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感動大人的圖畫書》——大人也要讀圖畫書,理由有三

2020-12-21 二姐育兒育己

「大人也要讀圖畫書」,這個倡議,是日本的柳田邦男先生在1999年提出的。

之後,他一直宣揚「大人也要讀圖畫書」,在2003年-2005年這三年裡,每年6月份舉辦一次大人圖畫書閱讀項目,期間大家反應熱烈,共收到3500封讀者來信,來信中最多的是正在養育子女的家庭主婦和中老年女性。

個人覺得,來信群體反應女性普遍更有自我成長意識,且女性普遍活得更痛苦,尤其是像日本、中國這些集體主義國家的女性。

為了把「大人也要讀圖畫書」這個理念推廣得更遠,柳田邦男寫了三本書——《在荒漠中遇見一本圖畫書》、《感動大人的圖畫書》、《圖畫書的力量》。

目前已看完《感動大人的圖畫書》和《在荒漠中遇見一本圖畫書》這兩本。

兩本書核心思想是一樣的,書中有部分重疊的地方,如果二選一的話,更推薦《感動大人的圖畫書》。

柳田邦男認為圖畫書語言精煉、圖畫精美耐看、內容寬廣,涉及幽默、智慧、悲傷、離別、思念、心的羈絆、互助、愛、心態、生活方式、親子矛盾、時代主題等,絕不僅僅適合孩子看,大人看不僅可以放鬆身心,還能汲取滋養內心的力量。

具體理由有三個:

1、當今社會,人們的心思放在工作、家務、金錢上,人們的情感在弱化,無暇體貼彼此,沒時間思考生命中那些寶貴的東西,圖畫書能讓我們注意到這些。2、情緒低落或年老多病時。圖畫書能溫暖心靈,緩解情緒,重新找回生活的趣味。3、兒童世界受電視、手機、網絡等媒體侵擾。圖畫書能提供一個親子共享、大人和孩子互通的世界,那是一個融合了聲音、情感和故事的世界。

當然了,圖畫書雖能幫人調節情緒、啟迪智慧、找到自我、答疑解惑,但在讀圖畫書時,

也沒必要總是思考人生,懷著在沙漠綠洲中小憩的心情,慢慢閱讀圖畫書中的圖畫和文字,靜靜地享受已足夠。

尤其是在跟孩子親子共讀時,不需要從大人的視角來過度解讀,過度解讀也是一種變相的說教和侵擾,會破壞孩子自己理解故事的節奏。

兒童是帶著赤子之心接觸故事並享受快樂的,故事中隱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孩子能直觀地讀懂吸收,圖畫書自然而然成為他們人生食糧。

《感動大人的圖畫書》中作者除了闡明大人為什麼要讀圖畫書,還具體介紹了圖畫書帶給大人的感動,以及分享了自己每月如何用60元買圖畫書,買圖畫書這部分挺有意思的,是作者最直接的選書經驗和心得分享。

以目前折後書價來看,60元平均可以買2本書,假設一個月買2本,一年就24本,相當可觀了,因為預算有限,在買書時更會精挑細選,基本買回來的都是值得反覆看的,想想看,每月花幾十元,就能換來心靈的富足,是不是相當划算。

所以,我也非常贊同作者說的「大人也要讀圖畫書」,現在市場上自我成長、心理、育兒類書籍很火,很火說明大家有這方面的需求,但很多成人表示,沒時間也沒耐心看完,看圖畫書就完全沒有這些困擾,圖多字少,簡練的文字配上觸動心靈的圖畫,一樣療愈內心,一樣可以學習育兒。

接下來,具體講講在哪些時刻特別適合看圖畫書?

1、當自我缺失時

1、當自我缺失時

怎麼找回缺失的自我呢?謝爾.希爾弗斯坦的《失落的一角》或許可以提供一些線索。

故事主角是「我」是一個缺了一角的圓,「我」為了尋找失落的一角,歷經日曬雨淋,最後終於找到了,拼上去成了一個完整的圓。可是,「我」不能唱歌了,於是「我」輕輕放下「失落的一角」,唱著「我要去尋找我失落的一角」,繼續向前滾動。

「我」為何寧願不要完整也要快樂呢?

2、當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時

當人處於情緒不穩的青春期或是患重病的時候,便容易放棄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生存意義,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甚至還會選擇自殺。

克萊.卡麥可的《髒髒的小熊》講的是一隻玩具小熊,主人非常喜歡它,但它已經開始變得破舊了,其他玩偶也因為嫉妒它而詛咒它,希望它快點變得破破爛爛,小熊十分苦惱。

有一天,小熊靜靜地走出去……

故事的結尾是,主人補好了小熊,留下了一封信和一件柔軟的紅色法蘭絨睡衣,小熊高興地穿上它,並對其他玩偶說「你們也會得到愛的,也會穿上這身紅睡衣的。」

作者說,這句話溫暖又善良,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都渴望被需要和被愛!

3、當要放棄夢想時

有夢想是件很美的事,這是一個人做事的初心,只是現實中,常常走著走著就忘了初心,忘了當初的夢想。

讓.喬治的《植樹的男人》,講的是一個名叫布菲的50多歲的男人。他原是一個農場主,意外失去兒子和妻子後,在孤獨寂寞的歲月裡,他決定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布菲選擇了種樹,在一片如他內心一樣光突突的荒涼山地上種樹,在開始的三年裡,他種下十萬個橡子,只有兩萬個發了牙,經過風雨和動物啃食,紮根的只有一萬棵。有一年,他種了一萬多棵楓樹,一棵都沒活。這讓他很絕望。

布菲從1910年開始種樹,離一戰開始還有3年,到二戰結束後(1945年),曾經的荒地已經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綠色樂園。

作者這樣評價布菲:

「我從沒見過他有任何動搖或懷疑,只有天知道這有多難!但是,可以想像,完成這樣一個傑作,需要克服多少困難,需要多少的勇氣去戰勝絕望!當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麼先進的技術,而是靠一個人的雙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類除了毀滅,還可以像上帝一樣創造。」

我們有夢想,是因為我們都有創造的能力。試問,讀到這樣的故事,誰能不心生感動呢?

4、當育兒碰到難題時

以我當了幾十年女兒以及當了幾年媽媽的經驗來看,育兒中最大的難題就是親子溝通障礙。

親子之間能否順暢溝通,又取決於親子關係。

內田麟太郎的《我來當媽媽》講的是兩隻小兔子玩當媽媽的遊戲,一隻問「當媽媽是什麼感覺啊?」,另一隻答「可以叫孩子的名字」、「要牽著孩子的手走路」、「還有擔心」、「擔心孩子,忍不住想要緊緊地抱著,不知不覺就流淚了」。

故事的結尾是,媽媽喊他們,他們跑過去緊緊抱住媽媽,頁面上用醒目的大號字寫著「緊緊的哦」這幾個字

緊緊的,是一種專注的態度,也是身體語言,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來自於每一次的溫柔餵食、微笑、撫摸,也來自每一次緊緊的擁抱。

5、當無法建立關係時

人生來孤獨,是溫暖的關係把我們連結在一起。

《一封愛的匿名信》,講的是一隻邋裡邋遢、沒朋友的笨笨鼠突然收到一封信,信的內容是:

「親愛的笨笨鼠:這封信是一位真正欣賞你,很樂意和你做朋友的夥伴寫的。我寫信是想告訴你:你很特別。有你這樣一位忠實又親密的好朋友,我很幸運!全心愛你……」

笨笨鼠開心又疑惑,是誰寫給他的呢?他急忙穿好衣服,挨家挨戶去問,最後去問住在大樹洞裡的老蝙蝠,老蝙蝠很生氣,說「我是不會給別人寫信的,從來也沒有人給我寫封信呀!」

笨笨鼠回來後,想了好久,既想老蝙蝠的話,又想自己不知道真正的朋友是哪樣的。於是,他決定改變自己。他馬上給老蝙蝠寫了一封同樣的信。

擁有朋友,獲得溫暖的關係,來自主動釋放善意,而非寂寞的被動等待。

6、當面臨失去和離別時

萬物都有其生命周期,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如何面對失去和離別呢?

菊田的《無論何時都能相見》,講的是一隻小狗思念主人的故事,畫面和文字都非常簡潔,有大面積留白,但內心經歷過失去和離別的人。卻能在這些畫面和文字裡獲得強烈的共鳴,時常看看,內心積壓的情緒也會慢慢得到舒緩。

7、當想放鬆一下時

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說:最被我們低估的義務就是快樂的義務。馬克.吐溫說:不要放棄你的幻想,當幻想沒有了以後,你還可以生活,但是你雖生猶死。

快樂和幻想,這兩樣本領,孩子無師自通,但越長大越生疏,沒關係,我們有圖畫書,跟著圖畫書裡的樹、雲、鳥巢、風景、油畫、色彩……一起來找回失去的快樂和幻想。

鈴木守的《山居鳥日記》、安東尼.布朗的《形狀遊戲》、艾瑞克.巴圖的《微笑的貓》,這些圖畫書都能讓我們找回快樂和幻想。

當然,除了以上這七個時刻,還有非常多值得讀圖畫書的時刻,作者書中介紹適合大人讀的圖畫書也遠非這七本,作者只想借這本書為「大人也要讀圖畫書」開啟一扇門,門後面是個多彩的精神樂園,接下來,我們可憑自己的喜好來盡情漫遊。

我們只需記得,不管自己身處哪種狀態,快樂也好,痛苦也罷,都能在圖畫書裡找到共鳴,都能找到讓自己感動的圖畫書——《感動大人的圖畫書》

相關焦點

  • 書評《圖畫書寶典》——內容太豐富,先寫三點吧
    陸陸續續看了二十幾天了,打算過幾天還掉,還之前決定寫篇書評,這書寫得真好,不寫篇書評對不起它。這本書是《圖畫書寶典——圖畫書閱讀推廣手冊》(後文簡稱《圖畫書寶典》)。書名相當直白清楚,對,講的就是圖畫書,或者說,關於圖畫書的絕大部分內容,這樣才配得上「寶典」二字嘛!
  • 讀圖時代的書評與書
    本期文章為此系列第六期,我們邀約了圖書媒體編輯魏然,聊一聊讀圖時代的書評與書。書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說從春秋時期就已經產生並延續到現在。書評直接影響著圖書的營銷和銷售,是出版方做出調整與決策的重要來源與依據,書評也是讀者選書路上的一盞燈。相信本文作者在圖書類媒體工作的幾年經歷及所感,能給廣大的書評人、圖書編輯及讀者以警示和啟示。
  • ...紅帽,圖畫書,天演論,羅大裡,中國,爸爸,大人們,洋蔥頭,長頸鹿...
    長頸鹿去到鱷魚家,鱷魚家好小哦,長頸鹿只能讓自己脖子彎著,扭著,要不,從門或是煙囪出去透透氣。鱷魚很心疼她,不想讓她這麼辛苦。於是他們去了長頸鹿的家。但,問題又來了……最終他們能否克服困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呢?  推薦理由:  這是那種能讓你第一眼就喜歡上的圖畫書。可愛的形象,柔和的色彩,幽默誇張的動作表情,還有那貫穿始終的浪漫情調……非常適合孩子閱讀。
  • 【童書擷貝】從圖畫書認識兒童心理
    一、幻想  幻想是兒童最隨心所欲的夢想基地。「兒童想像最初出現的年齡在一歲半至兩歲左右。」;「兒童在兩歲以後,他的想像就迅速發展。幼兒期是想像最為活躍的時期,想像幾乎貫穿於幼兒的各種活動中。」《兒童發展》一書提到:「安全的依戀有助於培養嬰兒對己、對父母、對同伴的信任感、積極的探索能力,為兒童個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於兒童而言,依戀對象的穩定可以帶給兒童一定的安全感。  「分離焦慮」或「依戀」是幼兒教育常討論的問題,與此相關的圖畫書有《爸爸永遠會在那兒》、《做得好,小小熊》。這兩本圖畫書說的都是兒童對大人的依戀。
  • 一本圖畫書是如何完成的?
    這次設計的課程為6節全直播課,每一節60分鐘正課結束後,大咖導師們會對學員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回答,傳授自己對圖畫書的研究和理解,這樣的機會,可以說是相當難得啦! 3、用30天時間,帶你全方位學習圖畫書的閱讀和創作。
  • 一本充滿詩意的圖畫書,大膽的想像帶孩子經歷一場神奇的冒險
    安德烈·德昂的《我的三個朋友》,就常常被大人們認為是故事性差,少了些內容,缺乏可讀性。但其實透過孩子的眼睛,是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的內容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摒棄刻板印象,和孩子一起讀一讀這本繪本。一則簡單溫馨的故事一個孩子在夏日裡遇見了太陽和月亮,他們坐上了同一條船,開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上之旅。
  • 嘉嘉薦書 | 漢聲數學圖畫書
    這套書給她買了有六七年時間了,我不太記得當時是朋友推薦購買還是我自己發現的了。總之這應該是我給她一次性買書最多的一次,全套書加上媽媽手冊一共41本。由於都是精裝本,沉甸甸地搬進家門一大箱子的書。幸好她很喜歡,也算沒白買。
  • 幾米:很多書取悅了大人,卻惹惱了兒童,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
    幾米卻別出心裁地在繪本《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中,畫出寫書的人、出書的人、印書的人、賣書的人、讀書的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不要有罪惡感。讀書很好,但不讀書應該也有別的好。可小朋友們卻不這麼認為,他們有很多自己的話要說,一場穿梭古今的讀書或不讀書的理由大亂鬥就此開啟。
  • 大師作品引進出版實錄,還原圖畫書編輯痛並快樂的「做書」日常
    在這些藝術家中最著名的有 沃爾特·克萊恩、凱特·格林納威和 倫道夫·凱迪克,這三位被人們認為是現代圖畫書的奠基人。當今英國和美國兩個最著名的圖畫書大獎格林納威獎和凱迪克獎,正是以後面兩位的名字命名的。今天的繪本行業大師課我們邀請到了來自小讀客經典童書的總編章喆老師,她將以小讀客出版的「昆汀·布萊克大師經典系列」為例,站在童書編輯的視角為大家分享一套成功圖畫書推出市場前所要經歷的種種考驗與趣事。
  • 一起來讀本圖畫書
    《父母必讀》雜誌編輯部的辦公室裡常年堆積著成山的圖畫書,有時候,我們會感嘆:怎麼能有這麼多好看的圖畫書!有的讓人不自覺地傻笑,有的能瞬間戳中淚點,讓人淚滿面。在一本本優質的圖畫書中,我們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同時引起我們強烈的好奇心,想知道這些圖畫書創作者是怎樣創作出有各種可能性的圖畫書的?
  •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怎麼讓孩子愛上書?靠耳朵!
    松居直著有《什麼叫圖畫書》、《看圖畫書的眼睛》、《圖畫書時代》、《到圖畫書的森林中去散步》等著作。他的核心觀點是:故事是連接親子關係的最好紐帶。今天,我們來分享他的一個重要演講。泰國曼谷的奇拉侖昆大學邀我講課時,給我提了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怎樣使兒童喜歡書——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
  • 這53本經典圖畫書,為你收藏整個世界的顏色
    由中、法、美三國學者主編的《畫裡話外》MOOK 選擇了「顏色」這一主題,嘗試探討「顏色與兒童感覺」的關係。紅披風的《你好燈塔》《甜點真好吃》《奶奶的紅披風》三本書以各自獨有的色彩藝術登榜。 大人小孩都喜歡看圖畫書,那麼,怎樣才能真正讀懂一本圖畫書呢?答案是關注色彩。
  • 什麼才是圖畫書——握著孩子的手,閱讀經典圖畫書吧!
    這是圖書,但不是圖畫書呦!圖畫書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體。在圖畫書裡,圖畫是圖書的靈魂,有的可以一個字都沒有。圖畫是書的主體,不再只是文字的附庸。我是圖畫書圖畫書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書。圖畫書是大人和孩子一起來讀的書。當你的孩子還是嬰童的時候,請你把他或她抱在懷裡。
  • 第十屆信誼圖畫書獎線上揭曉,《小房子》獲圖畫特別獎
    除了公布獲獎結果之外,活動還發布了《猴子撈月》《喂喂,我告訴你哦……》等往屆獲獎作品新書,並啟動了第11屆「信誼圖畫書獎」徵獎。第十屆信誼圖畫書獎頒獎典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圖畫特別獎是信誼圖畫書獎頒發十年以來特設的獎項,獲獎者將獲得獎牌一座,以及獎金三萬元。
  • 薦書|如果相信故事的力量
    三個甜蜜吻,我要送給你嘿!滴答,滴答!貓咪和小提琴,母牛跳過月亮.」,挑戰圖畫書傳統,被評為「文字與圖畫精彩結合,提供了豐富的層次讓讀者去探索」獻給每個孩子以及每個曾經是孩子的大人!對喜愛閱讀的大人來說,這本書能夠喚回許多故事曾帶給你的美好時光,甚至是故事曾帶你從現實中逃往想像的國度,讓你再一次看見、經歷與感受。這或許是《書之子》封面為何要在書本上畫一個鎖的原因,因為《書之子》本身就是一把記憶的鑰匙。而中文版加入經典繪本的摘文,則讓尚未讀過經典文學的孩子也覺得可親,當他們打開這本書,也能再次提取有限的閱讀經驗,並且回味。
  • 義大利著名圖畫書作家作品《一隻獅子在巴黎》
    「這是一隻健壯的獅子,它年輕、好奇,有一點兒孤單。它在大草原上生活太久了, 實在是有點兒無聊。有一天,它出發了,去尋找一份工作、一份愛和一個未來。」《一隻獅子在巴黎》是廣西師大出版社魔法象圖畫書王國推出的作品之一。
  • 黑與白的圖畫書
    ——林華《黑白畫》 最近整理家中的書,99%以上都是五顏六色、絢爛多彩的圖畫書,偶然打開幾本黑白色調或者色調單一的圖畫書《討厭黑夜的席奶奶》《兩隻壞螞蟻》《班班的夢》《流浪狗之歌》《大象的算術》,瞬間體會到「用理性駕馭著固有色其背後正是因為我們對黑白二極色有著不同的感受」這句話的含義,看盡世間五彩斑斕
  • 兒童的想像:國內第一本圖畫書研究MOOK《畫裡話外》創刊
    Marcus),法國圖畫書研究專家蘇菲·范德林登(Sophie Van der Linden),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圖畫書創作研究中心主任陳暉擔任雜誌的三位主編。奇想國童書總編黃曉燕在開篇詞中,明確了雜誌的創刊宗旨是希望成為國內獨具影響力的專業圖畫書雜誌書(MOOK),為蓬勃發展的國內圖畫書市場提供一個方向。
  • 沒聽過這些圖畫書大師的名字,你就out了!文末有彩蛋!
    12.14-12.20,噹噹童書,每滿100減50童書不僅僅是給孩子讀的大人也常常被溫暖、被治癒下面這些大師的作品入坑絕對不虧套書一共5冊,分別是《給小熊的吻》《熊爸爸回家》《小熊的朋友》《小熊探親》《小熊》。文字敘述有頑皮、有稚趣、有情感,是很溫暖的一套讀物。
  • 世界閱讀日|10個媽媽告訴你,孩子最喜歡什麼書
    推薦理由成長煩惱多多,但是教會孩子面對和解決才是我們該做的。《弗洛格嚇壞了》與《弗洛格去旅行》非常值得反覆閱讀。《霸王龍系列》來自甜甜媽媽的推薦適讀年齡3~6歲一句話書評因為有愛你的人,一個人可以變得強大;因為有你愛的人,一個人可以變得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