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最該排的毒是」溼氣「!

2021-02-12 黃帝內經講堂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快速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本期精彩內容。

更多資訊:打開黃帝內經講堂公眾平臺,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

人體最怕的就是溼邪。那麼,溼氣過重的表現都有什麼呢?怎樣才能去除溼氣呢?

溼氣檢測站:你是容易水腫的體質嗎?

1.您是否常覺得早上小腿比較細,但是到了下午或傍晚就覺得小腿變脹,鞋子也變緊?

2.早上起來發現自己兩頰或眼下浮腫。

3.小腿前內側用拇指按壓3秒後放開,皮膚陷下一個小凹洞,過一陣子才浮起來。

4.經前容易水腫甚至可能體重上下超過~2公斤。

5.原來溼氣重也和肥胖有關!?溼氣重的人容易發胖,肉肉鬆軟,而脂肪在中醫觀點看來也是一種痰溼的表現。

6.常常容易覺得疲倦,頭昏沉像戴了帽子或裹了溼毛巾。

7.四肢沉重無力,尤其是下雨天的時候。

8.大便稀軟,有時不成形或者黏黏的難衝掉,甚至很容易得腸胃炎拉肚子。

9.腸子在不餓的時候也會叫,中醫稱為腸鳴,肚子容易脹氣。

10.女生分泌物多,甚至時常感染,有異味及搔癢。

11.照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舌頭上鋪了一層厚厚的舌苔。

12.皮膚經常反覆溼疹、搔癢、時常起紅疹、水泡,雨天加重。

什麼情況會加重溼氣,讓水腫更糟?

1.久居潮溼環境或陰雨或梅雨季。

2.久坐或久站,缺少運動。

3.常吃冰或過量食用生冷食物,例如生菜沙拉或寒性水果:西瓜、水梨、葡萄柚、橘子、奇異果(偏寒溼)。

4.重口味如過鹹或過辣(如辣椒、鹽巴、醬油、沙茶醬添加太多),例如常常在吃完麻辣火鍋之後,可以發現隔天早上雖然有排便,但是體重卻仍然上升 1~2 公斤,多半是因為重口味導致水分滯留(偏溼熱)。

5.時常喝酒,過食肥甘厚味油膩之物(偏溼熱)。

6.經前荷爾蒙改變,溼氣重體質的人容易經前下肢水腫。

7.懷孕期間因為腹部血管、下腔靜脈受到子宮壓迫,容易造成血液回流狀況不佳,靜脈曲張,導致下肢容易腫脹;產後過補,吃太多種口味的食物,容易水分滯留體內。

中醫理論認為溼為陰邪,溼性重的特性為黏膩妨礙氣機流通,

如果溼邪侵犯頭部,會出現頭部沉重疼痛,像戴了帽子或裹了溼毛巾;

侵犯四肢,則會出現四肢酸重無力等症狀;侵犯腸胃,則會出現胃腸脹氣、腸鳴、食欲不振、大便稀軟或黏滯不暢,甚至水瀉等症狀;

侵犯關節,則會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等症狀;

侵犯肌膚,則會出現皮下水腫、按之凹陷或皮膚溼疹起水泡等症狀。

溼性趨下,就像水往下流的原理一樣,所以溼氣重的人,容易出現以下症狀,如下肢水腫、小便不暢、拉肚子或者女生容易白帶多。

體內溼氣重的人,是健康的隱憂,一旦與外來的溼氣裡外相合,就更加糾纏不清了,這也是為什麼溼氣重的人一遇到陰雨天或梅雨季節,溼濁阻遏氣機與清陽,時常會覺得頭昏沉、提不起勁、很想睡覺、四肢沉重無力、大便變的軟黏的排不乾淨、胃口不好、嘴巴淡淡的沒什麼味覺,甚至皮膚溼疹發作或搔癢加重的原因。

想要消除水腫,該怎麼調理?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水腫病與肺、脾、腎三髒關係最大,身體的水分代謝是透過肺的通調水道、脾的運化轉輸和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協調下完成,而中醫在治療水腫原則,有「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一說,再搭配不同病因病機去調理。

1、肺能通調水道,肺失宣降則水津不布

臨床症狀:眼瞼或顏面浮腫,或者四肢及全身皆腫,膚色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多半是突然發生,常伴隨惡風發熱、肢節酸楚。舌苔薄白,脈浮或緊。如水腫較嚴重,也可能出現沉脈。

治則處方:風水兼有表虛,在表的衛氣虛容易怕風汗出,防己黃耆湯可補衛固表,利水除溼。風水夾熱,肺胃鬱熱而口渴,越婢湯可散風清熱,宣肺行水。

2、脾能運化水溼,脾氣虛弱則生溼,水溼不運則泛溢肌膚

臨床症狀:面部或肢體浮腫,容易肥胖,頭昏沉像戴了帽子或裹了溼毛巾,午後疲倦怠惰嗜睡,臉色偏黃,食物不易消化,容易脹氣,腸鳴、大便稀軟或黏滯排不乾淨,女生常見分泌物多,經期腹瀉,經行量多或延後、色淡質稀、多囊性卵巢。舌淡胖,苔白膩,脈儒弱。

治療原則:健脾益氣、利溼消腫。

治療處方:五苓散、苓桂術甘湯、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3、腎為主水之髒,腎虛則水泛

臨床症狀:面浮身腫,腰以下比較嚴重,小便不利,腰痛酸重,腿軟無力,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四肢冰冷,怕冷,容易疲倦,舌貿胖淡,苔白、脈沉遲。

治療原則:溫腎助陽,利水去溼。

治療處方:真武湯、濟生腎氣丸加減。

中醫師的小叮嚀

容易水腫的人也有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屬於病理性的水腫,例如腎因性水腫、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症候群、心因性水腫、充血性心衰竭、甲狀腺機能減退、低蛋白血症,維生素 B1 缺乏症,嚴重貧血引起的營養性水腫、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內分泌性水腫等疾病都有可能出現的水腫,當您出現黃疸現象,或一動就喘或心跳加快、呼吸不暢,或突然小便量明顯減少,甚至全身浮腫,體重不明原因急速上升時,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治療,切勿自我嘗試各種偏方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減輕水腫的穴位按摩

溼性下注,溼氣重的人容易下半身肥胖和小腿腫脹,下肢的水分代謝又和脾腎較有關,因此,按摩脾經、腎經的穴位更能加強消水腫 ,美化下半身曲線!

脾經:三陰交

【位置】內踝尖上方3寸(約四指寬),脛骨後緣凹陷處。

【功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下肢水腫,此外還可美容抗衰老,調理月經,改善婦科諸疾患,調節荷爾蒙分泌,是婦科要穴!在辦公室也可以多按摩,尤其是下午覺得腿部比較腫脹的美眉們。

腎經:太溪穴

【位置】內踝尖與跟腱連線中點凹陷處。

【功效】利水消腫,美化小腿曲線。

關注黃帝內經講堂↑↑↑,回復或者直接點擊下列關鍵詞,即可自動查詢常見病的相應知識及治療法。

分享是一種快樂,動動你的手指,讓更多的人得到健康與快樂。

長按以下二維碼識別關注黃帝內經講堂,學習養生知識


相關焦點

  • 人體最該排的「毒」是溼氣!
    人體最怕的就是溼邪。那麼,溼氣過重的表現都有什麼呢?怎樣才能去除溼氣呢?溼氣檢測站:你是容易水腫的體質嗎?1.您是否常覺得早上小腿比較細,但是到了下午或傍晚就覺得小腿變脹,鞋子也變緊?2.早上起來發現自己兩頰或眼下浮腫。3.小腿前內側用拇指按壓3秒後放開,皮膚陷下一個小凹洞,過一陣子才浮起來。
  • 人體最該排的是「溼氣」!
    6.經前荷爾蒙改變,溼氣重體質的人容易經前下肢水腫。7.懷孕期間因為腹部血管、下腔靜脈受到子宮壓迫,容易造成血液回流狀況不佳,靜脈曲張,導致下肢容易腫脹;產後過補,吃太多種口味的食物,容易水分滯留體內。
  • 原來人體的排溼口在這,找對地方輕鬆祛除溼氣,一下年輕二十歲!
    體內的很多溼毒,就像河裡的沙子,會淤堵在水裡有坑、有窩的地方,人體的溼毒也正是如此。所以只需常拍、揉、按身上這三個窩,就能夠輕鬆排毒祛溼了。每一到兩周一次,可保這口排汙井的通暢,排出心肺瘀毒。二窩:膝窩膝窩又稱膕窩,在窩的中心點上,有一個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溼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汙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溼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
  • 這個部位「越大」,說明體內溼氣越重,不能再拖了,該排溼了!
    導讀:這個部位「越大」,說明體內溼氣越重,不能再拖了,該排溼了!
  • 身體有溼氣的人,往往會有這些表現,符合2個,不要拖,該排溼了
    身體有溼氣的人,往往會有這些表現,符合2個,不要拖,該排溼了1、出現口臭現象如果體內溼氣過重,會引起腸胃功能的紊亂,導致口腔內出現異味,刷牙時也會出現乾嘔,感覺喉嚨有痰不淨等症狀,這時候,為了身體的健康,一定要引起注意,儘快去除體內的溼氣,調理自己的脾胃,使胃腸道功能恢復正常。
  • 怎樣去除體內溼氣 + 人體五臟排毒最簡易有效的方法
    每個人體內都有毒素嗎?很多身體問題就是毒素引發的嗎?面對排毒的風潮和疑問,中醫是如何作為的?中醫認為五臟之內都可能留存毒素,堆積了毒素的臟器會在身體表面留下蛛絲馬跡。現在就讓我們學習如何找到毒素的藏身之處,並且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更好地排除它。五臟排毒五臟之毒是什麼?
  • 溼氣重的人,在夏季如何排溼快?溼氣重了,平時還要多喝水嗎?
    我們平時所說的溼氣就是中醫裡的溼邪,這是人體內的一種常見邪氣。溼氣有很多害處,會對人的體型、容貌、皮膚等都造成影響。比如我們通常所見的體型肥胖、頭髮出油、頭昏嗜睡、睡覺流口水、大便粘滯等,都是溼氣重惹的禍。
  • 身體溼氣重,排溼有妙招!
    現在有很多人都非常關注身體的溼氣多不多,也有許多朋友總是問我,如果身體溼氣太重該怎麼辦?
  • 中醫推薦:人體八大排溼口!
    朋友圈常常會看到「人體的三大排溼口」「常用的四大排溼口」……今日,終於集齊人體的八大排溼口啦~為什麼要著重在夏天強調「排溼」的重要性?因為,夏天為了避暑,大部分人會選擇吃凉性食物及飲品,這就很容易在體內積累溼。
  • 艾灸七穴排溼氣
    內溼比較好理解,外溼就有點費解了,人體的內外有皮膚阻隔,外界的溼氣怎麼能進入體內呢?實際上並不是溼氣真正的進入了體內,中醫認為氣是能夠互相感應的,長期處於潮溼環境,機體感受到了這種粘滯之氣,時間長了體內的氣機也變得遲緩,逐漸就形成了溼邪。就像傷寒一樣,也不是寒邪真的束縛在了體表,而是機體感覺到寒冷以後,主動關閉了體表的開放功能,這種閉而不開的狀態,我們約定俗成的叫做傷寒。
  • 溼氣不除,身體不適,醫生:幾個「祛溼方法」,排溼氣健脾胃
    體內溼氣過重,不僅影響身心健康,同時也會給日常工作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早發現早祛除。四個祛溼方法,第三個最佳1. 按摩祛溼承山穴:是溼氣最佳的排洩的通道,是最佳的穴位,,人體在運動的時候,身體內的新陳代謝水平會得到明顯提高。經常運動會感到體內的熱量沸騰,人就會變得非常的溫暖,不會那麼畏寒。
  • 這裡一打開,全身溼氣都排空,為什麼?
    溼氣之所以這麼難纏,就是因為它不分季節,不分體質,不分男女,不會自愈,隨時趁虛而入,而「十人九溼」也是這個原因。  編輯新經絡                                               編輯新經絡溼氣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之一,是中醫最重要的一個常識。溼就是身體的垃圾,是粘滯的髒東西,體內有垃圾,必然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 春天溼氣重,哪些表現一眼看出來?排溼毒該怎麼做?
    春天,隨著溫度升高、氣候變暖,有一個問題擺在人們面前,那就是溼氣重,溼氣太重的話,對身體有很大影響,甚至會導致身體向更壞的方面發展。很多人並不清楚自己身體有沒有溼氣,不妨自測一下,看看這些表現,你到底有沒有?如果你佔了一個,說明溼氣還是很嚴重的。
  • 人體內3個「排溼口」,定期拍一拍,溼氣輕鬆拍走,不妨試一試!
    導語:溼氣是無形的,對於我們來說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很容易被我們所忽視。溼氣重也正說明體內的水分比較多,久而久之會傷害到脾胃的健康,而且整個人每天也會變得特別地疲倦沒有力氣。一、人體內3個「排溼口」,定期拍一拍,溼氣輕鬆拍走,不妨試一試!1、膝蓋窩膝蓋窩也就是委中穴,這個穴位能夠幫助排出體內的溼氣,平時坐在家裡看電視的時候,可以輕輕拍打委中穴,拍打5分鐘左右,能夠幫助體內溼氣的排出。
  • 溼氣重的人如何減肥 減肥該如何去溼氣
    核心提示:溼氣這個詞其實是中醫理論當中的一個說法,主要是用來指代一個人的體質情況的。而溼氣過重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的風險損害,同時溼氣重的人因為新陳代謝慢,因此大多都會存在身體肥胖的問題。 溼氣這個詞其實是中醫理論當中的一個說法,主要是用來指代一個人的體質情況的。
  • 牢記4件事,排溼氣,有助於健康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十人九溼」,說明大部分人體內都有溼氣,但是溼氣的輕重程度不一樣。溼氣本是來自大自然超市的環境,如果人們再不注重運動飲食,長期下去身體裡的溼氣自然會越來越重,自己都能感覺到不舒服。溼氣重怎麼辦?
  • 如何排溼氣寒氣 祛除體內的溼氣寒氣方法
    如何排溼氣寒氣 祛除體內的溼氣寒氣方法時間:2020-12-18 00: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排溼氣寒氣 祛除體內的溼氣寒氣方法 1、運動。很多人現在或是因為忙碌而沒有辦法運動,或者是因為懶惰而沒有運動,這就不能排汗,體內的溼氣自然就沒有辦法排出來,溼氣就會在我們的身體裡聚集啦。我們要多運動眯著眼不僅可以排汗,還可以鍛鍊我們的身體。    原標題;如何排溼氣寒氣 祛除體內的溼氣寒氣方法    1、運動。
  • 《清苓杞飲》排出困擾人體的「溼氣」
    溼氣過多,是人體水液代謝紊亂的一種表現。
  • 怎樣祛除體內溼氣?最全的「溼氣」科普在這裡
    「溼氣」指的是人體內無法被代謝和排出的一類不正常的「陰液」,也就是「水溼」。人體內各個器官臟器,協作配合,才能將進入人體的各種代謝物排出體外。主管人體水液代謝和排出的臟器一旦出現了不配合,被稱為「水溼之邪」的異常「陰液」就會留在體內,形成各種危害人體的致病因素。比如血糖代謝不掉,就是糖尿病;尿酸代謝不掉,就是痛風;血脂代謝不掉,就是高脂血症,等等。
  • 女人排溼氣的方法
    女人排溼氣有幾種方法?女人身上如果溼氣過重的話,是會出現很多症狀的,所以我們需要去了解女人該如何排溼氣,女人排溼氣有幾種方法?我們一起來學習吧。女人排溼氣有幾種方法?還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油多的、辛辣刺激的食物,對於溼氣去除是沒有半點好處的哦,還會加重你體內的溼氣,所以想要祛溼的話一定要戒掉這些食物哦。2、保持排便體內溼氣很重的人往往會伴隨著便秘的情況,總會覺得大便排不乾淨。想要解決這種情況的話,就需要養成定時排便,比如每天早晨的時候固定時間去蹲廁所,就算是沒有感覺的時候也要去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