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世俗化帶來的新文化發展,日本藝術界掀開文化新界面

2020-12-21 阿超說文化

鎌倉時代高漲的宗教精神,令佛教界誕生了眾多新宗派。新佛教教團借時局變動的東風,從十四世紀末至十五世紀大幅度擴大陣線,奠定了牢固的大眾基礎。

十五世紀中期,日蓮宗的日親和淨土真宗的蓮如的活動,分別在都市商人階層和地方農民階層中推廣佛教。特別是蓮如領導的本願寺教團,在各地發動了一向宗暴動,勢力迅速壯大,甚至威脅到了武士的統治地位。

如果統計在前近代保持了相對優勢的昭和初期的全國寺院的話,根據各宗派的數據可以看到下列排位順序:真宗以一萬九千多所位居第一、曹洞宗一萬四千所、真言宗萬二千所、淨土宗八千所、臨濟宗六千所、日蓮宗四千九百所、天台宗四千五百所,從新佛教各派佔據壓倒性多數這一點也能了解,這一時代新佛教教團的發展十分顯著。

從貴族信仰發展起來的舊佛教,依靠的是統治階級給予的寺領莊園,而直接抓住民眾的新佛教,巧妙地利用民眾地位上升這一歷史大趨勢,從而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但是,教團外部的發展並非必然象徵著佛教精神在思想上的成長。

恰恰相反,它在很大程度上讓人感覺到,正是因為淡化了開宗鼻祖嚴格的宗風,並與社會現實妥協才得以擴大陣營。

證據就是,儘管教團得到了發展,但十五世紀以後並沒有出現值得稱道的佛教思想發展,大致在這一時期,佛教喪失了在日本思想界的主導地位。佛教美術在這個時代,之所以水平明顯下降,雖然也與新佛教基本上不重視建寺造佛等外在功德不無關係,但不能不看到其中的一個原因在於,新佛教喪失了古代般熱烈的宗教精神,創造優秀佛教美術的能量已經枯竭。

之後,佛教在很長的歲月裡保持了其不可小覷的社會地位,卻難以掩蓋其宗教世俗化的傾向,禪宗文化的內容則如實反映了這一點。臨濟禪得到了以足利將軍為首的統治階級的大力保護,由足利義滿引進宋朝制度並指定的五山禪僧,甚至成了室町幕府的政治顧問,參與政治、外交、貿易等事務,在藝術、學術領域中也扮演起了指導性角色。

禪宗文化在十四和十五世紀文化界所佔的比重雖然很大,但儘是一些對於深化宗教精神不起任何作用的東西,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禪宗文化的流行,成為宗教文化向世俗文化轉變的第一步。

禪僧的日常修行中,飲食起居無一例外試圖原封不動地再現中國禪宗寺院的規矩。來往於明朝的禪僧們,則熱衷於學習明朝文化。因此,五山禪僧與統治階級密切勾結的結果,是自然而然地為上流社會造就了中國式禪宗文化趣味橫溢的局面。

古代貴族文化失去權威的這一時代,在貴族化了的上層武士面前,作為適合於為其崇高地位裝點門面的新貴族文化,外來性較強的禪宗文化較之從底層發展起來的大眾文化更符合其口味,受到了他們的寵愛。另一方面,在大眾化傾向非常鮮明的室町時代,禪宗那樣的貴族文化之所以受到尊重,其歷史原因應該也是出自上述背景吧。

禪宗文化中,首先必須提到的是五山文化,但可以說它不外乎是游離於日本人現實生活的禪僧們出自賣弄學問的心理而創造的智力遊戲。例如一休的詩歌,甚至赤裸裸地描寫了性,然而他那宗教與文學渾然一體的詩歌也僅停留於反映日本禪文學的獨創境界。玩弄語言文學技巧本身脫離了禪的宗旨,因此,五山文化的繁榮終究不過是禪宗文化世俗化的一個標誌罷了。

其次,在造型美術的領域裡,禪宗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前面已經闡述了"頂相",水墨畫的流行也與禪宗有著密切的關係。用單一墨色畫出極度抽象的線條和構圖、從精神角度來表現對象的水墨畫,取代以情趣和色彩為生命的大和繪,成為這個時代畫壇的代表,這意味著它完全切斷了與日本畫既往歷史的聯繫,形成了新的傳統。活躍於十四世紀中期水墨畫初期的畫家默庵以及可翁都是禪僧,他們的主題也以布袋圖、五祖六祖圖等宗教畫居多。

由此可知,水墨畫是禪文化的一個構成元素。進入室町時代以後,雖然在水墨畫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如拙和周文等人均出身禪林,但是繪畫本身逐漸向宗教色彩淡薄、觀賞性強的藝術轉變。

大和繪也與和歌、屏風畫緊密結合在一起,而五山文學中的自然關照,則通過詩畫軸這一形式與繪畫結合,自此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宋元風格山水畫的發展。從切斷與日本繪畫傳統的聯繫、專注於學習中國繪畫技法開始起步的水墨畫,不僅在技法上,而且主題、構圖等無一跳出模仿中國畫的框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日本人藝術的獨特性,並非毫無疑問。

1469年,從明朝回國的雪舟的作品中,終於誕生了令日本人足可自豪的水墨畫傑作。雪舟也努力向夏理等中國畫家學習,這一點與前輩諸多畫家沒有區別。

然而,他不僅全身心成功把握了自然的力量,而且遠離世俗化了的畫壇,居住在豐後、周防等偏遠地區,在與各階層人的廣泛接觸中從事創作,畫出了真正以日本人精神為精神的水墨畫,而不是對中國畫的模仿。通過對空間進行純視覺處理來構成繪畫獨有的造型美,這是雪舟在日本繪畫史上的首創,也是因過度追求藝術趣味而使造型藝術的獨特性稍有欠缺的大和繪中無法見到的,《秋冬山水圖》《山水長卷》等作品便是其中的代表,雪舟不正可以稱為日本最早的個性畫家嗎?

《風濤圖》的作者雪村,也是堪稱在水墨畫的日本化進程中佔據了重要地位的畫家。雖然在氣勢上不及雪舟,但他的《風濤圖》,在冰雪覆蓋的東北地區嚴酷環境中敏銳抓取了激蕩震撼的大自然威力。總之,水墨畫源於禪宗,但在不知不覺中擺脫了宗教意義,獨自發展成表達自然關照的藝術。然而,水墨畫所開創的新造型美學,在追求和漢綜合技法的狩野派手中,與大和繪的色彩主義相融合,成為後來日本畫蓬勃發展的出發點。在繁雜的對象中捨棄並非本質的東西,只以象徵手法將本質的事物表現為單純形象,這就是水墨畫的目標,在大自然中對這一目標進行造型化嘗試的,就是從大約十五世紀開始引人注目的這一時代特有的庭園樣式。

古代貴族嗜好庭園之美,他們在"寢殿造"的住宅中建池、築島,還在他們建造的阿彌陀堂的前庭造池、立石。這種趣味來自室町時代,足利義滿在北山建造的別墅一金閣寺的庭園,其創意似乎與古代淨土教寺院的庭園出自同一源流。但是,室町時代中期以後的禪宗寺院,將廣袤的大自然壓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用象徵性手法來加以表現,就此開始了新樣式庭園的建設。如龍安寺的石庭,只在別無他物的白砂石上配置大小不等的十五塊石頭表現大海的意境;大德寺大仙院的庭園,在猶如貓額般狹窄的場地上同樣僅用石塊組合製造出溪水從深山流入谷間的複雜景觀,這些都是出類拔萃的事例。

同時,它們也是在一粒微塵中發現全宇宙生命這一佛教泛神論哲學的藝術表現,所以也許並不能說與宗教無關,不過,也可以說這是禪宗文化脫離宗教特徵向純藝術方向轉化並日趨精湛的典型事例。較之庭園,在與人的日常生活關係更為密切的住宅建築中更是出現了同樣的現象。現代被視為日式榻榻米住宅基本配置的壁龕、擱架、客廳等,無論在古代貴族的"寢殿造"還是鎌倉時代的武家住宅中都尚未出現,它們構成了室町時代末期出現的書院住宅建築的特色,其源流則來自寺院中的僧侶書齋。尤其是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十分熟悉的"玄關"就來自禪宗的專業術語,從這一點來考量的話,應該說不少方面受到了禪宗寺院的影響。

寺院建築通過書院造而為一般住宅建築所採用,由此可以看到宗教文化世俗化的特徵。書院造的形成,創造出了只有以書院造結構為前提才能理解的各種文化形態。

在這之前,除了禮拜用的佛畫之外,提到用以欣賞的繪畫,不是屏風畫,就是展開在書桌上的畫卷,但是有了壁龕之後,掛軸就能掛在壁龕上欣賞了,掛軸不僅成了日本畫的一個重要形式,而且比屏風畫以及畫卷的形式更加簡易,使日本畫在大眾中比過去更易普及。

花道的形成,如果忽視了與書院造住宅的關係也無從談起。因為壁龕誕生後人們才開始在住宅的客廳裡放置花瓶,有了欣賞插花藝術的場地。在花瓶中插花,本來是供佛的一種禮儀。

平安時代的貴族住宅好像也放置花瓶,他們有插花的場地,但是插花成為一種藝術並開始出現專業的名人還是在進入室町時代以後,從那時起客廳的壁龕用插花來裝飾成為不可或缺的要素。

總之,為了供佛而進行的插花,在不知不覺中其宗教的用途被淡忘,變成了將日常生活藝術化的手段,這一點可以從中理解宗教的世俗化特徵。

相關焦點

  • 挑戰土耳其世俗化的不是宗教,而是利用了宗教的政治
    但是到了奧斯曼帝國晚期,世俗化實現政教分離,學習西方先進政治、經濟、技術、文化,在土耳其精英階層中逐漸佔據了主流。所以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以後,凱末爾領導的世俗化西方化的現代化進程,一直是土耳其現代國家的政治基礎。當地時間2016年7月19日,土耳其安卡拉,在政變中被毀的警察總部。
  • 淺談中國歷代思想文化的發展與宗教的關係
    縱觀中國歷史,中國的宗教從春秋戰國時期到東周晚期已經形成。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是這一時期典型的宗教發現。例如,楚人相信女巫,但不相信醫學。楚人信奉東方太一皇帝領導的神學,為後世的宗教發展提供了理論經驗。春秋戰國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思想文化繁榮時期。隨著分封制的解體,鐵力牛耕的出現和知識分子的成長,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巨大的變革時期。
  • 世界文明古代國家—民族宗教的起源與儒家文化
    各種新修神廟、建新都、大賞新祭司和新貴族耗費了大量財物,最終承受這些的都是老百姓,所以老百姓當然不會支持一個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實惠的新神,不過確實能說明一個問題,宗教傳統信仰的堅固和祭司集團的強大。並且現代科學之所以發展,資本主義的發展是有賴於基督教改革的。周公旦的政治改革和宗教改革中帶來的理性化、道德化、社會化、世俗化、倫理化等等的人文精神孕育出了先秦諸子,特別是孔子的儒家哲學的種子,所以中國宗教是中國哲學賴以孕育的母體,中國哲學脫胎於周代的國家名族宗教的。就好比西方的哲學是科學之母一樣。
  • 從日本江戶時代特色文化來談談落語的衰落
    2.文學曲藝: 日本傳統文化與中西文化的交融 隨著政治軍事環境的安定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日本江戶時代的文化精神生活日益繁榮 在吸取了中原和海外等周邊國家的宗教、文學、曲藝等藝術文化後,江戶時代的百姓將這些優秀的外來文化與本土傳統文化相融合。 比如華夏中原的神佛禪道思想、玄學儒禮和俳優侏儒文化、宮廷樂舞等與日本本土傳統民間的舞伎文樂、曲藝戲劇,以及哀寂古典的"和風文化"相結合。
  • 世俗化~才是現代國家的定義
    世俗化~才是現代國家的定義古嶽丘壑世俗化一詞來源於歐洲,主要針對的是宗教國家。當政治和宗教是合一的時候,就屬於宗教國家。當政治和宗教是分離的,就屬於世俗化國家。世俗化一詞,也曾有一個變化的歷史。它最初用於宗教戰爭結束之時,表示原被教會控制的領土或財產,從教會手中的轉移。在羅馬教會法規中,這個詞又表示有教職的人回歸世俗社會。後來,在反教權主義的圈子裡,它開始被用來表示現代人脫離宗教的思想控制而獲得自由,而在與傳統教會有關的圈子裡,它則作為「異教化」、「非基督教化」的代名詞因此受到攻擊。
  • 日本禪宗的本土文化特色畢業論文
    以勞動作為最佳的修習方式.禪宗思想本身具有的這些屬性適應了日本文化的諸多特徵,而禪宗傳入日本後,被賦予了日本化的新內涵,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日本禪學體系,使禪宗日本化.1.日本禪宗的世俗化體現了日本文化現世本位,注重現實的思想日本古老的信仰認為萬物的存在是有秩序的,萬物為人類所利用是其自然道理.雖然日本也有彼世信仰,但日本人認為人死去後雖然去彼世,但是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來.這也就是日本本土信仰的現世特色.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宗教陶瓷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類崇拜超自然的神靈在人們頭腦中的一種虛幻的寄託和反映。宗教人物雕塑是以宗教教義、故事和傳說中的神靈為題材創作、製作出來的。在歷史的發展中,宗教造像的昌盛與統治者的大力扶持、民眾的廣泛信仰有直接的聯繫。中國的宗教雕塑以佛教造像(觀音、菩薩、羅漢、釋迦牟尼、達摩等)和道教造像(王母、藥師、八仙、壽星、鍾馗)為主。
  • 從日韓文化產業發展看中華文化傳承之路
    歐美發達國家在文化產業方面,佔據在該領域很大的份額。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在文化保護和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的意識逐漸覺醒。中國的近鄰韓國在這一領域成效卓著。 日本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日本的文化產業在全球範圍內居於領先地位。
  • 古代埃及文化:象形文字的發展,埃及宗教的傳播
    大家好,我是盧天麗,現在麗麗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古代埃及的文化。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們在長期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活動中創造出米的共同財富。知識的力量是無限的,也是不可抗拒的,自從有了人類文明史,一人們為了同自然界作鬥爭,為了社會的延續和發展,千百年來都在尋求、總結和運用真正合乎科學的知識而作了不懈努力。實踐和學習是人們取得知識的重要途徑,而代代相傳、時時進展的知識,又總是斌予人們以超人的力量。世界文化是各民族偉大創造精神的見證。埃及人民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
  • 土耳其現在偏世俗化還是偏伊斯蘭化,埃爾多安會利用宗教搞集權嗎...
    鄒志強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土耳其研究項目主任 土耳其現在偏世俗化還是偏伊斯蘭化
  • 舌尖上的文化:世界六大宗教飲食大觀
    縱觀當今世界西方以動物性原料為主體的膳食結構,帶來了眾多食源性的「文明病」,東方比西方相對要少得多,亦足可證明道教飲食養生學說的先鑑之明。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物質需要,離開了飲食人類將無法生存。縱觀人類歷史,由於宗教信仰、風土人情的差異,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特獨的生活方式和飲食文化。
  • 土耳其總統總理公開反駁「土耳其應終結世俗化」言論
    25日,土耳其國會議長要求廢除憲法中的世俗化條款、新修伊斯蘭化憲法的言論在全球範圍內都引發了爭議。而僅僅一天後,同屬一個政黨的土耳其總統、總理都出面與該議長劃清界限,並反駁了他的言論,表示土耳其憲法將依然是一部世俗化的憲法。
  • 日本文化屬於中華文明圈嗎?日本民族究竟有著怎樣的起源?
    一種觀點認為,日本文化是一種深受中國影響的、獨立的文明。就是說它起源於中國,後續自行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的東西,後來成為了獨特的文明。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日本文化是獨立起源的,但是後來漢化了。它是一種獨立起源的、後續接受中國文化大量影響並最終成為中國文明圈的具有獨特性的一個成員的文化。
  •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道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道教篇上)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宗教的起源與發展》《宗教經驗種種》《人類與宗教》《人的宗教》《道教史》《道教簡史》《道教概論》《左道》。說完世界三大宗教,我們來說說道教。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深深紮根於中華傳統文化,廣泛吸收了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香港林正英的殭屍片以及蜀山武俠片,至今仍然是70、80、90後幾代人的共同記憶。網絡上的修仙玄幻小說,也與道教有關。魯迅先生甚至認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
  • 教堂博物館擬改清真寺 土耳其被指世俗化倒退
    外界關注土耳其世俗化傳統恐再現倒退,希臘及美國等皆表反對,斥土耳其煽動民族主義與宗教狂熱,加劇分裂。法院15天內頒裁決位於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於公元6世紀由拜佔庭帝國君主查士丁尼一世下令興建,被視為拜佔庭帝國最重要的建築之一,亦曾為東正教重要地標。
  • 藁城區政協組織開展文化藝術界功能支部學習觀摩培訓
    12月23日,區政協組織開展文化藝術界功能支部學習觀摩培訓活動。區政協主席、黨組書記張銀俠,副主席鄧文明、田光輝、趙志利和區政協相關人員、文化藝術組委員參加活動。活動現場,實地參觀了區融媒體中心和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觀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宣傳片,聽取了關於旅發大會籌備情況、區融媒體中心平臺建設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情況匯報,現場進行了互動交流。
  • 西日本地區留學人員舉辦學術文化沙龍探討中日文化交流
    神州學人網訊 12月12日,以「絲綢之路的開拓往來與中國牽牛織女傳說的日本當代敘事」為主題的西日本留學人員線上學術文化沙龍活動舉行。活動由駐大阪總領館教育處主辦,立命館大學中國留學生學友會協辦。駐大阪總領館教育處參贊吳勁松出席,教育領事、西日本地區中國留學人員、日本大學生等參加。
  • 文化|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
    經常聽到外國人說到中國人的文化時,說中國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他們說錯了嗎?其實客觀地講,並沒有錯。從世界歷史上來看,200多個國家,絕大部分都有屬於自己的宗教信仰:以色列有猶太教;印度有印度教;歐洲還有基督教;另外,阿拉伯世界也有屬於伊斯蘭教的信仰。唯獨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竟然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信仰。
  • 潘魯生:激發文化發展新活力
    本屆論壇期間,將舉辦多場平行論壇,其中,平行論壇——「守正創新 2020中國文化經濟發展論壇」在12月4日下午舉行。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在致辭時表示,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不僅要促進文化與設計製造、文化與信息技術、文化與旅遊服務等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能,創造新的增長點,還要從根本上培育和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為我國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實現提質增效、增強發展活力,切實發揮文化的支撐作用。
  • 久負盛名的日本花道,從中國傳統花藝文化中學到了什麼?
    日本人習慣將品茶、習武、書法抑或插花等傳統技藝稱之為「道」,於是就有了「茶道」、「劍道」、「書道」、「花道」,這些「道」都是有文化傳承的日本花道經過長時間的文化浸染與發展,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形式,盛名久負於國際插花界,在世界各國吸粉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