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雲老師:修佛修佛,你修的是什麼?實際修的就是這顆心

2021-02-18 劉老師說法


有這麼四句話是這樣說的,「心裡無事得自在」,就是你心裡不裝事。我過去曾經說過,我心裡是不裝事、不裝人、不裝物,你說除了人事物你還有啥裝的?那就阿彌陀佛了,所以我是做到這三不裝。


這裡說,「心裡無事得自在,心裡有事煩惱添」,對比吧,沒事你自在,有事怎麼的?煩惱添。第三句,「事事都從妄念起」,所有的事都是從妄念生出來的,妄念是事的根,你要把它的根挖出來。最後一句,「妄心放下真心見」,就這二個心,你那個放下了,你把它伏住了,自然真心就見了。我連起來再說一遍這四句話,「心裡無事得自在,心裡有事煩惱添,事事都從妄念起,妄心放下真心見」。


佛和凡夫有什麼區別?就是用這個來區別,佛和凡夫的區別就是無事和有事,多簡單,這貼近我們的生活。如果要說凡夫和佛有啥區別?想啊,苦思冥想想不出來,這回我告訴你,就這麼鑑別,有事和沒事。凡夫心裡有事,不但有事,而且事多多,佛心裡無事,乾乾淨淨,這就是佛和凡夫的區別,佛是無事人,凡夫是有事人。


前面我曾經提過,說某法師說修行人應該是無事僧、閒道人、清涼漢,我想這裡應該是出家眾和在家眾都包括在內,不是說我們在家眾和這個沒關係。用這九個字來檢驗我們自己,只要你往這個方向努力,你做到了你也會受益的。所以說這九個字是泛指所有修行人的。我前面也說,我說說這話的那位法師他自己就是無事僧、就是閒道人、就是清涼漢。我感覺到在那個師父的身邊,我就覺得那個師父太自在了,我能感受到他那種自在、他那種清涼,你說多麼幸福、多麼快樂。


無事就是沒事,包括生死、閒事都沒有,生死問題你都解決了,來去自由,那根本就不是事了。閒就是閒來無事,和閒相對應的是什麼?忙。我就發現我周圍的同修們一天怎麼那麼忙,忙忙叨叨,忙忙叨叨,腳打後腦勺。我就覺得我怎麼這麼清閒自在?反正我感恩我二位護法居士,給我創造了那麼好的條件,第一線她們都在那擋著,我在第二線安心的聽經念佛,也可能我這情況比較特殊。我就發現周圍這些同修,一天那個事實在是太多了,我就想這些事要都壓到我這兒,肯定我早都壓趴下了。我就不會處理事,一遇到事就想這怎麼辦,過去就是這樣,不知道怎麼辦就生煩惱。現在我無事了,所以我也就沒有煩惱。


我記得去年還是前年,我跟大家說了幾句話,我說「你在忙乎啥,還不快放下,時間不多了,念佛重要啊」。你說這是偈頌不是偈頌?家常話,我就跟大家閒聊天的時候就出來這麼四句話,就是你在忙乎啥?你問問你自己,你每天你在忙乎啥?還不快放下,時間不多了,念佛重要啊,就這麼四句話。是不是在提醒我們,放下吧、放下吧,好好念佛。


什麼人有福報?沒事的人最有福報,念佛的人最有福報。我現在我覺得我有福報,我無事,真是我也沒有煩惱,沒事就沒煩惱。我的時間就是和諸佛菩薩交朋友、打交道,成天和佛菩薩在一起,所以我說我是最幸福的人。


什麼人最沒有福報?事多的人最沒福報,這是個對比法。你想成天這事沒完那事就來了,一個事接一個事,他有福報嗎?他沒有福報,太傷腦筋了。


再還有什麼?還有一種人沒有福報,念魔的人沒福報。可能有同修說,劉老師妳怎麼說出個念魔,人大家都念佛,誰念魔?我告訴你,你別不服氣,真是這樣的,就二條,你不念佛,你必定念魔,你不念魔,你必定念佛。你想,你不念佛你打妄念,那念的是誰?那念的就是魔,各種各樣的魔,煩惱魔,是不是?不念佛必念魔,念魔必煩惱,不就是這樣嗎?


所以說,沒有福報的人他一定是念魔多,偶爾的念念佛,念佛不多。


每天早上6:00準時分享,請放心關注。

如有侵權,請聯繫處理,感恩

相關焦點

  • 佛說:修佛之人,改掉這三種性格,福報不請自來
    「佛說:修佛之人,遠離3種煩惱,福報自然回來」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慧悟佛心,在這裡我們會和大家分享關於對人生以及佛法的感悟,希望大家喜歡。修佛之人修的是什麼?我認為是修心和修身,也就是內在和外在,對內提高自己的品質,對外要待人寬厚、心懷慈悲。
  • 劉素雲老師:我為什麼信念會那麼堅定?人緣好、法緣那麼殊勝?
    這兩首偈頌是這樣說的,第一首,阿彌陀佛常住心中,求生淨土警鐘長鳴,一生成就回歸自性,做大覺者教化眾生;第二首,二十年聽經念佛未間斷,二十年恩師教導記心間,二十年曆經磨難信願堅,二十年常聽佛陀在呼喚。這就是原因。有同修問,劉老師,你為什麼人緣那麼好、法緣那麼殊勝?請問您有什麼訣竅?我沒訣竅。
  • 劉素雲老師修行念佛語錄-念佛偈
    《劉素雲老師念佛語錄念佛偈》做人要正,做官要清,學佛要像(佛)。記住「中」字,就是讓我們閉住嘴巴,少說話。今天一掙眼又多了一天念阿彌陀佛的時間,我就把今天的阿彌陀佛念好。這就是我的任務,我今天要做的事就是這個。積福積德不積財,積財是個大禍害。
  • 「劉素雲老師」修行注意三件事!同修道友,貴精不貴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以下文字根據錄像整理:劉素雲老師開示志同道合,真修實練,不搞花架子,這叫精。不是說我道場人多,百八十號人,一天熱熱鬧鬧的,不提倡這個。咱們按照印光大師給我們留下來的,他不告訴嘛,念佛堂不超過二十人。所以我們如果是有道場,或者有什麼的,考慮考慮,符不符合這條。如果說我二十多人,但是我這都精,咱也不反對,是不是?這玩意也不是絕對的。說一定要是志同道合,真修實練,不搞花架子,在一起修行。
  • 劉素雲老師:婚姻不順怎麼辦?
    比如說,有的女嘉賓面對男嘉賓提問題,就是這樣提的,都帶表情動作的,這麼扭啊扭啊扭,然後問,問的話你們聽著都覺得,還有這麼問話的嗎?那是公開場合,那是直播的,電視臺的節目,那女孩扭扭扭,就這樣式的,你一個月能掙多少錢?用的是這個字,掙,你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動作是這個。這我都學會了。下面問的是,你有房子嗎?多大面積?你有車嗎?什麼牌子的?接著下面最後一個問題,結婚以後和你父母在一起住嗎?
  • 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所修的無量無邊功德,在這一句名號裡頭...
    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一切法身大士,他們所修的無量無邊功德,也在這一句名號裡頭。沒人把它講清楚,大家不知道。其實,斷煩惱、消業障最猛利的無過於念這一句佛號,所以古大德講暗合道妙,這句話講得好。所以真正是世尊出世本懷,本懷裡頭第一經,決定能叫眾生一生圓成佛道,只要你相信,你不相信就沒法子。具足三個條件,老實、聽話、真幹,沒有一個不往生的,這是修行人應該具備的三個條件。
  • 什麼是「忍」的最高境界?佛曾經是怎樣修忍的?
    什麼是「忍」的最高境界?「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佛告訴須菩提:「如來在諸多佛經中說,忍辱波羅蜜,並非實有的忍辱波羅蜜。」上面是《金剛經》中的一句話。如果看過《白蓮花論》,會知道佛在因地修道的過程中,歷經了無數次修安忍的苦行,但以勝義智慧來觀察,沒有能安忍的人,也沒有所安忍的對境,更沒有安忍的方法。當然,在眾生的迷亂顯現前,佛陀將身上的肉割下來,布施給眾生,可以說是一種安忍,在名言中可以承認。但在勝義中卻沒有安忍,這是最殊勝的安忍之法。作為一個學菩薩行的人,應當通達三輪體空的本義,只有通達了空性,才能忍受一切痛苦。
  • 好好的修自己的心、修自己的行為,無論你在什麼地方都是好風水
    1.淨空法師:好好的修自己的心、修自己的行為,無論你在什麼地方都是好風水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這災難從哪來的?是這個地區,今天講這個地球,地球上的居民心行不正所感召的果報。我們心行不正與山河大地有什麼關係?關係很密切,大乘經教上常講「境隨心轉」。
  • 《實修般若》連載——正等的建立
    這就是覺性告訴你了,你要學習念佛的,不要學習罵人。為什麼?因為它牽涉到某些道理,牽扯到三世因果,這就是屬於正覺的問題。 正覺需要定力,還要有很大的心量,如果你心量不夠,沒有到三千大千世界那個位置上,就還有輪迴。回歸到宇宙的本體上,就沒有了時間的概念。本體是不動的,它從來沒有動過,沒有過去、現在、未來。
  • 佛法修學的三個果位,阿羅漢.菩薩.佛
    這就是佛陀成佛的最初宣言,佛陀開悟後建立他的教學綱領,四十九年所有的講經說法,都依他最初證悟的宣言而展開。這也是我們修學佛法的下手處。凡夫和佛最本質的區別,佛陀一開悟就告訴我們了。無非是佛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而凡夫沒有放下。正是這三大煩惱障礙我們覺悟成佛,才在六道輪迴裡頭出頭沒。苦不堪言,求出無期。
  • 有聲書:你到底是在修佛還是修魔?學佛之人必看!分享者功德無量!
    有的人修了佛後,像黑社會老大,動不動就威脅你,你這樣做會下地獄,你那樣做會有報應。你吃塊肉,他橫眉冷對。你無意中說了一句佛教界不好的話,他怒目圓瞪,教訓你半天,如果你不聽他的,他鄭重地宣布,你會不得好死。真正的佛永遠給人力量,給人安寧。這種動不動就嚇唬別人的,不是佛,是魔。
  • 真正修念佛法門,該如何看待這人世間?
    《四十華嚴》裡面,勝熱婆羅門愚痴,甘露火王瞋恚,那簡直是殺人的魔王,伐蘇蜜多女是淫女,就是我們現在講妓女。這三個人代表什麼?貪瞋痴,代表三毒,都是善財的老師,那還有什麼話說?裡面有佛法、有外道,五十三位善知識裡頭有好幾個是外道。這就說出了,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一個不是佛,沒有一個不是菩薩,這樣才能成就自己。所以一個念佛人,真正念佛人,就是要以十大願王這種心態處事待人接物。
  • 修《35佛懺悔文》
    尤其《三十五佛懺悔文》功德相當大。我們《喇榮課誦集》裡的版本,摘自於《決定毗尼經》,在這個儀軌中,每一尊佛前面沒有加「如來應供正遍知……」,但按照格魯派的傳統,一般他們都會加,這也源於宗喀巴大師的一段經歷:大師剛開始在懺悔時,常感三十五佛現身加持,但他所見到的佛像,全部都沒有顯現頭部。
  • 人要自律,要好好修.修心要忍耐.
    這時旁邊的乘客說話了:「你這人怎麼這樣,人家都說對不起了,你還是不饒人。」大家都說女士不好,男士就是得到福報了。本來是他錯的事情,現在他得到福報了。所以我們得理要讓人,得理不讓人的人是不得人心的。有道理更要謙讓人家,沒有道理也要讓人家。 第二,忍耐要能忍自然的變化。自然的變化是什麼?氣候的變化,天冷了、天熱了不能忍耐,這也是沒修好。
  • 當修佛的人自己有了仙緣該怎麼辦
    我們每個修佛的人,都是自身的覺悟和佛法的慈悲,給了我們正知正見去信仰佛和修佛,但我們不一定意味著沒有其它的緣分在自己的身上。佛陀和佛法把其它的緣分看做是外道,這些分辨是佛法超越三界的修為境界,以及的分類,給予世間每個修佛的人,提出了萬道法門的各種因素和區分。讓後世修佛的人不要渾濁世間的六道和天地人的法則,和修行的真理。
  • 初禪是「心一境性、離生喜樂」;修持自身的功德
    譬如說修白骨觀,嘴巴不說話,身體站著、睡著、或者盤腿坐著,意識觀想自己為一個白骨。這個法門也須要專心一致、心一境性哦!心專一了,不理會別的什麼思想和感覺,把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境界,這才叫白骨觀,誰做到了?  現譬如說呼吸法門,修安那般那,你要專一的聽自己的呼吸,要把心理和風大的呼吸配合,把二者統一。
  • 佛與眾生分別在於信與不信,修與不修之別.心是萬靈之主、萬靈之根、萬法之根,離心沒有一切.故謂心性無來無去,人人本有,各個不無
    輕重緩急應分清,何輕何重應明然在這段講述的超度的條件,不是什麼人的一紙表文即可超度,而是需要修建道場,需要全皇宮的人同體齋戒,最重要的條件是需要招請五百名大德高僧誦經禮懺。如此條件,才能起到超拔薦升的作用。如此,也只能超升為天人。  由此可證明,所謂超拔、超渡陰靈亡魂,是有一定的條件的。最主要的條件,必須是有大德高僧。
  • 每個修佛和修仙緣的人為什麼總是在彷徨和無奈?
    而無私無欲和無是無非,用一顆平常的心去面對生活的一切和人的一切,與未來的一切和現在的一切,而看破放下和明白知道,去解脫人生的煩惱和精神上的苦難,而不去多想多思,而不去多欲多求,這才是佛法的境界和修行的自我。而我們現在的修行不管是受五戒十善,還是皈依三寶的弟子,就連煩惱心都沒有放下,還包括自己的起心動念唯我而尊, 都用一顆凡心去面對修行的一切和做人的境界,這還算什麼修行?
  • 重在實修
    我再強調:上座時放下一切事緣,當自己死了一樣不動,這樣做才能得受用,才能得正定,不然你怎麼得定,定不了的!所以,修法一定要放下一切事緣。放不下,即使有清靜地方可去,你也不要去,去也白搭,你心裡亂糟糟的,呆在安靜的地方,就如同在南京路上一樣熱鬧非凡。因此,修法關鍵在真能放得下,只有放得下,才能夠一心精進。  真正放得下來,一心一意地修,不論你修什麼法,都能立竿見影地和你自心相應。
  • 男女雙修.丹道.密宗
    我告訴你:如果你左手牽右手無罪,那男女肉體相接又談什麼罪過?你左手牽右手是肉體相接體肉,男女肉體相接也是肉體相接體肉,如果你明點無漏,心中無你我他等分別心,那明妃亦如自己的左右手。世上凡夫就大的私心只有二個:這些錢是我的,這男人這女人是的!有這些心叫做「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註:左右手是人氣機的指揮器,故左右手結合能助自身陰陽二氣和合,故名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