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鞋業悄悄開了1萬家店,1年賣1億雙,憑什麼?

2020-12-15 聯商網linkshop

提起女鞋之王,你會想到誰?

一代鞋王百麗?不過這個千億市值的公司早已低價賣身並在港股退市,此前百億級年度營收,也不過是做了「代理」這個中間生意。

中國鞋業第一股星期六鞋業?1年內虧掉了過去7年賺的總利潤,而今的星期六不得不逐漸剝離女鞋業務,淪為一個殼公司。

號稱一年賣出5000萬雙的達芙妮?更多人知道的是,這個品牌2018年關了941個銷售點,去年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淨關閉了2288個銷售點。

就在此時,一個看似很low的品牌開始被眾人所注視。以更小的門店和更便宜的價格吞噬下沉市場,大東鞋業(DUSTO)居然悄悄在全國布局了超過9000間銷售點(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為1萬多家),攬獲了3000多萬會員。

這可能是新一代中國女鞋之王。

女版富貴鳥的第一桶金 

很多人沒聽說過大東,畢竟它太沒有存在感了。

大東的門店基本只有三四十平米,裝修也是紅白相間的土味拼盤,這樣的品牌門店放在大街上,人們幾乎注意不到。

最醒目的,可能是大東門店玻璃牆上張貼的各種促銷標語。「79元2雙」「清倉甩賣,全場5折」等,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小攤上黃鶴廠裡出來的錢包,和一直聲稱「最後一天虧本處理」的羊毛衫。

這是一家看起來似乎活不到明天的店。相比於高檔商場裡的百麗和達芙妮,大東的品牌形象打造,比都市麗人之於維密還low。

這其實與它的創始人關係密切。

1995年,溫州營商環境大為改觀。時任南京溫州經濟促進會會長張國利就表示,1995年以前,「溫州」兩字還略有負面色彩,但由於溫州人誠信經營,不斷提高產品品質,「溫州人」逐漸成為誠信、創新、敢於開拓的代名詞。

這一年,在家養蜜蜂的農民陳光敏,也開始走向創業之路。憑藉著幾年製鞋學徒的經驗,他在自己老院子裡辦起了製鞋小作坊。

當時,溫州、福建一帶這樣的小作坊數不勝數,不過主流都是做男鞋。他們大多是把樣版、款式打好,再拿到市場上給客戶看樣。如果客戶滿意,他們就會帶回一筆訂單交給作坊裡的工作量產。

其中的代表是福建泉州富貴鳥。1995年的富貴鳥,已經是國內第三大品牌商務休閒鞋產品製造商、第六大品牌鞋產品製造商。

當年,富貴鳥的經典鞋類,就是一款頗受歡迎的男士套包鞋(套頭鞋)。

但陳光敏並沒有打算做男鞋,後來者若想居上,就不得不去尋找相悖於主流的切入口。是的,當時的女鞋生意,算得上小眾且雞肋的生意。要知道,那個時候女人們穿一身顏色鮮豔的裙子,都會遭受外界鄙夷的目光。

但陳光敏想賭一把。他為女性消費者也打造了一雙套頭鞋,並且就是直接模仿富貴鳥的那款。

結果很顯然,陳光敏賭贏了,這款女鞋大賣。直到而今,社會消費力排行榜裡,女性站在了消費的金字塔,而男人還不如狗。

從那一刻,陳光敏似乎就押對了趨勢。

賣得便宜是第一準則

陳光敏押對的另一個趨勢,應該是平價。

在大東的天貓旗艦店上,最便宜能看到19元/雙的鞋子,甚至還有買當季鞋子送上一季鞋子的活動。

2008年時,大東請來了大S代言,一度讓這個品牌短暫地被眾人所熟知。當時,大東是省級代理商模式發展得如火如荼,這種模式下一雙成本40元的鞋,經過代理商層層加價後,甚至要賣到200-300元。

這不是陳光敏想要的。

當年,金融危機影響全球消費市場,年輕人不再敢碰高價奢侈的商品,而對「有時尚感、耐穿,但是價格又不昂貴」產生需求。

這種狀態像極了日本籤訂《廣場協定》後的蕭條經濟。儘管那一代的消費者,孩提時代逛銀座,高中就開始在澀谷玩,但他們對於價格和質量都尤為敏感——這樣的用戶特徵,助推了極致性價比的無品牌運動。

優衣庫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誕生。

類似的經濟時代,Swatch是性價比在歐洲的凱歌;WalMart是性價比在美洲區的勝利;迪卡儂是性價比在奢侈市場法國反市場行為。

他們都在擠壓品牌溢價,凸顯產品的極致性價比。

陳光敏心中的大東,或許就是這樣的模樣。直到2012年,陳光敏下定決心,把當時由代理商掌控的18個省級分公司,改由公司控股,取消中間商賺差價,實現平價自營。

為了實現和平過渡,陳光敏將代理商分公司折價換成大東股份,如果分公司虧損,大東會按照入股價格的10%給予「最低收益」;若分公司賺錢了,分公司則會得到49%的分紅。

分公司的自營改造之後,陳光敏又把經銷商的專賣店,改組為聯營店。這些聯營店老闆需要投入租金、工資和貨款押金,此後由大東逐一鋪貨。

陳光敏表示,自營改造之後,原來市場價格300元的鞋子,將會降低到180元。但是,原來一個專賣店月入6萬,改造後能夠月入16萬。

當然,大東門店還有更便宜的鞋子,79元兩雙、19元一雙……

為什麼能如此便宜? 

儘管不要中間商賺差價,大東的價格依舊讓人望而止步——實在是太便宜了,很多消費者都不敢買。

為什麼大東能做到這麼便宜?主要是降成本。

庫存周轉成本,是中國傳統鞋服企業的痛點。「愛庫存」數據顯示,各大服裝品牌的倉庫裡,至少擠壓著2萬億元的庫存,且每年以5%的速度上漲。即使全國服裝工廠停工,這些庫存也足以支撐所有人穿3年。

但大東也打著零庫存的稱號。

這個行業唯一敢說能做到0庫存的,是C2M服裝定製公司,他們先銷售再生產,每一件商品都不會留為庫存。

大東的方式更為粗暴,賣不除去的鞋子就送出去。買一送一,79元2雙,買冬季款送秋季款……大東就這樣實惠顧客,也解決了庫存問題。

庫存成本之外,大東還解決了資金成本。陳光敏之前表示,自營改造之後,終端回款速度加快,專賣店今天收到的貨款,明天就能夠打到總公司的帳戶。

商業發展的本質是降本增效。在降低庫存成本、資金成本之外,增加生產、運營效率,才是一家企業應該解決的問題。

大東的效率有多快?一旦你們能夠看到市場流行的鞋款,就能夠在大東門店內找到相應的平價款。

這背後是一條快速的市場反應鏈條。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大東提前製做好了每個品類鞋的「楦底」。當市場上開始流行某一款鞋時,大東能夠在楦底基礎上進行設計加工。

這樣下來,新鞋出產流程大概能從2-3個月縮減到14天左右。而快時尚品牌ZARA,設計、生產、交付也不過在15天內。

大東的對手是小米和拼多多

高效的市場反應機制下,大東的標籤其實不再是「低價」,而是性價比。

今年6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9-2020年中國時尚零售企業百強榜》中,大東鞋業也榜上有名。數據顯示,大東的門店數量已突破了1萬家,按照陳光敏的規劃,要在2030年之前達到1000億元目標。

期間,陳光敏曾大談大東的競爭對手。只是這些競爭對手中,沒有一家鞋服企業,而是小米和拼多多。

從今天來看,他們是性價比的代表,也是渠道品牌、生態品牌而非產品品牌。

在此前的文章《一場疫情看透消費行業真正的競爭力》中,我們談到「消費品觸達用戶的路徑趨勢,其實是渠道品牌建立信用體系的過程。」

渠道品牌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掩蓋產品品牌,這樣的趨勢早已顯現。當渠道開始自己做產品,就與品牌們沒有關係了。永輝超市曾推出了自有品牌「優選」,從那以後,景德鎮的瓷碗品牌、順德的小家電品牌,都開始被貼上「永輝優選」的品牌搶佔了市場份額。

如果拼多多做鞋子,小米做鞋子,可能大東就不在有優勢。

當然,陳光敏也沒有坐以待斃。形象Low的女鞋品牌,也推出了真皮系列品牌"達仕圖DUSTGO"、女裝品牌"宜立KEELY"、童裝品牌「達巴daba」、飾品品牌「西頌citisolo」,大東品牌已經形成了涵蓋女鞋、女裝、男鞋、童鞋、皮具箱包以及配飾的全品類布局。

此外,大東還在打造「生活館」和「體驗中心」,包括便利店、書店、茶館和生活繳費點等——大東開始成為一個生態品牌。

幾年之後,拼多多和小米的老闆在列競爭對手名單時,會不會也有大東?

相關焦點

  • 百麗、達芙妮「敗」了,這家鞋企悄悄開了10000家門店,一年賣出1億雙
    不過這個千億市值的公司早已低價賣身並在港股退市,此前百億級年度營收,也不過是做了「代理」這個中間生意。中國鞋業第一股星期六鞋業?1年內虧掉了過去7年賺的總利潤,而今的星期六不得不逐漸剝離女鞋業務,淪為一個殼公司。號稱一年賣出5000萬雙的達芙妮?
  • 旗下門店超8000家,一年賣女鞋超1億雙,大東女鞋咋玩的?
    中國鞋業最大的零售商百麗在港股退市;而達芙妮,從2017年開始關閉實體店,到今年6月底,只剩下了293家店。然後,在整體鞋行業遭遇寒冬時,卻有這樣一家企業,一年賣出了1億雙女鞋,不斷增加門店,現已在全國擁有了8000家店,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這家企業便是大東。
  • 把鞋當成白菜買,一年賣出 1 億雙鞋子的大東是如何撬動市場的?
    女鞋世界過去幾年中國鞋業品牌的日子不好過,百麗退市、富貴鳥破產、達芙妮 連續虧 損 4年,全國關店 4000 多家,但是在一片蕭條之中,有一家叫做大東的鞋企卻能 逆勢而上,目前他已經在全國開店超過9000 家,年銷量達到 1億雙,並且計劃在 2030 年要實現 1000 億的銷售額。
  • 1年賣掉1億雙鞋子!中國鞋界的「小米」出現,在三四線城市稱王
    近兩年,在大家都不看好國內女鞋市場的情況下,卻有一家企業逆勢崛起,年銷量超1億雙!主打超高性價比和爆款,大東鞋業在打法上確實和賣手機的小米很像。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大東鞋業(DUSTO)創辦至今已走過25個年頭,現已是一家大型鞋服企業,產品涵蓋女鞋、男鞋、童鞋、皮具箱包及配飾等領域。
  • 中國新「鞋王」誕生:坐擁9000家店 年賣1億雙 成莆田鞋強勁對手
    到了1957年,市區皮鞋產量就已經達到了16.3萬雙,到了1978年,市區裡面共有10餘家皮鞋廠,年產皮鞋49.68萬雙。作為「中國鞋都」的溫州,曾經一度是發展得特別好,誕生了眾多全國第一,例如:第一雙豬皮革皮鞋、第一雙膠粘皮鞋、第一雙硫化皮鞋等等。
  • 「大東模式」推動中國鞋業銷售
    短短一兩年時間,大東女鞋是如何如彗星般崛起的?「哥不在江湖,但江湖到處有哥的傳說。」自稱近年從未接受過媒體採訪的浙江大東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敏,近日在瑞安公司總部的辦公室裡,接受了商報記者的專訪。 自營改造「收繳各路諸侯兵權」 2008年請來大S代言大東品牌後,大東才開始開專賣店。
  • 一年賣出1億雙鞋子,全國擁有9千家門店,為女鞋行業的王者
    近些年,隨著網絡購物的衝擊,不少線下的連鎖鞋業巨頭都紛紛潰敗,如百麗、達芙妮要麼退市,要麼關店。特別是達芙妮,公開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18年,這四年時間裡,達芙妮虧了超過29億港元,門店數量也從巔峰時的六千多家,減少到兩千多家,可見傳統企業經營艱難。
  • 鞋界「優衣庫」大東開8000家門店 溫州人能重新奪回鞋王麼
    1995年「大東」成立以後,和其他鞋業品牌一樣採取省級代理制。 一雙成本價40元的PU革質女鞋,如果採用「公司—省級代理商—經銷商—消費者」的模式銷售,零售價能賣到300元。客單價看著是高了,但是「大東」的鞋沒有價格優勢。
  • 門店超9000家,一年賣出1億雙
    有一個女鞋品牌也是國產品牌,一年賣出的鞋子數量大約1億雙,銷售額超過50億,打敗了達芙妮、百麗等女鞋品牌巨頭,成為中國的「鞋王」,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這個女鞋品牌就是大東,近年來很多女鞋品牌都倒閉了,那大東是怎麼激流勇進,取得今天的成績呢?
  • 全國擁有9000家門店,一年能賣出1億雙鞋子
    全國擁有9000家門店,一年能賣出1億雙鞋子推薦語:說到我國的「女鞋之王」,大家第一印象可能會想到百麗這個曾經當之無愧的王者。2010年的時候,百麗佔中高端女鞋市場46%的份額,而居第二名的鴻國國際僅佔6.5%,差距十分明顯。到了2011年,百麗的營收已經達到289億,淨利潤增長到42億。
  • 打敗達芙妮、百麗,一年賣出1億雙鞋
    受線上經濟的影響,許多鞋業品牌紛紛倒下,先是百麗,如今又是富貴鳥,市場趨勢太過低迷,可一個品牌卻在這時突破重圍,業績蒸蒸日上,這個品牌就是大東。如今銷量已經超過達芙妮、百麗。陳光敏要說大東最大的功臣,莫過於陳光敏了。
  • 中國又一鞋王誕生,打敗達芙妮、百麗,年銷1億雙鞋
    儘管如此,也有一些企業能夠在逆勢中強勢崛起,別人都在關店,它們卻在瘋狂開店。其中,大東這家鞋企在全國各地開出了9000多家門店,一年賣出一億雙鞋,營業額達到50億元,打敗達芙妮和百麗,成為新鞋王。大東的創始人叫做陳光敏,出生於浙江一個農村,17歲就出去打拼,成為一名製鞋學徒。
  • 10年開1萬家奶茶店 娃哈哈「趕晚集」還有攤位?
    對於未來的門店規劃,娃哈哈方面在品牌手冊中表示,將在10年開設1萬家娃哈哈奶茶店。經中新經緯記者計算,平均每天開店3家,才有可能完成這一門店規劃目標。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中國奶茶市場已非常成熟,市場沒有更多的空間可以讓其生存發展,娃哈哈10年開1萬家奶茶店的戰略布局恐難以實現。
  • 娃哈哈要開1萬家奶茶店,宗慶後的「喜茶夢」你看好嗎?
    01娃哈哈奶茶店2019年12月娃哈哈在杭州開了第一家名為「HAHATEA」的奶茶店,也許是這家奶茶店的名字過於晦澀,門店開出後奶茶店的生意並沒有出現非常火爆的現象對於未來的門店規劃,娃哈哈負責人表示將在10年開設1萬家娃哈哈奶茶店,娃哈哈將以廣東為主的華南地區為發展前線,同時以廣州、北京、成都、西安、武漢、瀋陽、杭州六座城市為基點向全國進行門店拓展。
  • 中國女鞋界的「拼多多」:它靠低價策略年入50億,全國分店上萬家
    然而有一家鞋企卻靠著低價策略逆襲,非但沒有受到市場環境影響,還實現了發展壯大,它就是大東鞋業。大東鞋業成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涵蓋女鞋、男鞋、童鞋、皮具箱包以及服裝的全品類布局。並且擁有超過萬家實體店,年營收也達到50億。今年6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9-2020年中國時尚零售企業百強榜》中,大東鞋業也榜上有名。
  • 達芙妮百麗的強勁對手:只賣「百元鞋」,今坐擁8000家店年銷50億
    但在這片關店的浪潮裡,有一個女鞋品牌成功完成逆襲——以平均每雙不超過100元的低價戰略年銷50億元,達成了每季度「零庫存」的奇蹟,還在全國各地開出了8000多家實體店,成功晉身為女鞋行業的新王,它就是大東,一匹來自浙江的「黑馬」。
  • 30年來專注賣拖鞋,這個小鎮老闆年賺1.2億!
    「每年能銷售拖鞋3億雙。如果把這些鞋拼接在一起,可以繞地球四圈半。」這說的是國內拖鞋產地之一的慈谿市逍林鎮。慈谿拖鞋產業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名,銷往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50億元。在逍林鎮上,有接近2萬人從事拖鞋生產加工,銷售的毛絨拖鞋佔據全國80%的市場份額。
  • 8000家門店年銷50億,100塊的鞋子卻打敗達芙妮,誰在背後撐腰?
    隨著鞋王百麗的退出市場,達芙妮斷臂自救關閉3000多家門店,傳統鞋業要凋落的氣氛瀰漫著整個市場,各家鞋企惴惴不安。然而在傳統巨頭停下腳步的時候,一股勢力卻勢如破竹,它就是大東鞋業。8000家門店年銷50億在達芙妮關掉3000多家門店的時候,大東已經默默的開了8000家店。這個大東為何如此傲氣?
  • 低端女鞋之王誕生,靠著一雙百元鞋子,一年賣出50億,開8千家店
    有專家分析,製鞋行業未來的壓力會越來越大,而這幾個品牌的遭遇只是鞋業的一個縮影,不少品牌開始陸續關閉門店以求減少損失。但是在鞋界閉店的浪潮中,有一家鞋業公司卻逆勢崛起,發展成為一代鞋王,這個品牌就是大東鞋業。
  • 50億銷售額背後:大東為了「壓價」,做了多少「變態事」?
    三四十平米、紅白相間,小門市的門上玻璃上到處貼了「79元兩雙」、「清倉甩賣,全場5折」的字樣,這「土到極致」的品牌就是大東。雖然看起來土裡土氣,卻是8000家店橫掃全國,年入50億,4年時間銷售額翻了12倍!17歲就出來闖市場,做鞋學徒,又養蜂三年的陳光敏到底用了什麼「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