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喜歡抓娃娃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眼睜睜地看著娃娃快到洞口了,爪子抖一下又瞬間滑落,為了抓到娃娃,有人心甘情願繼續投幣……到底是我們技術不夠精,還是抓娃娃機本身就有貓膩呢?好奇的話就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芒果臺記者親測後曝光抓娃娃機內幕,看完你還會繼續花錢玩嗎?
腦補了一下老闆的內心os:誰做的!站出來!保證不打你!
儘管商家設置了重重障礙,但生活中不乏抓娃娃達人,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一起來學學吧!
「秘訣」其實就是等,每臺機器都有吊娃娃周期。比如第一個人A抓到娃娃,在同一臺機器上第二個人B抓到娃娃,兩者之間的間隔次數,就是規律。一般他會先在一臺機子前觀察,等到合適的時機再出手。
不同的娃娃抓的位置不同,對於一般的娃娃,要找爪子能夠完全收得住的地方抓。比如,脖子跟兩腿之間,這是爪子最容易收緊的位置。
無論技術好壞,老闆補貨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抓娃娃最容易的時候。所以如果你喜歡娃娃,想要多抓些娃娃,最好等到老闆補貨的時候再抓。
有網友支招,抓娃娃時,經常遇到爪子的角度和預期的不符,夾子落下時某一根會落在娃娃身上或者偏離抓取點,所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轉夾子。轉夾子其實很簡單,就是快速360度轉動遊戲杆,夾子旋轉擺動,角度就會發生變化。等夾子停止晃動的時候,就可以抓去了,不過要注意時間哦。
攻略一:大頭型布偶(大頭狗、大頭維尼)。碰上大頭型的玩偶,這種布偶的重心都在頭部,眼睛注意觀察一下夾子有沒有比娃娃頭還大,如果夾子比較大,你可以直接夾娃娃頭,夾子如果比娃娃頭還小,千萬不要指望夾娃娃的大頭目標就可以上勾,因為夾子如果不合起來,是沒有抓力的,頭比夾子大的話這時候你要朝目標物的脖子附近下手,想辦法把夾子進脖子和身體中位置,這是最容易起來的地方。
攻略二: 手長腳長型布偶、人形布偶(米老鼠、頑皮豹)。最簡單的方式是夾身體,把夾子送進布偶脖子或腋下的地方,或是PG的位置,如果娃娃靠近出口,也可以夾布偶靠近出口的點,例如,腳已經在洞口了,這時候就可以朝娃娃的腳下手,有時候夾子不放拉上來後娃娃會整隻被往上拉起來直接進洞的憤怒,運氣好拖拽個一兩次就可以成功了。
攻略三:二頭身型布偶(小叮噹、浣熊、賤兔、Q版迪斯尼玩偶)。二頭身的布偶常常會因為重量的因素,所以頭尾不是最佳的進攻地點,最合適的地方是找娃娃的重心,夾頭夾尾通常不會成功,二頭身的布偶你要想辦法把夾子送進身體中央,所以有時候先花一兩枚銅板讓娃娃倒下來是必要的,然後再開始進攻。
攻略四: 軟性布偶(趴趴狗、沙包娃娃)。軟性布偶的特色是看起來很重,因為軟趴趴的,所以夾什麼地方好像都可以,因為不像填充玩偶一樣結實飽滿,所以夾上來很快就會掉下去,所以可以使用拖拽的攻略方式,讓玩偶一點一點的往洞口移動,這時候夾最靠近洞口的部位就對了,想辦法把他拖到洞口上,如果拉個三五次還移動不了,就要考慮放棄,另外就是可以找布偶身上有硬配件的地方,例如,狗狗的脖子有項圈的這種,下勾因為布偶身體軟,所以這些硬配件容易成為抓力的地方。
攻略五: 標準動物型玩偶(獅子、狗、貓、仿生型態絨毛玩具)。仿生類型的玩偶,夾身體或玩偶突出的地方,這些要靠玩家自己來觀察布偶身體特別的地方,例如,大象玩偶的象鼻子下面,猴子的彎曲的尾巴等,或是把夾子送進身體和手文明用語接的地方,夾子合起來如果可以卡進身體內,成功的機會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