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都怨萬曆皇帝嗎?大家都誤會了,他其實是難得的聖君

2020-12-21 腦洞歷史觀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不管你是有錢人還是屌絲。你想要活得好,那皇帝必須得是一個明君。就像李世民那時候的貞觀之治,老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社會上下都很幸福。

而到了唐玄宗的時候,他剛開始當皇帝的那一段時間,還有點動力,把國家管理得比較好。可到了後來,他沉迷美色,國家就爆發了安史之亂,整個唐朝的老百姓們,也過上了朝不保夕的日子。

當然了,也有一些皇帝,從剛上位開始,就過上了荒淫無度的生活,絲毫不管百姓的死活。這個皇帝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明朝的萬曆皇帝。

.

但奇怪的是,如果細細分析,在這位昏君的治理下,老百姓的日子其實並不算太難過。

那為什麼說他是昏君呢?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因為這個皇帝啊比較懶,他從來不上班,不管理朝政,妥妥的富二代敗家子一枚。明朝前幾任皇帝辛辛苦苦經營的資本,全部都給他敗光了。還有一點就是對百姓他沒有半點仁慈之心,搞了一個礦業稅,增加老百姓的負擔,搞的當時百姓的生活是苦不堪言啊。

這也是為什麼,後世人在討論明朝的時候,都覺得是萬曆皇帝加速了明朝的毀滅。乾隆也曾經在長陵碑上寫過一行字:明之亡非亡於流寇,而亡於神宗之荒唐!就是說,並不是那些反賊,讓明朝滅亡的。而是因為萬曆皇帝太懶了,沒有什麼作為,才加快了明朝滅亡的腳步。

為什麼乾隆皇帝會說出這樣一句話呢,就是因為萬曆皇帝在當政期間,實在是太懶了。他整天窩在自己的皇宮之中,從來不去體會民間的疾苦。按道理說,一個皇帝再昏庸,也會去想想看看,體驗體驗民間風情。

而萬曆皇帝一生之中,只出過他的北京城兩次。還是到北京五六環外的郊區看了看。這麼懶的皇帝,怎麼可能處理好國家大事呢!所以別人說是萬曆皇帝加快了明朝的滅亡。

當然了,這僅僅是乾隆皇帝自己的個人看法。他們大清打下了明朝的江山,成為勝利者,自然能夠對失敗者品頭論足。但是就我們普通人來說,一個朝代的繁榮與否,和皇帝真的有很大的關係嗎?

其實不然,要知道在古代不像現代,有那麼多職業。古代的小老百姓,大多數是種田為生。也就是說,你要是種田收成好,你就能活得很舒服。如果是收成不好,那就只能把過錯歸結在老天身上。所以說,有沒有皇帝,其實沒有很大的影響。畢竟皇帝也不會太注意幾個小老百姓的死活。說不定沒有了皇帝,老百姓活得更加安逸,還不用交稅。

當然啦,乾隆皇帝說明朝毀滅於萬曆皇帝之手,也也不是瞎咧咧,是有一定理由的,因為萬曆皇帝確實很少上朝,不理朝政,當然這是有原因的。

當時萬曆皇帝和自己手下的文臣不對付,他一上場,那些文臣就開始批評他,甚至還討論他的家務事。萬曆不管怎麼說也是皇帝,那些文臣還要管人家寵幸哪個妃子,喜歡哪個兒子。這樣一來,是個人都忍受不了。所以,萬曆皇帝來了個眼不見為淨,就不去上朝。省的那些文臣一天到晚嗶嗶這嗶嗶那。

萬曆皇帝心想啊:那些大臣們,一個個都都三妻四妾左擁右抱。看上的小姑娘,只要自己口袋裡有錢,就能娶回家。我堂堂一個皇帝,喜歡哪個妃子還要聽自己小弟的話,心裡咽不下這口氣,但是呢,他又說不過那些文臣。所以他為了躲避這些文臣,只能選擇不上朝的方式。

當然啦,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萬曆皇帝自己的缺點了。萬曆皇帝這個人呢,比較胖。大家都知道,胖的人行動比較困難,動幾下就容易出汗。

所以他就不願意出門,這是胖子的通病。也正是因為長得胖,所以萬曆雖然當了皇帝但內心還是比較自卑。雖然說古代看臉不像現在這麼嚴重,但畢竟長得帥的人到哪裡都吃得開。萬曆就是因為自己長得胖,不想在外面拋頭露面,所以就整天呆在自己的皇宮之中。

說完這些,有的人可能會有疑問了,萬曆皇帝懶和他壞根本畫不上等號嗎,為什麼當時那麼多百姓說他壞呢。其實啊,是因為萬曆皇帝在當時對百姓比較苛待。他會收礦稅,為了這個礦稅,他把宮中的太監派出去作為自己的親信,代表自己親自去收。無故加稅,小老百姓們對此當然就十分不滿了。

畢竟你一個皇帝,從我們這些平頭百姓裡面收礦稅來充實自己的小金庫,這也太貪財了吧。但是呢,那些明朝的老百姓們不知道,萬曆皇帝的小金庫,他自己並沒有用掉,而是存了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在當時明朝陝西那邊鬧饑荒和韓戰的時候,萬曆就把錢拿出來,用來給老百姓渡過難關和作為軍用物資。

萬曆向老百姓收礦業稅充實自己的小金庫其實並不是貪財,而是他想要把國家的財政大權把放在自己的手中。因為以往他要用錢的時候,那些文官就都站出來勸阻,所以他覺得很煩。

他覺得有了小金庫之後,用錢那些文官就不好意思說他什麼了。畢竟是皇帝自己的錢,誰敢站出來說話。

但是這樣,文官們就不爽了,找不到皇上的毛病,自己也沒有油水,表現不出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崇禎皇帝一上位,這些文官啊就開始提建議了,他們勸諫崇禎皇帝,不要再收礦業稅了,崇禎皇帝也答應了這些文官的請求。

但是呢,不收礦業稅,整個國家就沒有收入,那些大臣們也沒有油水可撈。那就只能一個農業稅,用農業稅的錢來充實國庫。

這樣一來,老百姓就不滿意。畢竟老百姓們辛辛苦苦一年種田,還要把一部分收入交給國家,這不是白忙活一場嗎。所以,當時很多種田的老百姓就爆發出了不滿的聲音,開始造反。李自成也是趁這個時機,聚集起來一批軍隊,開始對抗明朝。

所以說啊,明朝的毀滅不全是萬曆皇帝的鍋。說到底,萬曆皇帝也是個聰明人。雖然懶,但是人家有自己的城府和心計,比崇禎皇帝那是強多了。

在他當政期間,他扳倒了張居正。文官們在他上朝期間瘋狂的給他提建議,他覺得心煩,就來了一個眼不見為淨。甚至,有個御史說萬曆皇帝,酒色財氣四毒俱全,萬曆皇帝都沒有搭理他。

這麼看,萬曆也不是完全不講理嘛!換個皇帝,可能早把這人砍了。

說了這麼多,大家想必也會疑惑,萬曆皇帝既然這麼聰明,那麼明朝的滅亡和他到底有沒有關係呢。其實呢,不全怪他,他只有一小部分關係。

明亡的原因是很複雜的。崇禎皇帝天天想著強軍富國,搞出一大堆事情,加速了明朝的毀滅,好心辦壞事。又或者天災人禍,百姓鬧饑荒,國家自然就會混亂。當時北京被攻破的時候北京城內還在鬧瘟疫,整個城內人心惶惶,自然沒有反抗之心。所以說明朝的毀滅不全怪萬曆皇帝,他雖然懶但是並不蠢。

相關焦點

  • 明朝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難道不怕自己江山被他人架空嗎?
    而追究起來明朝滅亡的原因,說法更是眾多,從一開始的討論明朝內鬥消耗太大到崇禎皇帝在做藩王時沒有受到過系統的帝王教育,甚至還有人提出來了明朝的滅亡,實際上是從萬曆皇帝開始的,因為他的不上朝,讓明朝內外癱瘓,那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就真的不怕被別人架空奪取江山嗎?
  • 誰該為明朝滅亡負責?萬曆不背這個鍋!
    關於明朝的滅亡,最多的評價是:明亡於萬曆。就連《明史·神宗本紀》也持這種觀點,但是明朝真的是被萬曆皇帝搞垮的嗎?恐怕不是。本文就為您闡述一下我的理由:特別是在萬曆年間,理財大師張居正搞了「一條鞭法」後,明朝的財政迅速轉好,甚至國庫的糧食可以保證四到六年的使用,張居正還大力興修水利,保證了農業生產。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山東大旱,明朝投入了23萬兩白銀,成功救災。所以,如果說萬曆年間明朝就不行了恐怕有些牽強。
  • 明朝萬曆皇帝為什麼幾十年不上朝
    對於明朝的覆滅,有很多原因。而在文史界流行著「明朝不亡於崇禎之失德,而亡於萬曆之怠惰」的說法。史學家們對此也是爭論不休,各有看法。不可否認,明朝自萬曆開始便已經顯出頹敗之勢,而其中最為人所詬病的便是作為一國之君的萬曆連續幾十年不曾上朝,實為明朝「曠朝第一人」。
  • 曾經誤認萬曆和嘉靖,因為他們都不上朝,其實兩者相差太大
    以前看明史時,可能受一些主觀因素的影響,所以總以為萬曆皇帝和嘉靖皇帝是一類人,因為在以往的史書中,常強調明史中的皇帝不學無術,萬曆和嘉靖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因為他們為了國事不顧一切,成天躲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根本不上朝,如果沒有明朝的制度慣性,大明王朝就完蛋了。
  • 大明朝滅亡時,世界各國都在幹什麼?清華教授:明朝滅亡出乎意料
    ——文天祥《過零丁洋》1368年-1644年,明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放眼整個歷史長河,這兩百多年的統治壽命都算是比較長的了。在我們眼中,明王朝是一個十分有血性的王朝,但同樣也是一個問題王朝,有的人說他沒什麼文臣武將明君。明王朝的滅亡似乎看著也很倉促,這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從繁盛到滅亡,兩百多年底蘊的王朝頃刻瓦解,著實也讓人唏噓。
  •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其實明朝萬曆皇帝挺可愛的,他十歲登基當皇帝,在張居正的指導之下,萬曆皇帝知書達理、溫文爾雅,但他也是缺乏魄力,造成了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這場拉鋸戰是因何而起?有為明朝帶來了哪些危機?萬曆皇帝在位期間,明朝也是能人輩出,張居正、申時行、戚繼光、李如松等等,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這樣說的話,明朝在萬曆皇帝手中還能有一絲轉機的希望,但事情就在張居正死後開始走向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 明朝太監馮保,陪伴了萬曆皇帝整個童年,最後因為貪汙被萬曆抄家
    明朝第十位皇帝正德是一位個性很強的皇帝,在他的統治期間,他經常離開京都幾個月甚至一年,以前的朝代都有早期朝代,但正德皇帝開了開夜宵的先例,正德皇帝在位僅16年,死時31歲,沒有留下繼承人。經大臣與太皇太后商議,由後代,萬曆皇帝的祖父繼承大一統,他就是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在位45年,僅次於明朝萬曆皇帝,嘉靖在位的前二十年,盡職盡責,但當他到了中年,他把精力轉向鍊金術和追求長生不老。萬曆的祖父嘉靖死後,父親繼承了他的王位,他就是隆慶皇帝,在位五年半,明朝期間,國家恢復了繁榮,隆慶也被稱為繁榮之王。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英女王寫信給萬曆皇帝時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王朝,建立於1368年,滅亡於1644年,沒有逃過古代封建王朝三百年一輪的歷史規律,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明朝最大的特點是盛產奇葩皇帝,有人不愛當皇帝愛幹木匠,有人夢寐以求的當朝大典,所以四處奔走,有人御駕親徵,結果被敵我兩軍對峙,有人懶惰到28年不上朝。
  • 明朝天啟皇帝為何傳位給弟弟崇禎,難道天啟皇帝沒有兒子嗎?
    有明一朝,一共存在過十六個皇帝。而在明朝後期,卻難出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明朝中後期的皇帝,看起來對很多事情都很擅長,但唯獨做皇帝卻沒啥興趣。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天啟皇帝朱由校,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木匠皇帝」。
  • 明神宗朱翊鈞 :在位48年只會和大臣鬥智鬥勇 親手將大明朝推向滅亡...
    現在史學界對於明朝到底因為什麼滅亡,滅亡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一直爭論不休。今天筆者不才,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明朝的滅亡,負主要責任的就是這個總共在位48年的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 理由如下:   其一,廢除「張居正新政」   張居正這位大人物相信不用筆者多說大家也都知道,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就是筆者對他的評價。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在張居正身後對其家族抄家殺戮?信仰崩了!
    而在這時代中,最為重要的兩個人,莫過於萬曆皇帝朱翊鈞,還有最強首輔張居正!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萬曆皇帝與張居正之間複雜的情感!一、帝師張居正,是他一手造就了萬曆皇帝隆慶皇帝早死,萬曆繼位之初尚且年幼。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中,萬曆皇帝早期的價值觀養成幾乎是張居正在一手塑造,而萬曆皇帝心裡也很清楚,自己能夠坐穩這個皇位同樣也依靠著張居正的全力支持!所以萬曆對於張居正的認知自然是一個百分百的完美之人!在他的觀念中,張居正是大明第一忠臣,第一良臣,更是一個值得自己百般尊敬的老師!
  • 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考古專家挖掘其陵墓,才知道錯怪了他400年
    歷史上,萬曆皇帝是有名的曠工皇帝。他自1573年登基,到1620年駕崩,在皇位上超長待機48年。而不上班、不開會、不見大臣、不批文件地消極怠工,則長達近30年。遍覽明朝史學資料,學者們對萬曆的評價幾乎一致:「明實亡於萬曆」。他除了不上朝,他還貪財、好色、任性妄為、做事拖拖拉拉,立太子之事扯了15年才搞定。
  • 劉煥讀《易中天中華史》5——嘉靖和萬曆,是不是昏君混蛋?
    而張驄等人得勢靠的也是所謂大禮儀,因為嘉靖皇帝雖然是正德皇帝的下一任,卻是他的弟弟,他要尊正德父親明孝宗,也就是他的伯伯為父親,他不願意了,一定要讓自己的親生父親被封為皇帝,其實他就是想靠這個禮儀之爭,看看誰能是自己的勢力,張驄等人上鉤,自然後來也是投桃報李,當上了首輔。
  • 萬曆皇帝將近三十年不上朝,是懶惰怠政,還是有難言之隱?
    中國歷史上不愛上朝理政的皇帝大有人在,如果搞個不愛上朝大賽,評選出其中之最的話,那麼這個冠軍,恐怕是非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莫屬,且沒有之一。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萬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是在這48年中,這位仁兄居然創造了將近30年不上朝的記錄!您說他不奪冠,誰還能爭這個第一?
  • 萬曆皇帝為什麼由勤奮轉而長達三十餘年的「罷工」?
    導語:說起大明王朝的萬曆皇帝大家都知道他是明代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而且後期長期不上朝、不理政,致使官員空額嚴重朝廷運轉嚴重不良加速了明朝終結的進程,但在前期萬曆皇帝是十分勤奮的皇帝,經常處理政務到半夜今日的事不管多晚堅決今日畢。
  • 明朝已亡,朝鮮君臣為什麼一想到萬曆、崇禎皇帝就流淚?
    明朝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昏庸至極;崇禎皇帝亡國辱身,亦無建樹。為什麼在鄰國朝鮮卻受到無比的尊重,乃至於朝鮮君臣一提到這兩個人就痛哭垂淚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頭說起!這表面看,是身為大國對周邊國家的壓迫,其實並非如此。明朝與李氏朝鮮幾乎同時立國,明朝建國後,就定下15個永不徵討的國家,其中就包括朝鮮。而李氏王朝的國名「朝鮮」也是明朝皇帝給確定下來的。明初,高麗統使李成桂奪取高麗王朝王位,自立為王向中國稱臣,並上表「請更國號」,「帝命仍古號曰朝鮮」。朱元璋定下「朝鮮」之稱。
  • 隆慶皇帝什麼都不做,為什麼成為了明朝最好的皇帝之一?
    明朝有一個皇帝,在位的時候啥也不說,啥也不幹,但是成為了明朝最好的皇帝之一。而且這個稱號還不是明朝人自己給的,而是清朝人給的。這個皇帝,就是嘉靖皇帝的兒子,萬曆皇帝的父親,明朝知名度頗低的隆慶皇帝。隆慶皇帝由於從小不在宮裡生活,所以對皇宮裡的事情不了解。在被立為太子之後,老爹嘉靖也不教給他帝王之術,而是把自己操控群臣的手段教給了孫子萬曆。要麼說孫子像爺爺呢,嘉靖二十多年不上朝,萬曆比他更厲害,在後宮躲著啥也不管。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看英女皇信中對萬曆皇帝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1583年我國處在明朝萬曆十一年,距今已經四百多年了,放眼西方的英國,正是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英國經歷了他最輝煌的黃金時代,中國同樣如此,在首輔張居正的輔佐下,出現了短暫中興局面。1582年首輔張居正逝世,萬曆皇帝漸漸出現了怠政的心理,後來甚至有20年沒有上朝,國政荒廢,奸臣並起,而他每天沉浸在奢華享樂中。
  • 明朝萬曆年間,一小偷走水溝潛入國庫,結果怎樣?
    乍一看,鄭板橋寫的關於小偷的詩詞都很有趣。如果要去看看中國小偷歷史,大家也會發現更多好玩的事情。被稱之為最膽大的小偷,是萬曆年間敢偷國庫的小偷。萬曆皇帝是明神宗的年號,該皇帝名叫朱翊鈞,出生於1573年。他和明朝後期皇帝的腐朽無能不一樣,萬曆皇帝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政治特色的皇帝。他不喜歡上早朝,在萬曆年間上早朝的情況很少。
  • 都說天子守國門,看看這些奇葩的明朝皇帝,都做了哪些荒唐事
    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毛主席 ▲明朝皇帝畫像 前言 明朝一共有17個皇帝,這個數量其實不少,因為清朝從入關之後也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