華、羅氏等。

值得一提的是,諾華的spartalizumab為PD-1單抗,預計於2020年以黑色素瘤為第一個適應症提交上市申請,或成為跨國藥企中的第四個PD-1品種。

CDK4/6抑制劑

已上市的CDK4/6抑制劑包括禮來的abemaciclib、輝瑞的palbociclib以及諾華的ribociclib。現在進行的臨床項目均為乳腺癌相關的適應症拓展。

從目前已上市的情況來看,2019年輝瑞palbociclib銷售額高達49.6億美元,同比增長20%,諾華、禮來的CDK4/6抑制劑年銷售額更是同比增長高達104%、127%。可見CDK4/6抑制劑市場之大。

治療HR+/HER2-乳腺癌的CDK4/6抑制劑受眾群體較大,雖已有50億量級的上市品種,但國內外研發熱度依舊較高。目前恆瑞醫藥在國內走在最前線,SHR6390已經處於臨床III期。

PARP抑制劑

PARP抑制劑專門針對BRCA變異相關癌症,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並解決了胰腺癌多年無良藥的困境。

目前,已上市的包括阿斯利康與默克共同開發的olaparib、GSK的niraparib、輝瑞的talazoparib,迅速放量。如今該領域將迎來第四個品種Veliparib。除olaparib外,其他幾款獲批時間差距並不太大,PARP抑制劑將迎來四分天下的格局。

國內方面,再鼎醫藥、百濟神州、基石/英派處於前列,恆瑞/豪森、天士力、青峰藥業、人福藥業等也在PARP抑制劑方面布局。

綜合以上信息,短期內,BMS因收購新基,兩大藥企合併成為腫瘤藥靶點布局最廣泛的藥企,血液瘤以及實體瘤候選品種均頗有看點。

綜合以上信息,短期內,BMS因收購新基,兩大藥企強強聯合,抗腫瘤研發管線,特別是在血液瘤領域,得到了非常大的擴充,一躍成為臨床III期布局最多靶點的公司,預計短期內將推出較多新品,其他依次為諾華、羅氏以及阿斯利康等。

中長期:Bcl-2、TGF-β、CD47

頗具看點

臨床II期研究中,Bcl-2、TGF-β、CD47頗具看點,此外總體較III、I期缺乏集中度非常高的研發方向。

Bcl-2靶點

Bcl-2是最難成藥的靶點之一,從被發現至今已有30多年,除已上市的由羅氏和艾伯維聯合開發的Venclexta (venetoclax) 外,還有艾伯維用於治療骨髓纖維化的Navitoclax。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Venclexta的銷售額達7.9億美元,同比增加130%,目前在中國的上市申請已於2020年1月獲得CDE受理。

此外,艾伯維還有2個Bcl-2品種已處於臨床II期,國內藥企研發最快的是亞盛醫藥,目前已進入臨床III期,百濟神州、復星醫藥處於臨床I期階段。

TGF-β-PD-L1雙抗

TGFβ-PD-L1雙抗一端是能夠識別結合PD-L1的抗體結構(Y),類似於T藥、B藥、I藥等已經上市的PD-L1抗體;另一端是可以結合TGF-β的TGF-β受體II型融合蛋白(Trap),可以捕獲TGF-β,從而減少腫瘤組織及其周圍促癌的TGF-β。

TGF-β可以促進癌症轉移、同時阻擋免疫細胞進入腫瘤中心。在微衛星穩定型腸癌、胰腺癌等PD-1抗體難治性實體瘤中,均發現TGF- β的身影。在體外動物試驗中,將TGF-β敲除或者調低,腫瘤組織中的免疫細胞數量會明顯增多。

萬眾矚目的bintrafusp alfa就是TGFβ-PD-L1雙抗,由默克和GSK聯合開發,在2L NSCLC的ORR達86%優於抗PD-1抗體在同類患者中的表現。國內方面相對布局較少,恆瑞的SHR-1701目前在臨床 I 期。

CD47單抗

CD47亞型2主要在造血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和上皮細胞中表達。CD47與其相應受體相互作用,包括血小板反應蛋白1(TSP1)和SIRPα,參與一系列生理過程:細胞增殖、細胞凋亡、遷移和先天免疫應答。CD47-SIRPa相互作用,是刺激細胞融合的關鍵過程及T細胞活化,特別是抑制巨噬細胞吞噬靶細胞。

該機理適用於多種癌症,被稱為下一個PD-1的潛力股。

目前,暫未有CD47品種上。Forty seven在2019年ASH會議公布Magrolimab臨床數據在MDS於AML適應症展示優異療效,隨後吉利德宣布將以49億美金收購Forty Seven,再一次引發市場對CD47藥物的關注。

國內布局CD47的有信達生物、瀚思生物、宜明昂科、天境生物、恆瑞醫藥,大多數還處於臨床 I 期。

國際藥企方面,阿斯利康臨床 II 期腫瘤品種以廣泛布局First-in-Class小分子位居榜首,臨床II期品種靶點包括:Aurora B、A2aR、CXCR2、ER、STAT3、Wee1、ATR、MET、MEK等,其臨床項目大多與PD-L1或奧拉帕尼等已上市品種聯合使用。

BMS排名較臨床 III 期有所下降。

長期:CD3、PD-1雙抗

熱度碾壓其他品種

臨床 I 期項目研發趨勢十分明顯,CD3相關抗體類藥物熱度極高,17家公司共24個藥物為CD3相關靶向藥,其中CD3xBCMA以及CD3xCD20雙抗佔比較大,其次為PD-1相關雙抗。

CD3、PD-1雙抗

臨床III、II期雙抗類項目極少,相比之下臨床 I 期雙抗類藥物佔比達到1/4,直接將小分子藥物的份額擠壓至 25%,由此可見未來雙抗藥物地位的重要性。

羅氏、安進將成為雙抗領頭羊。

近年來,羅氏三大單抗專利陸續過期,導致其腫瘤板塊收入佔比連續下滑,在腫瘤領域的地位也將逐漸被默克的PD-1所替代。然而從臨床 I 期研發管線來看,羅氏已儲備豐富的候選品種,布局靶點26個以上,且CD3雙抗、SERD等熱門品種居多,長期來看羅氏有望重回腫瘤領域王者地位。

與羅氏相同,安進的重磅品種大部分已過期,導致近年來收入端下滑。然而從安進臨床 I 期廣泛布局雙抗類藥物,憑藉多年深耕生物藥的實力,或捲土重來,成為雙抗領域領軍者。

國內方面,雙抗內藥物臨床進展靠前的包括康方藥業、康寧傑瑞。

口服SERD

口服SERD屬於選擇性雌激素受體降解劑,適用於通常HER2呈陰性、但受雌激素受體(ER)信號驅動的乳腺癌。它一改氟維司群只能肌肉注射的限制,成為新一代最受關注的乳腺癌品種之一。

其中,羅氏、輝瑞和賽諾菲為重磅玩家。今年最早出爐的數據可能來自輝瑞/的Zn-c5以及G1公司的rintodestrant。 國內恆瑞率先布局,目前處於臨床 I 期。

4-1BB靶點

4-1BB,即CD137,屬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成員(TNFRSF9),主要表達於活化的T細胞,是T細胞協同刺激分子,其配體為4-1BBL,二者結合可刺激T細胞(和B細胞)活化和增殖,並抑制活化誘導的細胞凋亡,進而增強T細胞的免疫殺傷功能。同時,誘導單核細胞等活化,促進細胞因子的分泌,使單核細胞、樹突狀細胞等在免疫調節中發揮作用。

BMS、羅氏、安進、輝瑞以及吉利德為4-1BB的重要玩家,BMS的Urelumab是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的靶向4-1BB治療藥物,國內方面天演藥業最早展開臨床,其次為華海藥業以及丁孚靶點。

來源:西南證券

相關焦點

  • 海外醫藥2019年報總結2:乳腺癌成為第二大熱門研發領域(可下載)
    獲取《海外醫藥2019年報總結2:公司研發管線梳理腫瘤、免疫研發協同效應:短期PD-1,長期雙抗》完整版,請關注gongzhonghao:vrsina,後臺回復「綜合報告3」,該報告編號為20bg0026。
  • 強生、諾華、輝瑞等跨國藥企CEO年薪大比拼 誰增長最快
    隨著各公司年報逐漸公布,一批跨國藥企領導者的最新薪酬也隨之曝光,強生、禮來、阿斯利康、輝瑞、羅氏、諾華、GSK等跨國藥企CEO薪酬陸續公布,其中,強生CEO Alex Gorsky總薪酬最高,達253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諾華執行長Vas Narasimhan年度總薪酬強勢增長59%,羅氏執行長Severin Schwan由於公司薪酬計算方式改變與上年基本持平
  • 分拆重塑|跨國藥企2020(上)
    預計2020年將會開展K藥與PT2977聯合用於RCC的III期臨床;2019年6月,默沙東宣布以7.7億美元收購Tilos公司,得到了其TGFβ調節療法。之前,德國默克與GSK的PD-L1/TGFβ雙功能蛋白在臨床中展現出了優異的療效。
  • 負債2400萬,這家上市公司投的醫院破產了;13家跨國藥企超2700億...
    29種抗菌素、6種抗癌藥帶量採購結果公布;中藥材價格飆升最高漲幅達116.7%;47家企業口罩不合格;國藥集團邁向5000億時代;華東醫藥2019年工業收入首破百億;首款國產HPV疫苗5月起可預約接種:329元/針;基層醫生漲薪潮來了;13家跨國藥企超2700億美元市值蒸發;多款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被亮紅燈;新冠肺炎DNA疫苗INO-4800美國1期試驗完成受試者招募。
  • 2020醫保談判|PD-1降價衝擊:恆瑞、信達、百濟神州有望三分天下...
    來源:藍鯨財經昨日(12月17日),本年度「藥企大考」—醫保談判已落下帷幕。7款PD-1齊聚一堂,三家本土藥企與四家跨國藥企的正面交鋒更將這場年度大戲推向高潮。16日晚間,據多家媒體消息,默沙東、BMS、AZ、羅氏四家跨國藥企全部折戟,恆瑞醫藥與百濟神州大概率談判成功。
  • 跨國藥企上半年收入曝光,強生輝瑞滑坡,前三排名又變了
    吉利德雖然有瑞德西韋被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批准用於新冠肺炎治療,但是上半年總營收還是下滑了2.5%。 目前發布「成績單」的跨國藥企中,只有阿斯利康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11.62%),此外,安進、GSK、禮來、勃林格殷格翰、諾華增幅在3%以上。羅氏按照恆定匯率計算收入同比增長1%,而從實際金額看減少了約11億瑞士法郎。
  • TGF-β1仿生寡肽-68抑制了酪氨酸酶的活性
    TGF-β1仿生寡肽-68抑制了酪氨酸酶的活性 黃褐斑對於現在仍然是一個挑戰,這涉及多步法。 TGF-β1仿生寡肽68抑制了酪氨酸酶的活性。
  • 2020年醫保砍價中的藥企生存指南
    我國的本土醫藥龍頭正在腫瘤藥等千億級別的廣闊賽道實施掃射戰略,並與跨國藥企展開短兵相接,而這也導致了龍頭化的趨勢愈發明顯。2019年前三季度,在國內上市醫藥公司中,前20大的龍頭公司貢獻了全行業超過40%的扣非淨利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比例在未來還會進一步上升到50%。
  • 2020年上半年,跨國藥企TOP 5排名:輝瑞首位不再、BMS躋身前五
    2020年8月6日,隨著BMS半年報的發布,跨國藥企上半年成績單基本都已出爐,從財報可以看出:COVID-19對全球經濟形成了巨大衝擊,這也導致長期穩定的全球醫藥格局開始震蕩。疫情「黑天鵝」下,2020上半年 跨國藥企Top5排名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CAR-T賽道競爭火熱,國內藥企研發正呈三大趨勢
    CAR-T賽道競爭火熱,國內藥企研發正呈三大趨勢(來源:製藥網) 根據全球多家市場調研機構及商報預測,未來五年內(至2025年)CAR-T全球市場CAGR介於34.5
  • 2500億天價收購:靠中國市場逆天改命,百年藥企阿斯利康做對了什麼?
    2019年,阿斯利康更反超全球第一大仿製藥公司輝瑞,成為在中國的跨國藥企Top1。今天風光收購亞力兄製藥,但5年前的阿斯利康曾一度陷入頹勢,差點被大廠輝瑞收入囊中。5年逆天改命,阿斯利康做對了什麼?中國市場在阿斯利康「改命」過程中扮演了什麼關鍵角色?390億美元的全球巨額收購背後,又有什麼大風向變動將會影響中國的醫藥產業及投資生態?
  • 安信證券:剖析當前海底撈(06862)短中長期發展趨勢
    核心觀點國內本土公共衛生事件拐點+全國門店持續復工,我們認為目前海底撈(06862)已度過2月全國閉店的至暗時刻,門店經營數據拐點已至(根據公司年報交流會,目前已有621家門店恢復營業,平均翻臺率已恢復至2次/天),預計在4-6月有望持續復甦,且中長期看有望加快門店的外送業務發展。
  • TGF-β1仿生寡肽-68beta-white抑制了酪氨酸酶的活性
    TGF-β1仿生寡肽-68beta-white抑制了酪氨酸酶的活性黃褐斑對於現在仍然是一個挑戰,這涉及多步法。TGF-β1仿生寡肽68抑制了酪氨酸酶的活性。目的:(1)研究包含兩種主要成分的兩種配方:DAB和TGF-β1仿生寡肽-68對面部黃褐斑的組合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比較其功效分別為2%和4%對苯二酚霜(HQ)可以在受到防曬的正常皮膚上使用。方法:對40名女性進行了一項治療前後的隨機,雙盲,為期12周的比較研究。
  • ...德國藥企BioNTech跌4%,吉利德科學跌1.6%,美國藥企Moderna跌0...
    【行情】部分美股抗疫概念股走低,德國藥企BioNTech跌4%,吉利德科學跌1.6%,美國藥企Moderna跌0.37%,輝瑞跌0.05%。文/夏洛特2020-08-05 01:54:17來源:FX168 【行情】部分美股抗疫概念股走低,德國藥企
  • 被高瓴資本看好,增速30%,醫藥研發服務企業的投資邏輯是什麼?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是跨國藥企爭奪的重要新興市場。但由於國內藥品審批地域性的特點,跨國藥企的產品在國內上市必須通過國內的臨床試驗,這也間接刺激了國內具備資源和研發優勢的醫藥研發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
  • 全球製藥50強最新榜單:輝瑞跌落榜首,4家中國藥企上榜
    在Top10的排名中,相較於2019年榜單,名次上升的除了羅氏和諾華,還包括百時美施貴寶和武田製藥,前者由去年的11位上升至今年的第6位,後者由第16位上升至第10位,該兩家藥企名次上升較快的原因均得益於單次的大併購,去年1月,百時美施貴寶宣布以740億美元(約合超5000億人民幣)併購新基,此次收購也使得百時美施貴寶獲得了新基在腫瘤、免疫、炎症領域的多個重磅管線產品,同期,武田製藥也完成了對罕見病巨頭英國夏爾製藥的收購
  • 國際藥企受疫情影響暫緩研發計劃 國內CRO公司復產復工或迎發展良機
    「短期來看,受生物藥的快速發展影響,中國的cro、cmo企業又迎來了一個高速增長期。」4月30日,北京一股權投資基金投資經理王俊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行業內還是呈現整合、平臺化趨勢,具備一體化交付能力的企業將更具競爭優勢。
  • 曾經「神藥」一片賣1分5 仿製藥進入微利時代藥企出路幾何?
    而其他參與該品種報價的企業,無論是以嶺藥業、海王藥業、哈藥集團製藥六廠等知名企業,均不到對應0.25g劑型最高有效申報價的0.2元/片,最終「出局」。 有分析人士坦言,不算固定資產折舊、研發這些成本,二甲雙胍口服常釋劑型單單是1分錢/片的價格,也低於原料藥的價格了,更不要說還有研發、設備折舊這些成本了。中標二甲雙胍的企業大多是「虧本成交」。
  • 上市藥企陸續公布 2019財年年報和業績預告
    新快報訊 記者梁瑜報導 近日,全球大型跨國藥企2019財年年報陸續發布,國內上市藥企也陸續發布了2019年業績預告。先看跨國藥企年報。截至2月21日,全球大型跨國藥企2019財年年報基本均已公布。同比增長超過10%的有3家,除了百時美施貴寶外,還有默沙東、葛蘭素史克。
  • 輝瑞跌落榜首,羅氏首次登頂,4家中國藥企上榜全球50強
    6月12日,美國《製藥經理人》雜誌公布了2020全球藥企50強的最新榜單。羅氏、諾華、輝瑞、默沙東、百時美施貴寶、強生排名前六位,年度銷售額均突破了400億美元大關。業內普遍認為,面對全球醫藥市場競爭不斷加劇,跨國藥企之間的大規模併購將會愈演愈烈。腫瘤、心血管、消化、呼吸以及神經等領域的新藥層出不窮,未來行業洗牌也會加速。最終的出路,是創新和差異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