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傾情打造系列主題MV《致敬最完美的她》,成龍、吳京、黃曉明等多位明星演唱的抗疫歌曲MV的畫面也進入了《致敬最完美的她》,並將於3月8日晚在央視三套綜藝節目播出。這是在第110個「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向所有女性朋友送上一份節日的問候,並致敬抗疫女英雄。
婦女節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在中國又稱「國際勞動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它起源於女權運動,是人類社會女權發展重要的裡程碑。女權又可稱為女權主義或女性主義,可概括為旨在於界定、建立和保衛婦女平等權利的政治運動與意識形態的集合體,它主張在承認性別歧視存在的現實基礎上探求性別非正義的根源,並藉此推動婦女權利的發展和兩性關係的變革。
我國最早的女權思想家是明朝的李贄,在其著作《答女人學道為短見書》、《夫婦論》、《司馬相如傳》中大力宣傳兩性平等思想、抨擊婦女低人一等的道學觀,可謂中國「女權運動的前驅」。西方女權思想最早在20世紀初傳入我國, 1902年斯賓塞的《女權篇》被介紹到中國,這是中國近代翻譯的第一本女性主義著作。
1903年,約翰.彌勒的《女人壓制論》和第二國際的《女權宣言書》也被譯介進來,還有柳亞子所作的《黎裡不纏足會緣起》,孫雄在《論女學宜注重教育》一文中,描述了女學東來的盛狀,這些都對五四運動時期女性主義思潮產生了很大影響,其後陳獨秀、周作人、魯迅、胡適紛紛譯文或撰文疾呼兩性平等。
建國前,中華民族處在最危險的時候,許多女性把個體融入救亡圖存的革命洪流中。建國後,毛主席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徹底的肯定了女性的地位,並在後來的法律中規定下來。
到了80年代改革開放後,中國女性譯者朱虹站在女性主義的立場上,翻譯了《美國女作家作品選》、《美國女作家短篇小說選》等,並對一些早期的女性主義經典著作,諸如《一間自己的屋子》、《第二性》、《女性的奧秘》、《性政治》等做了簡要介紹。朱虹極力提倡「婦女意識」,並從歷史和社會學的角度批評了形式主義批評家們忽視作家主體性的傾向,為中國女性主義批評鳴鑼開道。
到了21世紀,我國女權發展出現了新情況。如2012年青年女權倡導小組BCome在北京成立。以肖美麗、趙思樂和艾可為代表的新一代女權主義者,被媒體稱作「青年女權行動派」。然而隨著女權主義在我國的傳播與深入,漸漸出現了一些不協調的聲音,比如偽女權主義,田園女權主義,或者女性沙文主義。這類女性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曲解了女權主義,將其詮釋為中西價值觀結合下的只索取不付出的特權,並且否定男性。如婚前相親時,部分女性在相親時開口要房,要車,要存摺等等,一切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主。
新中國成立70多年,可以說我國的女權發展取得了極大的成就,由於我國文化的包容與政治的開明,整個社會幾乎徹底打破了幾千年來男尊女卑錯誤的認知,實現男女平等,各行各業都有女性的身影,出現了不少女強人或者精英的存在。比如玖龍造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茵,靠著最初的3萬塊創業,經過多年打拼將玖龍紙業打造成全國第一造紙巨頭;比如老乾媽陶華碧,白手起家獨自創立老乾媽品牌,現在老乾媽已經名揚海外,並帶動了800萬農民致富。
再比如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女強人的身份家喻戶;還有當前新冠疫情期間,73歲高齡的李蘭娟院士廢寢忘食、為國為民,以及冒著生命危險出現在一線抗疫的女英雄們,都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目前整個社會也特別的認可男女平等,文章開頭提到的成龍、吳京、黃曉明等男明星們都是自願的加入《致敬最完美的她》MV的製作,為新時代的女性點讚。
當然女權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公司高層管理、政治領域等女性身影較少,女權理論研究不足,女權意識淡薄等等。筆者認為,男女的社會分工是長久進化形成的,比如男性更適合一些體力勞動,女性更擅長照顧撫育小孩等等,這將是人類社會長期的存在。我們只需要在發展中保障女性的權益,如受教育權、財產權和選舉權等等,並提高女權意識,確保社會制度合理公平。
讓所有女性根據自己發展的意願,自行選擇做家庭主婦、從政或走上管理崗位等,只需確保男女平等的競爭機制,不能為了達到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在某一管理團體中,強制性地實現男女相等比例,而降低整個組織的效益。在根據女性特點,合理制定政策,保障女性權利方面,有些制度就比較好,如江西的婦女創業小額信貸,專為居家或農村留守婦女創業發展提供的貸款;科研項目女性可因懷孕等適當延遲提交項目成果等。
提起女權,大家都想到的是遊行、示威。有些人認為我國的女權大多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為了吸引眼球,不像西方國家女權主義者是為了整個社會女性的權利而鬥爭;更多的人認為女權只是一小部分女權主義者及其團體、一些文學女青年、婦聯工作者的女權,而與自己無關。
其實這和政治體制有關,不否認有些偉大的西方女性為了全人類的女性權利而鬥爭,但西方國家是不同的政黨輪流執政,女權主義者通過示威遊行爭取到更多的人支持,意味著有更多的選票,這樣才能被政黨關注,從而形成利益同盟,在其執政時實現其提出的女性權利。
我們國家的執政黨代表全國人民的利益,而女權的本質是強化女性意識,消滅性別歧視,實現男女平等,所以遊行示威只是一種手段,其最終目的是要實現社會合理的發展,保障女性權利,我們應該慶幸不需要通過遊行示威就能實現女性權利的保障。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男女平等的社會共識,並有法律作為保障,整個社會已經無明顯歧視女性的現象,但幾千年男權文化的影響,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消滅。
所以當下女權的發展就是如何精準識別不同領域內對女性的歧視,並將其變得男女平等,這就需要每個中國人的努力。故女權不是一小部分人的女權,所有人都可以成為女權主義者,我們不需要標榜自己是女權主義者,也不需要找一個團體,組織一場活動;只需要樹立女權意識,在身邊出現性別歧視時,敢於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並將身邊的一些性別歧視現象發到網上,當它不是個例而是一種現象時,一定會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當我們在網上看到女性歧視事件或現象時,多參與討論,那怕只是動手點讚關注一下,只有更多的人參與到女權事件的關注和討論,才能引起輿論的共鳴,從而實現政治領域的關注和變革。行動起來吧,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女權主義者,使社會變更得更美好。
最後,祝全國女性朋友們三八婦女節快樂,並向戰鬥在一線的抗疫女英雄們致敬,為她們點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