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被扒褲子檢查性別的「玫瑰少年」,生命定格在15歲

2020-12-14 指間流連

前些天,浪姐復活賽中,復活組表演的《玫瑰少年》陣陣掌聲。

七位姐姐各自辛酸的開場白,歌曲高潮時舞臺上飛舞的紙片,都在告訴我們:

面對布滿荊棘的人生,只有反擊才是最美的盛開。

然而,公演結束不久,我無意間翻閱信息才發現,原來,這首蔡依林的《玫瑰少年》是有原型的。

比起乘風破浪的姐姐帶給我們的不畏艱辛做自己,真實的「玫瑰少年」的人生,留給我們是遺憾,惋惜和痛心。

少年的「與眾不同」

蔡依林當初創作《玫瑰少年》,初衷是為了幫那些因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遭遇差別待遇的人發聲。

而這個初衷背後,承載著一個15歲少年的悲劇,和一個鄉村農婦多年的堅持。

1985年,臺灣屏東縣高樹鄉的農婦陳君汝產下兒子葉永志,一家人生活清貧卻充滿溫馨。

葉永志雖然是個男孩,但天性溫和體貼。他對許多男孩們喜愛的事物都不感興趣,反而對炒菜做飯,收拾家務興致濃厚。

除了喜好有些偏女性,他的性情也有些偏女性。他對母親非常體貼,母親雖不喊累,但他卻常常讓母親不要太勞累,還主動幫母親捏背捶腿。

母親幹活回來,葉永志早就把飯菜做好候著了。鄉親們都誇這孩子乖巧懂事,比女孩心還細。

還常常對陳君說:「有這麼好的兒子,你都不用生女兒了。」

原本這是一句誇讚的話,沒人能想到,它日後能成為葉永志的送命預言。

葉永志的「與眾不同」,在小學時期並沒有引來質疑。等到進入國中後,他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便不復存在。

他的離世,換來一部法律的誕生,喚起無數人對性別平等的重視。

「玫瑰少年」的荊棘之路

除了性情,愛好,葉永志的言行也和別的男生大相逕庭。

他說話聲音尖細,行動起來也稍顯扭捏,有時還會不自覺地翹起蘭花指。

種種異樣的舉止,在葉永志和陳君汝的心裡,早已習以為常。

在葉永志的男同學眼裡,卻是令他們大為不爽的娘裡娘氣。

他們看不慣身為男孩卻很不爺們的葉永志,於是對他展開了無緣由的欺辱。

他們會讓葉永志幫自己做作業,若有不從,就對他動手。

原本完成自己的作業都很困難的他,因為擔心被報復,只能硬著頭皮幫大家做作業。

人的本性就是欺軟怕硬,你越是軟弱退讓,越會讓欺辱你的人得寸進尺。

只可惜,葉永志沒能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才讓那些傷害,一次次變本加厲地發生。

到後來,幫大家寫作業已經完全滿足不了那些人,他們開始在廁所對他進行「性別驗證」。

一群人圍著自己,強行扒掉褲子,看看是男是女。這樣的事情,如同家常便飯一樣,每天纏著葉永志。

廁所——這個充滿隱私卻又可以輕鬆自如的地方,從此成了葉永志的噩夢。

噩夢止,少年不再歸來

葉永志的異常,讓身為母親的陳君汝感到擔憂。

母親把兒子在學校的遭遇跟老師反映過後,老師允許他提前5分鐘下課,去解決如廁問題。

就這樣,葉永志有了專屬於自己的5分鐘。為了這5分鐘,他憋尿憋到膀胱疼痛,也不敢輕易在別的時間去廁所。

雖然老師給了葉永志「特殊照顧」,但他們跟那群羞辱葉永志的同學一樣,認為這個學生「有問題」。

他們建議陳君汝帶0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可心理醫生的回答是:「你的孩子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他們。」

終於放下心的陳君汝,聽從了醫生的建議,讓葉永志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然而,葉永志的不幸還是發生了。

2000年4月20日上午,葉永志上了他最喜歡的音樂課後,像往常一樣提前5分鐘去了廁所。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

被發現時,他口鼻流血不止,癱倒在廁所。

面對葉永志的突然身亡,為撇清責任,老師在未報案的情況下,擅自將地板上的血跡清理乾淨。

經法醫鑑定,葉永志的死亡無外傷及他殺嫌疑,應是死於心臟病。

陳君汝聽到這個結果,當場淚奔。孩子的身體一直健康,每年體檢也從未查出患有心臟病。她不信這個結果,她要為孩子申述。

少年不在,母親的堅持還在

可申訴哪有那麼容易?陳君汝一介村婦,一沒人脈二沒錢,只能憑著一股韌勁兒堅持上述。

為證明兒子身體健康,陳君汝同意對葉永志的屍體進行解剖。在此同時,她還遇到一群與葉永志有著同樣遭遇的男孩。

她不想發生在兒子身上的悲劇再次重演,於是參與到平權運動的隊伍中。

葉永志的身亡原因,至今是個迷。但他的離去,卻給了人們沉重的反思。

人們常常把他人身上超出自我認知範圍內的不同,劃分為異類,對他們進行語言甚至身體上的傷害。

我們以為的開玩笑或是看不慣,往往會給這樣一群不同的人帶來無盡的傷痛。

其實,有罪的從來不是那些天生與我們不一樣的人,而是一直在傷害他們的人。

葉永志的去世,也引起臺灣有關部門的重視。性別教育從此不止關乎男女兩性,而是喚起人們對多元跨性別人士的尊重。

葉永志用15年的生命,換來《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成立,換來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策劃的書籍《擁抱玫瑰少年》的正式出版,唯獨換不回他短暫的生命。

歷經六年,陳君汝的堅持有了答案。法院判定學校三位員工業務過失致死罪。

2015年,歌手蔡依林將葉永志的故事演繹成歌曲《玫瑰少年》,並在演唱會上放映了關於葉永志的短片。這個塵封已久的故事,再度被搬上螢屏,人們一陣唏噓過後,葉永志卻再也回不來。

我們時常對不符合傳統性別規範的男性和女性,以「娘娘腔」、「假小子」的汙名詞來羞辱他們。實際上,他們才是挑戰了社會性別角色,真實的做自己的人。

正如《玫瑰少年》的歌詞一般:生而為人無罪,你不需要抱歉。

願所有的「玫瑰少年」不再受傷,願布滿荊棘的路上,人人都可以勇敢做自己。

相關焦點

  • 「玫瑰少年」曾因舉止像女生,被扒褲子檢查性別,生命定格在15歲
    說到性別行為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雖然說對這個詞彙沒有多麼清晰的認知,但是在生活當中,如果說看到有男生做出了出格的行為,或者說是由女生做出了出格的行為,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非常的反感。而玫瑰少年葉永志的死亡就是因為性格的問題。葉永志從小出生於普通家庭,但一家人在一塊兒非常的幸福。由於葉永志從小就懂得體貼父母,經常會做一些讓父母感到寬慰的事情,比如說自己動手做飯菜,幫父母按摩等等,這些都已經是屢見不鮮了,因此經常聽到別人表揚葉永志,還對葉永志的父母說:「有這麼好的兒子,還要女兒幹什麼?」
  • 「玫瑰少年」因舉止像女生,遭扒掉褲子檢查性別,生命永留在15歲
    其中,打破固有性別看法,成為當下年輕人共同追求。可是隨之而來的卻是性別刻板印象。什麼是性別刻板印象呢?那就是人們對於男性或女性在自己行為、心理或是人格品質上固定看法、期待。這些持有性別刻板印象的人,看待行為往往不是從具體個體出發,而是從性別固定觀點來看待。似乎男性天生就應該勇敢、堅強、陽剛,而不應該溫柔、陰柔、精緻。有不少人對一些舉止像女生的男人做出不人道的欺凌。
  • 「玫瑰少年」因太溫柔,被同學脫褲驗身,15歲時生命定格學校廁所
    當年,一名臺灣男孩葉永志因為性格相對於一般同齡男生過於溫柔,自上學後屢遭男同學歧視欺凌,最終在15歲時生命定格於學校廁所。悲劇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經過相應的檢查後,心理醫生非常嚴謹鄭重的告訴小永志的媽媽陳君汝:你的兒子很正常,那些認為他不正常的人,才有問題。聽到醫生這麼說,出於對兒子的愛,陳君汝並沒有逼迫兒子變得要跟同齡男孩子性格舉止一樣,而是讓他跟著自己的心走。她沒想到自己的母愛,卻讓兒子一直生活在恐懼和壓力當中。
  • 還記得哪個「玫瑰少年」嗎,生命被定格在15歲
    殊不知,演出完畢沒多久,我不經意閱覽信息內容才發覺,原先,這首歌蔡依林的《玫瑰少年》是有原形的。哪個被扒褲子查驗性別的「玫瑰少年」,性命被停留在十五歲相比飛馳人生的親姐姐帶來大家的不懼艱苦做好自己,真正的「玫瑰少年」的人生道路,交給我們都是缺憾,痛惜和悲痛。
  • 「玫瑰少年」之死,生命停止在15歲,噩夢停止
    前一段時間,《乘風破浪的姐姐》復活賽,姐姐們一起跳了名為《玫瑰男孩》,贏得了很多粉絲的歡迎,這首歌是蔡依林創作的,其實這首歌是有一個原型的。比起乘風破浪的姐姐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這個「玫瑰男孩」所經歷的才是真的艱辛。當初蔡依林決定創作這首歌的時候,就是為那些因為性別、性取向發生差異,所受到不同的待遇。
  • 15歲跨性別者陳屍學校廁所:蔡依林《玫瑰少年》背後的殘酷故事
    》不知道菠菜們有沒有聽過《玫瑰少年》這首歌。而在地球另一邊的臺灣,有著現實中的玫瑰少年——葉永志。葉永志曾對葉媽媽說:「媽媽!才15歲啊,玫瑰盛開的青春年紀,受盡了委屈的少年也沒能為自己爭取一點自由的權利。追根究底,他的逝去與」 性 別 歧 視 與 霸 凌 「 脫不了關係。這位苦命的母親很想為兒子發聲,討個公平的結果。
  • 那些藏在蔡依林歌曲《玫瑰少年》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可是「亂世總是最不缺耳語,哪種美麗會換來妒忌」,葉永志陰柔的性彆氣質,導致他在國中時常常被被嘲笑、被毆打,被扒下褲子來查看,同學還會逼他代寫功課。儘管葉媽媽曾向學校反應,但是情況並未改善。言行舉止溫柔的葉永志也不敢多做反抗,唯有逃避。從教室走到廁所的那條路,累積他短短一生的恐懼。
  • 15歲的玫瑰少年之死,和一位母親的20年抗爭
    上周《乘風破浪的姐姐》,阿朵帶領的復活團表演了蔡依林的《玫瑰少年》。玫瑰少年,浪漫的稱呼下,是曾經受盡凌辱的尊嚴,和一個男孩逝去的生命。2000年,中國臺灣屏東縣,國中男孩葉永志15歲。在媽媽陳君汝眼裡,兒子是上天賜予她最溫柔的禮物。
  • 還記得「玫瑰少年」嗎?因像女生被人在廁所羞辱,結局令人唏噓
    這是蔡依林《玫瑰少年》中的一句歌詞,曾經這首歌還入圍年度金曲獎,歌曲非常感人,讓人聽得一度落淚,不單是因為動人的旋律,更是因為背後的真實故事。這首歌是為葉永志所作,這個男孩因為舉止像女生而被校園霸凌,蔡依林將這個故事搬上舞臺,讓人善待身邊不一樣的人,她希望這首歌能給那些為自己權利奮鬥的人們一點希望和力量。
  • 王藝 | 蔡依林、《玫瑰少年》,以及背後的玫瑰少年
    然後我看到了《玫瑰少年》。《玫瑰少年》,看名字,你想到什麼,無非少男少女、情情愛愛唄。不是的,我們低估了蔡依林,《玫瑰少年》關注的是關注校園欺凌以及LGBT少數群體,這首歌,令我震驚的,記錄了一件令我震驚的,幾乎已經被遺忘的故事。被稱為「玫瑰少年」的故事主角,本名叫葉永鋕,是臺灣初中三年級的男孩。
  • 「哪朵玫瑰沒有荊棘」-再一次對自己的性別教育
    可是有趣的是,這個社會一面讓我們在扮演男性的同時,一面又拼命讓我們忘卻那個扮演的過程,就仿佛我們生下來既如此;我們生下來就是堅強的;生下來就是喜歡汽車勝過喜歡洋娃娃的;生下來就是喜歡打籃球而不喜歡跳橡皮筋的。可我的疑惑是,如果我們生下來就如此,那為什麼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又要不斷的提醒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 蔡依林與五月天的《玫瑰少年》,你真的聽懂了嗎?
    其實,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因為如果他下課去上廁所,只要一關上測廁所門,就會有一群男生衝上來脫他的褲子,檢查他是不是女生,大聲罵他「娘娘腔」。2000年4月20日上午,這一次,他沒有選擇上課的時候去上廁所,而是下了課後趕緊跑去上廁所。
  • 伊能靜兒子成又一個「玫瑰少年」,當年那個故事還不夠?
    「哪朵玫瑰沒有荊棘,最好的報復是美麗,最美的盛開是反擊,別讓誰去改變了你……」這些「少數人」常常被攜帶家人,這次伊能靜的兒子就被帶上了早已離婚多年的親生父母。兩人婚變事實不管是因為「牽手門」還是其他,都終究成為了過去,當初那個30多歲被寵成公主的伊能靜現在過得如何,自有她的道理。
  • 雙性人24年異樣人生:曾被逼扒褲子驗性別,父親不堪壓力自殺
    一頭短髮,身材微胖,聲音粗狂,當24歲的周磊(化名)出現在外人面前時,沒有人能看出她的秘密:她的身份證的性別一欄顯示為「女」,染色體也為女性的「XX型」。20 多年來,她曾經按照女孩的身份生活,但長得越來越像男性,參加工作以後,她只能憑藉假身份證參加進入單位,但頻頻又被人發現,只好不斷地變換著工作單位。
  • 玫瑰少年
    2 想要了解這首歌,就必須要了解一下這位「玫瑰少年」——葉永鋕。出生於1985年的葉永鋕,生前是屏東高樹國中三年二班的一名國中生(初中生),因為從小帶有陰柔的性彆氣質,而遭到部分同學霸凌,甚至曾被強行脫下褲子「驗明正身」,因此葉永鋕不敢在下課時間去上廁所。
  • 對一個玫瑰少年說抱歉
    當所有人在追究責任與原因時,葉永鋕在校園長期因為『性別角色』的偏見受到霸凌的問題才浮上檯面,原來,從小個性被一般人認為女性化的葉永鋕,常因此受到某些同學欺負,甚至要在大家面前強行脫他褲子以驗明正身,讓他嚇得不敢在下課時間去上廁所,儘管向學校多次反應卻從未獲得改善,進而導致遺憾。
  • 蔡依林《玫瑰少年》:生而為人無罪
    而在這張專輯中,最令大眾驚豔的就是由蔡依林本人和阿信一起填詞的《玫瑰少年》了,而這首歌的舞蹈也是蔡依林以「尊重身體的直覺反應」為主題而編排的,在大眾間收穫了廣泛的好評。這首歌改編自臺灣真實事件「玫瑰少年葉永志」。18年前,臺灣屏東15歲的「娘娘腔」男生葉永志,暴屍於學校廁所。到底是誰「殺死」了愛子?
  • 天堂沒有歧視 懷念「玫瑰少年」葉永鋕 #同志人物
    「玫瑰少年」葉永鋕,生於1985年,死於2000年4月20日。
  • 從玫瑰少年葉永鋕談性彆氣質
    葉永鋕是性彆氣質較陰柔的臺灣國中三年級男生。在2000年4月底,他被發現倒臥在臨近教室的廁所,並於隔日去世。葉永鋕事件被認為是臺灣針對同志暴力事件中最悲痛的案例。玫瑰少年葉永鋕因其性別特質而遭受暴力並不是孤例,針對性別特質的暴力今天仍未停止 。陰柔特質的男性何以成為暴力受害者?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得不從社會性別開始說起。
  • 玫瑰少年:你是你,或是妳,都行
    「——蔡依林《玫瑰少年》01最近,多則利用了網友的善意最終卻都反轉翻車的新聞,瘋狂打了一眾網友的臉。其中一則「重慶二外學生跳樓」新聞裡的主人公再次引起了我的注意。又一個正青春的玫瑰少年,以抑鬱之名再次消失在了這個世界上。02早在20年前的2000年,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2015年11月,歌手蔡依林在她的演唱會上播放了一段短片,這段短片講的是「玫瑰少年」,葉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