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個美妝品牌運營獨立門店的案例,看全球美妝零售業新浪潮

2021-02-17 華麗志

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時尚商業媒體

在如今普遍疲軟的零售環境中,美妝零售的繁榮景象可謂是一個另類。單品牌獨立門店的快速興起和發展已經成為美妝行業的一大主流趨勢。

百貨的衰弱,讓更多美妝零售商選擇在商業綜合體和繁華商業街開設快閃店,以體驗激發年輕消費者的興趣。儘管以絲芙蘭(Sephora)、Ulta Beauty 為代表的多品牌美妝零售連鎖近來不斷升級技術並大規模擴張門店,但以品牌方自身為主導的單品牌獨立門店已經勢不可擋地成為一種新潮流。

據研究公司 Kline & Co. 最新研究顯示,2016年美國單品牌美妝門店同比增加 2%,銷售收入同比增加 7%。這是一個全球化的趨勢現象,紐約、巴黎、倫敦、韓國等熱門市場都出現了單品牌門店數量上升的勢頭。

倫敦的考文特花園(Covent Garden)、紐約 NoLlta 這些商業地標現在成了美妝零售的聚集地,Lush, NYX, L』Occitane(歐舒丹), Kneipp, Rituals 和 Philosophy 等一眾知名品牌的單品牌門店匯集於此。

以下是來自 Kylie Cosmetics、Lush、Atelier Cologne 、Saje Wellness、Philosophy、Aesop、NYX 等七個美妝護膚品牌的門店案例分享:

澳大利亞零售集團 Westfield 招商部門執行董事 David Ruddick介紹,五年前 Westfield 內的美妝零售更為集中,多採用多品牌專櫃形式;但現在更多品牌選擇開設自己的獨立門店,以體驗吸引消費者,其中包括:NYX、Urban Decay、Kiehl’s (科顏氏)、MAC、Jo Malone(祖·瑪瓏)、Aveda。

David Ruddick 表示,在社交媒體上有影響力的品牌在實體零售方面仍然佔有很大優勢,去年 Westfield 聯手當紅彩妝品牌 Kylie Cosmetics在加州 Topanga 開設了一家快閃店,兩周就吸引了2.5萬人。

創新集團 J. Walter Thompson 全球總監 Lucie Greene認為,這種單品牌門店更像是奢華的旗艦店,最主要的作用是與顧客建立情感溝通。她介紹,Chanel 、Dior 這樣的奢侈品牌通常用獨立美妝門店展示產品,吸引年輕消費者。去年11月,Dior 在紐約世貿中心 Westfield 開設了第一家美妝概念店。

單品牌門店的興起與直銷模式有直接的關聯,以美國知名眼鏡電商 Warby Parker 為例,儘管其實體門店擴張緩慢但卻在不斷從實體零售中獲得利潤。Lucie Greene 認為,百貨的美妝專櫃已經是非常老套的銷售模式;而這種單品牌門店更有個性,能讓消費者在情感層面更加忠誠。

英國天然美妝品牌 Lush 在單品牌門店的建設上頗具發言權。品牌北美傳訊總監 Brandi Halls 介紹,Lush 的實體門店是品牌一切的根本,店裡擺滿了五彩繽紛的沐浴球,吸引著年輕人的眼球。(詳見《華麗志》相關報導:這麼任性也能成功!英國天然美妝品牌 Lush 的另類成長之路)

2016年,Lush 在北美的銷售額達到 4.45億美元,2017年預計同比增長 25%。過去三年一直以 25%~30%的速度增長,其中 85%~90%的銷售額來自實體門店。兩年前,沐浴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50%,Lush 將其歸功於品牌在社交媒體上的大力宣傳,刺激消費者到店購買。

今年,Lush 計劃繼續擴張北美門店,2015年在倫敦牛津街開設 920平方米的全體驗式旗艦店,現在公司計劃對美國的 20家門店進行遷址或擴建,增加產品展示和銷售諮詢的空間。(詳見《華麗志》相關報導:大舉擴充門店規模,英國天然美妝品牌 Lush去年本土銷售1.25億英鎊,扭虧為盈!)

Brandi Halls 表示,門店強調設計的趣味性,銷售區域更像是劇院的舞臺,員工們總是保持精力充沛和親和力的微笑,這是電商渠道無法體驗到的。

創新古龍水品牌 Atelier Cologne 創始人 Christophe Cervasel 認為,品牌門店的作用不僅是體驗而是可以實實在在促進銷售額增長。目前,該品牌在紐約、加州、中國香港、倫敦和巴黎經營 10家門店,在母公司法國歐萊雅集團的支持下,將在未來 2~3年再開 20~50家門店。

Atelier Cologne 門店提供定製古龍水皮套和刻字服務,百貨專櫃的銷售額要比門店少。創始人認為,這是因為門店更講求購物的品質而不是數量。目前,Atelier Cologne銷售第一的也正是單品牌精品店,大多數客人走進精品店裡都會購物,但在大型百貨裡雖然客流很大,很多人路過、停下來試用但最終並不會購買。

零售門店室內設計公司 RPG的 CEO Bruce Teitelbaum 介紹,單品牌門店以體驗取勝,如果沒有服務和體驗一切都是空談,這也正是目前很多零售商失敗的原因。像 Z世代年輕消費者非常重視門店內輕鬆休閒的氛圍,他們將其視為生活方式。

加拿大順勢療法保健品牌 Saje Wellness 本月在曼哈頓王子街開設新店,這裡更像是一個社群活動中心,顧客可以在這裡坐坐,閱讀健康相關的書籍。品牌還與動感單車連鎖品牌 SoulCycle 、加拿大瑜伽服品牌 Lululemon合作舉辦一些活動。

護膚品類增速最快

Kline & Co.研究發現,在單品牌門店中,一些特定品類的銷售表現尤其突出,其中護膚類增長最快,2016年同比增長了11%。

科蒂集團旗下天然美妝品牌 Philosophy 全球高級副總裁 Marie-Pierre Stark-Flora 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護膚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個性化的流程。去年公司在新澤西的 Westfield Garden State Plaza 百貨開設了第一家「正念」主題概念店,未來18個月將繼續開設 3~4家門店。除了產品展示以外,門店內設有虛擬實境的冥想區和增進情感溝通的心情牆。

Stark-Flora 表示,高水準的護膚需要為顧客提供可信賴的體驗空間,才能讓她們深刻理解品牌的內涵所在和自己的皮膚需求。

澳大利亞高端天然護膚品牌 Aesop 的單品牌門店設計在業內為人稱道,品牌根據每家店鋪所在地的歷史文化特色,採取迥然不同的設計。

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案例均收錄在 Aesop 官網「設計大觀(Taxonomy of Design)」板塊,不僅吸引了消費者更吸引了眾多設計愛好者和品牌零售商的目光。(詳見《華麗志》相關報導:品牌門店何必千篇一律!沒有一家店面雷同的 Aesop 是這麼做的)

上圖:Aesop巴西聖保羅門店

上圖:Aesop挪威首都奧斯陸教堂風格門店

上圖:Aesop墨爾本門店,貨架由老舊檔案櫃改造

大眾市場

注重門店數字體驗的不僅是 Philosophy 這樣的高端品牌,也包括在社交媒體上廣受追捧的大眾彩妝品牌 NYX。(詳見《華麗志》相關報導:O2O跨界營銷,看看中小美妝品牌 NYX Cosmetics 是怎麼做的)

近期,品牌在拉斯維加斯 Planet Hollywood 開辦了美國第 32家門店,很多顧客不惜排隊幾個小時等待開業的特別優惠和與社交媒體 KOL :Alyssa Edwards 、 Nikita Dragun 見面的機會。業內人士估計,NYX的門店坪效超過1000美元,這幾乎是普通大眾美妝藥房的兩倍以上。

為此,CVS』、Walgreens(沃爾格林), Rite Aids, Wal-Marts(沃爾瑪)和 Targets這樣的大眾美妝市場零售商面臨著提升體驗的難點。

丨信息來源:美國網站 WWD、《華麗志》歷史報導

丨圖片來源:各品牌官網

丨責任編輯:朱若愚


▼ 更多相關報導,請移步《華麗志》APP

法國嬌蘭在全球布局香水精品店,第二家店落戶布魯塞爾

美國在線服裝品牌 UNTUCKit 獲 KPCB 3000萬美元投資,加速發展線下實體門店

新款高端運動文胸熱銷,Lululemon最新季報發布後股價大漲16%,將重組Ivivva少女業務線

愛馬仕將調整零售網絡,關閉位於中等規模城市的小型門店

成立4年銷售增長3倍,詳解日本天然有機美妝便利店 Biople by CosmeKitchen

相關焦點

  • 全球美妝零售業的新趨勢:開品牌獨立門店
    在如今普遍疲軟的零售環境中,美妝零售的繁榮景象可謂是一個另類。單品牌獨立門店的快速興起和發展已經成為美妝行業的一大主流趨勢。
  • 全球美妝零售業的新趨勢:開品牌獨立門店-虎嗅網
    在如今普遍疲軟的零售環境中,美妝零售的繁榮景象可謂是一個另類。單品牌獨立門店的快速興起和發展已經成為美妝行業的一大主流趨勢。百貨的衰弱,讓更多美妝零售商選擇在商業綜合體和繁華商業街開設快閃店,以體驗激發年輕消費者的興趣。
  • 獨立美妝門店運營的浪潮有多大?這裡有七個案例
    在如今普遍疲軟的零售環境中,美妝零售的繁榮景象可謂是一個另類。單品牌獨立門店的快速興起和發展已經成為美妝行業的一大主流趨勢。
  • 芳香世家:品牌獨立門店或為全球美妝零售新趨勢
    在如今普遍疲軟的零售環境中,美妝零售的繁榮景象可謂是一個另類。百貨的衰弱,讓更多美妝品牌選擇在商業綜合體和繁華商業街開設線下門店,以體驗激發年輕消費者的興趣。儘管以絲芙蘭、屈臣氏為代表的多品牌美妝零售連鎖近來不斷升級技術並大規模擴張門店,但以品牌方自身為主導的單品牌獨立門店已經勢不可擋地成為一種新趨勢。
  • 全球美妝潮品匯 傑妝美妝進口化妝品開啟美麗的無限可能
    在美妝實體門店歷經電商興起的打擊時,新零售智能美妝著重消費者對便當+體會的兩層剛需,促進線上線下從敵對走向交融,美妝全途徑消費年代現已降臨。傑妝美妝品牌總部,為旗下協作店嚴選全球尖貨,無需出資商再操心選貨,實體店真實體會展現,正品保證,不愧為化妝品職業的佼佼者。參觀傑妝美妝店,貨架上那近千款的網紅潮品,對愛美的女人來說真的是名副其實的美麗殿堂。
  • 絲芙蘭首本高端美妝行業白皮書出爐!揭示中國高端美妝七大趨勢
    2020年10月19日,國際高端美妝零售業巨擘絲芙蘭Sephora攜手全球領先市場研究集團益普索Ipsos發布《美力引領未來 —— 絲芙蘭高端美妝行業白皮書》。從千萬級絲芙蘭會員的行為、心聲、海量全渠道交易數據和社交媒體聆聽中發現七大高端美妝行業趨勢,旨在為中國高端美妝行業提供洞察,幫助各品牌更快速精準地調整策略觸達新世代消費者,助推新產品研發,完善區域及渠道布局等,以期共同為美妝愛好者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服務和體驗。
  • 美妝大牌紛紛入駐,美團點評「品牌專區」為何成美妝營銷重要陣地
    據路透社《2019,中國美妝新面孔》調查報告顯示,86%的美妝消費者仍更偏愛實體零售。在這樣的背景下,品牌如何更好地把線上與線下營銷打通,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全球高端美妝零售商絲芙蘭Sephora,通過開通美團點評「品牌專區」,並進行一系列活動的實踐運營,做出了成功的示範。
  • 讓「美」觸手可及,美團點評品牌專區成為美妝品牌營銷重要陣地
    全球高端美妝零售商絲芙蘭Sephora開通美團點評「品牌專區」,並通過一系列活動的實踐運營,做出了成功的示範。品牌專區是美團點評為品牌提供的專屬展示互動空間,集成了品牌秀、品牌館、POI(門店詳情頁)三大核心權益,可以一站式滿足美妝品牌統一形象管理、門店數位化管理、品牌私域流量運營三大核心需求,成為品牌連接用戶與線下專櫃的強力紐帶和打通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的關鍵陣地。
  • 國貨美妝掀起新浪潮,植物醫生石斛蘭眼霜展現品牌科研力
    (原標題:國貨美妝掀起新浪潮,植物醫生石斛蘭眼霜展現品牌科研力)
  • Forever21開美妝綜合店 快時尚品牌走向「快美妝」時代
    美妝零售市場已經相對飽和,除了我們熟悉的全球各大化妝品集團以外,很多一線奢侈品牌也基本上都有旗下美妝線,這麼大塊蛋糕,快時尚集團們怎麼會放過。   秉承快時尚品牌一貫的特色:物美、價廉、上新快、款式多....美妝產品完全不會輸給大牌們,也滿足了不同年輕層女性消費者對時髦划算的需求。當快時尚品牌已經成為購物中心的標配門店,品牌的美妝門店何嘗不也是商場的新選擇。
  • 不賣服裝做美妝,原來這些品牌早已推出自己的美妝產品
    受疫情的影響,各大時裝品牌2020上半年的整體銷售業績均有所下滑,且大批線下門店的面臨永久關閉,給行業發展造成更大的困難。再看美妝行業恢復迅速,而且已經邁入數位化時代,美妝在線上電商和社交媒體的大爆發,讓不少服裝品牌看到了希望,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
  • 青眼看臺灣|三足鼎立的美妝零售
    臺媒《中國時報》報導,臺灣的便利店密集度傲冠全球。且民眾在便利店的消費金額逐年增長,至2016年底,臺灣便利商店營業總額為3088億新臺幣(約合680.7億人民幣),僅次於百貨公司的3331億新臺幣(約734.3億人民幣)。這樣的依賴程度,在臺灣美妝業也有所體現。
  • 美妝AR|從「美妝相機」的在線試妝功能,看美圖的「商業化」布局
    想要更美的女人們對於美妝個護的需求已經超越了食物這樣的基本生活品。凱度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美妝市場規模較上一年增長10%,遠高於快消行業不到3%的增速。習慣於網購的年輕人對於美妝產品的獲取更青睞於網購渠道。CBNData數據顯示,中國美妝行業線上增速是線下增速的11倍;個護行業線上增速是線下增速的8倍。
  • 西歐美妝困境:門店停擺、供應吃緊,向中國找「安全感」 | 全球戰疫③
    西歐美妝困境:門店停擺、供應吃緊,向中國找「安全感」 | 全球戰疫③ CBO首頁 | 作者:吳思馨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20
  • 中國美妝沒有品牌
    到2016年,中國美妝零售交易規模達到3360.61億,國內市場的消費總額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 其中表現最好的品類就是彩妝。本土彩妝品牌市場份額,於2016年第一次超越外資品牌,貢獻了52%的市場銷額。
  • 5家門店、50億估值:美妝店怎麼讓女生素顏進去、全妝出來
    ,但一股美妝新勢力卻在猛然崛起。屈臣氏、萬寧、絲芙蘭等等,這些擁有高度發達的商業基因、雄厚財力的美妝零售巨頭,近年來面對線上渠道的擠壓,以及新生消費群體的需求變化,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卻逐年下滑。同是線下美妝的生意,以話梅為代表的新一代美妝集成店,為什麼能在這兩年逆勢爆發?本文將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 話梅是怎麼火起來的?2. 話梅靠什麼盈利?3.
  • 第一時間看雙 11,這是國內外美妝品牌最瘋狂的競技場
    今年赴日旅遊的中國消費者急劇減少,日本本土美妝品牌銷售受阻。日本最大的美妝口碑網站 @cosme 日前已經入駐天貓國際海外直購,同樣以雙 11 作為今年最大的銷售出口發力。運營 @cosme 的日本 istyle 集團社長兼 CEO 吉松徹郎表示,@cosme 希望藉助天貓國際海外直購,在疫情下助力更多日本品牌開拓中國市場。而在澳洲,中國來澳旅遊人數下降影響更大。
  • 第一時間看雙 11,這是國內外美妝品牌最瘋狂的競技場
    今年赴日旅遊的中國消費者急劇減少,日本本土美妝品牌銷售受阻。日本最大的美妝口碑網站 @cosme 日前已經入駐天貓國際海外直購,同樣以雙 11 作為今年最大的銷售出口發力。運營 @cosme 的日本 istyle 集團社長兼 CEO 吉松徹郎表示,@cosme 希望藉助天貓國際海外直購,在疫情下助力更多日本品牌開拓中國市場。
  • 幹掉傳統美妝實體門店的,不一定是李佳琦
    上海美盒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全球CEO蔣徵告訴記者,一如Wow Colour、THE COLORIST這般強調場景營銷的彩妝集合店,通過視覺與空間形象美學為消費者創造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美妝行業在線下渠道的一種突破。
  • 巨頭都在搶奪美妝零售市場,美妝零售商們該怎麼做?
    美妝產生的「她經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覬覦美妝市場。3月1日,京東請來了陳法拉、李沁、汪蘇瀧等數十位明星為「京東蝴蝶節」大促站臺。3月4日,天貓則拉上了範冰冰、吳尊、宋佳等明星發布了2018年天貓金妝獎,美妝零售成了眾人眼中的「香餑餑」。