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熙明 義大利足球專家,巴西世界盃期間:主要撰寫義大利隊的賽事評論.
世界盃歷史上又出現新的傳說:即將進入點球賭命,終場前換門。範加爾拿下西萊森,上了克呂爾,基本上這一換,「牛X或傻X」就在此一舉。成了,他是千古大牛逼,敗了,身死人手,千古為天下笑。
幸運的是,範加爾賭贏了,想必此刻,全世界大吹法螺之聲,烏殃烏殃,絡繹不絕。但如果想吹克呂爾,恐怕一定失望——這廝沒有任何牛逼之處,哪一點都不像是「秘密武器」,2006加盟紐卡斯爾後,他甚至一度被外放去蘇超——不是凱爾特人或流浪者,誰都知道,混蘇超要不是那兩隊,那真的是混。
克呂爾2006起開始成年職業足球,這輩子只隸屬於紐卡,迄今攏共34個點球,他只撲出過倆,很牛逼麼?那為毛範加爾還換門?那是因為頭號主力西萊森,這輩子連一個點球都沒撲出過,老範迷信數據而已!不是共軍牛逼,是國軍太傻逼了!
迷信數據很可能輸得很慘。2007女足世界盃半決賽,美巴大戰,賽前美國主帥忽然心血來潮,將一路首發狀態很好的索洛撤下,換上斯庫裡,為毛?因為斯庫裡「對巴西數據好」!這一換不打緊,換出過0比4來!如果真的是有備而來,那當然好說。2006女足亞青決賽,中澳耗到點球,中國隊換門,結果張豔茹果然建立奇功,中青女足奪冠。當時確實把張豔茹當作點球門將的,張平日訓練點球是重點科目,不但重點訓練,也對各對手可能的射手重點研究。半決賽中朝之戰,中國隊就已經準備好一旦耗到點球就換門,只是中國隊提早解決戰鬥。但張豔茹的故事恰恰說明,換門很可能沒用,因為很多時候如果實力夠強,早就解決了,不必耗到點球。所以世界上沒有一個門將,會真的甘心當點球門將,那意味著不但是配角,而且很可能沒事幹,你練了半天的東西,根本沒機會用。
克呂爾如此牛逼,老範還是承認,下一場還是西萊森首發,而且老範甚至為了換門,幾周來的備戰訓練從不告訴西萊森——夥計,耗到點球你就下去。這年頭,點球已經成了很多隊的大學問,吹得很多的莫過於德國——2006世界盃拿下阿根廷後,萊曼誇口說德國的秘密武器是事先準備的小紙條,記錄了阿根廷每個射手特點和習慣射法,每對陣之前他都要看一眼,這被當作德國人「嚴謹」的標誌,就跟「德國人的油布包」一樣出名。
但小紙條到底有沒有那麼神,馬上可以有個反例:1998世界盃法意大戰,點球之前有個在意甲踢球的隊友,小紙條「好心」幫助巴特斯:來來來,我來告訴你這些義大利人的射門特點。巴禿一把抓過來扔掉!「去你大爺的都什麼時候了老子還有心情看這個!」
巴特斯根本不信什麼「科學」,照樣贏了。諷刺的是,2006當事人之一的裡克爾梅,數年後在國際足聯官網採訪中也說,當時根本沒看見萊曼有什麼狗毛小紙條,有也是一張白條唬人的。當然,裡老當年輸過球,不排除說話裡加油加醋。巴禿的故事證明,到了火燒屁股的時刻,拼的就是勇氣,敢於直面的膽量,很多事先備好的功課可能完全沒用,也毫無必要,太細的功課,反而會令人有了更多選擇,猶豫不定,沒有選擇,事情反倒好辦了。
2004歐洲杯葡英大戰,耗到點球,葡萄牙門將裡卡多前面一個都沒撲出來,煩了,乾脆把手套脫掉,來個空手,結果這一脫,給了自己心理暗示,反而來勁,果然贏了。不計統計概率,只從心理角度,換門之舉本身也是給對手一個心理暗示:我準備用專門的武器對付你了。這在大家耗得筋疲力盡、特別要拼心理的時候,也許有點用。
那如果氣場夠強,又何需這種小把戲?如果老範根本沒換西萊森,西萊森也像裡卡多那樣氣場足夠,那荷蘭也會過,想想此刻你會看到什麼?「從未撲出點球之人神奇開光!範帥用人不疑!牛逼!千古神話!」可惜的是,義大利這個點球銼隊,攢了一輩子點球人品,終於在世界盃決賽上用了。而荷蘭攢了一輩子點球人品,所用的對象,不過一哥斯大黎加而已。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 作者:梁熙明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