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一家百年老店,靠的不僅是機遇和眼光,還有無論如何都要保持穩定的心態。
【環球旅訊】杭州市心中路與金城路交界處,來自四面八方的車輛有條不紊地穿行著。貫穿四方的兩條超過十車道的大動脈彼此垂直交錯,組成了一個無比巨大的十字路口。十字路口的東南部,高達47層的杭州開元名都大酒店如同一頭蹲坐的雄獅,俯視著十字路口的一切。
住在酒店旁邊開元名都小區的陳妙林,每天早上6點都會準時起床,遊泳半小時,然後在家中跑步機再跑個半小時。運動過後,陳妙林才會整理好衣裝,精神抖擻地回到開元名都大酒店的17層,在那個寫著創始人辦公室的房間裡,開始自己一天的工作。
在外界看來,陳妙林創立的開元旅業集團旗下的酒店產業毫無疑問是國內高星酒店的頭牌。這家有三十多年歷史的企業,不可免俗地打上了創始人陳妙林深刻的印記。哪怕今日陳妙林已經退居二線,開元依舊是陳妙林的開元。蕭山的歷史長河不斷流淌,陳妙林三個字終究是一個不可能漏過的傳奇。
初入江湖
陳妙林是改革開放機遇下典型的成功創業者。
改革開放以後,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我國80年代的GDP年均增長率是10.1%,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提高。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數據顯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80年的477元,提升至1990年的1510元,十年裡足足翻了兩番。
在收入提升的大前提下,人民出行的欲望漸長,對於更良好的住宿環境也有了更多要求。國內酒店也因應轉變了思路,開始接待國內外散客。隨著大量客人湧入,當時酒店囿於承接能力的不足,相關配套服務缺陷,難以滿足廣大客戶的需求。高品質的酒店因此獲得了萌芽的機會。此時,愛國港商霍英東與廣東省政府合資興建的白天鵝賓館在1983年順理成章地落成了。
事業單位也開始走向企業化轉型。原先以接待為營業目的的招待所們也開始走向市場,著手於資本化運作。
1985年,蕭山縣決定投入2000多萬元,將原有的招待所改造成擁有兩百多間房的蕭山賓館。蕭山縣政府找到了為人正派的陳妙林,希望他來擔任蕭山賓館的一把手。
對於當時33歲的陳妙林來說,要說欣然接受這樣全新的角色並不全然合理,這一年,他剛剛成為蕭山物資局副局長候選人,這是十幾年奮鬥的結果。
選擇仕途一帆風順,還是去未知的領域闖天下。陳妙林或許有過糾結,但他最終選擇後者,這與當時江浙一帶的營商環境不無關係。
同一時間,江浙一帶民營經濟漸漸復甦。1983年,魯冠球抵押了自家自留地價值兩萬多元的苗木,承包了杭州萬向節廠;1986年,從魯冠球萬向節廠出來的徐冠巨與父親徐傳化一同創辦傳化企業,任企業經營廠長;1987年,原為推銷員的宗慶後成立了如今娃哈哈集團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
江浙一帶的下海創業者,尤其在蘇南浙北一帶,不少人在國營工廠積累了不少人脈和資源,創業起來更是如魚得水。更重要的是,江浙一帶創業者緊跟政府的步伐的同時,思維較同時代其他地域創業者更為跳脫開放,使其在發展的過程中步伐能夠邁得更大更穩。
據陳妙林估算,當時蕭山賓館投入的2000多萬元放到今天或值5億元,這是一塊價值巨大的國有資產。
在接手蕭山賓館前,陳妙林就向政府提出了「自負盈虧、掌握幹部任免權、自主分配」三個要求。得到蕭山縣領導首肯後,陳妙林馬上向蕭山賓館動了刀,開始實施勞動合同制。
「蕭山這塊地方能夠孕育出一大批民營企業家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是因為蕭山的幹部開明開放包容。」陳妙林很感激。
開元的90年代
在市場化的背景下,陳妙林動起了對蕭山賓館完全改制的念頭。
在外界看來,90年代,是蕭山賓館的股權架構不斷發生變化的十年。
1994年,陳妙林在社會募資約2600餘萬元,蕭山賓館開始實施股份制。這筆投資佔據了蕭山賓館近四成的股份。儘管整個架構仍然由政府控股,但是蕭山賓館已經不再是政府一言堂。
1997年,蕭山鄉鎮企業開始轉制,集體資產開始向社會的個人開放。
3年以後的千禧年,陳妙林募資6000餘萬元,買下了開元旅業大部分的股份。千禧年成了陳妙林自己的「開元之年」,開元也真正成了陳妙林的開元。
90年代的十年裡,蕭山賓館經歷了改制的轉折點。對於整個開元,這十年同樣意味著很多。
90年代初,西方發達國家的酒店管理理念開始在國內傳播。1991年,陳妙林第一次坐飛機前往美國,看到了美國遍地開花的連鎖酒店。彼時的美國經濟型連鎖酒店市場已然進入成熟期,各大品牌已經開始變得家喻戶曉,深入民心。這一次的出國考察,讓陳妙林體會到酒店連鎖的威力。他意識到「美國的今日會是中國的明天」。
回國以後,開元以350萬元投資北京化工局旗下的療養院,獲得35%的股權,同時全權經營該療養院。陳妙林將其改造成浙江省首家度假酒店,命名為開元之江度假村。這家酒店,成為了開元首家連鎖酒店。
去美國以後被連鎖的力量「開過光」的,還有錦江之星的創始人徐祖榮。在陳妙林去美國後的第三年,徐祖榮也準備從舊金山回歸。回國之前,徐祖榮在訪友過程中住了不少汽車旅館(Motel),也從中得到了不少靈感。
回國以後,徐祖榮拿著1000萬元資金與五、六個同事擠在一間不到20平米的辦公室裡,打造出了錦江之星的樣板間。
1997年,首家錦江之星酒店在上海成立,距離開元之江度假村的誕生,差了整整六年。
2000年以後,連鎖酒店市場的深井終於出現了爆發。
2002年6月,攜程攜手首旅,成立合資公司「如家」,拉開了千禧年連鎖酒店井噴的序幕;2004年,格林豪泰落戶上海;2005年,7天酒店正式成立,同年3月,首家門店在廣州市北京路開門迎客;2005年8月,漢庭在崑山火車站周邊開出了第一家門店。
若從時間上看,開元屬於國內最早加入連鎖酒店市場的玩家之一。在其他經濟型連鎖酒店在一二線城市布局實現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開元依然維持著略顯平緩的步伐。從投資角度上看,開元專注於高星酒店的投資和運營,整體投資較重,投資回報周期也因此被拉長。開元重資產的投資模式,給了後來者反超的機會。
陳妙林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最近幾年開元也開展了輕資產的委託管理,逐步減輕重資產方面的投入。陳妙林感慨:「如今開元酒店資產的市值也就四十多億。我們的輕資產奮鬥幾年,市值也一樣超過40個億,這裡面靠的就是品牌和連鎖的價值。今後我們酒店的資產一定是輕資產,而且要遠超重資產。」
陳妙林曾給自己的人生打了99分,最不圓滿的地方發生在90年代。
90年代末,開元曾有一個與世貿君瀾合作的機會。當年世貿君瀾屬於浙江省財政廳控股,其中15%是來自臺灣的資本。臺灣資本選擇退出時,當時世貿君瀾的總經理吳啟元找上了陳妙林,想讓陳妙林把這15%盤下來,同時把財政廳的股份也吃下,藉此獲得杭州世貿大酒店的經營權。
據陳妙林估計,當時世貿君瀾在杭州約有接近10家高星酒店,具有一定規模。杭州主城區作為開元覆蓋力度偏弱的區域,拿下世貿君瀾的世貿大酒店將會極大地加強開元在杭州城區的掌控力度,也能更為快速順利地進入杭州市場。
」如果當時合作的話,開元不會是現在的開元。」陳妙林感慨。
危機
同樣是90年代,開元確定了酒店和房地產兩開花的發展模式,依靠房地產收入反哺酒店業務的發展。
曾經有媒體認為,開元是放棄了成為萬達的機會才成就如今在酒店業的地位。陳妙林並不以為然。在他看來,開元當時已經是民營酒店的第一號;在房地產方面,才剛剛擠入全國百強。放棄酒店去追逐房地產,無疑是捨本逐末。
「為什麼要放棄在行業排前三的位置去追求行業排100的領域?」陳妙林一語中的。
陳妙林的骨子裡深藏著穩妥的基因。這種穩妥的作風,讓開元能夠歷經風雨而屹立不倒。對比如今企業家從創業之初就想做「天下第一」的雄心壯志,陳妙林卻簡單的想「活著」。他認為王健林的策略是相對進取甚至是冒進的,而自己則只會選擇更加穩健的做法。
從開元面對風險的態度可見一斑。比如,開元堅持低負債率的做法,旗下企業從不互相擔保和借款,杜絕了崩盤的連鎖反應。遭遇地產危機時,寧願每個項目虧損十億都要完成去庫存拿現金的目標。陳妙林終歸是一個穩健的人。
正是進軍房地產的決定,讓開元撐過了來自非典的一次大起大落。在非典疫情最為嚴重的半年裡,開元受到了極其嚴重的衝擊。開元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在這一年從70%下降至30%,收入也隨入住率的滑坡出現了大跳水。提起這一年,陳妙林總會說:「每天一輛桑塔納開出去,回不來的那種。」
危機關頭,開元沒有選擇大規模辭退裁員,而是採取了三個「三分之一」的辦法——三分之一員工放假、三分之一員工上班、三分之一員工培訓。
「放假的員工獎金沒有了,但是工資照發。培訓的員工獎金髮一半,上班的員工照拿。我們一個月輪一次,員工滿意,政府也高興。」
在非典疫情最嚴重的半年裡,開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靠著房地產利潤的支撐,開元酒店板塊也活了下來。危機過後,酒店業如同一片狼藉,唯獨開元的酒店一家都沒有關門,一個員工都沒有辭退。
開元靠著房地產撐過了非典危機,也同樣因為房地產經歷了一次生死大考。
2013年底,陳妙林感覺當時國內房地產市場即將發生一次階段性回落。年會中,陳妙林發言要求開元的房地產降價售出。
在雪崩未出現之前,一切都是風平浪靜。2013年裡,開元的房產部門業績大漲,形勢大好。開元的房地產部門一陣歡聲笑語,沒有誰真拿陳妙林的話當回事。
陳妙林心裡不安的感覺越來越強烈。春節發過新年紅包後,陳妙林臉色一變,下了死命令:「必須降價!」房產部門這才勉為其難開始了甩賣的動作。
陳妙林的預感是對的。
2014年2月18日,春節過後不到一個月,位於杭州大橋西板塊的德信北海公園宣布清盤價「15800元/平米」,拉開了當時房地產崩盤的序幕。
為了資金的快速回籠,開元也開始了虧本大甩賣。在當時,開元在台州的樓盤每個平米降價2000多元。這樣的降價幅度意味著開元的一個項目都要淨虧10個億。
在當時房地產一片歡騰的背景下,樓盤降價的策略讓投資者難以理解。他們紛紛舉起橫幅,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維權行動。另一方面,坊間輿論也在不斷發酵,都在傳開元馬上就要破產的消息。
輿論壓力到達頂峰的時期,大量的負面消息讓銀行對開元的態度開始產生轉變。部分銀行要求開元提前三個月還款,個別銀行的要求還款額高達3億元。
由於開元提前進行了甩賣變現,讓開元在這一波危機中活了下來。充足的現金流讓開元有了隨時還款的底氣。
所有事情都安排妥當以後,陳妙林依然按照原計劃選擇了去西藏騎行二十六天。當外界看到陳妙林淡定的舉動,也跟著吃了一顆定心丸,輿論漸漸平息。
圓夢
20年前,攜程在上海正式成立。對於攜程的崛起,是陳妙林始料未及的。在他的印象裡,最初的攜程就是在機場裡發卡的。誰也沒有想到,攜程靠發卡成為了一家上市公司,最終還成了中國旅遊業界首屈一指的巨無霸。
陳妙林花了十年的時間,才了解到完成訂房行為的方式,並不只有電話預訂一條路。在這期間,梁建章的攜程早已經席捲了整個酒店預訂市場。
攜程20年發展史中,開元從中點出發加入到OTA之中。與此同時,受到攜程的啟發,開元也建立了浙江金扇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國內其他酒店一起做自有渠道的網絡預訂。時至今日,開元酒店通過金扇子獲得的訂房數量佔據網上總訂房量的一半,總算在OTA之間的競爭中,獲得一定的議價能力。
陳妙林感嘆金扇子做得晚了一些,發展也比預想要慢一些。如果早一些了解到網際網路的力量,開元也許會發展得更好。
陳妙林創業有兩個夢想,一是把酒店開到國外去,二是上市,如今都做到了。
2013年4月,陳妙林收購了位於德國法蘭克福的金鬱金香飯店,並更名為法蘭克福開元大酒店。陳妙林最初併購這家酒店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將為開元在國門外「豎塊牌子」。
根據開元團隊調查,當時每年從中國前往法蘭克福的旅客共有60萬人,其中38萬來自於中國各地政府官員。陳妙林計劃該酒店30%的客源來自中國官員。最終,雖然實際上政府接待客源數量人數並未如想像般多,但是開元的牌子還是在國外豎了起來。
2017年8月3日是陳妙林65歲的生日。這一天,陳妙林在《風雲浙商面對面》節目上宣布退休,將開元的大旗正式交給跟了自己三十年的職業經理人陳燦榮。
陳燦榮是個「守業」的好人選。在陳妙林印象中,陳燦榮為人內斂,也並非完人,但其「守規矩」、「忠於企業」和「受委屈時大度」的特點還是讓陳妙林認為他是個合適的接班人。
「人總不會是完美無缺的。」陳妙林解釋道。
陳妙林沒有將開元的班子交給兩名女兒,背後有著自己的「私心」。陳妙林認為,作為一名企業家,難以兼顧家庭。創業時十幾年沒吃上一口熱乎年夜飯的陳妙林,不希望女兒因為事業而放棄生活中的其他事情。
「或許我這個觀念可能比較陳舊,但是女孩子當企業家很難事業家庭兩全。」談起女兒,陳妙林不再是那個叱吒風雲的企業家,只是一個溫情的老父親。
2019年3月11日,開元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敲鐘的那一刻,見慣風浪的陳妙林心情平靜,因為「早已有思想準備」。
「人總是要老的。要做成百年企業,你要吸引社會的資本進入,實現資本的自然流轉。」將開元資產證券化是陳妙林早就有計劃的事。為了對企業高層團隊進行激勵,陳妙林拿出了自己的股份獎勵給了開元的團隊,使其團隊更有工作積極性。
陳妙林認為良好的股權激勵政策是其退居二線的重要一環。讓員工自己成為老闆,就不需要盯著了。
如今,原在2015年在新三板上市的開元物業,已完成預先披露更新,距離主板上市也靠近了一步。
結尾
眾所周知,陳妙林喜歡極限運動,尤其喜愛騎行。在採訪的尾聲,陳妙林講述了自己多次去西藏的故事。走新藏線的時候,從新疆烏魯木齊出發,到塔裡木盆地,橫穿沙漠,最終到達中國的極西之地——帕米爾高原。
一路上陳妙林騎著車,慢慢地向高處前進。最終在夜裡12點,車隊在5218米的海拔處停了下來。高地上,四下寂寥無人,零下十幾度的氣溫令人感覺寒冷至極。
夜裡除了寒風,什麼都沒有。
這是一段冰冷而艱苦的旅程,陳妙林在寒風中度過了漫漫長夜。次日,陳妙林再度登上了徵程。
他看到了夜間看不清的風景,他看到了四周延綿不斷的雪山,他看到地上一座座小小的石碑上,上面刻著每一座他要徵服的高山的名字。
陳妙林說:「第二天八點又開始有了光。四處一片荒涼,但是能看得很遠很遠。我能看到遠處的雪山。」
前方一片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