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金融科技人才流動趨勢報告:保險和銀行成為網際網路人才轉行首選

2020-12-18 零壹財經

出品|零壹智庫&脈脈

2020年,金融科技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年份。突發疫情加劇了科技與金融的融合,金融科技試點在全國9個城市鋪開,陸金所、螞蟻集團等金融科技公司登陸資本市場……這背後,科技與金融人才流動也顯示出一些新的特點與趨勢。

日前,零壹智庫和脈脈研究院聯合發布《2020金融科技人才流動趨勢報告》,報告基於脈脈2020年上半年招聘數據,結合零壹智庫、京東數科等多位專家觀點,梳理了金融科技行業概況、網際網路與金融行業的雙向流動現狀、行業巨頭的人才吸引與輸送、行業人才需求以及人才吸引策略等五個維度。

2020年,網際網路與金融業之間的人才流動依然活躍。脈脈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網際網路人轉行前三大流向分別為房產建築業、金融業和製造業,流動率分別為13.9%、12.3%和9.2%;而42.1%的金融行業從業者流向IT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人才轉行做金融,轉行人才更多從事商務銷售類職位。2020年上半年,原網際網路人才轉行選擇從業的金融類公司,崗位前五項選擇分別為信貸業務、保險代理人、銷售、理財經理以及風險投資等。

從金融業去往網際網路的人才,以研發最多,其次則是運營、產品經理。與網際網路人才進入金融行業不同的是,原金融人才向網際網路行業更多地輸送技術能力。一般情況下,IT人才在網際網路行業獲得的薪酬高於金融行業,且擁有金融背景技術複合型人才是稀缺資源,是填平行業間數位化程度差異的重要推手。

從機構來看,2020年上半年,騰訊、百度、字節跳動及京東數科等為金融行業輸送大量人才,流動比例分別為1.9%、1.7%、1.2%及1.0%。保險和銀行成為網際網路人才轉行首選。2020年上半年,平安系公司吸納網際網路人最多,旗下的中國平安、平安普惠和平安銀行合計流入7.9%的網際網路人才。在前十大網際網路人青睞的金融機構中,除了上述三家公司,其餘分別為中國人壽、泰康人壽、友邦保險和太平洋保險等保險公司,以及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和中信銀行。

平安系吸納大量網際網路人才同時,也為網際網路行業輸送人才。中國平安、平安銀行分為向網際網路行業輸送3.4%、0.6%的人才。結合網際網路人才流向的金融公司名單,中國平安、招商銀行、中國人壽、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和平安銀行人才流動活躍,相互認可程度較高。

近年來,字節跳動持續激進招人。公開數據顯示,字節跳動將在2020年擴招4萬人,預計員工數量在年內突破10萬人。脈脈人才流動數據正印證了這一點,自2018年起,字節跳動越過BAT,成為金融、科技人才最優考慮的去向之一。2020年上半年,字節跳動(8.2%)吸引了最多金融行業轉行人才,數量是第二名騰訊(4.5%)和第三名阿里巴巴(4.3%)的近兩倍。

雖然金融行業今年頻傳降薪減員消息,但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活躍。受新冠疫情影響,經歷了2020年第一季度環比下跌以後,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在疫情在國內得到有效控制的2020年第二季度反彈回升。

金融科技領域更加需要有豐富從業經歷的人才。根據脈脈數據,截至2020年9月20,現有的金融科技人才中,5-10年經驗的人才佔38%,10年以上的人才佔19%。

在各類崗位中,薪酬最高的是數據分析類人才、風控人才和客戶端開發人才,其金額均為2.5萬元(註:該數據為中位數)。

報告全文如下(後臺回復「金融科技人才「可查看完整版PDF報告全文):

End.

為了全面總結2020年數字科技行業的發展並挖掘標杆公司,零壹財經·零壹智庫推出第二屆數字科技兵器譜TOP 50榜單評選及報告。即日起至12月10日,評選進入案例徵集階段。如果您有意向,請掃下方二維碼填寫信息,期待您的參與。

相關焦點

  • 脈脈發布《人才流動與遷徙報告2020》揭示企業間人才流動路線圖
    【來源:環球網綜合】哪座城市的人才吸引力最大?哪個行業競爭最為激烈?哪個行業的人才缺口最大?轉業的人更多地流入哪些領域?日前,職業成長平臺脈脈發布了《疫情之上 機遇何在 人才流動與遷徙報告2020》(下簡稱「人才流動報告」)。
  • 銀行、券商、租賃齊上陣 積極擴大金融科技人才編制
    最近,各類金融機構進入火熱秋招季。《金融時報》記者發現,金融科技類人才成了「香餑餑」,除了金融科技公司之外,銀行、證券公司、租賃公司等也在招聘崗位中凸顯對金融科技類人才的「渴求」。實際上,我國金融科技近幾年取得快速發展,而在發展的同時,金融科技領域的人才短缺問題也較為突出。
  • 2020年人才吸引力報告發布:IT網際網路行業仍是最大人才流入行業
    中國網財經12月16日訊(記者 杜丁)昨日在「2020MAX脈脈年度僱主評選頒獎盛典」上,「2020年人才吸引力報告」發布。報告顯示,IT網際網路行業仍是最大人才流入行業;生活服務業、製造業與金融等行業出現顯著人才流出。
  • 中國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代理人所學專業也會對保險代理產生影響,調查中有52.1%的受訪者所學專業為金融、保險或銷售等與保險代理關係密切的專業。在收入方面上,網際網路代理人平均收入高於行業整體水平,年均收入多集中在5-30萬之間,中位數落在11-20萬之間。
  • 人民日報海外版:社交招聘聚焦數位化人才需求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社交招聘聚焦數位化人才需求本報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聶傳清)「2020MAX脈脈年度僱主評選頒獎盛典」日前在北京召開。作為一年一度社交招聘領域的聚會,今年的評選活動著重聚焦數字經濟驅動下的人才流動,給出中高端人才緊缺的應對之策,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動力,同時助力企業以僱主品牌影響力吸引人才。會上還發表了《人才吸引力報告2020》。會上多位嘉賓的分享都傳遞出一個清晰的訊息:人才流動呈現新格局,數字經濟成關鍵推動力。
  • 《2020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中高端人才報告》發布:杭州中高端人才淨流入...
    獵聘發布《2020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中高端人才報告》,報告顯示,杭州成為網際網路行業中高端人才淨流入率全國第一的城市,阿里巴巴成為網際網路人首選地。北上廣深不再是網際網路人才的第一選擇,新一線城市正在成為」掘金窪地「。
  • HRoot聯合Lockin | 《2020中國海外人才職業發展分析報告》重磅首發!
    Lockin聯合全球高校職業發展聯盟GUCCU、以及國內領先的人力資源媒體HRoot,基於全球1600多所大學、6萬多家企業,以及全球120萬海外人才註冊用戶數據,經過調研整理,共同發布了《2020中國海外人才職業發展報告》,這也是Lockin第5年發布針對於海外人才的專業分析報告。
  • ...大爆發……2020文化金融發展報告解讀疫情下中國電影金融服務困境
    報告分為總報告、市場篇、行業篇、區域篇和專題篇五個部分,共計15篇報告,覆蓋文化產業銀行信貸、文化產業債券、文化企業上市融資、私募股權融資、文化產業保險等多個視角。 報告更為集中地分析了2019年各個市場的發展情況。在行業篇中,電影、藝術品、傳媒產業、創意設計服務業依舊是報告關注的主要行業。
  • 一季度河南省人才市場分析報告出爐 製造業復工早 普工技工最走俏
    就業市場上哪些人才受歡迎?高校畢業生「飯碗」是否端得穩?職場薪資水平是否有波動?每一個話題都牽動著大家的心。4月22日,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河南省公共人才服務機構才市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對省人才交流中心等省內28家人力資源機構的抽樣調查,得出報告回應公眾關切。
  • 中信銀行(國際)行長畢明強:金融科技的港式樣本
    對傳統商業銀行而言,來自金融科技大潮的挑戰是巨大的。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金融科技轉型已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甚至生存的第一要務。而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戲劇化地推動了銀行加速線上業務進程。那麼,未來香港銀行業在金融科技轉型方面會有哪些趨勢呢?日前,中信銀行(國際)行長兼行政總裁畢明強在《北大金融評論》上發表文章,通過列舉金融科技在香港的發展歷程,認為隨著銀行內部流程和架構重構進程的深化,金融科技還會從技術層面逐步影響到銀行的文化層面,以敏捷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基因將逐步滲透到銀行的文化當中。相比於中國內地突飛猛進的發展,金融科技在香港的起步比較晚。
  • 金融科技賦能,築牢銀行信貸業務精細化風控基石
    作者:融慧金科前言在今年的疫情衝擊之下,線下業務受阻,各商業銀行紛紛開展線上化經營和線上場景布局以化危為機。在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的實踐與應用下,網際網路貸款成為商業銀行順應金融科技發展的大趨勢,也是金融數位化轉型的必由之路。
  • 慧科研究院2020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正式發布,聚焦數位化人才
    【獵雲網北京】12月22日報導12月21日,以「Digitalent數位化人才」為主題的慧科研究院2020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發布會在慧科集團總部舉行。慧科集團合伙人、慧科研究院院長陳瀅博士基於對未來2-3年教育行業發展趨勢的洞察,從教育與科技深度融合的視角,與到場的專家學者、高校老師、媒體等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必經之路。這是慧科研究院自2014年以來,連續第7年發布的教育趨勢報告。
  • 打造金融人才高地 東城區成立北京首家智能金融人才聯盟
    北京市首家智能金融人才聯盟成立 吸引金融人才聚集 東城區作為首都核心區,區位優勢獨特、資源稟賦優越,近200家銀行、保險、券商、信託等金融業規模以上企業集聚於此。 東城區副區長趙海東介紹,北京東城智能金融人才聯盟主要圍繞智能金融、金融科技、區塊鏈、資產證券化、REITs等金融領域,由專家或為金融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學者在自願的基礎上共同組成。
  • 金融科技巨頭紛紛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對銀行有什麼影響?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近年來漸成部分中小銀行特別是民營銀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渠道。 2018年,京東金融上線了富民銀行的存款產品「富民寶」,業內普遍認為這是網際網路存款的開端。京東數科的招股書也顯示,京東數科幫助金融機構的存款產品實現規模化增長。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累計為金融機構推薦了超200萬存款用戶。
  • 百位金融科技專家齊聚南京 共商江蘇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發展大計
    12月11日,江蘇省網際網路金融協會與蘇寧金融研究院聯合舉辦的「2020江蘇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發展研討會暨蘇寧金融研究院五周年論壇」在南京舉行。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聶振平,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新顏,建設銀行(601939,股吧)江蘇省分行副行長沈秋翔,紫金財產保險公司總裁陳加明,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副主任王弋,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江蘇蘇寧銀行首席科學家郭毅可,江蘇省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黃金老等百位大咖雲集,共商江蘇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發展大計。
  • 金融科技巨頭紛紛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對民營銀行影響幾何?
    12月18日螞蟻集團率先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以來,京東金融、陸金所等幾大金融科技巨頭紛紛快速跟進。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是指商業銀行藉助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推出的存款產品,商業銀行需向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支付「導流費」等手續費。
  • 破除勞動力和人才流動的戶籍「藩籬」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暢通有序流動渠道,激發社會性流動活力,以戶籍制度和公共服務牽引區域流動。
  • 盤點2020: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銀行這樣挺進金融科技
    M、移動互聯:手機銀行成技術迭代核心應用 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規模達13.19億,佔據全球網民總規模的32.17%,已是移動網際網路大國。
  • 銀行與網際網路平臺共生關係下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何去何從
    在金融數位化轉型浪潮中,對於銀行尤其是經營規模、經濟實力較弱的中小銀行來說,與兼具流量與技術的網際網路平臺合作成為重要出路。另一方面,網際網路平臺也有意涉足金融領域,將其所掌握的流量、數據「變現」。雙方各取所需、優勢互補,形成共生關係下的網際網路金融,並發展出多種業務模式,而部分業務又有「監管套利」之嫌。
  • 助力科研攻關,江蘇銀行「人才貸」馳援科技抗疫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科技人才成為了對抗病毒的重要「武器」。江蘇銀行以金融力量為科技人才提供資金支持,加快成果轉化落地,全力助力抗疫迎戰。  江蘇省「雙創計劃」人才任輝博士創辦的蘇州海狸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是核酸檢測試劑材料的專業研發和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