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竇娥冤》:「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
在古代,中國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封建專制的特色就是任何事情都聽從於天子,唯最高的君主馬首是瞻,同時按照一層又一層的等級嚴格遵守法制。雖說在古代,處於最末等的是平民百姓,他們手上沒有權勢,也不像商人那般擁有利益,還可能因為沉重的賦稅艱難度日。
不過,如果生活在一個社會穩定政治清明的朝代,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沒有那麼艱難,那時,反而是離君主最近的朝臣,未必能夠擁有平穩的一生,畢竟「伴君如伴虎」。除此之外,身為朝廷大臣,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需要非常謹慎,否則就會被人抓住把柄,並且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清朝之所以會實行令人聞風喪膽的「文字獄」,就是因為如此。而提到中國古代的歷史,提到每一個朝代的君王,就不得不說我國歷史上第1位女皇帝武則天了。宰相因寫「青鵝」2字,武則天被處決。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她們從小就被灌輸相夫教子的思想,哪怕是在鐘鳴鼎食之家,女性最後的結果也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用來與其它的豪門貴族聯姻。因此,對於當時的武則天,有許多的朝臣以及人民感到不滿,臣子更是直接阻撓武則天稱帝。不過,武則天向來都是有野心有能力的人,她沒有選擇安分的當一個妃子,也沒有直接就忙無目的的稱帝,反而是一步步規劃。
因此,面對那些對她心有不滿的臣子,武則天也同樣有辦法去一一解決,其中就包括了宰相裴炎。在武則天稱帝之前,裴炎可以說是歷經三朝的元老,作為唐朝的重臣,裴炎向來在朝廷之中都舉足輕重,既深受百姓的愛戴,其他的朝臣也對他非常尊敬和佩服。裴炎能夠成為唐朝的宰相,並且之前深受幾代皇帝的重視,這都是他一步步努力的結果。
裴炎在治理政事方面的能力也自然是沒有話說,在擔任宰相之前,裴炎就已經去過地方歷練,後來也一直致力於建造大唐盛世。不過古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對於武則天,裴炎向來都有所不滿,尤其是後來武則天成為太后垂簾聽政,裴炎就經常勸說武則天,希望她能夠早日將朝政還給皇帝。不過,武則天既然已經有稱帝的心思,面對裴炎時不時的提醒,肯定也愈發的不如意。
因此,後來武則天就直接處死了裴炎,從歷史上的解釋來看,其實是武則天為了處理掉裴炎,而誣陷他,讓他蒙冤被殺。宰相因寫「青鵝」2字被處決,當初眾臣疑惑,「青鵝」看起來只是平平無奇的兩個字,又怎麼會是謀反呢?後來,武則天表示:把字拆開念。
原來,「青鵝」兩個字可以解讀成「十二」以及「我自與」,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等到十二月,我就要推翻現在的唐朝統治者,自己登基稱帝了」。熟悉裴炎的人都知道,他是不會有這種不臣之心,裴炎之所以不滿武則天,只不過因為中國沒有女人稱帝的先例,他也認為女人稱帝無疑是禍亂朝綱,只會危害朝政與國家,因此才會極力反對。但對於唐朝的其他皇帝,裴炎向來都是盡心盡力的輔佐,當初之所以會請求武則天廢掉上一任皇帝唐中宗,也是因為唐中宗在朝政上的思想不純粹,同樣不適合治理整個天下。
其實世人皆知,裴炎絕不會去謀反,除非武則天已經登基,說不定還會有推翻武則天,另立李家後人稱帝的打算,但他自己是肯定不會謀反篡位的。然而,武則天已經給裴炎安上了這個罪名,其實已經定下了裴炎的死罪,不管其他人怎麼求情都不會更改最後的結果。對於武則天而言,裴炎的確是朝堂上的一把好手,但與自己的稱帝之路比起來,裴炎就有些過於礙事。
武則天向來都非常的果斷,既然她有了這樣的心思,總會想盡一切辦法排除異己,如果裴炎能夠有所動搖,她說不定都能夠留裴炎一條性命。但裴炎過於剛正不阿,這樣的人往往最不好把控,武則天為了能夠早日登基,也就不惜給裴炎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不論怎樣,這位歷經幾次朝代更迭的大臣,最後還是倒在了一代帝王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