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實體書店陸續恢復營業 圖書館線上活動花樣多

2020-12-23 惠州電視臺

最近,市區多家實體書店也陸續恢復營業,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拉攏人氣,他們也想了不少辦法。

一場疫情讓許多實體經濟行業艱難支撐,實體書店的經營壓力日益凸顯,租金壓力、客流量減少、員工成本高昂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記者走訪了江北的新華書店,3月10日,新華書店在閉店歇業29天後,已經開始重新開門納客,但上門者寥寥。說起這段時間市場行情,書店營銷部副經理關世亮表示,實體書店受疫情影響非常大。

新華書店營銷部副經理 關世亮:「我們是響應政府的號召,1月24日就開始停業了,到2月22日才開始營業,我們這邊粗略的統計了一下,我們整體銷售(從1月24日至今)同比去年的話減少了200多萬,下降了85%。」

關經理告訴記者,書店原計劃春節採取員工輪班制度,保證書店正常營業。不成想,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計劃,書店沒辦法正常營業,營收大幅下降。不過,這些書店也都在想盡各種辦法積極彌補、儘量緩衝壓力。

新華書店營銷部副經理 關世亮:「首先第一個我們是從用戶資源入手,我們通過線上的微信讀者群,在群裡開展一些線上的讀書分享會,以及一些直播的形式,通過多樣的形式讓讀者參與到裡面來,一種是由我們聯繫出版社的一些作者在線上做一個新書的分享,另外一種形式就是我們通過直播的形式,在讀者群發布信息,讓他們自主的參與到裡面來,從我們目前自有的讀者群,大概有四五個群在參加,每個群容量大概是200人以上。」

關經理表示,目前已經開展5場「線上書友會」,但由於目前處在探索階段,因此對於圖書銷量方面還沒有起到太大的推動作用。不過,藉助目前風潮正盛的網課時代,新華書店推出了一款自帶學校電子教材的學習型平板,這對於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

新華書店營銷部副經理 關世亮:「我們目前主要是網課時代線上學習的一個機遇,我們也是重點推出數位化專用平板,它的優勢主要是有一個彈性的管控系統,便於學生以及家長可以遠程督學,就是說你在遊戲的下載或者遊戲視頻的下載,這個對外的方面都可以做後臺的管控,我們城區的教育局已經是跟我們採購了一批平板電腦,在這個時間 這對我們銷售起了很大的補充作用從目前來說應該有12%到15左右(的緩衝)。」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讓這個寒假被延長,2020年春節也成為最「宅」的春節。 為了給防疫期間在家的廣大青少年增添一點生活樂趣,慈雲圖書館開展了青少年線上朗誦的「稚誦」活動,在那裡,可以跟眾多朗誦愛好者、寫作愛好者進行線上交流和分享。

她叫黃巧靈,是一名來自江南學校的五年級女生,平日裡小巧靈熱衷朗誦、喜愛寫作,這篇《惠州西湖的美好四季》就是她的一篇得意佳作,而像小巧靈一樣熱愛朗誦的小朋友還不在少數。本次慈雲圖書館推出的「稚誦」活動就將根據以往在圖書館的借閱量或通過社會培訓機構的推薦選出小小「朗誦者」,由他們來分享一篇自己喜愛的名作或一篇介紹惠州本土文化的文章。

慈雲圖書館館長 周瓊芳:「我們線上推送的宣傳活動的少兒活動也有,但我們主要是繪本,以電子書的形式,後面我們考慮到形式要多樣一些,不能讓我們的小讀者只能看著電子產品,所以我們後來就想到了,聽,現在已經推出了七八期,這些小讀者都是是有良好的一個閱讀習慣,平時那我們的線下開展朗誦培訓的時候,他們也會經常來參加。」

周館長告訴記者,一開始只是想通過這種同齡小朋友互相分享的形式,找尋到他們喜愛的文章或激發他們主動閱讀的興趣。但令周館長沒想到的是,「稚誦」活動一發起就受到了很多家長和學生的熱烈反響。

慈雲圖書館館長 周瓊芳:「我們在分享小讀者朗誦音頻的同時,也會把一些作品的書評,和文字素材,和小讀者的介紹都一併推送出去,就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分享,讓其他的小讀者在他們同齡人的分享當中,起到一個閱讀的帶領和示範的作用。」

家長 藍先生:「而且孩子不單是自己喜歡看,他會和我們一起坐下來分享這個文章裡面,它自己所學,所感觸的一些心得,這一點是很好的,因為他做作業的話,就沒有怎麼去跟我們的溝通。」

周館長介紹,只需要打開「慈雲圖書館」的小程序、搜索自己喜歡書本名稱即可進行在線聽書。這樣就可以避免眼睛長時間盯著電子產品了。

家長 藍先生:「通過這一種比較輕鬆的模式,它不需要像學校 整天去盯著網課去看,這種的話,它是一種娛樂性的角度去參與,小孩子的話會更容易接受,他自己去選自己愛看的書。」

相關焦點

  • 書店陸續恢復營業,線上賣咖啡賣火鍋這些「花招」還繼續玩不?
    隨著疫情持續好轉,實體零售行業陸續恢復營業。近日,重慶新山書屋宣布恢復營業,市民可自由進店。此外,西西弗也有部分書店恢復營業,鍾書閣則表示正在等待審批。這意味著,近期將迎來一波書店的復工潮。 與此同時,書店行業紛紛試水線上服務,推出網上商城、社群、直播、外賣等,通過各種形式增加銷售渠道。
  • 青島市圖書館恢復開放 方所書店、棧橋書店等實體書店也相繼復工
    文/半島記者 黃靖斐 圖/半島記者  夏楠3月29日,青島市圖書館部分區域恢復開放,熱衷參與文化活動、熱愛紙質閱讀的朋友又回來了,市民們終於可以恢復借書還書的「文藝範兒」生活,全天共接待到館讀者543人,借還書刊3332冊。當天青島市文化館也恢復部分開放。
  • 四川南充:實體書店復工 玩出新「花樣」
    3月10日,四川省南充市民李成菊通過書店線上平臺,下單購買了《一個海難倖存者的故事》《偷書賊》《了不起的比爾蓋茨》3本書。當天,筆者走訪了南充市內幾家書店,部分實體書店已陸續復工。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實體書店帶來的考驗,全市各大書店積極探索多種營業模式,從實體運營到線上購書,再到推出各種特色活動,為讀者提供多方面的服務。
  • 寧波實體書店逆境求突圍
    實體書店元氣大傷目前,全市有800多家實體書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市所有書店從1月下旬起停止營業,直到2月20日才陸續恢復營業。在此期間,各大小書店的營收幾乎為零。直到今天,復工營業已經一個多月了,實體書店仍未恢復元氣。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第一季度銷售額預計下滑60%。
  • 「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第七日活動,關注實體書店
    此外,疫情期間,不少實體書店推出了教材教輔雲端發行、在線銷售等線上業務,並啟動快速發貨通道,讓讀者第一時間收到圖書。目前,部分實體書店也已重新對外營業。圖書品種達16000種,首次引入線下豆瓣高分書房專區,開闢倫敦書評書店合作專區,並自主打造「有態度的書架」。朵雲書院定期舉辦 「上海之巔」讀書會、「紙上風景」圖書裝幀活動、講座沙龍、藝術展覽等文化活動。
  • 上海實體書店恢復營業!大隱書局5家門店復業
    市民戴著口罩在書店閱讀。 殷立勤 攝中新網上海3月1日電 (記者 殷立勤)3月1日,市民戴著口罩在大隱書局創智天地店選購書籍。暫休一月有餘的上海大隱書局武康大樓店、創智天地店、大隱湖畔書局、大隱精舍、白玉蘭廣場店3月1日起恢復營業。
  • 上海實體書店恢復營業 大隱書局5家門店復業
    市民戴著口罩在書店閱讀。殷立勤攝中新網上海3月1日電 (記者 殷立勤)3月1日,市民戴著口罩在大隱書局創智天地店選購書籍。暫休一月有餘的上海大隱書局武康大樓店、創智天地店、大隱湖畔書局、大隱精舍、白玉蘭廣場店3月1日起恢復營業。
  • 想逛書店的注意了!我省實體書店陸續開業!知道什麼書最熱銷嗎?
    春光大好,工作之餘逛逛書店,絕對是很愜意的事情。書迷們注意了,我省的實體書店陸續開業了!步入3月,受疫情影響的各行各業漸漸開始「復甦」,此前受到衝擊的實體書店也有了回暖跡象。「隨著『線上』開學季的到來,我們的圖書銷售終於看到一些積極的數字了。現在來書店選購書籍的多為學生家長,而最受青睞的書籍也莫過於教輔材料及兒童讀物。」書店工作人員介紹。記者在現場看到,只有零星顧客,在現場迅速選購完圖書,進行手機支付,之後快速離開書店。即便收銀臺有兩三位顧客在排隊,也保持著一米左右的距離。
  • 拯救實體書店 白巖松、高曉松等名人「線上幫忙」直播帶店
    據該倡議發起方介紹,之後還有馬未都、高曉松、敬一丹等多位名家將加入這次「線上幫忙」的行列。名人出手助力,這招能不能救實體書店?線上發力,會對未來實體書店的發展有何影響?白巖松「直播帶店」,多位名家將參與作為一名「專業閱讀者」和「業餘寫作者」,白巖松一直關注實體書店的發展。
  • 安徽:實體書店推出暖心舉措 讓文化地標「暖起來」
    根據3月15日合肥市關於有序開放全市文化和旅遊場所的通告,3月16日起,合肥市文化和旅遊場所有序開放,開放範圍為全市A級旅遊景區、實體書店、城市閱讀空間、公共文化場館。作為省內第一批恢復開放的圖書館、博物館,恢復營業的實體書店,它們如何做到既滿足讀者熱切期待的文化生活需求,又做到加強防控、有序開放?
  • 徐匯又有實體書店恢復營業!還將新開一家24小時海派書店
    徐匯又有實體書店恢復營業!大隱書局武康大樓店暫休一月有餘的上海大隱書局昨天(2月29日)宣布,3月1日起,包括武康大樓店在內的大隱書局5家門店將恢復營業。疫情期間,實體書店客流與物流受到很大影響,但「那些書還在,倔強而孤獨」。大隱書局創始人劉軍在復業信中向讀者致意:「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本土實體,上海這片土地,就是我們的源頭活水。
  • 疫情下的實體書店:抖音直播自救,線上社群帶貨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圖書店生存艱難這幾天,陸續有書店恢復營業的消息:2月10日,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新天地店復業;2月11日,上海光的空間·紹興路店復業;2月12日,上海書城長寧店復業……但在疫情衝擊下,實體書店的客流量不復往昔。上海三聯書店副總經理陳逸凌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客流只有以往的十分之一。
  • 北京這些書店已恢復營業,營業時間表請您收好!
    近日,北京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鼓勵實體書店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堅持營業。據新京報記者了解,目前北京已有多家閱讀空間恢復營業,在特殊時期為大家提供閱讀、購書、咖啡飲品、文創產品等商品和服務。
  • 實體書店按下快速「復甦鍵」
    隨著4·23世界閱讀日和五一小長假的「刺激與緩衝」,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實體書店挑選和閱讀圖書,感受閱讀的魅力,實體書店迎來了疫情以來「最好的時光」。 看著這麼多讀者在書店找書、看書的情景時,或許濃濃書香早已悄悄按下了書店的「復甦鍵」。疫情給實體書店帶來了較大影響的同時,也加速著書店經營、營銷方式的改變和升級,為進一步了解全國一線門店復工復產的情況,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採訪了全國近20家實體書店的經理、店長,從經營方向、營銷舉措等方面,一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實體書店經營者的運營與思考。
  • 30萬元優惠券為實體書店加油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在生產生活正有序恢復的泉州,圖書館、公共景區、文化創意街區……人流量逐步恢復,為了增強消費者黏性,實體消費場所也同步加強線上活動的延伸。疫後時代,且看泉州文化消費市場的新動向—— 今年6月,在泉州中心市區青少年宮運營了多年的「風雅頌」書局暫停營業。實體店難以生存的話題再度引起大家關注。日前,「風雅頌」書局主理人連真送來了好消息:他們的新店已定址落戶豐澤區。
  • 疫情下濟南實體書店的自救:微店下單、外賣送書、線上直播……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就飽受電子化浪潮衝擊的書店行業「雪上加霜」。近日,濟南多家實體書店復工,面對不復往昔的客流量,有的書店默默堅持,還有的書店則積極展開自救,探索線上銷售、組織線上活動等以求實現突圍。
  • 南昌實體書店多途徑尋求破局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作為承載閱讀的主體之一實體書店的經營狀況,近期備受關注。2020年初,疫情給各行各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依靠線下人流量的實體書店無疑遭遇了重創。疫情下,南昌的實體書店狀況如何?連日來,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實體書店目前面臨人流量驟減、銷售下滑明顯的困境,號召讀者「充值辦卡」,微店線上促銷,成為不少書店的新選擇。
  • 後疫情時代 實體書店的執著守望
    「在這種圖書館讀書,都想讀多兩頁」「特別驕傲地告訴全世界,鍾書閣的設計師是一位美麗善良的女王。」這就是新開張的廣州永慶坊鍾書閣,再度成為年輕人的話題,前去打卡者絡繹不絕。 鍾書閣是2013年才創立的年輕書店品牌,初衷是把讀者拉回實體書店,短短7年卻已在全國有27家門店。
  • 又聞書香 重慶部分實體書店恢復營業
    新華網消息,在重慶,不少書店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陸續恢復營業,方便市民前往購書閱讀。圖為市民在重慶新光天地西西弗書店選購書籍。新華網 李相博 攝一名男孩在重慶新光天地西西弗書店的閱讀角看書。市民在重慶新光天地西西弗書店選購書籍。新華網 李相博 攝
  • 實體書店的自救之路
    疫情期間,像稻誠及所這樣還開著門的實體書店,已經不多了。一個以中小型民營書店為主要調查對象的問卷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月5日,在1021家參與調查的書店中,有926家停止營業,佔90%以上;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的書店890家,佔87%,意味著抗風險能力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