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最近,各類金融機構進入火熱秋招季。《金融時報》記者發現,金融科技類人才成了「香餑餑」,除了金融科技公司之外,銀行、證券公司、租賃公司等也在招聘崗位中凸顯對金融科技類人才的「渴求」。
實際上,我國金融科技近幾年取得快速發展,而在發展的同時,金融科技領域的人才短缺問題也較為突出。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發布的《中國金融科技安全發展報告2020》中也提到,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促進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和維護金融安全,既需要技術創新,也需要制度保障,還需要人才保障。相比之下,我國的人才儲備還非常不足,相應的制度安排依然有待進一步完善。
人才是金融科技創新的第一動力,隨著金融行業進入數位化運營和智能化發展時代,業務的數位化轉型已成為戰略調整重要方向,與業務發展相應的人才也就更為緊缺,銀行、證券公司、租賃公司等傳統金融機構在加大數位化轉型的同時,也在積極「招兵買馬」擴充金融科技類人才。
《金融時報》記者梳理發現,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在招聘中列舉了金融科技類的崗位。公開信息顯示,建設銀行總部2021年度校園招聘崗位需求中,數位化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產品創新與管理部)招聘10人,主要負責全行數位化經營能力建設、日常監測與評估、系統建設及綜合事務管理等工作;工商銀行在招聘啟事中明確提到「科技菁英計劃」,表示主要為產品研發、用戶研究、大數據分析、平臺建設、信息安全與管理等領域提供科技人才儲備。
多家券商都對金融科技領域人才拋出橄欖枝,如中信證券總部的2021屆校園招聘職位中,財富管理委員會(金融科技部)招聘數據決策支持崗、內容運營崗、線上用戶運營崗等職位人才,華泰證券則專門開設了信息技術或金融科技人才招聘專場。
租賃公司也在加碼科技類人才招聘工作。《金融時報》記者從獅橋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了解到,在招聘崗位中,技術類招聘類別共有23個,包括推薦算法工程師、Java開發工程師、高級Java開發工程師、數據開發工程師等。獅橋有關負責人表示,專注技術持續投入來強化線上數據開發和線下風控團隊建設,是獅橋的核心競爭力。獅橋每年的IT開發投入都超過億元,未來還將繼續加大科技投入。
而對於金融科技公司而言,科技類人才儲備更是業務發展的標配。國內某頭部金融科技集團在2021屆校園招聘啟事中說明,將招聘包括金融科技等方向的第十九期「1200工程管培生」共計100人,其中,金融科技管培生包括算法、風控和研發三個方面。京東官方招聘網站上,也設置Java工程師、數據分析工程師等科技類崗位,入職人員將供職於京東數字科技、京東集團等。
隨著各方機構都在擴大金融科技人才編制,激烈的人才競爭或將成為機構布局數位化轉型的關鍵。而對於機構而言,更需要的是既懂金融、又懂技術的複合型、多元化創新型人才。
某金融租賃公司人力資源辦公室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近兩年來,租賃公司人才缺口比較大,迫切需要吸納有發展潛力的儲備人才,為行業注入新鮮血液。從租賃機構自身專業角度而言,為了進一步提升自主研發和自我創新的金融科技能力,就更需要具備金融科技行業經驗的專業化、複合型人才。
上海某金融科技公司從業人士也表示,由於公司開展投資理財業務,除了基金經理和金融產品經理之外,公司要求在職所有員工都需要通過基金從業資格考試,而新招聘人員也對具有法律職業資格或金融類職業證書者優先聘用。
為了廣納英才,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紛紛開出優厚的招聘待遇。事實上,網際網路與金融行業的整體收入較高,吸納就業能力強,近幾年來備受高校畢業生青睞。第三方專業機構麥可思公司發布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等本科專業畢業生薪資較高。而在社會招聘方面,金融科技領域人才薪酬也處於高位。
不過,也有調查顯示,在吸引尖端金融科技人才的驅動因素中,高端人才最看重的是未來的職業發展,其次是企業文化,再次才是薪酬。
有分析人士認為,對於複合型的高端人才而言,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得到認同的企業文化更是挽留人才的關鍵。據了解,當前已有金融科技公司開始注重人才培養機制的建立和人才梯隊的搭建。在人才選拔機制上,除了考慮個人能力、經驗、領導力之外,更注重人才價值觀的一致性以及團隊文化的契合度,這是未來整個團隊能夠形成強大合力和凝聚力的關鍵,提升參與感和積極性,降低人才流失率。此外,不能簡單地以崗位為核心進行人才梯隊建設,而是以輪崗制培育複合型人才,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的人才梯隊,這樣才能適應快速的業務發展和轉變。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