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顫、手麻、腳麻、面部神經麻痺,找到一個穴,立竿見影必調穴!|穴位|小腸經|心經_網易訂閱

2022-01-02 生活事事關心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調理手顫:撥動手少心經的少海穴,可治手顫(左右手臂內側)


手麻:按揉足太陰脾經的公孫穴,可治手麻,若配以心包經的內關穴同時使用,效果更佳。(左右腳內側)


手指端或腳趾端麻木,揉腎經的復溜穴。

手麻、胳膊麻、胳膊肘痛、食指痛,揉胃經條口穴。

問:頭部發麻、發木是怎麼回事?

答:這種情況就是腦供血不足,因為血液是由心臟發出,攜帶氧氣到全身各部位,氧經過燃燒後,才能產生熱能,頭部才能供給充足,手腳才會溫暖。一旦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出現障礙,就會影響血液運行輸送,造成頭部發悶,失眠健忘,甚至麻木、神經麻痺,手腳冰冷的,所以腦供血不足手腳冰冷又和心臟血管有很大的關係。而很多穴都是給腦供血的,可以經常點按頭維穴,然後經常揉一揉條口穴。還可以每天拿10個手指肚梳頭。

問:帕金森這個病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調理?

答:凡是顫動的症狀都跟肝有關係,可以多揉太衝到行間,還有地筋以及腎經上的穴位。但要想效果長久的話,還是要從腎經上來打通。

面部神經麻痺(面癱),多揉聽會穴

中醫一般講是風證,但這種說法很籠統,…其實就是人體血少了,上不來了,如果氣血能過來,就不會麻痺了。中醫有句話叫「血行風自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膽經的聽會穴既然能把聽力聚集到這裡,也就能把氣血調動、聚集到穴位這塊兒,那麼平時多揉聽會穴,就是把氣血引到面部來的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方法。一旦氣血充足,不光耳朵能聽見,面部神經麻痺的問題也能解決。

面部神經麻痺:揉大腸經的偏歷穴

位置:兩手虎口相交,中指在手臂上所點處就是偏歷穴。它有兩大功能,其一是治療和預防面部神經麻痺和預防腦中風;其二是利水消腫。平常有前列腺、泌尿系統感染的人,一定要堅持揉這個穴,要撥動著揉,揉時會發現有好多硬的亂筋在裡面,把它們揉松揉散就好了。

老年人手沒勁,你就敲打膽經,只要就是敲打風市穴和它下邊的中瀆穴。可以從環跳穴以下開始敲到中瀆穴,沒事坐到哪兒都可以敲。

問:胳膊腫痛,抬不起了,揉什麼穴好?

答:心包經上的天池穴、天泉穴都是治四肢不舉的。

手心發熱、手心出汗,揉小腸經的前谷穴

位置:從少澤穴沿著小腸經往小指根上推,推到有一塊骨頭處推不動了,卡住的這個點就是前谷穴。

小腸經的支正穴擅治手麻、頸椎壓迫症,手不能握物、攥東西沒勁、記性不好、老愛忘事,這些病都是正氣不足造成的。

位置:它在腕背橫紋上5寸(四橫指加兩個大拇指的寬度),不在骨頭上,在骨頭下邊往內側一點的骨縫當中。

心經的少海穴主治心臟疼痛、手臂麻、手顫(包括帕金森病的那種手顫)、還有手痙攣等。平常要多按揉少海穴。

位置:在肘橫紋邊上這個點上,它的主要功能是滋陰降火。

四肢沉重,跟灌了鉛似的,也可能是心臟的氣血不足,不能供應到四肢。揉心經的通裡穴。

位置:通裡穴在腕橫紋上一寸處。緊挨著靈道,下面還有陰郄穴和神門穴。因為它們挨得近,所以揉的時候,沒必要非得找通裡,如果揉旁邊的靈道更敏感,那就多揉靈道;而揉陰郄時特別敏感,就多揉陰郄。這幾個穴位就向兄弟姐妹一樣,雖然各自有側重,但總的功用都是調節人的情志和心臟本源疾病的。

四肢麻木,掐按手少陽三焦經的中渚穴來調治。

位置:在手背側,四、五掌骨間。

相關閱讀

手上有一奇穴,可除五臟六腑之濁氣

人體自帶的「長壽窩」,閒時按一按,不僅舒經活絡,還防病保健康

「四大奇穴」調全身,風寒溼火一掃光!

相關焦點

  • 調理手顫、手麻、腳麻、面部神經麻痺,立竿見影的穴位
    1、調理手顫:撥動手少心經的少海穴,可治手顫(左右手臂內側)
  • 氣血不足手麻腳麻,教你補氣養血兩穴位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手麻的問題,後來出現中風了,我自己也特別擔心。請問老師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中醫對於麻木問題的認識,有這樣一句話,叫做:氣虛則麻,血虛則木。  一般麻木問題是一起出現的,所以,我們認為麻木問題多半和氣血虛弱有關係  ■。
  • 小腸經高清穴位圖+19穴詳解,收藏一次受用一生!
    腕,穴所在部位為手腕部也。骨,水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經氣行在此冷降為地部水液。本穴物質為後溪穴傳來的天部水溼之氣,行至本穴後散熱冷降為地部的水液,故名。  2)手太陽經原穴。因本穴位處南方炎熱之地,小腸經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傳之熱復又氣化,氣化之氣性溼熱,同合於小腸經氣血特性,為小腸經氣血的重要來源,故本穴為小腸經原穴。  附註:手太陽經所過為「原」。
  • 小腸經:顴髎穴
    顴髎穴(小腸經) quán liào別名:兌骨穴,兌端穴,椎髎穴,權髎穴取穴方法:顴髎穴位於人體的面部,當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穴位解析:1)顴髎。顴,顴骨也,指穴所在的部位。髎,孔隙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此冷降歸地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內走小腸經體內經脈。
  • 手臂部穴位——小海穴
    一說小海穴在「天井外旁五分」《針灸集成》。取穴方法小海穴位於人體的肘內側,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小腸經合穴。屈肘抬臂,與肘窩橫紋平齊之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中取穴。用手指彈敲該部時或可有觸電麻感直達小指。
  • 穴位歸類 各個經絡的要穴 針灸穴位歌訣
    高血壓 支正:腕橫紋上5寸,小腸經與心臟的一個絡穴。治療人體的贅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 小海: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果觡之間,用手一撥動指尖就會發麻,這就找到這個穴位了。經常撥動小海穴可增強它的傳導力也可增加心臟的力量。小海穴也是這條經絡的合穴。合穴治這條經絡的臟腑,可增強消化能力,可去人體的燥火,強脾。 天宗:在後背肩胛骨的凹陷處。
  • 陽綱穴 淵腋穴
    取穴方法側臥,當腋中線上,於第4肋間隙,舉臂取穴。穴位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前鋸肌→肋間外肌。淺層布有第3、4、5肋間神經外側皮支、胸長神經和胸外側動、靜脈。深層有第鋤間神經和第4肋間後動、靜脈。穴位養生胸脅脹痛常捏腋窩淵腋穴。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除了洗澡,很少有人刻意去觸碰腋窩。但有關專家表示,從防病治病、保健養生角度來說,經常捏一捏腋窩,益處很多。尤其是胸脅易脹痛的女性,更應經常捏捏腋窩。因為,腋窩是「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經過的地方。
  • 肩 貞 穴
    肩 貞 穴肩貞穴屬手太陽小腸經;雙穴,可針可灸(針刺時切不可偏向內側)。肩即肩部,貞指第一,此穴為本經入肩部的第一穴,故名肩貞。肩貞穴位於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指寸)。經常咳嗽、有哮喘、支氣管炎的人,在這幾個穴位集中的地方會很痛,肌肉會很緊張,我們得經常把它揉鬆了,必須把淤血揉散。 肩貞穴視頻本來小腸經也容易堆積很多淤血因為這塊兒容易受寒、受傷、多用力和經常保持一個姿勢;因此我們平時在這裡做做保健灸是很好的。
  • 【特定穴系列】調節臟腑疾患的合穴
    3 》手少陰心經——少海穴標準定位:屈肘,少海在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手少陰心經的合穴。主治疾病:少海穴主治心痛,臂麻酸痛,手顫,健忘,暴喑,肘臂伸屈不利,瘰癧,腋脅痛,脅痛,胸膜炎,肋間神經痛,肘臂攣痛,麻木,四肢不舉,前臂麻木及肘關節周圍軟組織疾患,下肢痿痺,頸項強痛,落枕,腋下腫痛,肘攣,臂麻,頭痛,目眩,精神病,癲狂善笑,癇證,齒齲痛,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眩暈,三叉神經痛,尺神經炎
  • 手部穴位——陰郄穴
    【導讀】陰郄穴屬於手少陰心經,陰郄穴位於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 5寸。
  • 2020最新最全人體穴位大全,12經絡走向及取穴方法
    腕,穴所在部位為手腕部也。骨,水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經氣行在此冷降為地部水液。本穴物質為後溪穴傳來的天部水溼之氣,公眾號:思考部落。行至本穴後散熱冷降為地部的水液,故名。2)手太陽經原穴。因本穴位處南方炎熱之地,小腸經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傳之熱復又氣化,氣化之氣性溼熱,同合於小腸經氣血特性,為小腸經氣血的重要來源,故本穴為小腸經原穴。附註:手太陽經所過為「原」。
  • 小腸經---拍拉灸~問答(七)
    手三陽小腸經,小腸經從手走頭,隱藏在胳膊最下側,和心經相對應相表裡。胳膊內側是心經,外側是小腸經。小腸經上一共有19個穴位。
  • 顴髎穴:向上按,止眼跳!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按壓一下我們的顴髎穴,就可以解決眼皮總是跳動的問題,讓你安心工作!顴髎穴:顴,是指我們的顴骨,說明這個穴位所處的位置是在顴骨上;髎,是指孔隙的意思。顴髎穴的意思是由天容 穴傳遞而來的水溼雲氣,在到達本穴的位置之後受冷,降到地部,再經由本穴中的孔隙滲透,流向小腸經的體內經脈。顴髎穴穴位歸屬經絡:手太陽小腸經。
  • 心痛、暴喑、肘臂攣痛;按摩此穴,萬試萬靈值得收藏!
    靈道穴:靈道為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靈道是手少陰心經五輸穴的經穴,五行屬金。靈即神靈,道指通道,心主神靈,此穴在尺側腕屈肌腱橈側溝,猶如通向神靈之道,故名靈道。本穴物質為少海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在本穴處為氣化散熱,氣化之氣循心經氣血通道而上行,故名。心經經。經,經過也。本穴為心經地部經水運行的通道,經水在地部無散失,故為心經經穴。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在本穴的變化是蒸發化氣,所化之氣與心經氣血相比,性涼,表現出肺金的秋涼特性,故其屬金。
  • 【每日一穴】怎麼按摩靈道穴緩解冠心病?靈道穴的準確位置
    屬手少陰心經。靈道是手少陰心經五輸穴的經穴,五行屬金。位於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5寸,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靈道穴有寧心、安神、通絡、安神寧心、舒筋活絡、生發心氣作用。標準定位:靈道穴位於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5寸,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仰掌,於尺側腕屈肌肌腱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橫平尺骨頭上緣(根部)處取穴。  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深層為指深屈肌;有尺動脈通過;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  靈道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前臂筋膜、指深屈肌、旋前方肌。有尺動脈通過。分布著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皮薄,由前臂內側皮神經分布。
  • 面部穴位詳解
    之前的文章我們介紹過徒手面部精雕,很多朋友對這一神奇的技藝感到驚嘆並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今天就讓我們從面部穴位的角度進一步了解徒手面部精雕。
  • 針刺顴髎穴緩解三叉神經痛的方法及其顴髎穴的位置!
    顴髎穴現代常用於治療三叉神經痛等病證。  1、顴髎。顴,顴骨也,指穴所在的部位。髎,孔隙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此冷降歸地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內走小腸經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天容穴傳來的水溼雲氣,至本穴後水溼雲氣冷降於地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內走小腸經體內經脈,故名。  2、兌骨、兌端穴。兌,八卦中屬金也。骨,水也。兌骨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溼水氣。理同顴髎名解。  3、兌端。
  • 手臂部穴位——支正穴
    支正穴的作用支正穴意義:小腸經氣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運行。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運行規律:由小腸經外部匯入本穴(以心經提供的氣血為多)。特異性:支正穴為手太陽小腸經之絡穴。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流行。本穴物質本由養老穴提供,但因養老穴的陽氣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腸經本穴處的氣血物質處於空虛之狀,因此經穴外部的氣血匯入本穴並循小腸經而行,氣血運行的通道為小腸正經,故名。·手太陽絡穴。絡,聯絡也。因本穴氣血為空虛之狀,與小腸經相表裡的心經之氣隨之匯入本穴,本穴有聯絡小腸經與心經氣血的作用,故為手太陽絡穴。
  • 12經,362穴,高清動態大圖+詳解
    腕,穴所在部位為手腕部也。骨,水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經氣行在此冷降為地部水液。本穴物質為後溪穴傳來的天部水溼之氣,公眾號:思考部落。行至本穴後散熱冷降為地部的水液,故名。  2)手太陽經原穴。因本穴位處南方炎熱之地,小腸經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傳之熱復又氣化,氣化之氣性溼熱,同合於小腸經氣血特性,為小腸經氣血的重要來源,故本穴為小腸經原穴。  附註:手太陽經所過為「原」。
  • 人體十二經 合穴
    少海,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曲節。屬手少陰心經。合(水)穴。在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屈肘取穴。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深層橈側為正中神經,並有貴要靜脈,尺側下付動、靜脈和尺返動、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