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新四大發明」
網購、支付寶、微信、共享單車
外國人知道外賣方便
沒想到中國外賣又多又便宜又快
幾個月都可以不出門
他們知道快遞快
沒想到中國快遞可以這麼快
同城當日送達
他們知道網購很爽
沒想到中國網購這麼爽
在線支付,東西又多又便宜
疫情期間。
我們會聽到大家抱怨不能開工沒有工資。
但是不會抱怨沒有吃的喝的。
不是很窮的話,至少不會餓死。
此時此刻。
外國人很羨慕我們的無接觸購買、支付、配送一條龍服務。
因為,他們要餓暈在家裡了。
義大利普利亞大區,一名男子發現銀行停業然後報警了。
因為他取不了母親的養老金,這是他們唯一的收入。
他們走投無路,沒有食物了。
母親還讓警察隨他們回家看看,是真的沒有吃的,沒辦法了。
馬雲和他的支付寶、淘寶、盒馬......還有騰訊、京東、淘寶、美團、餓了嗎、順豐、菜鳥......產生了許多問號。
現在還要去銀行取錢的嗎?
買東西還需要現金的嗎?
沒有錢不能先用一下花唄嗎?
怎麼會買不了東西?
連米......噢,他們吃的是麵包,連麵包都沒有了嗎。
一段視頻在義大利社交網站上瘋傳,一位父親帶著女兒向義大利總統控訴:
「我們已經待在家15-20天了,已經到極限了,這樣下去孩子連麵包都沒得吃了。」
待在家一個多月沒有出門、還胖了好幾斤的小夥伴們陷入了沉思。
但凡能上網買一袋米,或者一袋麵粉。
再讓順豐寄過來。
都不至於餓到上網求助。
前幾天,美團騎手高治曉登上美國《時代周刊》雜誌封面了。
《時代周刊》,還是美國版,不是亞洲版。
什麼概念。
我查了一下,上過美國版《時代周刊》的中國人,主要有這些人。
《時代周刊》這期為特別報導,通過6張不同的封面圖,展現疫情之下人們的生活狀態。
雖然登上封面的並不是外賣小哥一個人。
但這真的可以吹一輩子。
上了時代周刊特別報導的有兩個外賣小哥。
來自北京的高治曉,每天跑一百多公裡,派送四五十單到六七十單,曾經幫患糖尿病的老人去醫院拿藥,給收治病患的醫院送快遞。
來自武漢的李豐傑,本來已經回孝感老家過春節了。
但是看到武漢的疫情,他感到很難受。
年初一,他徒步50公裡,用12個小時,走回了武漢。
「進了武漢就不能出去了」
但他並不在意。
「各地的人都來支援武漢。我覺得這件事跟我有關係,我不應該繼續在家裡。」
《時代周刊》評價他們:如果沒有在危險中挺身而出的外賣騎手們,很多家庭會挨餓,病人也無法得到賴以生存的物資供給。
在疫情期間,很多外賣小哥始終堅持崗位。
給很多人送去了溫暖。
那麼問題來了。
外國沒有外賣的嘛?
有。
外國的外賣又叫「餓死了麼」。
中國人送外賣。
外國人送外賣。
悠閒的樣子,像極了逛gai。
當然,有時會斥巨資使用交通工具。
說好的一起徒步送外賣,你居然搞了輛車。
遠的話,可以坐公交和地鐵。
滑板車是高級配置。
滑雪橇也未嘗不可。
還可以尋求助力。
他們為什麼不騎小電驢?
大雪,路滑;不在乎配送速度。
因為配送費很高,單子也少,他們能去送就不錯了,速度是不存在的。
興致來了,在路上和人嘮嘮嗑。
趁沒人,彈個鋼琴再走。
突然懷疑人生了。
停下來餵個鴿子先。
顧客餓了不重要,自己餓了得先吃點。
不吃飽哪有力氣走路。
順路和別家的外賣員談個戀愛。
在國外點外賣,最好提前兩、三個小時,因為外國人的出餐速度也很慢。
能提供外賣服務的餐館不多,又貴又慢。
而且他們的飲食習慣比較簡單,一般都是自己做。
所以他們外賣市場的發展和中國是沒得比的。
外國人談論我們的物流速度,覺得很不可思議。
他們驚嘆京東的超級物流,可以在當天到達。
這在他們國家是不可想像的。
在國內等快遞。
超過3天我會覺得很慢。
而在國外等個同城快遞,6、7天算快的。
不僅送貨速度慢,還不接電話。
能不能送到,全憑你填的地址和緣分。
在中國,5塊錢可能包郵。
在俄羅斯40元起。
中國90%快遞三天內到。
在俄羅斯,到一線城市一般4天以上,俄羅斯郵政要一個月。
俄羅斯的銀行ATM都用烏龜來嘲笑物流。
他們的配送和送外賣的差不多。
走在路上是真正的快樂。
在美國有一個玩笑。
「一隻普通烏龜的行進速度是每小時270米,從Rincon郵政中心爬到舊金山機場貨物集散中心需要87小時,而同樣的行程,美國郵政卻用了179個小時。」
「說真的,我還不如租一隻烏龜。」
《老友記》裡面經常喜歡吐槽美國的快遞和外賣:「老子的快遞到哪裡了?」
在亞馬遜買東西,物流可能顯示貨到了你的城市。
但是幾天後,依然沒有要派送的跡象。
當然,他們可能把你的寶貝從窗戶扔進去了,沒有提醒你。
畢竟他們不喜歡打電話。
也可能藏在地毯下。
花瓶後面。
花圃中。
房梁上。
還能去馬桶找找。
外國人有多羨慕我們的電子支付。
在《天天向上》的一期節目中,汪涵問一群外國友人:「你最想把什麼帶回自己的國家。」
有一個外國友人說,行動支付。
採訪外國友人:你覺得中國最偉大的現代發明是什麼?
很多人說支付寶。
日本人也覺得很驚奇。
「在中國你給現金,會顯得很奇怪。」
國外也有paypal。
但支付寶的年營業額是上萬億元,而paypal全球的年度營業額只有兩、三千億美元,普及程度遠遠不及支付寶。
除了外賣、快遞和支付寶。
也有很多外國人表示「想把微信帶回國」。
因為在外國,你要進行社交活動和辦公,可能同時需要郵箱、簡訊、電話、ins、推特等軟體。
而他們驚奇地發現,在中國只要有微信就可以搞定了。
這次疫情,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和媒體輿論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畢竟在國外,他們還不知道「綠碼」這玩意兒。
呆在家裡,有外賣小哥給你送吃的穿的用的。
打開手機購物,除了口罩、消毒液那些醫療物資難買,還有啥買不到。
沒有錢不用去銀行,支付寶在線支付,還能給你用花唄。
還有24小時服務的順豐等物流,送菜上門的盒馬等超市,在線問診的支付寶等......
真的。
在中國,手機在手,天下你有。
在家能呆那麼久,不僅是因為我們聽話,還因為我們祖國有這些強大的、領先於世界各國的領域。
之前有個知乎話題:為什麼很多外國人來中國之後不想回去了。
因為在中國生活,真的太容易把人慣壞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點在看:胸前的紅領巾更加鮮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