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勢科技夏晴:低速自動駕駛迎高光時刻

2020-12-14 車訊網

車訊網 報導】  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7月9日於上海舉辦,今年大會的圍繞「智聯世界,共同家園」,探討如何把技術更好地應用於人類的日常生活。大會的自動駕駛分論壇圍繞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智慧交通建設和營運車輛的商業運行解決方案,以「雲會議、雲直播、雲體驗」為方式進行顯示。

在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的園區,記者看到了追勢科技正在現場直播其最新的低速自動駕駛代客泊車技術,我們也是第一時間在現場採訪了追勢科技的產品總監夏晴女士,一探這一家低速自動駕駛科技企業的究竟。

「記者」:您好,請您幫我們介紹一下我們正在展示的是什麼技術?

「夏晴」:我們正在展示的是追勢科技的智能代客泊車AVP方案,安裝了我們AVP系統的車輛,在駕駛員停車下車後,用智慧型手機激活AVP系統,隨即車子就可以自動找到停車點完成泊車;同樣,在取車的時候,只需輕輕在手機上點擊幾下,車輛便可自己遠程啟動,自動駕駛到達指定位置接駁駕駛者。這個過程中車輛完全自動駕駛,人不需要監控。

AVP這個低速自動駕駛功能是城市生活「泊車噩夢」的終極解決方案,因為人們根本就不需要參與到泊車找車位取車這個過程中,車輛會自己完成這個過程。極大的提高了出行的效率,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

「記者」:您剛剛有提到低速自動駕駛,目前大家普遍對自動駕駛保持不確定的態度,您這裡指的低速自動駕駛是有哪些不同?

「夏晴」:前幾年整個市場過於樂觀的估計了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的難度和到來的時間,我們也看到很多公司將2020年當成一個裡程碑,都說在2020年要推出自動駕駛車輛,不過我們團隊,因為過去20年一直從事汽車行業的研發,其實很早就認識到完全自動駕駛普及存在較多的技術憑藉和社會難題,我們並沒有跟風去追逐所謂的風口,一直都專注於我們看好的低速自動駕駛的技術和方案的研發。

完全自動駕駛的最大挑戰包括場景的複雜新和幹擾的不可預判。你會發現在低速這個場景下,這兩個挑戰的難度和風險都大大的降低了,這是低速自動駕駛在應用場景上的優勢。另一方面,低速意味著低致死率,低破壞性,限定環境意味著未知幹擾的可能性極大降低,從而系統和硬體的成本也會大大降低,這是低速自動駕駛從技術實現和商業落地方面的優勢。正式因為這些優勢,低速自動駕駛,尤其是智能代客泊車系統才在這兩年迎來了高光時刻,成為行業內公認的自動駕駛最先落地的場景。

「記者」:在您看來,目前低速自動駕駛要商業化,存在哪些瓶頸需要突破?

「夏晴」:我們看來低速自動駕駛落地主要還存在三個方面的制約,首先是單車智能,泊車這個功能包括環境感知、決策、規劃和控制。而且生活中泊車場景千差萬別,如果泊車這個功能不能做到覆蓋95%的場景,那體驗非常差,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說我自己的車上有輔助泊車功能,但是很少使用的原因,現在這一代的泊車產品頂多只有70%-80%的場景覆蓋,駕駛員使用起來非常不友好。所以,低速自動駕駛首先要從技術角度提升目前單車泊車產品的成功率和用戶體驗。

其次,就不得不提到地圖,低速自動駕駛需要構建停車場的地圖為系統提供路徑規劃和定位。不過目前我們了解下來圖商採集地圖的效率非常低,不僅需要有專門的雷射雷達採集車,生成一張停車場地圖也需要至少1~2周時間。按照這個效率,想要覆蓋一座城市的所有停車場就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地圖這塊也是限制低速自動駕駛普及的一個瓶頸。

第三個方面就是智慧停車場,真正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一定是智慧的車輛和智慧的停車場相輔相成的產物,缺一不可。目前我們生活中的所謂的智慧停車場只是智能支付、智能引導這一類的功能,其實跟自動駕駛車輛本身沒有任何關係,說白了,不是自動駕駛時代的智慧停車場,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寶馬的自動駕駛車輛和上汽的自動駕駛車輛同時都擠到一個停車場,如果場端沒有任何的信息互通和調度系統,那這些自動駕駛車一定也跟我們今天人開的車一樣,在停車場裡擁堵著。

「記者」:追勢科技在這些方面有哪些技術創新呢?

「夏晴」:基於我們對行業的理解和多年在低速自動駕駛的深耕,我們在這三個方面都有新的技術突破,在車端智能方面,一個技術亮點是多傳感器前端深度融合。解決當前泊車系統最大的瓶頸是快速精確的360度環境感知,我們基於視覺、超聲波雷達可快速精確地進行對車輛周圍360度的環境感知,可實現智能避障,極端的狹窄通道通過,停車位的精準識別,輪檔立柱的精準識別,另一個技術突破就是智能的路徑規劃,根據環境感知的結果判斷出每次泊車路徑規劃可以利用的行駛空間,在這個空間內做最短最優的路徑規劃,同時如果在泊車過程中被突發狀況中斷,或有新的障礙物遮擋,我們的系統也能實時的根據情況變化重新進行路徑規劃,從而極大的提升用戶體驗和泊車的成功率。

在地圖方面,我們不需要專門的雷射雷達地圖採集車,只需要加裝了標準APA相機傳感器和超聲波即可,極大的降低了對採集設備的要求。量產了我們系統的車輛,硬體層面都可以成為地圖採集車。另一方面,從技術上,我們利用現有的停車場建築圖和提取部分語義信息,我們可以做到3小時覆蓋一個停車場。未來我們可以跟合作夥伴合作,或採用多車眾包方案,利用已有的量產APA的車型,基於其上傳的感知結果,在雲端自動進行大範圍的高精地圖創建和更新。

在智慧停車場方面,因為我們了解自動駕駛,也了解車輛,因此我們正在搭建一個調度平臺,打通智慧停車場和車載智能網聯繫統,實現人車場三端一體的調度聯動。調度平臺配合低速自動駕駛車輛實現最優調度和最高效率。同時我們也在跟全球最大的無限充電公司Witricity在進行戰略合作,在停車後的無限充電等用戶服務方面進行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探究。

「記者」:行業內也有很多公司在做這些方面的布局,跟他們相比,追勢科技競爭優勢在哪裡?

「夏晴」:我們是行業內稀缺的團隊。一方面我們是少有的一個無論是在毫米波雷達、前向視覺、環視視覺、超聲波雷達等主流ADAS傳感器和系統都有研發、生產、交付上百個項目量產經驗的團隊。我們也是在泊車領域從APA,HZP,到AVP都有車廠十幾萬套量產交付經驗的團隊。從行業的上遊到下遊,我們都有深刻的理解、豐富的經驗。

從技術上,我們在過去的20年始終專注在低速自動駕駛技術的創新和開發,我們有自己的結構化AI,也有傳感器深度融合技術,同時有10多年corner case的積累。在車輛控制方面,我們能做到全程10釐米範圍內的精準控和障礙物的主動避讓。

總結一下,我個人覺得正是因為這麼多年的不斷在低速這個領域的深挖和量產的打磨,我們才能真正深刻的理解這個產品和商業模式,客戶所有的需求和技術未來的發展。這些Knowhow不是高學歷、矽谷光環或者幾篇論文能夠追趕的。

我們今年我們也在國內高端新勢力造車廠量產了國內首款基於視覺和超聲波融合的泊車系統。在單車低速駕駛方面,我們是國內乃至國際領先的團隊。

「記者」:公司成立一年的時間,您剛才也提到有一家客戶的融合APA已經量產,除此之外還有沒有一些其他的業務和技術方面的進展?

「夏晴」:除了剛才提到的國內知名新能源車廠的項目已經量產,我們公司目前還獲得了多家主機廠的前裝合同正在開發,會在今年和明天交付。同時近期我們還獲得了一個國際車廠的AVP開發合同。從技術的角度,我們在實時建圖和定位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只要是我們的車採集過一遍的停車場,我們可以做到實時的建圖和定位。

「記者」:能夠看出,追勢科技發展是非常快的,未來追勢科技的規劃和戰略可否幫我們介紹一下?

「夏晴」:我們團隊一貫的風格就是研發緊貼客戶需求和業務發展,一定不能閉門造車和自娛自樂。要分階段有產品落地,有產業化落地。所以我們的計劃是:2021年之前,我們會從目前需求最大的車廠正在配置升級的800億全自動泊車市場切入,搶佔自動駕駛入口。到2023年我們擴大前裝市場佔有率的同時,逐步在封閉場景下實現Level 4級別的AVP 商業化運營。到2025年,封閉場景的AVP商業模式驗證完成並開始盈利,在拓展到開放場景的AVP商業化運營。最終2030年以後,逐步介入城市中高速自動駕駛,全面改變人們的生活。

「記者」:可否幫我們介紹一下你個人的情況?

「夏晴」:我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錄取分數最高航天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在校專業排名第一。碩士畢業後,先加入華為,做的是國內首批4G基站傳輸設備開發,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軟體經驗和產品和項目管理的開發理念。2013年,我正式加入德爾福馬博士團隊,負責德爾福第一代環視智能泊車系統,GPU3D引擎的設計開發。2015年,跟著馬博士加入歐菲,做自動泊車產品經理,負責管理和帶領系統團隊。從系統級功能安全設計,GPU、超聲波檢測性FF0C軟體開發,到攝像頭、超聲波傳感器研製,全面開發了面向吉利、長城等客戶的平臺化自主泊車產品,並通過了客戶的首輪驗收。現擔任追勢科技公司的產品總監職位,負責全平臺的泊車產品的規劃與設計。

「記者」:好的,非常感謝夏總的分享。

相關焦點

  • 追勢科技夏晴:如何打造低速自動駕駛生態?
    眾所周知,此前完全自動駕駛被視為風口,但完全自動駕駛的普及卻也存在著較多的技術困難和社會難題。日前,在2020北京車展期間脫穎而出一家另闢蹊徑專門做低速自動駕駛技術開發的創企追勢科技,該公司產品總監夏晴就完全自動駕駛的普及問題接受了媒體專訪。
  • 用軟體定義汽車,「追勢科技」以Tier 0.5角色發力低速自動駕駛全...
    處在Gartner曲線從底部上揚的階段,低速自動駕駛漸已成為行業最具痛點、落地最快的場景。而其中,自主泊車在商用落地上可操作性更強,成為近兩年內各大技術廠商發力布局的熱點。國內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商「追勢科技」承接這一市場需求,成立僅一年時間就已實現量產,獲得業內廣泛關注。
  • Navya 折戟低速自動駕駛市場,這個風口還能起飛嗎?
    雷鋒網註:圖片來自網絡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經過多年自動駕駛熱潮洗禮,行業多多少少都會對這項技術報以期待,不過現實好像太過殘酷,已經有不少曾經的明星公司「頂不住了」,法國低速自動駕駛穿梭車公司 Navya
  • The SPOON報導|PIX自動駕駛被美國食品科技行業「盯」上了
    )對 PIX 自動駕駛進行了相關報導,以探索 PIX 自動駕駛城市機器人平臺於食品配送與交付方面的需求應用。一家中國公司 -- Pix Moving 正在採取一種不同的方式來實現自動駕駛汽車,即顛覆了汽車本身的定義,創造了一個自動駕駛底盤平臺,客戶可以在上面製造搭建任何他們喜歡的東西。
  • 特斯拉不再與自動駕駛供應商Mobileye續約,Mobileye 是自動駕駛的...
    據新浪科技,7月27日凌晨消息,國外媒體報導,全球最大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供應商Mobileye表示,當前合約期滿後,將不再為特斯拉的 Autopilot 自動駕駛系統提供技術支持。因為 Autopilot 的應用是有條件的,只適用於有中央夾分道線的高速公路或低速行駛狀態下,駕駛員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放開方向盤和油門、剎車,讓車子的系統自己駕駛,但是仍然需要集中注意力,隨時介入駕駛。一旦車輛行駛在普通道路上,駕駛員必須雙手放在方向盤上,掌控好車。
  • 自動駕駛的2020:1000億資本瘋狂湧入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的一年,自動駕駛公司融資事件已經接近30起,總金額已達到1000億人民幣,百度Apollo估值更是高達百億。而疫情影響下,自動駕駛進一步加速,從低速自動駕駛解決最後一公裡到大眾出行的Robotaxi,從可量產的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到軟硬體平臺,這些曾掛在PPT上的概念已經進入大眾視野並為出行新的變革。
  • 自動駕駛對人類有什麼影響?科技公司和汽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組織
    《自動駕駛對人類有什麼影響?科技公司和汽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組織》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創新中心再迎重磅級夥伴,首發自動駕駛測試用例庫 4月10日嬴徹科技和幹線物流聯合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成員單位齊聚長沙,再迎三位重磅級新夥伴:中國重汽集團,則一供應鏈和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創新中心。
  • A股第二隻「千元股」來了,進擊的「石頭」迎高光時刻,前輩今何在?
    A股第二隻「千元股」來了,進擊的「石頭」迎高光時刻,前輩今何在?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財聯社12月16日訊,科創板發行價第一的石頭科技今日盤中一度漲逾
  • 途觀X配置亮了,試完後發現自動駕駛功能更香
    《上海汽車報》記者試駕後發現,在出眾的外表下,途觀X的高科技配置其實非常實用,其裝備的 L2+級自動駕駛輔助讓駕駛變得更輕鬆,也更安全。 途觀X搭載了大眾汽車最新的IQ.Drive L2+級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該系統是大眾面向未來的自動駕駛領域的智能技術解決方案,包含駕駛、泊車、碰撞等整車安全相關輔助服務技術。
  • 紛紛發布L4、L5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車企頻發自動駕駛「高射炮」
    如果說今年自動駕駛行業最大的特點是圍繞商業化落地做文章,那麼,L4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絕對是熱詞。  在日前舉辦的2020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姜德義表示,北汽集團將力爭在2025年之前,實現L4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及L5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成熟。  加速L4自動駕駛車型量產已經成為我國汽車行業的集體目標。
  • 自動駕駛夢醒 自動駕駛公司走上「車路協同」賺錢之路
    在10座城市的智能交通項目上中標,消息的確不虛,曾有交通行業的其他科技公司向我證實了這件事情。在這裡,我們需要真心祝賀百度,因為通過更多非廣告的形式來獲得高額收入,對於這家在很長時間裡商業模式都飽受詬病的科技公司來說,是一件好事情。不過,這已經不是我們印象中,那個可以很酷、很性感、很谷歌的自動駕駛單車技術進步。
  • 自動駕駛定位導航技術概述丨曼孚科技
    作為自動駕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精度定位導航技術是自動駕駛汽車安全行駛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之一,在車輛橫向/縱向精確定位、障礙物檢測與碰撞避讓、智能車速控制、路徑規劃及行為決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自動駕駛車輛對定位系統性能的要求與車輛的行駛速度密切相關。相關標準法規規定,乘用車行駛最高車速不得超過120km/h,客車最高設計車速不應大於100km/h。基於目前的自動駕駛汽車整體技術水平和車輛限速要求,自動駕駛乘用車的最高車速不宜超過90km/h,自動駕駛客車的最高車速不宜超過70km/h。
  • 直播預告|智加科技崔迪瀟:如何打磨安全的幹線物流自動駕駛?
    去年12月,自動駕駛重卡技術供應商智加科技完成了為世界乳業巨頭藍多湖提供的首次自動駕駛貨運服務。目前智加科技已經與中美兩國卡車整車廠、物流企業以及大型車隊運營商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為其技術落地、大規模部署自動駕駛卡車車隊構建起一個產業鏈生態系統。如果自動駕駛卡車能在幹線物流領域實現商業落地,這無疑是一個前景巨大的市場。那麼當下自動駕駛重卡發展到哪個階段?
  • 先驅者(6) Auto X和它的平民化自動駕駛
    談技術不談落地就像是在建造空中樓閣,自動駕駛怎麼落地?它的商業化模式到底如何?這些都是自動駕駛公司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目前來看Robotaxi以及低速無人物流車是比較清晰的兩個方面,而肖健雄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
  • 2020年「副中心」迎最高光時刻,誰能代言住宅品質標杆?
    頂配資源集中落地北京副中心再迎高光時刻買房肯定是買區域,那麼對於北京來說,最近幾年最值得關注的區域肯定是「副中心」——通州區域。縱觀已經過去的2020年北京樓市1-11月份市場各區域表現來看,通州住宅市場的熱度遠超過預期。
  • 亞信科技加盟中國聯通網絡AI論壇,發起成立自動駕駛網絡創新研究基地
    來源:時刻頭條9月24日,中國聯通「網絡AI論壇」在京召開,論壇著眼於5G、AI技術發展與應用創新,重點研討5G網絡智能化、自動駕駛網絡及業務探索等議題。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李紅五、中國聯通智網創新中心副總經理歐大春出席並致辭,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亞信科技、華為、中興等科研院所和企業的領導、專家近百人與會。亞信科技副總裁、聯通事業部總經理安曉明受邀參會,並出席「網絡AI論壇」加盟儀式、自動駕駛網絡創新研究基地成立儀式。
  • 既是危機時刻也是高光時刻:萬興科技等國產替代軟體有望逆勢崛起
    8月10日,A股國產軟體表現突出逆勢走強,其中深南股份強勢漲停,啟明信息、誠邁科技大漲約6%,浪潮軟體大漲逾7%,東方通、寶蘭德、常山北明、萬興科技等跟漲。整體而言,在中美科技博弈加劇,科技戰持續的背景下,國產軟體相關企業有望延續長周期利好,特別是信創產業確定性增強。自主可控、國產替代概念相關企業有持續爆發潛力。
  • 一汽集團與黑芝麻智能科技達成合作,推動自動駕駛落地
    新京報訊(記者 王琳琳)12月31日,新京報記者從一汽集團官方獲悉,一汽集團與黑芝麻智能科技籤署戰略合作。按照約定,雙方將在自動駕駛晶片、視覺感知算法和數據等領域進行全方位合作,推動一汽集團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量產落地。
  • 中國的「空中計程車」,自動駕駛器在韓國試飛,又將引領科技潮流
    在以前的一些科幻電影當中就有對現代科技的想法,像是各種各樣的飛行交通工具,在天上飛的汽車,在地上懸浮的滑板等等,而到了現在中國將一些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就在近日中國的「空中計程車」,自動駕駛器在韓國試飛,又將引領科技潮流。
  • 智加科技崔迪瀟:打磨安全的幹線物流自動駕駛
    然而,這一市場正在面臨尷尬的局面——巨大的就業缺口、高昂的運營成本、頻發的駕駛安全事故,這些都成為當代物流行業亟待解決的痛點。近日,雷鋒網邀請了智加科技高級主任科學家崔迪瀟來進行業內分享。以下為崔迪瀟演講內容,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進行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大家晚上好,我是來自智加科技的崔迪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