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和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各種新奇的解壓手段也層出不窮。跑步作為一種簡單高效的運動方式,在鍛鍊身體,增強免疫的同時,還能排解壓力,放鬆身心,長期受到廣大健身愛好者的追捧!然而,不正確的跑步姿勢不僅會使得運動的效果事倍功半,還有可能造成大大小小的健康問題,因此,掌握科學的跑步姿勢尤為重要!
人們廣為接受的一個說法是,跑步時腳後跟落地可以有效減輕運動對於小腿肌肉的刺激,避免小腿變粗。但從科學的角度看,腳後跟著地會增加地面對於膝蓋的反作用力,長期堅持可能會導致膝關節損傷。相反,使用前腳掌著地的跑法,可以減輕膝關節壓力,提高跑步速度,但會使得腳踝和跟腱的負擔增大,我們需要根據跑步的強度和距離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跑法。
跑步時,我們需要通過手臂的擺動來保持身體平衡,前後擺動的幅度不宜過大,避免肌肉過度緊張後出現酸脹的情況。同時,我們應當將視線落在自己正前方合適的位置,這個距離因人而異,跑的過程中不能彎腰駝背,東張西望,要將身體重心略微前傾,專注於跑步本身。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跑步的過程中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步幅,能夠根據速度的不同靈活調整,步子的落點不應超過身體的重心,這樣才能保持舒服的跑步節奏。邁步的時候膝關節保持微微彎曲,以減輕地面對於跟腱和膝蓋的壓力,切忌用力跨步蹬腿,防止肌肉拉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