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玫瑰少年葉永鋕談性彆氣質

2021-02-17 智同

葉永鋕是性彆氣質較陰柔的臺灣國中三年級男生。在2000年4月底,他被發現倒臥在臨近教室的廁所,並於隔日去世。葉永鋕事件被認為是臺灣針對同志暴力事件中最悲痛的案例。

玫瑰少年葉永鋕因其性別特質而遭受暴力並不是孤例,針對性別特質的暴力今天仍未停止 。陰柔特質的男性何以成為暴力受害者?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得不從社會性別開始說起。

社會性別是社會文化對性別的特徵、氣質、角色、活動、分工、責任的期待和規範,家庭、學校、職場、媒體、宗教都對性別進行社會教化。因此,沒有與生俱來的男/女、陽剛/陰柔、異性戀/同性戀分別,這些都是社會建構的產物。

波伏娃在《第二性》當中也提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並非人的生理稟性,而是由社會和文化塑造下的產物,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個男人和女人,如何表現我們的性彆氣質,如何展現我們的情慾。

性角色理論主張,作為一個男人或女人就意味著扮演人們對性別的一整套期望,即性角色。但是性角色理論忽視了個人對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的定義與再生產,同時這個理論很少談論男女間的權力,它的框架掩蓋了權力和物質的不平等,也不能幫助我們理解個人如何針對性別期望的設定來調整他們的角色。

康奈爾的批判性男性研究,關注男性群體內部存在的不平等的社會權力關係,並揭示出這種關係對強化和複製整個社會性別不平等所發揮的作用。康奈爾認為應從過程和關係取向來界定男性氣質,即男人在權力(power)關係、生產(production)關係,以及情感關係(cathexis)等三種向度的性別關係中實踐,從而在身體經驗、人格以及文化等層面產生作用,發展出具有多元樣貌的男性氣質。

相關焦點

  • 天堂沒有歧視 懷念「玫瑰少年」葉永鋕 #同志人物
    「玫瑰少年」葉永鋕,生於1985年,死於2000年4月20日。
  • 玫瑰少年
    2 想要了解這首歌,就必須要了解一下這位「玫瑰少年」——葉永鋕。出生於1985年的葉永鋕,生前是屏東高樹國中三年二班的一名國中生(初中生),因為從小帶有陰柔的性彆氣質,而遭到部分同學霸凌,甚至曾被強行脫下褲子「驗明正身」,因此葉永鋕不敢在下課時間去上廁所。
  • 王藝 | 蔡依林、《玫瑰少年》,以及背後的玫瑰少年
    然後我看到了《玫瑰少年》。《玫瑰少年》,看名字,你想到什麼,無非少男少女、情情愛愛唄。不是的,我們低估了蔡依林,《玫瑰少年》關注的是關注校園欺凌以及LGBT少數群體,這首歌,令我震驚的,記錄了一件令我震驚的,幾乎已經被遺忘的故事。被稱為「玫瑰少年」的故事主角,本名叫葉永鋕,是臺灣初中三年級的男孩。
  • 對一個玫瑰少年說抱歉
    當所有人在追究責任與原因時,葉永鋕在校園長期因為『性別角色』的偏見受到霸凌的問題才浮上檯面,原來,從小個性被一般人認為女性化的葉永鋕,常因此受到某些同學欺負,甚至要在大家面前強行脫他褲子以驗明正身,讓他嚇得不敢在下課時間去上廁所,儘管向學校多次反應卻從未獲得改善,進而導致遺憾。
  •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
    因此,他的名字值得每一位支持性別平等、性別多元的人去銘記,他就是「玫瑰少年」——葉永鋕。 追溯回2000年,當時屏東高樹國中三年二班的葉永鋕,還沒有人叫他「玫瑰少年」,同班的男生更喜歡叫他「娘娘腔」。但在所有善良的人看來,他就是死於一場謀殺——校方的不重視、不保護,老師的冷眼和漠視,同學的欺辱和暴力,聯手謀殺了這個為求避險只能獨自上廁所的孤獨少年。據葉媽媽講,葉永鋕自幼就很體貼,也很「女孩子氣」,「喜歡玩扮家家酒的遊戲,玩煮菜的玩具」。與生俱來的性格氣質,為何有錯?就像草木花卉各有各的姿態。
  • Jolin《玫瑰少年》
    在6月29日晚間的第30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上,Jolin憑藉2018年單曲《玫瑰少年Womxnly》贏得年度歌曲獎。Jolin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葉永鋕提醒了我,在任何情況,我都可能成為某種少數,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愛任何我身邊的人。
  • 玫瑰少年之死,你準備好聽這個震動臺灣的故事了嗎?
    再次提起「玫瑰少年葉永志」不只是為了紀念,更是為了呼籲,我深信還有許多人活在黑暗中、恐懼裡,我們要讓孩子們生活在一個「更好」的世界。玫瑰少年意為性別被錯置的男孩玫瑰少年的出現由先天和後天的多種原因構成這一詞語在1997年法國電影《玫瑰少年夢》中首次出現「玫瑰少年紀錄片」-葉永志篇▲「玫瑰少年
  • 那個被扒褲子檢查性別的「玫瑰少年」,生命定格在15歲
    然而,公演結束不久,我無意間翻閱信息才發現,原來,這首蔡依林的《玫瑰少年》是有原型的。比起乘風破浪的姐姐帶給我們的不畏艱辛做自己,真實的「玫瑰少年」的人生,留給我們是遺憾,惋惜和痛心。少年的「與眾不同」蔡依林當初創作《玫瑰少年》,初衷是為了幫那些因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遭遇差別待遇的人發聲。而這個初衷背後,承載著一個15歲少年的悲劇,和一個鄉村農婦多年的堅持。
  • 《少年的你》,希望「你們」都是少年
    2019年10月25日,一部以校園欺凌為主題的電影《少年的你》上映。許多人或許都關注的是易烊千璽的演技,但這部影片更深刻的意義是對於校園暴力的警醒。校園欺凌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持續性,往往總是在發生極為惡劣的情況下或者不可挽回的悲劇時,校園欺凌才會被人知曉。
  • 「玫瑰少年」因舉止像女生,遭扒掉褲子檢查性別,生命永留在15歲
    其中,打破固有性別看法,成為當下年輕人共同追求。可是隨之而來的卻是性別刻板印象。什麼是性別刻板印象呢?那就是人們對於男性或女性在自己行為、心理或是人格品質上固定看法、期待。這些持有性別刻板印象的人,看待行為往往不是從具體個體出發,而是從性別固定觀點來看待。似乎男性天生就應該勇敢、堅強、陽剛,而不應該溫柔、陰柔、精緻。有不少人對一些舉止像女生的男人做出不人道的欺凌。
  • 蔡依林《玫瑰少年》:生而為人無罪
    而在這張專輯中,最令大眾驚豔的就是由蔡依林本人和阿信一起填詞的《玫瑰少年》了,而這首歌的舞蹈也是蔡依林以「尊重身體的直覺反應」為主題而編排的,在大眾間收穫了廣泛的好評。這首歌改編自臺灣真實事件「玫瑰少年葉永志」。18年前,臺灣屏東15歲的「娘娘腔」男生葉永志,暴屍於學校廁所。到底是誰「殺死」了愛子?
  • 紀念,玫瑰少年—葉永志
    生而為人無罪你不需要抱歉《玫瑰少年》—蔡依林https://b23.tv/av48006267    打開連結,可觀看《玫瑰少年》紀錄片             葉永志,一個可愛的男孩子「永志是個特別乖,特別懂得體貼媽媽的孩子,他會說媽媽你累喲,我給你捶背,你不要做這麼累的工作
  • 五月天版「玫瑰少年」推出MV!跟Jolin完全不同的風格詮釋!
    在兩天的演唱會中,擔任壓軸的五月天帶來多首以「彩虹」為主題的組曲,包括〈雌雄同體〉、還有跟嘉賓Hush一起演唱〈愛情的模樣〉,而且還驚喜地唱了阿信為Jolin寫詞,獲得今年金曲獎年度歌曲的〈玫瑰少年〉!蔡依林以葉永鋕的故事為靈感來源打造的歌曲,一推出就深受歌迷們的喜愛。
  • 「文化」:玫瑰少年之死
    一個不幸身亡的少年,一位獻身於人權保障的平凡母親,催生了臺灣的《性別平等教育法》,臺灣玫瑰少年的悲劇也才最終畫上了句點。玫瑰少年早早凋謝2000年4月20日上午,就讀於高樹國中三年級二班的葉永志,在他最喜歡的音樂課上盡情高歌。音樂老師帶著學生一連唱了8首歌,最後以一首《珍重再見》結束。
  • 玫瑰少年:你是你,或是妳,都行
    「別讓誰去改變了你,你是你,或是妳,都行,會有人全心的愛你;玫瑰少年在我心裡,綻放著鮮豔的傳奇,我們都從來沒忘記;你的控訴沒有聲音,卻傾訴更多的真理,卻喚醒無數的真心。「——蔡依林《玫瑰少年》01最近,多則利用了網友的善意最終卻都反轉翻車的新聞,瘋狂打了一眾網友的臉。其中一則「重慶二外學生跳樓」新聞裡的主人公再次引起了我的注意。
  • 「哪朵玫瑰沒有荊棘」-再一次對自己的性別教育
    性彆氣質是這個社會建構的產物,他利用男性與女性的二元對立,將女性置於性別文化的弱者、勞動分工的邊緣,而且,它還會反過來壓抑著男性的自身。因為男性如果要掌握著優勢地位就必須更加負重前行,所以今天,這個社會會把那些不夠陽剛的的叫做「娘娘腔」,把那些不如女性的叫做「吃軟飯」。性彆氣質壓抑著我們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