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地方政府「一拍即合」 網際網路巨頭拿地兇猛

2020-12-16 澎湃新聞

頭部網際網路公司資金實力雄厚,拿地一方面是用於辦公以及員工住;另一方面,也可分散投資,商辦類的資產可以用來抵押融資;地方政府招商,期待高科技企業帶去稅收、就業和消費,提升城市整體實力。

劉偉/發自北京

如今網際網路企業在土地市場上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有的頭部網際網路公司持有的辦公樓面積,比很多房地產企業的持有面積大得多,只是他們不是開發商,大家不太關注而已。」11月30日,一位地產業內人士說。

10天前,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顯示,上海楊浦區定海社區N090603單元一宗地成交,出讓面積5.26萬平方米,成交價65.41億元,競得人為漢海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下稱「漢海信息技術公司」)。

天眼查信息顯示,漢海信息技術公司成立於2006年,現在法定代表人為張晶,註冊資本4.95億美元;該公司控股股東為DianPing (Hong Kong)Limited,其架構於點評公司(DianPing Holdings)下,背後即為港股上市網際網路公司美團(股票代碼:03690.HK)。

與此次美團首次購置土地不同,許多頭部網際網路公司,如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已在全國多地持有物業資產。

一位北京土地市場資深人士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頭部網際網路公司資金實力雄厚,拿地一方面是用於辦公以及員工住;另一方面,也可分散投資,商辦類的資產可以用來抵押融資;地方政府招商,期待高科技企業帶去稅收、就業和消費,提升城市整體實力。

財經評論員譚浩俊認為,網際網路企業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後,頗具規模,有的上市企業在資金實力相對充沛的情況下,也需要有一塊相對固定的地方去發展。一些網際網路企業租房的代價也很高,索性自己拿地建房自持物業。此外,在地方投資一些土地和房產,公司也可以享受到地方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

網際網路公司上市或融資後

熱衷自購物業

作為一家創立於2010年,市值達1.8萬億港元的網際網路企業,11月20日斥巨資在上海拿地,是美團首次購置如此規模的不動產。

快速擴張,是移動互聯時代創業公司的共同特點,而美團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員工數量的變化也最能說明問題,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底,美團的員工人數為8000人,到了2015年底,員工人數已經超過2萬人。

而在此期間,美團都在租房創業。它的租賃的辦公地分散在北京的恆電大廈、科創大廈、到旁邊的奔馳大廈、施耐德大樓等多處寫字樓,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

從美團在北京望京區域租賃的辦公樓來看,如眾運大廈、望京科技園、啟明大廈、數碼港大廈等,美團更傾向於租賃租金相對便宜的產業園或者乙級寫字樓,這也是眾多成長型網際網路企業的特點。

今年11月2日,作為「抖音」等短視頻應用的母公司,字節跳動正式啟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的方恆時尚中心作為一處辦公地點,一個數千人規模的團隊正式入駐。

自2012年創立以來,字節跳動與上述美團一樣,在北京長期沒有自有辦公樓。其北京總部位於中航廣場,各大辦公樓則分散在海澱區北三環和北四環附近,包括知春路、中關村和五道口等地,約三十處,均為租賃性質。

為此,字節跳動各業務團隊經常搬家,內部員工一度自嘲這是「不怕搬家」的始終創業文化。

更早一些,2015年,小米CEO雷軍曾在微博發布消息。他說,小米在北京創業五年,像北漂,首先是銀谷大廈,接著是卷石大廈、宏源大廈,再搬到五彩城大廈,又租了五彩城周圍四棟樓,幾乎一年搬一次。即便如此,小米搬家的速度也趕不上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張。

直到2015年7月22日,小米自有的科技園開始動工建設,地點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佔地總面積為22萬平方米,一共修建8棟辦公樓,投入金額約20億元。

環業投資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網際網路公司本身具有輕資產的屬性,尤其在創業初期現金流匱乏的情況下,基本上都是租房辦公的。但是在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獲得大量融資或者上市融資以後,資金相對寬鬆,再加上業務擴展和人員增長非常快,自用辦公場地需求就非常強烈。

他表示,由於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價值長期呈單邊上漲趨勢,企業在現金流允許的情況下購置自用物業或者買地自建物業。除了方便自用以外,無論從提升企業形象、內部管理效率還是獲取資產增值收益方面都是非常有益的,這恐怕是解決了資金瓶頸的網際網路企業熱衷於買樓和自建物業的綜合考量。

定向出讓附加優惠政策

嘗到拿地「甜頭」

從整個土地的出讓過程來看,美團拿的這塊地,很有定向出讓的意味。

今年9月29日,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與美團就上海總部基地舉行了籤約儀式,美團上海總部基地將落戶楊浦濱江。

美團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王興當時表示,將以此次籤約為契機推動公司業務快速深度落地,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在滬創新創業。

雙方籤約後不久,10月26日,上海土地市場便掛出一宗商辦地塊。地塊的辦公部分定位為企業總部型辦公樓,要求引進網際網路在線新經濟產業領域的國際性、全國性和大區域性知名企業設立的總部。出讓條件簡直是為美團量身定做。

地塊正式出讓前一周,11月13日,漢海信息技術公司的工商信息也做了4項變更,最關鍵的是「住所」一項由上海長寧區變更至上海市楊浦區杭州路741號6幢168室,註冊資本從1.95億美元增至4.95億。

美團拿地的經過並非個例。今年10月28日,小米以底價5.31億元拿下後海總部基地一宗商業用地T107-0092,該地塊位於南山後海中心區。據稱,小米將在該地塊設立小米集團國際總部,並建設國際總部大廈。

這塊土地在掛牌時,要求的準入行業為A0610智慧型手機、移動電視等新一代移動終端設備。當時有消息稱,這塊土地在拍賣前,就已經被小米集團鎖定。

今年6月2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就與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舉行了總部經濟發展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小米集團預計將在深圳投資77.6億元。

為了引入發展迅猛的網際網路企業在當地落地,很多地方政府會從投資、稅收、就業、土地供應等方面進行綜合性優惠與支持,而土地資源往往是政府招商引資最有效的抓手之一,因此地方政府在對這類企業進行土地出讓時往往會量身定製出讓條件,也就幾乎是「定向出讓」了,而且在地價上也會進行或明或暗的力度極大的優惠和減免,柏文喜告訴記者。

優淘城總裁薛建雄認為,對網際網路企業來說,不管在哪裡都是要交稅的,而現在中國幾乎所有園區都有退稅政策,在中國很多地方,政府會以園區購買企業服務的名義退還企業繳納稅費的20%-30%。企業方面會認為哪裡退稅多,就把企業總部定在哪裡。

從政府稅收的角度來看,企業在當地買地建樓後,稅只能交給土地所在的地方政府,這也是地方政府定向出讓土地的原因,雙方以此形成了利益互換,薛建雄認為。

瞄準地方產業升級需求

與地方政府「一拍即合」

在上海拿下地塊後,美團對媒體回應時稱,該地塊將用於建設新上海總部基地,加快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研發整合,積極布局文旅、移動出行、金融科技等創新業務。

今年4月13日,上海市經信委發布了《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將聚焦三大類12個領域重點布局,用3年時間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除了美團,作為在線新經濟代表,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新零售平臺盒馬總部也於今年4月落戶浦東並摘地。同時,作為一線城市,上海還明確喊出「好項目不缺地、好產業不缺空間」的口號廣發英雄帖。

實際上,不止在一線城市,以武漢、成都為代表的二線城市,也在近年頻頻向網際網路企業拋出橄欖枝。

以武漢為例,2015年,武漢市東湖高新區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網際網路+辦公室」;2019年1月,武漢第四屆光谷「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論壇的主題就是「新物種與第二總部」。武漢光谷被視為未來可以和美國矽谷相媲美的產業高地。

2017年6月29日,小米科技與武漢市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後,確定在東湖高新區投資建設小米、金山、順為武漢總部。8月30日,小米競得P(2018)073地塊,預計在當年內就將動工建設小米武漢總部大樓。

根據公開報導,在小米之後,今日頭條、360、曠視科技、科大訊飛、小紅書、美菜網、流利說等明星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在武漢建立了第二總部或地方分部。

幾乎在同一時間,2017年6月,羅永浩錘子科技在成都成立新公司,隨後「成都市政府基金6億元領投錘子科技」的消息不脛而走,緊接著,羅永浩就將錘子科技的總部從北京搬到了成都。

柏文喜認為,以網際網路企業為代表的「新經濟」企業,在創業成功以後往往發展速度十分迅猛,企業規模常常指數形式進行擴張。無論是在GDP,還是就業和稅收的貢獻等方面的影響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另外對於改善、提升和優化當地的產業結構和推動產業升級都具有較強的「鯰魚效應」和催化劑效應,因此這些企業成為了地方政府招商和引進的重要目標。

「在經濟發展面臨國內外雙重壓力之下,地方政府也在尋找恰當的經濟轉型機會,特別是數字經濟和所謂的新經濟企業成為他們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若網際網路企業願意入戶某些地方,地方政府是願意拿出一些優惠政策來幫助網際網路企業落戶的,雙方一拍即合。」 譚浩俊分析。

但到底這些網際網路企業能夠給地方帶來什麼樣的增量?譚浩俊認為,目前很難說,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有觀點認為,2017年,成都市的6億元資金讓錘子科技續命成功,正是為了拿到這筆融資,羅永浩才遠赴成都。

不過到2018年10月,有媒體探訪錘子科技約2000平方米的成都總部時發現,上班日期間,辦公樓內僅出現為數不多的員工,大量辦公桌椅已處於空置狀態。

相關焦點

  • 與地方政府「一拍即合」網際網路巨頭拿地兇猛
    現如今網際網路企業在土地市場上早已變成一股不可忽視的關鍵力量。 「有的頭頂部網際網路公司擁有的寫字樓總面積,比許多 房地產開發商的擁有總面積大很多,僅僅她們並不是房地產商,大伙兒不太關心罷了。」11月30日,一位房地產專業人士說。
  • 拿地江湖2020:地市「兇猛」、勾地漸難 政府企業都在賭預期
    來源:經濟觀察報原標題:拿地江湖2020:地市「兇猛」、勾地漸難,政府企業都在賭預期在土地出讓時明確限價,或後續入市申請預售證時對價格設卡的背景下,房企面臨拿地、周轉、生存的循環,每個環節都需要「鬥智鬥勇」。
  • 分拆網際網路巨頭的可能性與路線圖
    資本市場對「限制乃至分拆網際網路巨頭」的可能性頗為不安,網際網路從業人員也比較緊張。大家都想搞清楚主管部門的想法。有人天真地認為,這次網際網路反壟斷,是因為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投入社區團購,搶了基層菜販的生意,由此才引發了主管部門的注意——這是一個錯誤的空想。
  • 網際網路巨頭的菜籃子裡,裝著什麼陰謀?
    一周前,人民日報發表評論題為《「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讓本就是網際網路新風口的社區團購火出了圈。文章指出,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
  • 多地政府聯手美團發消費券:精準回補與數位化升級
    截至4月20日,美團與地方政府聯合推出的「安心消費節」已在銀川、天津、深圳、廈門、赤峰、佛山、武漢、台州等31座城市落地,通過以餐飲業等本地生活服務為切入口提倡安心消費,助推經濟復甦。其中,涉及政府出資消費券合作的地市區有20個。
  • 美國考慮拆分網際網路巨頭Facebook,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近日來,國內網際網路上正在掀起一大熱點話題,便是網際網路反壟斷。國內自2008年實施反壟斷法,為什麼直到現在才首次迎來網際網路領域的執法處罰案件?對此,東北財經大學教授於左表示,原因在於,部分網際網路反壟斷行為複雜,不易識別企業隱蔽行為,包括在雙邊市場的情況下,相關市場如何科學界定等情形有關。
  • 【特寫】消失的菜市場:網際網路巨頭不講武德吞噬一切?
    他們也想接入美團,不過由於不太懂網際網路的操作,還在觀察摸索之中。但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市場卻是刻不容緩。眼下,這些巨頭還在加緊「招兵買馬」。一位在北京的美團買菜騎手告訴界面新聞,通過送菜上門他每天能賺到300元左右。據他了解,公司加大了人力投資目前正在擴招,還需要更多騎手。伴隨著線上交易習慣的行程,消費者買菜的生活方式也在隨之變化。
  • 巨頭雲集的工業網際網路 初創企業還有機會嗎?
    運營商的加入,讓原本就聚集了一眾巨頭的工業網際網路領域,迎來了更為複雜的競爭局面,一邊是虎視眈眈的網際網路企業,一邊是勢在必得的傳統工業巨頭,現在,還有企圖搶佔更多地盤的ICT企業和伺機分得一杯羹的運營商。
  • 美團與拼多多瘋狂燒錢 網際網路巨頭該不該進入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之火未止。  近日,南京要求社區團購平臺不得低價傾銷,算是打響了地方政府對該現象進行宏觀調控的第一槍。  但是,社區團團購的火併未被抑制,尤其是以美團、拼多多、京東等為首的網際網路巨頭早在5個月前,就利用巨額補貼發動了一場「閃電戰」,大勢已成,這也讓調控的結果變得不太明朗。
  • 中美巨頭瑟瑟發抖!全球掀起網際網路反壟斷大潮
    網際網路平臺的好日子,可能會越來越難過了。國外,美國四大科技巨頭谷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 正在遭遇網際網路有史以來最嚴苛的反壟斷調查。國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在近日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劍指網際網路平臺的壟斷行為。當然,在中、美之外,包括歐盟等地區也在對各大網際網路平臺採取反壟斷調查。
  • 「特寫」消失的菜市場:網際網路巨頭不講武德吞噬一切?
    他們也想接入美團,不過由於不太懂網際網路的操作,還在觀察摸索之中。但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市場卻是刻不容緩。眼下,這些巨頭還在加緊「招兵買馬」。一位在北京的美團買菜騎手告訴界面新聞,通過送菜上門他每天能賺到300元左右。據他了解,公司加大了人力投資目前正在擴招,還需要更多騎手。
  • 直擊「七寸」,南京對社區團購出手,網際網路巨頭這下該收斂了
    終於有地方政府對社區團購著手規範了。這兩天,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的《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在網上廣為流傳,對電子商務平臺經營的菜品社區團購活動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近段時間,從社區團購與菜販搶飯碗的爭論,到人民日報喊話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再到此次南京發布告知書,種種跡象都表明,社區團購市場,正在迎來嚴監管時代。此前,網際網路巨頭在資本的加持下一路狂奔,通過燒錢、低價搶佔市場,如今可能要緩一緩腳步了。
  • 生鮮電商來勢兇猛,菜市場是否真的消失
    不過有不少供貨商反映,這幾年來拿貨的個體菜販的確是變少了,拿貨的數量也減少了不少。&nbsp&nbsp&nbsp&nbsp生鮮電商來勢兇猛&nbsp&nbsp&nbsp&nbsp12月11日,京東集團表示將以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雙方將在數據、技術、倉儲和短鏈物流等領域開展緊密合作,更好地紮根於下沉市場。
  • 起底「BATH」網際網路巨頭新基建版圖
    在這一輪新基建投資熱潮中,政府的投資僅作為引導,更大的投資來自民間。尤其在信息科技領域,作為新基建的重點,信息科技技術含量高、投資規模小、未來需求空間大,在減少政府投資壓力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吸引社會資本的投入,更適合中國應對目前的經濟困境。科技巨頭們在這一輪浪潮中面臨的機會最多,挑戰最大,需要做的,也將更多。
  • 大學跑馬圈地,跟網際網路巨頭搶小攤小販生意有什麼區別?
    這件事是學校和城市一拍即合的事情。大學從城市獲得了土地和一些啟動資金,在現代社會土地是非常值錢的東西,另外也可以安置一些人才,也更容易地把成果轉化。而且,對於西部和東北的大學來說,到異地辦學也是一種自救的辦法,中國大學受城市影響太大,如果城市發展不好,大學肯定發展不好。對城市來說,藉助大學的名頭,可以吸引人才。
  • 網際網路巨頭利用農業漏洞「攻佔」菜市場?真相究竟是什麼?
    網際網路巨頭涉足和我們大眾息息相關的生鮮行業,企圖利用下沉市場來爭取流量,這看似只是簡單的商業發展規律,但是卻有人提出網際網路巨頭其實是在利用農業「漏洞」來攻佔菜市場。這是競爭者的污衊還是事實的真相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央視財經評論員:網際網路巨頭賣個菜,怎麼了?
    1999年,多家媒體共同主辦的「72小時網絡生存測試」可以看作是中國網際網路電商事業的起點。主辦方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招募志願者,測試內容是,主辦方提供一個只有網線和電腦的房間,要求測試者72小時內不許離開房間,想辦法通過網絡購買各種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最終超過5000報名者中的12位被選拔出來參加了最後的生存測試。
  • 權力的遊戲:網際網路巨頭誰能登上鐵王座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鬥爭,縱觀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史,各家巨頭也一樣歷經滄桑,砥礪而行,方才盡顯風流。筆者此次腦洞大開,將權力的遊戲九大家族類比網際網路巨頭,看看誰能登上夢寐以求的鐵王座。三、拜拉席恩家族——網易所在地:風暴地| 廣州族語:怒火燎原| 網聚人的力量Ours is the Fury | Gathering the power of people矗立在風暴之地的風息堡有著讓人神往的神話傳說
  •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用奪走無數賣菜商販的生計
    其實前段時間我去小區裡的一個大超市拿京東快遞,超市老闆接手了京東業務,賣貨之餘可以有點兒派發快遞的收入。但那天的那個點我看到超市門口擺著上百個小塑膠袋,每個袋子上都繫著紙條,袋子裡裝著各類蔬菜等。老闆娘在擺弄著那些袋子。我已經拿了我的快遞走出了很遠,但還是禁不住好奇,就又走回來問老闆娘這麼多袋子是怎麼回事兒,老闆娘說是興盛優選的團購貨物到了,等著客戶來自提。
  • 幾捆白菜外,網際網路巨頭的星辰大海在哪兒?
    我們在《百度再起舞》一文中,從技術投入維度剖析了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之一百度(NASDAQ:BIDU)的預期差與深層邏輯。除了要拿真金白銀投研發之外,更進一層的問題是,應該投什麼方向?或者說,網際網路巨頭的星辰大海在哪兒?錦緞研究員認為伺服器是「幾捆白菜"外,網際網路巨頭值得重點布局的領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